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汽車仿生學!看的有些想笑

2020-11-22 易車網

文| 騰小濤

車圖騰出品,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 ● ●

隨著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汽車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成為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設計出一款適合普通消費者的家庭用車就成為車企的首要任務。

什麼樣的設計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呢?

設計師們在很早之前,便把目光投向了包羅萬象的自然界,在千奇百怪的生物中尋找設計的靈感。

於是乎我們看到,設計師在為車輛注入旺盛生命力的同時,獨特的動感元素也被植入到設計當中。甚至自然界的各種生物,都開始成為汽車設計靈感的來源。

比如我們熟悉的大眾甲殼蟲,它的外形就如同一隻等比放大數倍的鋼鐵瓢蟲;還有福特雷鳥敞篷轎車,它的靈感來源於設計師觀察深海鯊魚遊動時的身姿;甚至麥拿輪P1混合動力超級跑車,它的設計元素則運用了來自海洋中旗魚的靈感。而有的車型,其設計靈感甚至來自於豬!

大眾甲殼蟲

福特雷鳥敞篷轎車

麥拿輪P1

為什麼這些車型的設計都與動物有關呢?這就牽扯到一門複雜的學科——「仿生設計」。仿生設計就是通過模擬的形式,整理、分析、提煉並構思設計出具有類似生物系統某些特徵的一種新的設計思維方法,然後將設計實體化並運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比如飛機,它是人類模仿鳥的飛行原理設計的;而雷達則是根據蝙蝠釋放超聲波遇見物體反彈的原理打造的;再比如響尾蛇飛彈,它是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具備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的。還有震動陀螺儀、人工冷光等等,這些都是受到動物的啟發後研製出來的。

飛機與鳥

蝙蝠和雷達

可以說,如今汽車上眾多的設計靈感以及功能開發都與仿生設計密不可分。

首先,仿生設計下的外形塑造

一款新車在外觀上能否吸引消費者的關注,造型設計的優劣可以說是至關重要,而外形仿生則是產品設計中為最常見的形式。

說到外形,保時捷的前臉絕對稱得上經典,外凸式的青蛙大眼設計從1963年一直被應用到今天。同樣,也正得益於保時捷多採用中置及後置發動機,設計師能夠在前臉做更多的個性化設計,最終形成今天的品牌精髓,可以說這是仿生學上較為成功的一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起亞的「虎嘯式」前臉不但起到了統一家族特徵,提升品牌辨識度的作用,更是提升了整個韓系汽車品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與大眾、奧迪、奔馳品牌在家族式前臉有所不同的是,起亞並沒有把虎嘯式前臉設計風格直接複製粘貼,而是做到了每款汽車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實現車輛個性化的同時,豐富了設計的內涵。

自主品牌在仿生設計上同樣有所突破。比亞迪的Dragon Face龍顏設計以龍元素作為原點,由中央LOGO向兩邊延展的線條構成龍鬚,配合進氣格柵形成張開大嘴的「龍臉」。龍嘴兩側的進氣口以及龍爪元素橫向拉寬整車,彰顯運動氣質。可以說設計師將汽車前臉與中國龍完美融合為一體。

在車輛的細節方面,不少車型也採用了仿生學設計。比如,我們常說的「虎頭奔」,如虎頭一般的前臉設計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威武與霸氣;寶馬的鷹眼大燈,專注、兇悍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雷凌的猛禽式前臉,凌厲兇猛獨具一格。這些車型在彰顯品牌個性的同時,達到了令人過目不忘的效果。

被戲稱為「虎頭奔」的第七代奔馳S級

寶馬的鷹眼大燈

其次,車體結構的仿生應用

仿生設計不僅只應用在汽車外形上,同時在車體結構方面也有所涉及。

奔馳300SL的「鷗翼門」設計可以說是無心插柳之作。其實最早設計師沒有想設計出成鷗翼式,純粹是被車輛結構所迫才使用的。該車設計之初為賽事專用,車輛本身由金屬管焊接而成。工程師為了保證車體的高剛性,將整車兩邊的梁高提高以便能夠承受比賽中巨大的扭曲力,這就導致了傳統車門無法裝配。為了方便人員進出,只得採用向上開啟鷗翼門。該車一經推出深受消費者歡迎,奔馳也將經典的鷗翼門設計保留至今。

