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稀土有多重要?丨可讀

2020-11-28 中國經濟網

5月20日,A股稀土板塊出現漲停潮,成為20日A股市場最大亮點。

單看這條新聞似乎說明不了什麼,但如果聯繫到最近幾年中國稀土行業整頓的不斷推進、稀土價格的穩步上漲、開啟稀土資源儲備庫以及中國稀土企業通過併購開拓海外資源等一系列事件,那就很能說明一個問題:中國在「稀土之戰」中要佔據主動了!

可能有人覺得,區區稀土,充其量就是一種資源,有這麼重要嗎?

當然重要!

早在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時就曾提到:「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稀土資源佔全世界已知儲量的80%,其地位可與中東的石油相比,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辦好。」

再者,西方國家一直喜歡給中國的出口貿易設置重重阻礙,但卻一直希望中國的稀土出口「多多益善」。就當最近美國將一輪又一輪的關稅大棒揮向中國的時候,在其長長的加徵關稅產品清單中,中國稀土卻一直不在其列。

各國在稀土問題上也是相互博弈,多次展開「稀土大戰」,中國在以往吃了不少虧,所幸近年來能夠不斷出擊,美、日也開始忌憚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影響力。

稀土緣何成了一種戰略資源?在稀土問題上,美、日、歐都曾怎樣「圍剿」中國?中國又該怎樣進擊?今天就跟你聊一聊。

1

「一騎絕塵」的中國稀土

大多數人可能對稀土不太了解,並不知道稀土怎麼就成了媲美石油的戰略資源。

簡單來說,稀土是一組典型的金屬元素,其之所以異常珍貴,不僅因為儲量稀少、不可再生、分離提純和加工難度較大,更因為其廣泛應用於農業、工業、軍事等行業,是新材料製造的重要依託和關係尖端國防技術開發的關鍵性資源,被稱為「萬能之土」

——工業上,稀土是「維生素」。在螢光、磁性、雷射、光纖通信、貯氫能源、超導等材料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想替代稀土,除非有極其高超的技術,目前基本做不到。

——軍事上,稀土是「核心」。目前幾乎所有高科技武器都有稀土的身影,且稀土材料常常位於高科技武器的核心部位。例如美國當年的「愛國者」飛彈,正是在其制導系統中使用了約3公斤多的釤鈷磁體和釹鐵硼磁體,用於電子束聚焦,才能精確攔截來襲飛彈,M1坦克的雷射測距機、F-22戰鬥機的發動機及輕而堅固的機身等等都有賴於稀土。一位前美軍軍官甚至稱:「海灣戰爭中那些匪夷所思的軍事奇蹟,以及美國在冷戰之後,局部戰爭中所表現出的對戰爭進程非對稱性控制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稀土成就了這一切。」

——生活中,稀土「無處不在」。我們的手機屏、LED、電腦、數位相機……哪個沒有使用稀土材料?

據說,當今世界每出現四種新技術,其中之一必與稀土有關!

如果沒有稀土,世界將會怎樣?

2009年9月28日的美國《華爾街日報》回答了這個問題——如果沒有稀土,我們將不再有電視屏幕、電腦硬碟、光纖電纜、數位相機和大多數醫療成像設備。稀土是形成強力磁鐵的元素,很少有人知道強力磁鐵是美國國防庫存所有飛彈定向系統中至關重要的因素,沒有稀土你就得告別航天發射和衛星,全球的煉油系統也會停轉,稀土是未來人們將更加看重的戰略性資源。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一語道出了中國稀土資源的地位。

放一張圖來看,中國稀土礦的儲量在世界簡直「一騎絕塵」,2015年中國稀土儲量為5500萬噸,佔世界總儲量的42.3%,妥妥的是世界第一。中國也是唯一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特別是軍事用途突出的重稀土,中國佔有的份額更多。中國白雲鄂博礦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礦山,佔國內稀土資源儲量的90%以上,號稱「稀土之都」。與中國在這領域的壟斷潛力相比,恐怕連掌握了全球69%石油貿易額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也會自嘆不如。

(NA表示沒有產量,K表示產量較小,可忽略。數據來源:美國統計網)

中國稀土礦的儲量與產量是如此的不匹配。從上圖看,中國雖然稀土儲量高,卻遠未達到「獨佔」的程度。但2015年全球稀土礦產量為12萬噸,中國在其中就貢獻了10.5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竟高達的87.5%!

