來源:
中國青年報2010年04月22日04:22
「谷歌地球」(Google Earth)是一款由美國谷歌公司開發並免費提供使用的虛擬地球儀軟體。與傳統的平面地圖相比,「谷歌地球」提供的地圖是三維立體的,使用者不僅可以很方便地「飛上天空」,俯瞰自己的居所,而且還可以尋找並標註辦公地、酒店以及銀行等等。如果支付一定的費用,還可以得到解析度相當高的局部衛星照片,其作用甚至超過了某些軍用偵察衛星。
「谷歌地球」——這個網際網路產業催生的「新星」,引發了人們因其對國家安全存在潛在危險的爭論
既然民用目標可以輕易地被發現,那麼軍事設施呢?事實上,在網絡地圖所提供的服務面前,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軍事設施都已經暴露無遺,加之有許多好事者樂此不疲地上網「發現」他國原本非常神秘的軍事設施,從而引起了一些國家對軍事機密和國防安全的擔心,也引發了人們對「谷歌地球」存在潛在安全危險的爭論。
2005年10月,印度指責「谷歌地球」其衛星圖片把首都新德裡的國會大樓、孟買的航空母艦錨地及核反應堆以及南部數個空軍基地等設施「一覽無餘」。
更為可怕的是,2007年,在伊拉克武裝分子的據點中就曾發現過英國軍事基地的照片。為此,多國政府都曾要求谷歌刪除或者模糊一些包括軍事基地、核反應堆以及政府建築在內的敏感地區的照片,很多國家甚至譴責谷歌暗中幫助恐怖分子。
2008年,印度政府稱襲擊孟買的恐怖分子使用了「谷歌地球」工具來熟悉襲擊目標。英國《每日電訊報》也曾披露恐怖分子企圖利用「谷歌地球」襲擊英軍基地。在「谷歌地球」上,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英國特種部隊總部駐地,還可以看到英國普斯毛斯港內的航母以及護衛艦,甚至英國軍情六處倫敦總部。
從傳統保密角度看,谷歌確實給國家安全帶來了隱患。一般而言,衛星照片的解析度在30米以下就可以發現港口、基地、橋梁、公路或艦船等較大目標,而3~7米的解析度就可以發現雷達、小股部隊、飛彈基地、指揮所等較小目標。這就是說,這些衛星照片都是有軍事價值的,難怪會引起許多國家和地區軍方的強烈反應。
從技術角度看,「谷歌地球」的洩密,既表現為軟體自身服務功能引發的洩密,也表現為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導致的洩密
之所以出現種種洩密問題,跟「谷歌地球」提供的諸多功能密切相關。
首先,通過「谷歌地球」,大量重要目標圖片和相關涉密信息被發布,給各國的安全保密工作帶來嚴重挑戰。「谷歌地球」推出以來,印度、韓國、以色列、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先後反映有大量重要目標被曝光。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3月20日晚,英國政府強迫谷歌從街景地圖中刪除一些英國最敏感的軍事和安全基地照片,防止恐怖分子利用。即使是對「谷歌地球」圖片發布有審查權的美國也未能倖免,已有多處重要軍事目標被公之於眾。
其次,「谷歌地球」軟體中的實景照片圖層功能也是洩密渠道。這些照片和地圖,帶有地理坐標信息,可實現對特定目標的多角度解讀,同時也可彌補「谷歌地球」圖片時效性的不足。用戶可以在街景地圖上查看圖片共享網站上的照片,從多角度去看特定建築、街道的情況。而街景地圖是對鳥瞰式衛星圖片的補充,直觀地反映有關目標的情況。兩者的結合,將會使相關重要目標情況被洩露的隱患更多。
從這個意義上看,「谷歌地球」洩露的秘密為恐怖分子製造恐怖活動提供了便利,各國遭受恐怖襲擊的危險性增大。4月3日,谷歌街景(Google View)拍攝用車在英國白金漢郡境內一小鎮取景時就曾遭當地居民圍追堵截,並導致警方介入。更為嚴重的是,任何人都能免費查找重要的軍事設施。近年來,美、英、印等國安全部門都曾破獲了恐怖分子利用「谷歌地球」提供的衛星圖片實施恐怖活動的案件。
