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供應還沒解決,鈷礦爭奪又被我國甩開,美媒:恐被中方卡脖子

2020-12-05 白鯨防務

「戰略性礦產」這一詞在生活中並不常見,但對於全球各國來說,這可是不可或缺的一樣東西。而且這些礦產有很大一個特點,就是在全球分布極不均衡,有的國家很多,有的國家基本沒有。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大國,雖然軍事科技超前,但礦產資源很多都是從其他國家進口,而在礦產資源戰略意義非凡的今天,已經很少有國家願意出口了,未來美國在戰略性礦產資源這方面有可能面臨斷供窘境。

此前,稀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如今美國又將面臨一大挑戰——鈷礦的供應鏈。據觀察者網12月3日報導,鈷礦是一種發展前景廣泛的「戰略性礦產」,在商業、工業、軍事上的應用廣泛,涉及到智慧型手機、電動車、飛機引擎等產品。最近,美媒開始擔憂鈷礦供應被中國「卡脖子」,並稱這可是戰略資源。因為在對鈷礦的爭奪戰中,美國又像稀土一樣,被中國給甩開了。

美媒的擔憂,是因為在中美圍繞獲取鈷礦的戰略性資源中,兩國不同的政策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我國放長線,釣大魚,追求長遠續供,以國家主導;美國選擇自由放任,把控於前期投入較少的利益,但面臨供應中斷的風險。

而圍繞鈷礦爭奪供應鏈的目的地,就是當今全球探明陸地鈷儲及鈷礦石出口最多的國家——剛果金,我國近90%的鈷原料都是從剛果金進口,目前也是全球精煉鈷最大的生產國和主要消費國。很多剛果金的鈷礦一出國就被運往我國進行加工,可以說我國已經完全的掌握了鈷的供應鏈。

不過,達到今天的這個地步還是得說我國眼光長遠,在前期進行持續投資,為剛果金建造了許多基礎設施,以此打通了當地的開採行業,最後精煉了技術,牢牢的掌握住了此戰略物資的供應鏈。

而美國和我國一直都是鈷礦供應鏈的競爭對手,但是今天的美國有可能面臨無鈷可進。按照這樣來看的話,在戰略性礦產資源這一方面,美國已經落後我國很多。畢竟在之前的稀土供應問題上,美國還沒有解決。

眾所周知我國是稀土大國,美國大量所需稀土都是從我國進口,但當年處於發展狀態的我國,對稀土的重要性沒有清晰的認識,讓美國撈了不少好處。但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我國漸漸意識到了稀土的重要性,並且掌握了稀土的提煉與鍛造技術,可以說美國雖然是率先研發出稀土提煉技術的國家,但是如今美國的稀土加工還是得拿到我國的工廠加工再返美使用。

但是,稀土這種資源為不可再生資源,早晚會有用完的一天,所以為了管控稀土資源的使用以及回擊川普政府上任以來對我國實施的制裁,我國宣布減少對美國稀土的出口。這一下美國急了,倒不是因為美國沒有稀土,事實上美國本土稀土含量也不少,但是美國不開採就是因為前期我國稀土出口太便宜,而美國開採稀土,要面臨的挑戰有很多。

首先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其次沒有先進的稀土開採技術,畢竟稀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開採出;最後就是因為環境問題,開採之後的提煉會造成大面積的環境汙染,連個垃圾都要往其他國家倒的美國,怎麼可能忍受這種大規模的環境汙染呢。

