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6日,福州,亭江派出所的林祥春向大家展示谷歌地球(Google Earth)衛星地圖軟體所拍攝的轄區照片。
谷歌地球衛星地圖軟體所拍攝的轄區照片。
由於西方情報部門一直懷疑中國政府在海南建設了一些秘密軍事設施,猜測那裡有一個部分掩埋在地下的巨大海軍基地,能夠容納20艘發射核飛彈的潛艇.因此,消息一出,美國、法國、印度等國媒體如獲至寶,紛紛跟蹤報導:中國最新的「094」型戰略核潛艇已經進駐新建的三亞海軍基地.
雖然「谷歌地球」的有關三亞海軍基地的照片目前沒有經過任何一個國家的專業軍事機構判斷,但這件事的發生還是讓人驚訝不已.
「谷歌地球」(Google Earth)是一款由美國谷歌公司2005年開發並免費提供使用的虛擬地球儀軟體.與傳統的網上平面地圖相比,用「谷歌地球」搜索的地圖是三維立體的,用起來更方便.
龐大的網際網路用戶群推動了整個網絡地圖產業爆發式的增長,谷歌的網絡地圖搜索已經成為僅次於內容搜索的第二大業績增長點,微軟、百度、新浪、搜狐等眾多網際網路巨頭也看好這一市場,推出了自己的網絡地圖.「到2008年,網絡地圖已經形成超過百億的經濟規模.」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GIS所所長、國家測繪局地名研究所所長李成名研究員告訴《北京科技報》.
網絡地圖的使用者不僅可以很方便地「飛上天空」,俯瞰自己居住的小區,尋找並標註住所、辦公地、常去的酒店、銀行以及兒時的住宅等等.世界各地還產生了大量的網絡地圖迷,以查找並標註全球各地的衛星照片為樂.他們有人標註世界各地的風景名勝,有人標註一些阿拉伯王國的豪華王宮,還有人標註出韓國一艘被颱風掀翻的遊輪.
當然,也有不少人樂此不疲地上網「發現」他國原本非常神秘的軍事設施.在網絡地圖所提供的服務面前,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軍事設施暴露無遺,這引起了一些國家對軍事機密和國防安全的擔心.
其實,網絡地圖的濫用在國外也引起了一些國家的強烈指責.印度內政部和國防部曾經聯合發函給谷歌公司,指責谷歌地球的照片將印度首都新德裡的國會大樓、孟買的航空母艦錨地、巴巴核反應堆及南部數個空軍基地等設施「一網打盡」.印度總統卡拉姆警告說,恐怖分子會挑選在圖片上清晰顯示的地點發動襲擊,使本處在恐怖陰霾下的印度國家安全形勢雪上加霜.
韓國媒體也曾披露在谷歌地球提供的衛星照片服務中,赫然出現了韓國首都首爾及其周邊地區針對朝鮮的防空陣地的照片.
「只需30秒,人們就可以登錄谷歌地球網站尋找各種敏感地點」,英國《每日電訊報》一則披露恐怖分子正利用谷歌地球襲擊英軍基地的報導稱,網民們在谷歌地球上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英國特種部隊支持大隊總部駐地,還可以看到英國普斯毛斯港內的航母以及護衛艦,甚至英國軍情六處倫敦總部.
國防大學張召忠教授告訴《北京科技報》:「谷歌地球上的照片,雖然坐標位置有一定誤差,照片也都是幾個月甚至幾年前的,不能用到軍事行動中.但對於一些固定設施,比如基地、港口等,有一定情報價值.」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也指出,谷歌地球上透露的一些中國軍事敏感地區的圖片,已經成為國外反華勢力散布「中國威脅論」的主要證據.
但是,專門從事遠程遙感測控的法國Fleximage公司在「谷歌地球對國防安全影響」的報告中指出,多國對谷歌地球威脅國家安全的指控不會取得什麼結果,因為谷歌地球提供的數據都來自公共渠道,完全合法.報告認為:應對衛星圖像洩密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偽裝,而且這也是可行的.
谷歌公司的一名負責媒體宣傳的女士告訴《北京科技報》,外界的指責「小題大做」,「我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認為'谷歌地球'洩露了所謂敏感軍事設施的地點,要知道在美國,人們可以開車或者走路從這些軍事機構門前路過,這些地點並不是什麼秘密」.
2008年2月25日,國家測繪局、外交部、公安部、國家保密局等八個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加強網際網路地圖和地理信息服務網站監管的意見》.
「2007年,國家測繪局就通過採用網上搜索和重點抽查的方式,檢查出登載網絡地圖的網際網路站8962個,網際網路地理信息服務網站595個.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奧運官方網站和零星幾個網站所刊登的地圖以外,目前99%的網絡地圖沒有依法經過國家或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准.」負責國內網絡地圖監管的國家測繪局地圖管理司司長李永雄對《北京科技報》說.
這些網絡地圖是通過何種方式運行的?李成名說,由於開發成本高昂,大部分網際網路企業都是通過和國內幾家具有國家測繪資質的電子地圖服務商合作的方式推出自己的電子地圖服務的.電子地圖服務商有資格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地圖的測繪並生產地圖數據,百度、谷歌和新浪等公司再將電子地圖企業測繪所得的原始數據和自有的搜尋引擎技術結合,製作成網上電子地圖,供用戶查詢使用.據了解,目前國內已有超過3000家網站通過各種方式和各家電子地圖服務商進行了合作,而且這個數字仍在快速地增長.
「由於地圖數據的製作涉及一些國家機密,我國法律規定不準許外資介入,數據製作出來之後需要送往國家測繪局加密,有地圖數據採集資質的公司也不例外.一份符合相關法律的電子地圖的出版,至少要經過四大環節.」 李成名告訴記者.
