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專家世界前10中國佔5,為何還被卡住脖子呢?

2020-06-25 世魚說教育

基礎科學一直是我國科研的薄弱點,其中晶片研發尤為突出。


晶片專家世界前10中國佔5,為何還被卡住脖子呢?


我國自主研發晶片一直處在瓶頸之中,很難突破。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為何美國能夠在晶片方面,卡住我們的脖子,讓我們難以喘息。

但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子的!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國晶片領域人才濟濟。在世界排名前十的晶片材料專家中,有五位是中國人,他們都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其中,楊培東更是晶片領域排行第一的大拿。看到這個排名,大家可能非常高興,但有很疑惑,既然有這麼多頂級人才,為何我國晶片還是被美國卡住脖子呢?


晶片專家世界前10中國佔5,為何還被卡住脖子呢?


看他們的工作地址,就笑不出來了!

因為他們都在美國工作,都在為美國服務。就拿楊培東來說,他1993年獲得中國科學大學學士學位,1997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99年進入加州大學任教,最後做到終身教授,現在已經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他領導的團隊,從研製出第一個納米導線雷射器到現在設計納米導線太陽能電池,創造了無數世界第一,為美國晶片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晶片專家世界前10中國佔5,為何還被卡住脖子呢?

從楊培東到顏寧,再到許晨陽,為何我國留不住高端人才呢?

已經到到美國就業的許晨陽曾提過國內科研的弊病,這也是為何留不住人才的原因。總結起來無非兩點:

第一是科研環境不好。中國學術圈存在學術造假、按資排輩等不良現象,造成很多年輕正直的學者沒有出頭之日,只能出走。

第二是薪資待遇不高。與美國相比,我國房價、物價都偏高,而科研工作者的工資待遇卻在當地買不起房,也是人才出走的原因之一。


晶片專家世界前10中國佔5,為何還被卡住脖子呢?


華為總裁任正非說過,晶片光靠砸錢是造不出來!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其次才是資金和外在條件。

如何留住人才,是我國基礎科學發展的重中之重。現在國家拔尖人才選拔計劃、強基計劃都在為基礎科學培養人才。如何留住他們呢?

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須明白他們的需求,正視自身的缺陷。科研工作者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研發出有利於人類發展的科研成果,能夠實現自身價值。美國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去往美國是無可厚非的。那麼我國應該淨化國內科研環境,讓科研工作者能夠實現人生價值。


晶片專家世界前10中國佔5,為何還被卡住脖子呢?


好在事情已經在慢慢轉變。如今美國對華裔科學家的打壓,讓很多優秀的人才有回國發展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打掃好屋子再迎客,歡迎他們為我國科學發展做出貢獻,實現國家利益和自身價值的結合。

現在華為、比亞迪、大疆、中芯國際等公司已經做出了改變:5G通信技術、車規級IGBT晶片、無人機技術、N+1和N+2工藝等都是重視人才和研發做出的成績。

21世紀,是科技的時代,要想在全球浪潮中獨佔鰲頭,就必須抓住機遇,留住人才!