相關焦點

  • 稀土是啥?中國供應全球80%份額,能用稀土卡別人「脖子」嗎?
    而在國際大環境下,發生卡脖子的情況也不少,比較著名的就是我們中國,在晶片和光刻機上被人卡脖子,還有日本 因此島國資源貧瘠,大量製造業需從國外進口原料,容易被人卡脖子,委內瑞拉等農業不發達國家,靠著石油賺錢 糧食供應卻十分依賴國外進口,同樣容易被人卡脖子,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
  • 中方又被美方「卡脖子」,從美方進口稀有氣體,比稀土價格還貴
    2021-01-03 10:52:50 來源: 夏爾體育 舉報   我國境內存有的稀土含量
  • 輪到西方被卡脖子!美媒直言:這項技術,中國不賣全球都得斷貨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眾所周知,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不少國家都對我國刮目相看,當然也有國家開始逐漸忌憚起我國的實力,還經常在背後搞小動作試圖阻礙我國的發展。可惜,如今我國已經不是當年的模樣,通過自身的努力,我國已經走上了獨立強大的道路,甚至很多領域是美國都無法超越的。就比如這項技術,就輪到西方被卡脖子!美媒也曾直言:這項技術,如果中國不賣全球都得斷貨。
  • 中國能用稀土來卡住發達國家的脖子嗎?
    我們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卡住美國的脖子的嗎?如果單講技術的話,至少我個人還沒發現有,但如果說是卡住美國技術發揮的呢?那答案也許可以拿稀土來說一下吧。稀土顧名思義就是在地殼中含量很少的一種東西,別看稀土的含量極少,但它的作用卻非常大,比如說將鈧添加到鋁合金中可以增強鋁合金的拉伸強度,從而形成一種堅固但卻又非常輕巧的金屬,並被大量的用於太空飛行器材上。比如說釔可使電視屏幕產生紅色彩,還可用於某些射線的濾波器、超導體和超合金以及特種玻璃等等。
  • 中方又被美國「卡脖子」?從美進口大量稀有氣體,價格比稀土昂貴
    我國也曾受到國美國的技術壟斷,不過我國明白,出於安全考慮,也不能一味依賴從國外進口產品,尤其是某些關係著國防、民生的大工程。因此,我國一直都在積極尋求突破,爭取打破壟斷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我國終於在一些領域打破壟斷,不再被美國「卡脖子」。當然,在一些方面還是有「卡脖子」的時候,比如從美進口大量稀有氣體,價格比稀土昂貴。
  • 美決議重開核戰大門,已準備好退出一核軍控條約,美媒:全球危矣
    《華盛頓郵報》6月9日援引白宮一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美國方面已做好準備退出《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但為了緩和這種情況給全世界帶來的緊張情緒,所有的方案都還可以通過談判解決。消息一出,美媒直呼「全球危矣!,恐將陷入核戰爭災難中」。
  • Chiplet究竟能否解決我國卡脖子難題?
    回看「摩爾定律」其實暗藏伏線,其中一條路是按照每18個月集成度翻倍發展,另一條沒被大家關注的路徑是,通過封裝的形式將小功能模塊合在一起,可能是更經濟的方式。「Chiplet推廣困難重重,六大要素互為因果。
  • 將廠房建在中國,還願意和中方分享技術,只希望中方能幫他們一把
    為了扭轉航空發動機市場的銷售頹勢,勞斯勞斯決定主動出擊,想要拿下此前中俄聯合研發的CR929型客機的航發供應業務,一旦取得該項目航發供應鏈,意味著勞斯勞斯將拿到未來15年中國4萬億航空市場的入場券。也願意將技術與中方進行分享,但是就目前來看就分享核心技術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從勞斯萊斯的一系列表態可以看出,他們迫切地想要拿到CR929的航發訂單,通過表達出以上這些誠意,只希望中方能夠幫他們一把,以扭轉疫情後的虧損。其實不只是勞斯萊斯,就連通用也瞄準了CR929客機航發,尤其是在CR929項目暫停後,這兩家公司更加上心。
  • 雅魯藏布江水電站敲定,印度擔心被卡脖子,揚言要建壩和中國抗衡
    最近中國公布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其中敲定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建立水電站,而這項宏偉的計劃也引來了某些國家的擔憂,印媒最近就在報導中公開指責中方將雅魯藏布江「武器化」,並宣稱擔心中國未來將通過水電站卡印度的脖子。
  • 科學院善於解決卡脖子的技術問題嗎?| 郭朝暉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科學院擅長科學研究,但卡脖子的清單本質是技術、工程、產業問題,並不是一回事。最近,科學院的領導表態,要把美國卡脖子的技術清單變成科學院的任務清單。原因很簡單:科學院擅長科學研究,但卡脖子的清單本質是技術、工程、產業問題,並不是一回事。 殷瑞鈺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曾經擔任工程管理學部主任委員。從十多年前開始,殷院士就反覆強調:科學、技術、工程和產業的不同。