此外,「谷歌地球」還具有網友自動標註功能,日積月累,大量的信息被豐富到「谷歌地球」上去。這些做法實際上能幫助別有用心的情報機構完成模糊情報的判斷和確認工作。
儘管「谷歌地球」涉嫌威脅國家安全,但網際網路的無疆界性使許多國家都無法採取更為有效的幹涉措施
「谷歌地球」的洩密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一些國家採取多種應對措施,以防止本國重要軍事機密被洩露。為避免本國機密通過「谷歌地球」洩露,也想出了種種辦法。
其實,恰恰是美國最早建立了針對「谷歌地球」的防護體系。美國軍方要求「谷歌地球」所公布的美國圖片必須經過篩選,對敏感地區要進行模糊化處理,有的地方連15米的解析度都不到,一些更為關鍵的軍事基地打上馬賽克隱去。現在,用戶使用「谷歌地球」搜尋美國時不難發現,在美國地圖上有不少小片的灰色「馬賽克」,它們其實就是美國的敏感地帶。
由於「谷歌地球」採用的是商用衛星,參數公開,衛星經過的時間和覆蓋地域比較容易確定。英國軍方則據此對有關軍事設施進行了偽裝,駐伊英軍目前已著手加強許多軍事設施的偽裝工作好讓「谷歌地球」難現當地真容。
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加強了對國際網際網路上洩露本國軍事機密情況的監察力度。一些國家安全和情報部門已加大了對「谷歌地球」的監控力度。特別是技術偵察情報部門組織專門力量,加強對「谷歌地球」及相關網站、論壇和交流系統的偵察和監視,及時發現和掌握本國軍事基地、敏感目標衛星圖片在網上曝光情況和相關地標文件發布情況,為其國家有關部門做好網上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和防範工作提供情報支持。
即使是在資訊時代,信息公開應該是有底線的,一旦涉及敏感內容,就應該有相應的管理政策和法律來限制
面對是否需要一個「完全不受管制」的網際網路,國際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分歧。一些認為網際網路應該完全開放,且不受國界限制的「自由派」認為,政府對於網絡的審查過濾會影響到人們自由選擇的權利。
實際上,世界很多成熟的民主國家都有對網絡進行審查過濾的先例。撇開軍事敏感內容不說,在德國,宣揚納粹思想的內容在網際網路上無法打開;在法國,否認納粹對猶太人大屠殺的內容也受到屏蔽,其實這些都是各國政府對他們認為不良的內容進行過濾。
一些國家與谷歌的衝突表明,網絡時代正對各國的安全利益製造出前所未有的麻煩。什麼是秘密,又如何保密,這些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概念隨著時代在不斷嬗變。
從這個意義上看,加緊制定保護本國空間地理信息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恰恰是美國,早就制定了嚴格的軍事信息管理制度和相關法律,用於限制美商業衛星公司出售有損國家安全的衛星圖片。而谷歌公司購買的美國敏感地區衛星圖片必須經過篩選、處理,符合要求後才能公布,而且還必須是3年前拍攝的。
印度、韓國等國對重要敏感的「國家安全目標」的拍攝和信息發布也均有嚴格限制。即使這樣,這些國家也承認現行法律對「谷歌地球」這樣的服務軟體仍缺乏制約效力,應及時修改完善。
當前,對於各國政府來講,規範網際網路,制定適合本國的規章制度,完全是職責所在。當谷歌觸犯這些規章制度時,受到所在國政府的「敲打」也就在所難免了。
(作者單位:解放軍蚌埠汽車管理學院、西安陸軍學院)
上網從搜狗開始
瀋陽男子曾令軍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廁所小家生活了五年,還娶了媳婦,生了大胖兒子……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