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Spot經常會拿一些老硬體尤其是CPU來做穿越性測試,從中可以了解到硬體行業在這幾年的進步到底有多大,非常直觀。
這次的主角是Core i7-4770K,四代酷睿(Haswell)的旗艦型號,2013年第二季度誕生,22nm工藝,四核心八線程,主頻3.5-3.9GHz,三級緩存8MB,核芯顯卡HD 4600,熱設計功耗84W。
作為對比的則是Core i7-8700K,八代酷睿(Coffee Lake-S)的旗艦型號,2017年第三季度誕生,14nm工藝,六核心十二線程,主頻3.7-4.7GHz,三級緩存12MB,核芯顯卡UHD 630,熱設計功耗95W。
大家經常說Intel喜歡擠牙膏,細究起來,牙膏正是從四代酷睿(Haswell)之後開始的,尤其是四代的升級版Haswell Refresh,簡單提升下頻率就成了新一代產品線,還帶來了新主板。
那麼四年過去了,i7-4770K是否已經廉頗老矣?尤其是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是否該淘汰了呢?測試走起!
本次測試中,i7-4770K搭配內存DDR3-2400,帶寬約29GB/s,i7-8700K配的則是DDR4-3200,帶寬約42GB/s,提升了45%。
i7-4770K還會超頻到4.6GHz跑一輪,並將i7-7700K、i5-8600K/8400/7600K等也拉上作對比。
顯卡主要使用當今最高端的遊戲卡GTX 1080 Ti,偶爾也試一下RX Vega 64水冷版。
解析度都是1080p,畫質一般為高檔。
對CPU有較高要求的《奇點灰燼》中,4770K可以超過7600K,但是超頻幾乎沒有任何幫助,落後8700K 25%左右。
畫質從高檔提升到超高,4770K、8700K的差距縮小到17%,同時超頻後可以戰平8400。
瘋狂畫質下,CPU潛力被充分釋放,4770K比最新旗艦隻慢了9%。
《戰地1》也比較吃CPU,4770K依然老當益壯,最低幀率也有96FPS,超頻後更是達到113FPS,逼平了7700K。
《戰爭黎明3》中不幸成為副班長,但最低幀率也達到了59FPS,依然可以保證足夠流暢,而且超頻後達到了8400的級別。
順便配一下RX Vega 64,默頻表現比較平淡,但是超頻後大幅提升,戰平7700K。
《殺出重圍:人類分裂》中又是倒數第一,但幀率並不是問題,超頻後還能有所提升。
《塵埃4》情況類似,但超頻基本沒啥用。
《刺客的信條:起源》默頻略好於7600K,超頻後有所提升,基本接近7700K。
《賽車計劃2》對於CPU的要求也很高,4770K有點跟不上趟,不過也能保證流暢,而且超頻後持平8400。
《彩虹六號:圍攻》也依賴CPU,4770K依然跑得很溜。
《戰錘2》依然壓不死4770K,而且隨著畫質的提升,壓力都在顯卡身上,4770K始終能跟上趟,搭配RX Vega 64也不成問題。
《使命召喚:二戰》裡邊4770K落後比較多,相比於8700K慢了大約25%,但是看幀率還是挺滿意的。
最後如果搭配GTX 1070,超頻後的4770K和8700K也基本上沒啥區別。
至此結論就很簡單了:如果你是一位非發燒級的遊戲玩家,還在使用i7-4770K這樣幾年前的高端處理器,根本用不著升級,換成最新的六核心i7-8700K也不會帶來實質性的好處。
想得到更好的遊戲體驗,預算還是應該首先投給顯卡。
i7-4770K雖然已經是四年多前的產物,但時至今日依然寶刀不老,搭配最新的中高端顯卡無壓力,完全不會成為瓶頸,1080p高畫質、2K中高畫質下都可以給你帶來足夠流暢的遊戲享受。
當然,如果你對純CPU性能有更多需求,那另當別論,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