在勘探不充分的情況下,全世界現有稀土可開採近1000年,意味著世界範圍內稀土不那麼稀缺。中國對全球稀土的影響力更多地集中於產量而非儲量上。

2

真的被當成土賣了

中國稀土儲量和產量遙遙領先,按理說,應該能左右世界稀土價格,從稀土出口中獲利甚多吧?

事實正好相反!

中國稀土在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以極低的價格被賤賣,其中的故事也恰恰就是一部血淚史,說起來沉重,聽起來痛心。

20世紀60年代,由於國內稀土生產工藝和技術十分落後,那段時期是美國壟斷了全球稀土資源的供給,我國只能低價向外國出口稀土礦,然後再高價進口稀土製品。一些國家把稀土生產技術作為高度機密對中國實行封鎖,中國對於如此重要的礦產資源,只能把它當作一種最原始的原料賤賣給掌握核心開發利用技術的國家,嚴峻的現實迫使中國加快稀土分離和提純技術的開發。

在關鍵時候,總有一些「脊梁」們挺身而出。1972年,「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開始了中國稀土分離提純技術領域「前無古人」的嘗試。17種稀土元素的化學性質極為相似,分離提純十分困難,當時國際上稀土分離的主流選擇是「離子交換法」和「分級結晶法」,兩種方法分離成本均很高,提煉出的稀土元素純度較低,不適合大規模的工業生產。

「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與夫人在實驗室工作

徐光憲等首次採用研究多年的萃取法技術,最終出色地完成了這項緊急軍工任務,鐠、釹分離係數打破了世界紀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用推拉體系高效率萃取分離稀土的工業生產。

1990年以後,「市場化改革」成為中國大地最炫目的字眼,中小國有企業普遍通過引進外資或民營資本等形式改制為民營企業,「利潤最大化」成為公開的主張和行動的目標,「有水快流」則成為大多數生產企業的行動指南。

稀土行業是當時的高利潤行業,地方企業和私營企業紛紛湧入,在計劃體制下「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發明的生產工藝並沒有獲得專利保護,國有企業技術人員「跳槽」引發的技術外溢導致稀土生產門檻大幅降低,無數的稀土生產企業破土而出,在「對外開放」旗號下中國幾乎採取的是開放生產、開放供應的政策,短期利潤誘惑下中國稀土產量和出口量同步擴張。當時中國未意識到稀土資源的重要性和戰略性,甚至以稀土出口作為獲取外匯的主要來源。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單一稀土產量約為20噸,2006年就達到了8萬噸,約是80年代初的4000倍!中國稀土年產量已佔世界稀土產量的90%;在巨大產能帶動下,1990-2005年間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出口總量佔全球的80%,成為全球稀土成品生產企業的主要資源供給地。

非法盜採稀土,觸目驚心!

急劇增長的出口量背後,是不計其數的稀土企業展開的惡性競爭,相互殺價成為市場常態,導致國際稀土價格急劇下跌。1990-2005年,稀土礦石價位從11700美元/噸跌至7430美元/噸,國際單一稀土價格下降了30%-40%。價格下跌導致稀土生產企業更加依賴規模擴張,2005年時中國稀土冶煉分離年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已超過世界年工業需求量的一倍。

很難想像,作為戰略性資源的稀土金屬居然出現了惡性價格戰,中國企業事實上是在敞開國門、不計成本地向世界供應戰略性資源!