奔馳SL

配備了鷗翼門的奔馳SLS AMG GT

除了奔馳的「鷗翼門」,特斯拉MODEL X的「鷹翼門」、阿爾法羅密歐的「蝴蝶門」等等,這些仿生設計在體現品牌風格的同時,提升了車輛的實用性。

特斯拉MODEL X

阿爾法·羅密歐33 Stradale Prototype

汽車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更重要的是具有安全性。在我們看不見的車身骨架結構方面,工程師同樣通過放生原理借鑑了輕而結實的鳥類骨骼、承載力大的甲魚殼以及質輕而堅固的螃蟹殼體,並將其特點運用到車身的設計上。

以甲魚殼仿生設計為例,工程師利用應用逆向工程技術重構甲魚殼原始曲面。並對其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擬合、力學分析等工作,在甲魚殼重構模型的基礎上二次研發出新型車身殼體。

甲魚殼體及數據云點

我們都知道,車身結構不僅需要質輕而且要有足夠的強度,其結構強度能承受在使用壽命內可能遇到的所用淨載荷和動載荷。設計師可以通過之前二次研發設計車身殼體,結合車輛的車門、車頂蓋的性能要求,進一步探索仿生設計在此方面的應用。同時,為車身的結構甚至零部件的設計提供新的構思來源。

多年來,工程師通過對仿生設計潛心研究與測試,目前已經研製出了各種質輕堅固的中空、發泡等金屬材料。這些材料的應用令車體質量大幅度減輕,而車身卻依然能夠保持高強度。

最後,仿生設計在車載功能上的突破

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地球上的生物掌握了一整套特有的「存活之道」和「獨門絕技」。而工程師通過對著這些功能、結構以及技巧的研究,逐漸加以實體化並運用到汽車上。

邁凱倫汽車的設計師通過研究旗魚的魚鱗發現,鱗片在魚體遊動時會產生微小的漩渦,將整個身體包裹在一層氣泡層中,杜絕了高密度高的海水進入,以達到減小前進阻力,實現快速的遊動的目的。設計師決定將相同的結構技術應用到麥拿輪P1的發動機管路內壁上,通過驗證,這一改進讓發動機的進氣通量提升了17%,大大提升了該車的性能。

近幾年,日產汽車在努力尋求最為妥善的汽車防撞設計。科研人員通過對魚群的大量研究表明,魚類經常大規模的集群行動,但卻從來不會相撞。科研人員通過模擬魚群行為的算法模式,歸納出三條準則:不要離得太遠、不要靠的太近、不要相互撞擊。

前向撞擊報警系統(FCW)

通過這一設計理念,日產汽車將研究成果納入到一系列新產品研發之中,如智能剎車系統(IBA)以及前向撞擊報警系統(FCW)等駕駛輔助功能在車輛上的裝配,都將成為今後新型防撞擊車型研發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梅賽德斯-奔馳曾經推出過一款名為bionic的概念車,其原型就是仿照盒子魚(boxfish)來設計的。別看這款車方方正正,就像一個大箱子,但它卻擁有低至0.19的風阻係數。其車身框架也採用了類似於盒子魚骨架結構,不僅令全車的整備質量大幅降低,車身的剛性也提升了40%。可以說,這款概念車將仿生設計的運用發揮到了極致。

盒子魚(boxfish)與奔馳bionic概念車

豬與雪鐵龍tubik概念車

寫在最後: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生物優勢將會被合理的利用到汽車的設計中。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汽車可以直接邁開腿走路,可以變大縮小,可以隨機心情變換顏色,可以…