相關焦點

  • 中國能用稀土來卡住發達國家的脖子嗎?
    我們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卡住美國的脖子的嗎?如果單講技術的話,至少我個人還沒發現有,但如果說是卡住美國技術發揮的呢?那答案也許可以拿稀土來說一下吧。但實際上我估計我們幾乎是不可能會嚴重限制稀土的出口比例的,因為稀土的出口限制就有點類似於今天的我們在晶片上所面臨的美國技術封鎖一樣,短期的限制確實可以起到被卡住咽喉的作用,但就長期而言,它必然會大大促使我們在這一領域上發展,最終成功擺脫被美國晶片技術上的控制。
  • 印度有一個「7寸」:誰卡住它,就能卡住印度的脖子
    中國有句老話,講得好,叫做:「打蛇打七寸」,什麼意思?所謂七寸,即為:關鍵部位,或者要害部位,簡單來講,就是:你要戰勝對方,必須抓住關鍵環節,才能迅速佔據有利地位。這句俗話,與「擒賊先擒王」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 經典謠言「世界頂級晶片專家前6名都是中國人」,是怎麼炮製出來的
    2020年6月11日起,一篇題為「美國世界頂級晶片專家前6名都是中國人 該謠言帖所提及的6位專家中,5位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因此該文在中國科大校友微信群刷屏。獨立、民間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創校友基金會研究部判定,該文系無良自媒體造謠經典,應予澄清。
  • 國產振動臺卡住美國脖子,美航空航天高端產業將受重創
    這段時間晶片成了大眾的關注核心,大家發現就這一個硬幣大小的小玩意,居然卡住了中國產業高端轉型的脖子。兔子有不少朋友很氣餒,天天聽說咱們被西方國家卡這個、卡那個,咱們科學研發這麼多年,咋就卡不上西方國家的脖子呢?
  • 中國人到底被什麼卡住了脖子?我們正在「有用」的泥潭裡越陷越深
    說到中國到底為什麼被「卡住了脖子」,就不得不提及這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關於科技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馬克思也曾表述過相同的意思,他說: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勞動生產力是隨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
  • 美國晶片專家名單曝光,前5名都來自中國,任正非也沒有想到
    」 這段話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2019年5月接受《面對面》採訪時說的。關於中國如何才能成為晶片強國,任正非認為「高級人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為什麼會是華為呢? 因為華為擁有700名數學家,800名物理學家,120名化學家,6000名基礎研究專家以及6萬名工程師,平均每年的研發投入上千億。
  • 石墨烯與矽基晶片有何不同?為何性能差超10倍?聽聽專家怎麼說
    矽基晶片,也就是我們現在手機上使用的晶片,是當今世界晶片的主流產品,像華為的麒麟9000和蘋果的A14晶片,採用的都是矽基晶片,並且這兩款晶片在矽基晶片領域是工藝最高的兩款,製作難度非常大。不過矽基晶片隨著工藝的提升,很多專家預測該晶片即將迎來它的物理極限,性能上升的空間將會變得非常小,為了未來科技的發展,科研工作者們也要開始尋找新的晶片,其中石墨烯材質被很多國家的科研人員注意到,並且將它視為未來晶片的唯一選擇,那麼石墨烯材質的晶片和矽基晶片有何不同?性能又為何相差10倍呢?聽聽專家怎麼說吧。
  • 氣體「晶片」:中國95%氦氣靠進口,美國牢牢卡著脖子
    兩年前,以川建國為首的「燈塔國」針對我國開展了曠日持久的貿易戰,當時我國民眾並沒有什麼感受。直到去年開始美國加大了對我國優秀企業華為的一系列「絕殺」,我國大部分民眾才意識到,其實我國和美國之間還有十分巨大的鴻溝,尤其在高精尖技術上,還有很多領域我們需要依仗他國的鼻息。
  • 美國專家:晶片都造不出來14億人的國家,還敢稱「世界工廠」?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工業產量最高的,所生產出來的工業品暢銷全球200多個國家,是大部分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物美價廉的工業品對全球各國充滿吸引力,形象地被各國稱為「世界工廠」。美國專家:晶片都造不出來的14億人國家,還敢自稱製造大國?
  • 中國獨步全球的鋰電池,可以卡住特斯拉脖子?