那時候,中國的稀土是真的被當成土來賤賣了。

3

美、日、歐趁機對中國「薅羊毛」

中國稀土產量急劇擴大、價格持續下跌的時候,為美日加快開發高技術稀土材料及相關產品創造了條件,也為這些國家的所謂「戰略儲備」提供了天賜良機。

他們開始加緊「薅」中國羊毛了。

在全球高科技電子、雷射、通訊、超導等材料需求呈幾何級增長的同時,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一方面不斷加大稀土金屬的技術創新,推出了大量依賴稀土資源的高科技軍事裝備和民用消費品,另一方面加快稀土資源的戰略儲備步伐。

90年代,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擁有稀土礦的國家普遍實行限制或停止開發本國稀土礦的政策,轉而從我國進口作為戰略儲備。其實從上面的圖表中我們能看出,美國的稀土儲量為1300萬噸,約佔世界儲量的10%,相對來說也很豐富,但美國並不開採自己的稀土礦,反而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全面停止鉬生產及其他稀土礦的開採,每年從我國大量進口稀土進行戰略儲備。

導致的結果是,目前美國、日本等國收購、儲備的高質量單一稀土至少可供工業生產使用20年(有媒體報稱超過40年),發達國家的資源品貿易和生產企業完全控制了國際稀土價格,而我國稀土儲量則快速直線下降。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稀土儲量十幾年前接近全球總量的90%,到現在只有不到50%了。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現代化所需的45種主要礦產資源中能保證需求的只有6種,按照目前的開採出口規模,再過30-50年中國將從鎢礦、銻礦、稀土礦的資源大國變成小國。

對中國稀土工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徐光憲院士曾痛心疾首地說:「稀土資源非常寶貴,特別像南方五省,都是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工業儲量150萬噸,現在已經開採掉了90多萬噸,只剩下60萬噸,如果再不加以保護,按照現在的開採速度,10年就開採完了!到時候,我們就需要向美國和日本買,他們可能會以上百倍、上千倍的價格賣給我們!」

更讓人痛心的是,我們敞開國門低價供應全世界稀土資源,不但沒有換來美、日、歐等的理解和尊重,反而是變本加厲的索取。

當中國出於規範開採、保護環境等考慮採取了相應的出口配額、出口限制等措施來減少稀土出口後,美、日、歐紛紛坐不住了,從2009年就開始以中國原材料管制為由向世界貿易組織起訴。

2010年10月,稀土進口大國日本的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曾召集美、英、德、法等國大使,要求中國緩和對稀土元素的出口規制。當年12月,在中國公布了2011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額後,美、日、歐紛紛「表示憂慮」。

7月5日,世貿組織發布中國9種原材料出口限制違規後,作為申訴方之一的歐盟當天立即發表聲明表示歡迎。

美、日、歐等也一直指責中國的稀土出口限制推高了國際市場價格,損害了西方企業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貿易量。歐盟還抱怨,受中國限制原材料出口政策影響的企業產值約佔歐盟工業總產值的4%,涉及就業人口約50萬。因此,它們認為應該趁熱打鐵,繼續起訴中國稀土出口限制違規,從而保證各國對稀土的需求。

此後幾年,美、日、歐也不時地到WTO就稀土限制出口問題起訴中國,WTO基本都判中國敗訴。

有學者表示,「(稀土)全球一年只需要12萬噸,這是非常小的用量,其中還有很多是被有戰略遠見的國家儲備起來的……真正需要(稀土)的那些應用強國早就以低價大量儲備了中國的稀土,所以現在中國對稀土的調控根本不會威脅到它們。它們大肆炒作,其實是想讓中國繼續以不合理的廉價供給他們稀土,同時消耗中國具有獨特優勢的戰略資源……這正是幾個稀土進口大國與中國較量的手法。」

這種強盜邏輯甚至連他們自己人也看不下去了。德國《南德意志報》就刊發評論指出,西方發達國家對世貿組織判決的歡呼是不合適的甚至是虛偽的,因為在很多年裡,全世界都得益於中國以極低的價格提供稀土。

美國經濟戰略研究所所長普雷斯託維茨認為,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長遠經濟戰略在於擺脫純粹的大宗商品供應商的身份,生產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高技術熟練程度的產品。歷史上英、美都這麼做過,用這種方法變富的國家現在認為這樣的事情不合規矩,這聽起來很沒道理。

4

稀土萬萬不能再賤賣了!

