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有人問:目前最接近成功的最牛科學技術是什麼?能讓人類文明一步登天的。
最近的我覺得應該是馬斯克的星艦開始飛向火星了,這將是人類文明從地球文明走向星際文明的開始,比起當初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一小步,這絕對是人類文明乃至生命演化史上的最一大步。
此前人類的太空探索都是小心翼翼,試驗性質的,而各國也一直囿於這樣的思維定式無力自拔,甚至當馬斯克研發可重複使用火箭時,歐洲還嘲笑說,獵鷹火箭沒什麼挑戰性,屬於過時產品。所以人的境界和眼光真的是有很大不同的,和人的閱歷知識及思維方式有很大關係。
如果你此前不曾看到可重複使用火箭的意義有多重大,那麼現在你應該已經很清楚了,這是小打小鬧的太空探索和商業太空時代的分水嶺,是地球文明和星際文明的分水嶺,是生命進化史上迄今為止最為重大的一步跨越。當所有人都還認為,化學燃料火箭不可能讓人類走向星際文明時,馬斯克已經清晰地認識到,我們不能再等待了,如果不走出第一步,那就永遠不會有第二步。在其它推進技術遙遙無期的情況下,利用現有技術先走出第一步,進入商業太空時代,所有的一切就都會加速,更先進的推進技術也就指日可待;而如果非得等待現在八字還沒一撇的先進推進技術,人類智慧和文明發展就很難有大的突破。閉門造車和邊造車邊前進,馬斯克選擇了激進和激情。
當然,目前星艦的建造還剛剛開始,下個月將會進行原型版mk1的20公裡高空升降測試,明年才可能進行亞軌道發射。星艦究竟會遇到多大的困難還未可知,未來究竟能不能成功也是一個未知數,但從美國宇航局另一個火星項目太空發射系統來看,星艦成功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關鍵就在於31臺200噸推力的猛禽發動機能不能順利捆綁在一起,將獵鷹超重火箭助推器推上軌道。
馬斯克對星艦的定位完全是商業性質的,他說在今年年底前要讓猛禽發動機的生產速度達到12小時一臺,這意味著一年就可以批量生產十多艘星艦。這些星艦用於做什麼呢?目前已知的可能用途是,在地球和火星之間打造物流系統,為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城市運送人員和物資;月球軌道及月球的旅遊項目;地球上任意地點之間的半小時超高速交通。星艦的內部體積比目前最大的民航客機空客A380還大,可載運100人或150噸貨物去火星,這設計本來就是衝著星際殖民去的。
萬事俱備,哦,還忘了一樣,太空探索成本異常昂貴,NASA委託波音公司研發的太空發射系統迄今已花了190億美元,依然一推再推,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進行第一次發射,去火星還是沒有影子的事,整個開發預計將至少耗資360億美元;而馬斯克的星艦,則大幅降低了成本,馬斯克估計星艦的研發可能需要100億美元,而未來去火星的票價可能會低於20萬美元一張,預計第一批100人將於2024年出發。
所以,如果這些真的都做到了的話,馬斯克的星艦將成為下一個轟動地球,讓人類文明一步登天的的最牛最重大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