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卡住美國的脖子的嗎?如果單講技術的話,至少我個人還沒發現有,但如果說是卡住美國技術發揮的呢?那答案也許可以拿稀土來說一下吧。
自然界中有250 種稀土礦,而稀土是化學周期表中含有鑭系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土礦的總稱。
稀土顧名思義就是在地殼中含量很少的一種東西,別看稀土的含量極少,但它的作用卻非常大,比如說將鈧添加到鋁合金中可以增強鋁合金的拉伸強度,從而形成一種堅固但卻又非常輕巧的金屬,並被大量的用於太空飛行器材上。
比如說釔可使電視屏幕產生紅色彩,還可用於某些射線的濾波器、超導體和超合金以及特種玻璃等等。
又比如說釹,它在稀土領域中更是具有著非常的獨特地位,且它的最大特點就是跟鐵與硼組合成磁性材料。
而我們都知道,很多電子設備中都少不了磁鐵的存在,因為少了它,發電機無法發電,喇叭無法說話。完全可以說,許多稀土元素在電子產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要是沒有它們的話,那麼我們現在的手機,電腦,電視等現代化的產品就無法工作。
稀土無疑對我們的科技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這稀土的全球總產量中,中國的卻幾乎佔據了90%多,而這90%的稀土由產自於內蒙、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
中國控制了稀土,感覺就有點像是美國控制了眾多的高端科技一樣,他們可以通過技術封鎖制裁某家企業或者某個國家,但實際上我們的稀土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美國可以我們的某一些高端技術,我們也可以控制他們的稀土。
因為美國在軍事領域的投資極大,而稀土元素在一些防禦性武器中卻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就跟大眾化的電子產品一樣,很多的軍事上的電子產品也必須依賴稀土。
比如說用於導航或操縱飛彈的設備之類的東西就得依靠這些稀缺的要素來參與工作才能實現精準的打擊或者是正常的運作。
而佔據全球90%的稀土總產量的中國,事實上,只要我們限制出口的比例,那麼在國際上就會造成稀土的短缺,並導致稀土價格的上漲,從而使得我們的一些公司可以在國際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但實際上我估計我們幾乎是不可能會嚴重限制稀土的出口比例的,因為稀土的出口限制就有點類似於今天的我們在晶片上所面臨的美國技術封鎖一樣,短期的限制確實可以起到被卡住咽喉的作用,但就長期而言,它必然會大大促使我們在這一領域上發展,最終成功擺脫被美國晶片技術上的控制。
同樣,如果我們限制了對美國稀土的出口,結果必然也是類似的,美國也會擺脫對我們稀土的依賴,並最終還會降低中國稀土出口的競爭力。
稀土雖然也跟其他的礦物那樣分布不均勻,但實際上卻也不是像早期大家所認為的那樣,世界大部分的稀土資源都集中到中國的土地上。
中國之所以掌控了全球90%的稀土供應量,可以說是因為我們的有著明顯的生產效率與生產成本優勢的結果而已。
這就跟今天的中國製造可以遍布世界一樣,那是因為就經濟成本而言,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生產出來的產品根本無法跟我們的競爭。
畢竟稀土的本身並不像黃金那樣,雖然黃金也很稀有,但通常情況下,它們都是會有著一些天然集中的金脈的。
在野外,我們可以說撿到了什麼天然的金塊,但卻不可能會說撿到了稀土中的什麼釔、釹、鈧之類的東西,因為它們就跟鐵礦石那樣,是需要經過採集提煉才可以得到相應的鐵塊出來的。
而稀土之內的稀土元素本就稀少,這就使得採集及提煉它們的效率低,從而也就使得它們的整體開採提煉成本高了。
所以說世界上的很多國家,不是說沒能力開採提煉稀土,而是相對於他們而言,本國的開採提煉沒成本,還不如直接從中國進口呢。
中國稀土元素雖然極為豐富,但實際上,目前已探明總儲量僅佔全球的23% ,而美國的稀土儲量,在一些資料中顯示,甚至達到佔據了全球的40%。
比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洲的東南部,還有從佛羅裡達州到北卡羅來納州的東南部以及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等的一帶都是稀土儲量極大的礦床。
另外,國土面積最大的俄羅斯也擁有著目前佔據全球30%多的稀土儲量,並且擁有大量稀土礦床的國家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印度,阿富汗,埃及,南非和巴西等。
之前,中國的稀土探明儲量佔據了全球85%以上的比例,而現在的實際稀土儲量已經變成了23%,可這23%的稀土資源卻還依舊承擔著全球90%以上的市場供應。
美國,俄羅斯跟一些是有稀土資源的歐洲國家的稀土都是從中國進口而來的,而且像日本這樣的國家,他們囤積的中國稀土早已經夠他們使用100-300年的了。
那麼像美國或者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呢?他們囤積的中國稀土又夠他們使用多少年呢?
我們的稀土優勢,更多的不過是我們從早期的一些數據中所以看到的一些表面優勢而已,它的性質幾乎就跟中國製造一樣,因為物美價廉,所以才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才能佔據全球的大量市場,而並不是因為只有我們才擁有,才生產得出來。
所以說,我們用稀土是卡不住別人的脖子的,要想卡住別人的脖子,那還是看看未來的人工智慧,雲計算,5G甚至是6G的技術發展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