稀土過度開採,低價出口帶來的除了戰略資源流失、環境遭到破壞、在WTO「有苦說不出」等問題之外,還有「資源詛咒」

我們都知道,發達國家經濟崛起的秘訣之一就在於,重要資源作為生產所必需的原材料被投入到了當時的高端經濟活動之中。也就是說,好鋼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從經濟史來看,重要自然資源在發達國家工業化起飛階段幾乎都起到過巨大的推動作用。

比如,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基礎能源的煤炭,密集分布於英國工業區的礦床之中,為早期英國工業革命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暢銷書《當中國統治世界》的作者馬丁·雅克就認為,19世紀在英國而不是其他國家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就是英國當時發現了大量煤炭,從而破除了工業化的能源瓶頸。而在美國,土地、礦藏和森林等資源的豐富是南北戰爭之後有利於美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特徵之一。

發達國家也無一不重視重要資源在工業化崛起中的巨大作用,他們在歷史上都是嚴格限制甚至禁止國內未經加工的原材料出口的。例如從15世紀晚期開始,為了發展當時作為國際競爭支柱產業的羊毛紡織業,英國政府曾制訂了嚴刑峻法:除羊毛之外,綿羊、毛線、精紡毛紗、漂泥等都在禁止出口的清單上。法律的實施十分嚴厲,首犯者要被砍去左手,再犯者則被處死。

在限制國內資源出口的同時,發達國家還儘可能地控制原材料來源,建立殖民地就是達到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通過向殖民地「進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英國成功崛起為第一個工業化國家,並長期維持著世界霸主地位。美國後來正是效仿了英國這種「進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的重商主義政策,才逐步取代了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時至今日,美國深深受到這種政策的影響,比如,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通過新自由主義政策迫使拉美國家放棄工業化而恢復原材料出口。

英美的崛起都是把最重要的自然資源投入到了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生產活動中去了,由此也抓住了以煤炭和石油為主要能源的兩次技術革命而一躍成為了世界霸主,再看看那些成功躍過「資源詛咒」陷阱的國家,也基本都是有意識地採取了這樣的策略。

再看看歷史上的西班牙,曾因從美洲殖民地掠奪了大量金銀而暴富,但由於沒有成型的工業體系,西班牙當時不得不出口其自然資源等初級產品獲取他國工業製成品,從而導致了國家的衰敗。西班牙財政大臣路易斯·奧蒂斯在1558年致國王菲利普二世的一份備忘錄中曾寫道,「(荷蘭人)只花1個佛羅林貨幣來購買來自西班牙和西印度群島的原材料,特別是絲綢、鐵和染料,而他們卻以10至100佛羅林的價格將製成品返銷西班牙。通過這種方法,歐洲的其他國家給西班牙帶來的羞辱要遠遠大於西班牙強加給印第安人的侮辱。西班牙人以價值大致相等的小飾品去交換(印第安人的)金銀,卻以天價回購自己的原材料,這使西班牙人成了整個歐洲的笑柄」。

可見,出口初級資源不僅無法致富,反而很可能導致一個強大國家的衰落。當今大量存在的所謂「資源詛咒」現象也表明,許多資源豐富的國家並沒有通過這種方式致富,相反卻產生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我國雖然不是以出口自然資源為主的經濟體,但是「資源詛咒」現象已在我國稀土等稀有金屬行業普遍存在。長期以來,國家利益、地方利益和個人私慾在稀土等稀有金屬資源問題上始終無法統一,使得我國稀土非但無法像中東石油那樣獲得高額利潤,反而被美、日等一些國家處心積慮地大量賤購。

更為嚴重的是,我國稀土行業內的技術進步大多發生在外資不太感興趣或者利潤較低的稀土開採、提煉和深加工等初級生產環節,而在再往上的高端應用領域中,則幾乎看不到我國的身影,目前基本上已經被外資所把持,於是從原材料到製成品的稀土定價權就被牢牢握在了外國人手裡。另外,這種技術進步也為外國掏空我國廉價的稀土資源大開方便之門。

稀土的戰略性地位目前無論在軍事還是工業、農業上都難以被替代,這就意味著至少在未來新技術革命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稀土在高端生產活動中的重要地位都將難以撼動,其技術應用領域也將是各國抓住高端生產活動的「兵家必爭之地」。目前美國認定的35個戰略元素和日本選定的26個高技術元素中,都包括了全部稀土元素;日、英、法、德等工業發達國家都缺乏稀土資源,但它們都擁有世界一流的稀土應用技術。這些國家都把稀土看作是對本國經濟和技術發展有著至關重要作用的戰略元素。

稀土礦坑(圖片來源:參考消息)

所以,稀土萬萬不能再繼續賤賣了!