  • 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東方,中國一舉攻克世界難題,美媒:已無力阻止
    ,前段時間,我國秦嶺深處傳出一聲巨響,讓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東方,我國在經歷了多年發展後終於掌握了泵後擺技術,成功完成了首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試車任務。突破關鍵技術,美媒:已無力阻止這個聲響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之後第二個擁有這項技術的國家,換句話說,我國在泵後擺技術上的成就已經超過美國,在知道這件事後,美國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報導,美媒表示,萬萬沒想到,這項技術還是被中方給突破了,已無力阻止中國的崛起。
  • 對抗加劇 美軍為擺脫對中方稀土依賴再出新招
    國防部11月17日已批准三項與稀土有關的補助金,價值約1,300萬美元,以幫助提高用於製造武器、電子產品和一系列其他產品的稀土的國內產量。中國是稀土的世界最大生產國,中國主導著稀土磁體產業,中方此前已表態或將停止向美國出口稀土。
  • 卡印度「脖子」,印媒:中國將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實施水電開發
    卡印度「脖子」,印媒:中國將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實施水電開發對印度來說,中國就像是一座不可攀登的高山,而這座高山在近日宣布,將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實施水電開發。聽到這個消息的印度媒體對這個新聞大肆的炒作,認為中國對雅魯藏布江下遊實施水電開發會卡住印度經濟的「脖子」。
  • 「中科院解決卡脖子問題」靠不靠譜?
    卡脖子問題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應該依靠企業來解決,而中科院主要是搞基礎科學研究,將卡脖子清單變成自己的科研任務清單並不「靠譜」,有明顯「越界」之嫌。這個觀點看似有理有據,實則不太能經得起推敲。因為支撐這一觀點的理論已經滯後於創新實踐,論據粗略而有失偏頗。為什麼說理論支撐已經落後於創新實踐呢?
  • 美媒:美國就這樣將稀土霸權拱手讓給中國
    同時,中國還能調整其產業政策,開始重點關注稀土價值鏈的上端;中國生產或控制著全世界稀土產量的70%多,並將全世界80%多的稀土提煉成混合氧化物,從90%以上的稀土中分離出單類元素。中國和中國控制的企業生產了全世界99%以上的各種所謂新稀土金屬(從原礦石中提取)。
  • 想用鐵礦石卡中國「脖子」?中方立即展開行動,莫裡森笑不出來了
    澳洲想用鐵礦石絆住中國 這次因為雙方之間的貿易爭端,導致了澳大利亞很多產品的出口受到了限制,澳大利亞為了能夠成功的扳回一局,將目光鎖定在了鐵礦石上面,他們想要用鐵礦石卡中國
  • 中方已拒絕美方磋商要求:刀架在脖子上還怎麼談?
    據國新辦網站9月25日消息,在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根據報導,中方已經拒絕了美方提出的關於磋商的要求,中方如何評論?另外,何種情況下中方願意重啟高級別貿易談判?最快什麼時候可以重啟?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什麼時候能夠重啟中美高級別經貿磋商完全取決於美方的意願。
  • 新材料的寵兒 稀土,中國的稀土資源
    從2007年底世界稀土儲量分布來看,中國儲量依舊是第一,但是佔世界的份額卻在下降,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由於西方國家出於保護戰略金屬的目的有意識地降低稀土開採量,其稀土資源份額呈現上升趨勢。我國稀土資源不但儲量豐富,而且還具有礦種和稀土元素齊全、稀 土品位及礦點分布合理等優勢,為我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稀土資源成礦條件十分有利、礦床類型齊全、分布面廣而又相對集中。
  • 為什麼說科學院解決不了「卡脖子」的技術問題?
    原因很簡單:科學院擅長科學研究,但卡脖子的清單本質是技術、工程、產業問題,並不是一回事。1/ 脖子「卡」在哪?科學研究主要針對技術出現的初期,而國外能夠卡我們脖子的,都是發展了幾十年的成熟技術。我國做不了這些技術,不是不懂得原理,而是在「持續改進」階段掉隊了。改進階段是一點點的進步積累起來的,每一點進步可能都沒有多少理論水平,但能對系統進行改善。
  • 為何我國是化工大國,卻有那麼多被卡脖子的技術?
    但他們可能有所不知,目前國內化工產業中一批被卡脖子的技術,正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們攻下來的。比如——光刻膠我國雖然已成為世界半導體生產大國,但因為涉及的技術難題眾多,高級晶片用光刻膠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而德國科學家施陶丁格因發明了相襯顯微鏡解決了光刻膠的生產難題,在195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