首先,對相關的電子地圖企業,要有資質審查.其次,通過了資質審查的企業,要在國家指定的有關機構內進行技術處理,以降低電子地圖的精度,對高精密、高精度的位置坐標,要降低到既不影響國家安全,又能滿足導航的需要;再者,電子地圖的內容要經過政府有關部門的審查.最後,電子地圖作為一種產品,要拿到市場銷售還需要出版號,要得到相關部門的版號許可.
「但是,我們目前對於網絡地圖的管理幾乎是空白,企業在沒有任何監管的狀況下經常打'擦邊球'.」李永雄說.現在很少有公司能夠把它購買的地圖數據送往國家測繪局進行審核和加密處理.這就使一些不應該發布的地理信息出現在網際網路上,出現大量的「問題地圖」.
李永雄介紹:「一是錯繪、漏繪,比如把中國領土臺灣按獨立國家表示,還有就是漏繪南海諸島等現象.另一個是將涉及國家機密的相關信息標註在地圖上,包括軍事設施和民口,其中,民口指的是三峽大壩這樣的水利設施、煤氣出廠地、油庫等.」
「另外,有些洩密問題,跟地圖網站提供標註功能有關.」 李永雄說.
2007年2月,中國網友發現,在用「谷歌地球」搜索瀋陽市區時,和平區和太原街附近很多地名都被改成了日文,在瀋陽故宮門口,赤裸裸地出現了日本憲兵隊!這件事引起了網友的一致譴責.事後,谷歌中國的發言人承認,谷歌地球的標識是用戶標註的,Google事先應該是沒有審核的.
「原來的地圖,用戶只能使用.對於網絡地圖具有交互性的特點,任何網站地圖的註冊用戶都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地點進行標註.但由於缺少審核的環節,只要有一個用戶加注了地圖,其他成百上千的網絡地圖的用戶就能在很短的時間裡看到,使國家有關部門很難管理.」李成名介紹說.而由於標註功能,大量信息被豐富到網絡地圖上,這實際上能幫助別有用心的情報機構完成模糊情報的判斷和確認工作.
「從中央領導人住處,到軍用機場裡面飛機的型號,都有網友在'谷歌地球'上標註過.」李永雄說.
「如果碰到錯繪、漏繪,可以通過要求審圖解決,但網絡標註功能的問題目前還沒有想到一個好的解決辦法.因為今天標註出,明天就不一定存在了.而取消這個功能又會喪失網絡地圖的便捷性」. 李永雄對此非常無奈.
「一部分網絡地圖,例如谷歌地球還存在精度太高的問題.」李成名研究員指出,「網絡地圖沒有原來地圖的比例尺概念,可以無限制的精細.谷歌地球的精度普遍在58米左右,這樣的精度已經涉密.而我國的相關法規明確規定,民用地圖的精度不能高於100米.」
而如果肯花上幾十到上百美元將免費軟體升級成加強版或專業版,就可能進一步得到解析度在1米左右的清晰照片,堪比海灣戰爭時期世界主要軍用間諜衛星的精度.
面對網絡地圖的洩密,一些國家已經採取了不同的措施.
印度採取與谷歌談判,最後雙方決定印度向谷歌公司提供了境內具有戰略意義的重點目標清單,並要求谷歌公司對這些目標的衛星照片進行電子偽裝處理.
法國採取的措施是另開一個類似的網絡服務,吸引網民的同時降低「谷歌地球」上對法國敏感信息的關注度.2006年,法國推出了 Geoportail地圖搜索網站.它使用了40萬幅太空圖片和3700幅地圖圖片,每5年更新一次;但與「谷歌地球」不同,它對少數敏感、涉及軍事領域的照片做了模糊技術處理,不會構成洩密威脅.
英國採取的是針對軍事偵察衛星的傳統做法——偽裝.由於「谷歌地球」採用的是商用衛星,參數公開,衛星經過的時間和覆蓋地域比較容易確定.英軍據此對有關軍事設施進行了偽裝,好讓「谷歌地球」難現當地真容.
對於中國的對策,李成名認為,「共享知識是人類發展的潮流,是無法阻擋的,抵制谷歌地球這樣的好軟體,就與當初抑制網際網路一樣,是不現實的」.
李成名指出,其實,從技術上講,谷歌地球並不可怕,世界上現在還沒有隻依靠衛星的拍攝圖片就可以製作詳細地圖的技術,只有和地面詳細測繪的地理信息相結合,才能繪製出準確的地圖.
「現在我們最急迫的事情就是要儘快制定網絡地圖的遊戲規則.」李成名說,他正在制定有關網絡地圖的遊戲規則,「估計要到下半年,規定就會出臺.」
據了解,2007年,包括國家測繪局在內的多個部門專門成立了一個網上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協調小組,定期對包括「谷歌地球」在內的網絡地圖進行瀏覽,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發現「谷歌地球」有問題,中國相關部門就會和谷歌方面進行溝通.李永雄對《北京科技報》說,溝通有兩個渠道.一個是國家測繪局等單位同谷歌中國總部溝通,一個是外交渠道.
除了溝通,中國政府也在想辦法研製出自己的「地球」.「2006年,我們研製了一個叫'影像中國'的軟體,其優勢在於中國某些地方是用飛機拍攝,比'谷歌地球'的解析度更好.」李永雄介紹說,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影像中國」的地理要素比「谷歌地球」全,比如交通、地名、水系等基本上都會很清楚.
「在遊戲規則制定以後,網絡地圖會健康的發展.不出5年,人們的生活中將離不開網絡地圖.」李成名研究員自信地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