如何充分利用我國在稀有金屬資源上這種獨一無二的壟斷地位,抓住即將到來的新技術革命的難得機遇,將豐富且便宜的稀土資源投入到我國而不是別國的新能源、新材料的研發應用等高質量生產環節上,是我們下一步對於稀土等稀有金屬資源利用最應該努力的方向,也是唯一方向。

所幸近幾年,中國在「稀土大戰」中逐漸反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是接連整頓稀土行業秩序。2017年6月,工信部稀土辦公室成立整頓稀土行業秩序專家組,擬常態化打擊稀土違法違規生產行為,同時廣西、江西、山西等地也紛紛推進打擊稀土違法違規專項行動。「常態化」的打擊關閉了大量不合規的開採點,將會讓「黑稀土」無處遁形。

二是對稀土企業不斷進行整合。我國此前已經成立了六大稀土集團(中鋁公司、北方稀土、廈門鎢業、中國五礦、廣東稀土、南方稀土),此後也對稀土企業進行不斷整合,對集團旗下冶煉回收企業嚴格管控。目前整合後的六大稀土集團規模效應已經逐步顯現。六大集團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在市場定價上具有一定的話語權,這對行情走暖也具有積極影響。

三是中國稀土企業也在開拓海外資源。最典型的就是2017年7月11日,中國稀土企業盛和資源聯合海外其他企業對美國唯一稀土礦芒廷帕斯礦的收購獲得當地法院批准,這也是上文我們提到的美國封存的那個稀土礦。這下美國急了,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相關負責人此前與川普首席戰略師班農會面,希望說服其將芒廷帕斯礦國有化,因該稀土礦山擁有軍事用途。

四是對稀土進行戰略儲備。2011年,「國家戰略儲備」這一概念第一次被上升到國家層面和公眾見面,國家戰略儲備體系是多維度的,國務院表示,我國稀土戰略體系包括國家儲備與企業( 商業) 儲備、實物儲備和資源( 地) 儲備相結合的方式在內的兩種戰略儲備。

這一系列的舉措必然會讓中國在稀土定價上更有話語權,也能進一步保障我國的稀土資源安全。這也讓美日等國急了,美國《福布斯》發表文章稱,「中國減少或停止出口稀土元素的能力將對美國製造業及其整體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它們對美國國防和科技產品至關重要。」

而借著2010年9月中日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中國打出外交牌,限制向日本的稀土出口。由於接近90%的稀土需求依賴中國供應,日本立時出現短缺,產業界陷入極大混亂。雖然此後日本不斷開拓進口地減輕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比如從越南、印度等地進口稀土,但中國畢竟是世界稀土供應的大頭,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特任教授岡部徹指出:「日本企業採購稀土時被中國掐住軟肋的狀況依舊沒有改變。」