    並且,晶片這一核心部件,蘋果具備完全掌控力。存儲晶片、屏幕,這是韓國三星提供,對中國也沒什麼依賴。在電動車領域,電池的地位就相當於手機的晶片,具有核心關鍵作用。電動車的一些關鍵指標,比如續航、充電時間,都直接與電池相關。而電池產業,卻掌握在中國手裡。在電池終端方面,雖然還有日本的松下、韓國的LG,但是在更上遊的原材料、電芯等領域,中國卻具有最大的掌控力。
  • 中國火力發電佔比超過70%,核電佔比近5%,那美國的呢?
    前幾天,南生引用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給大家分享了我國的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佔總發電數量的比例。其中,前11個月,火力發電量高達47095.9億千瓦時,佔全國發電總量的比例為70.5%。前11個月,我國的水力發電量達到了11378.2億千瓦時,佔全國發電總量的比例約為17%;風力發電量達到3731億千瓦時,佔比約為5.6%;核能發電量約為3309.7億千瓦時,佔比接近5%。2020年前11個月,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同比增長8.1%,總量約為1307.6億千瓦時,佔發電總量的比例接近2%。
  • 國內有哪些晶片公司處於世界前10?一起看看!
    2.華大半導體:全球第十大MCU供應商、全球第五大安全晶片供應商 IC設計出身的華大半導體,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EC)整合旗下集成電路企業而組建的集團公司。2014年成立至今,始終名列中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前五名。
  • 深度思考:晶片製造到底哪裡卡了脖子?
    晶片是電子產品的「心臟」,是信息社會的核心基石,是國家的「工業糧食」。最近,晶片「卡脖子」成了熱門話題,連中科院都搶先表態,要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學院的任務清單,並引來相關爭議和討論,中國第一所「晶片大學」,南京集成電路大學也在呼聲中成立……  但歸根到底,我們在晶片領域怎麼就被卡了脖子?
  • 美國頂尖的晶片技術專家前5位,大家認識一下
    目前,美國能夠通過各種制裁手段來限制中國晶片的發展,就是他們幾乎籠絡了全世界的高端技術人才。在晶片行業,我國起步較晚,另外的主要問題還包括美國高端技術人才的數量不是我們國家能夠比擬的。同時我國的科技人才流失較為嚴重,例如在美國半導體技術領域的專家就有5位是中國人,這5位幾乎可以說都是在晶片領域裡數一數二的人物。
  • 不用搶Mate40了,又有5nm晶片手機即將發布,最快下個月見
    其實華為肯定相信Mate40能獲得很好的銷量,它也想保證供貨充足,讓消費者們都能買到心儀的手機,但是現實卻卡住了華為的脖子。Mate40之所以缺貨,不是因為華為藏著掖著,而是因為麒麟9000晶片備貨不足,華為也沒有辦法。
  • 解決晶片卡脖子!清華北大突然出手,任正非最不願看到的一幕出現
    而華為之所以能夠成為國內第一家世界頂級的科技巨頭,就是因為他們不僅自己做產品,同時還自己做晶片!任正非表示:中國當前的晶片設計已經走到世界領先的地步。但同時華為也面臨巨大難題,那就是在「晶片製造」上被西方卡住了脖子。
  • 5納米!中國芯再突破!華為轉機來了!
    ,與限制智慧型手機所使用的5nm晶片而言,相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大家都知道,晶片加工廠屬於重資產投資,不但需要大量優秀的半導體人才,還需要大量高尖端設備的幫助。
  • 到底是卡腳脖子還是頸脖子?
    ,中國的技術人員不可謂不努力,中國的科技投入不可謂不儘量,但為什麼仍有相當部分的核心技術領域在關鍵時候扛不住呢?從這一點看,技術問題充其量只是一個「腳脖子」問題,外人能卡我們的也只有「腳脖子」,儘管它可能會遲滯我們前行的步伐,但它不可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們為什麼會被卡「腳脖子」呢?說到底,是因為我們對現代工業的不理解,這是一個發展的「頸脖子」問題,而能卡住我們「頸脖子」的只有我們自己。
  • 首家「晶片大學」正式行動:掀起國產替代潮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計算機專家倪光南院士再次發出警告表示:「軟體一直都是我們的軟肋,被國外公司所壟斷。為何倪光南院士會這麼說呢:「晶片是人做的,不是神造的,中國真的會缺芯嗎?有的國家,有的人,妄想卡住中國的脖子,那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