作者:庫叔

責任編輯:閆歡

支持我們請點讚或使用評論

相關焦點

  •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工業味精」稀土為什麼這麼重要?
    眾所周知,中東擁有豐富的石油,而我國則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稀土重要性不亞於石油,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許多高精尖工業都需要用到它。在自然界中,稀土元素主要以單礦物形式存在,全球已發現的稀土礦物及含有稀土元素的礦物大約有250種。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常識備考:中國的「王牌」稀土到底有多牛?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常識備考:中國的「王牌」稀土到底有多牛?,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一、什麼是稀土?
  • 新材料的寵兒 稀土,中國的稀土資源
    但是事實上稀土元素在地殼中並不稀少,只是分散而已,因此,雖然稀土的絕對量很大,但就目前為止能真正成為可開採的稀土礦並不多,而且在世界上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中國、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南非、加拿大等國家,其中中國的佔有率最高。
  • 中國將推出重要舉措,稀土價格創下新高!
    並且中國稀土資源的蘊含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很多國家都需要從中國進口稀土。稀土一般主要應用於高科技產業,所以中國的稀土供應也是各國關注的重點。日生效,這就說明中國未來出口稀土的量就會減少,中國在稀土供應方面的優勢還是很大的,對稀土進行出口管制後,必然會影響到稀土的出口量。
  • 強國資本 中東有石油 中國有稀土
    稀土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鉕(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鑥(Lu),以及與鑭系的15個元素密切相關的元素—釔(Y)和鈧(Sc)共17種元素,稱為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的用途十分廣泛,特別在高科技領域稀土元素顯得特別重要。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中國的「王牌」稀土到底有多牛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中國的「王牌」稀土到底有多牛,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中國的「王牌」稀土到底有多牛?
  • 中國另一戰略資源儲量世界第一,專家:與稀土同等重要
    我們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資源眾多的國家,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寶貴的資源財富。遠的不說,就拿大家都知道的稀土來聊聊,稀土這種東西在國防軍工領域有著非常巨大的利用價值!戰機、飛彈、各種高精尖武器上的晶片都離不開這種高價值的天然資源,現代軍事的發展對於稀土有著相當高的依賴性,而非常令人欣喜的是我們中國的稀土儲量還是世界第一,比其他國家的稀土儲量高出很多!但今天我們要來聊聊的東西卻不是稀土,而是我國另一儲量位居世界第一的高效戰略資源:鎢,在專家們看來,鎢在國防軍工領域的重要性與稀土同等重要。
  • 稀土是啥?中國供應全球80%份額,能用稀土卡別人「脖子」嗎?
    事實上 一個國家因為發展程度不同,和發展偏向不同 不可能發展得十全十美,總會有領域需要依賴其他國家,也就會產生卡脖子的情況,只不過 如果在核心產業被人卡脖子的話,很容易就會發展滯後 跟不上腳步,那麼 中國有沒有什麼領域可以卡別人脖子呢,也有,流傳比較廣泛的說法,很多人都說中國在稀土領域可以卡別人脖子,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何以被稱為「工業黃金」,稀土為何如此重要
    它被稱為工業黃金、工業維生素,它就是稀土!稀土是一系列金屬的簡稱,在元素周四表中有鑭、鈰、鐠等17種稀有金屬元素,這17種金屬元素統稱為稀土。味精可以讓菜餚更鮮美,維生素可以讓營養更好地被吸收,稀土可以大幅地提高各種材料的質量和性能,甚至改變材料的固有特性,創造出新材料!
  • 掌握稀土核心技術,圖解稀土產業鏈相關公司,中國佔大多數
    戰鬥機、晶片、以及飛彈等都必須用到稀土,所以稀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在建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我們掌握不了稀土的核心提純技術,所以只能把稀土真的當土賣掉,然後再高價從國外買回提純後的稀土成品。後來,研究核工業的物理學家徐光憲解決了稀土提純的難題,讓我國在稀土領域從此不再受限於人,從此中國的稀土產業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如今,中國已經成為稀土產業的第一生產和出口大國,我們來看看全球產業鏈上都有哪些重點公司。
  • 上世紀的稀土領頭羊,美國是如何掉隊輸給中國的?
    對於一個大國來講,掌握那些足以影響世界的戰略資源十分重要。美國在這方面,掌握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定價權。通過全球布局,不斷將石油資源納入自己的資源體系中。而澳大利亞和巴西,則是因為老天賞飯吃的緣故,地底下擁有著數不盡的鐵礦石,掌握著當代工業最重要的原料。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地底之下也有著大量的有色稀有金屬。那麼對於中國來說,我們有什麼戰略資源足以影響世界嗎?
  • 外媒很驚訝,中國為何增產稀土?答案是……
    1稀土這種資源有多牛?我們先來搞清楚稀土的特點。近十年來,稀土多次成為輿論熱點,恐怕大多數人都認識到了稀土是我國擁有的寶貴財富。稀土為什麼這麼珍貴?更重要的是,開採帶來的經濟收益也會促使礦場擁有者更有動力採用類似於超長距離鑽孔等高成本勘探手段摸清儲量。因此,開採穩定後的估計儲量可能達到剛開始所估計儲量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對於中國這樣某些礦產產量較大的國家而言,很多礦場已到了開採穩定期,儲量潛力已經不大,且因開採量巨大,參與者眾多,所以也很難對儲量數據進行保密。
  • 比稀土寶貴的資源再現中國,多國用珍藏技術換購,我國:不賣
    眾所周知,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就始終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並逐漸在世界 航空航天領域內嶄露頭角,雖然我國在航空航天科技領域內實現了巨大的突破,但從世界範圍來看,我國仍有非常巨大的發展空間,比如最頭疼的發動機,就是我國的一大短板,但是如今也迎來了轉機。
  • 稀土出口量,中國是全球第一,為什麼進口的稀土也是全球最多呢?
    中國進口的稀土也是全球最多的這不是小編寫錯了,這種變化只是從側面體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即中國人口眾多,中國的工業化規模全球第一,中國的商品出口總量全球最高……,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進口的資源將會越來越多。
  • 這一金屬重要程度堪比稀土 中國佔據全球80% 美國的產量為零
    原標題:這一金屬重要程度堪比稀土,中國佔據全球80%,美國的產量為零?不得不說,這次與韓國的合作告吹,是對澳大利亞能源「野心」的一次打擊,因為鈷和鎳均為重要性不亞於稀土的重要資源,尤其是鈷。鈷主要用於電動汽車的正極材料製造,製造一輛特斯拉M3就需要7公斤的鈷,它也被譽為「21世紀的石油」。不難理解,誰控制了鈷,就如同控制了中東的油田,而對於中國這個全球首屈一指的電動車製造業大國來說,更是如此。
  • 蒙古稀土儲量世界第二,中國為其投資48億,他們卻把稀土賣給美國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雖然在宇宙中,地球是一個不起眼的星球,但是它對於人類來說有重要意義以至於各國都會從國外大量採購稀土來補充本國的稀土資源,這樣在真正使用時才會有備無患。而蒙古稀土儲量世界第二,中國為其投資48億,他們卻把稀土賣給美國。這又是怎麼回事?
  • 中國能用稀土來卡住發達國家的脖子嗎?
    我們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卡住美國的脖子的嗎?如果單講技術的話,至少我個人還沒發現有,但如果說是卡住美國技術發揮的呢?那答案也許可以拿稀土來說一下吧。完全可以說,許多稀土元素在電子產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要是沒有它們的話,那麼我們現在的手機,電腦,電視等現代化的產品就無法工作。稀土無疑對我們的科技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這稀土的全球總產量中,中國的卻幾乎佔據了90%多,而這90%的稀土由產自於內蒙、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
  • 美國稀土產業為何打不過中國?
    專家們指出,中國之所以可以主導國際稀土供應鏈是因為目前幾乎只有中國具備有稀土提純精煉、轉化為珍貴礦物質、磁粉及其他高價值產品的能力。稀土氧化物:順時鐘從中間(黑色)開始為鐠、鈰、鑭、釹、釤、釓美國外交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費利克斯張(Felix K.
  • 稀土永磁概念是什麼意思?稀土永磁概念股有哪些?
    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現如今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  序號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最新價 漲跌幅 關聯原因 所屬其他概念 1 002622 材料,電動物流車,高送轉,特斯拉,養老金 4 300127 銀河磁體 11.78 -0.84% 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全球粘結釹鐵硼磁體行業的最大廠家,目前已建成了具有國際較先進水平的能夠大批量、多批次、多品種、多牌號生產粘結釹鐵硼稀土磁體的生產線
  • 稀土行業深度報告:稀土為什麼成為國家的戰略金屬
    中國是全球稀土儲量最豐富的國家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稀土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儲量稀少、不可再生、分離提純和加工難度較大,同時廣泛運用到農業、工業、軍事等行業,是新材料製造的重要原料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