咱們可以好好暢想一下。


相關焦點

  • 神奇的仿生學原理
    1、神奇的仿生學-想像作文350字仿生學,你們不要小看它,因為我們身邊的一切發明創造都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我們的朋友——大自然。
  • 「仿生學」給汽車工業發展帶來了什麼?
    縱觀整個汽車發展史,其中稱得上經典的汽車設計並不少見,但這裡面比較另類的就屬仿生學設計,從設計本質上來看,汽車仿生學設計其實是借鑑於其他生物的外形或某種特性,並不能算是設計師自己獨立創造出來的。仿生學在很早以前便被設計師用以汽車外觀的設計,通過觀察某種動物的外形,從而融會貫通到汽車外形,讓它們看起來更具親和力與極高的辨識度。這其中有不少設計非常成功的車型,它們的誕生在汽車發展史抒寫了重要的一筆。
  • 像蛇像魚又像甲蟲,想不到的汽車仿生學
    如果你覺得這些並不夠貼切的讓你感受到仿生學與生活的親密關聯,那麼咱們就說說與你生活中息息相關的——汽車。仿生學原理在汽車上很早就被應用,早在1933年,德國的波爾舍博士把甲殼蟲的自然美,如實地應用到車身設計上。並且,這個設計使得甲殼蟲的車身迎風阻力大大減小。憑藉這個外觀設計,大眾甲殼蟲自1936年正式交付後,就以奇特的外形暢銷歐洲。
  • 來自旗魚和盒子魚的靈感,汽車設計的仿生學分析
    當將這項概念運用於車身設計之後,汽車的外形整體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大自然已經經歷了數十億年的進化設計,這也是為何汽車設計師們打算借鑑並將這些理念運用於設計的原因。史蒂芬森表示:「這樣做是有理由的。蜥蜴為什麼能垂直甚至倒過來貼在牆壁上?如果你找到了其背後的原因,你就可以將這項技術應用於汽車設計之中,使其在一些特定環境,如因下雨而潮溼的表面防滑。」
  • 汽車仿生學設計,這幾款車連豬和青蛙都模仿
    怎麼能在千篇一律的汽車造型中增加創意,就成了各大車企的研究目標,於是模仿動物造型的汽車仿生學設計就應運而生,成功的設計也確實造就了一些經典的車型,例如模仿瓢蟲造型的大眾甲殼蟲,模仿海鷗雙翼造型的經典奔馳300SL「鷗翼車門」,和特斯拉MODEL X鷹翼門,成功的仿生設計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銷量的增長。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一些運用在汽車中的動物仿生設計。
  • 以壁虎為師:福特要將仿生學應用到汽車上啦!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勃潺】10月23日消息,福特汽車公司正在試圖從壁虎的粘性腳掌中獲得粘合技術創新靈感,希望在汽車製造領域開闢全新應用方式。福特還將與同樣在仿生學中尋求一系列商業解決方案的寶潔公司合作,共享相關研究發現。
  • 動物遭躺槍 鑑賞汽車中的仿生學設計理念
    【搜狐汽車 車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汽車是一種人造動物。它不僅由馬車進化而來,而且和動物一樣,也具有身體工作系統,比如自己的「心臟」、「大腦」和「四肢」,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意志。而當不少汽車設計師把動物展現的形態作為創作靈感時,這種活靈活現又進一步被演繹得惟妙惟肖。採用仿生學設計理念的汽車並不難找,相反,它們涵蓋了從小型車到超跑等各個領域,若您碰巧是車迷也是動物迷,那鑑賞下面這些案例絕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 「真實版」的神奇寶貝,走路草神還原,小拳石讓人想笑
    除了一些什麼妖精系的,還有幽靈系的神奇寶貝。大多數神奇寶貝的原型在現實生活中幾乎都能找到。所以認清楚這點,那麼我們就來找一找神奇寶貝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吧。「真實版」的神奇寶貝,走路草神還原,小拳石讓人想笑走路草走路草是草系和毒系神奇寶貝,會走路的草在現實生活中當然是沒有的,所以只能找一個盤栽,在上面畫出走路草的大致樣子來代替了。這個真實版的走路草真的是神還原,放在神奇寶貝世界裡,應該也能以假亂真吧。
  • 魔術貼吊汽車《加油!向未來》揭秘自然仿生學
    向未來》第二季,節目組以怪力魔術貼實驗為例,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仿生學在人類生活中的妙用。­  魔術貼吊起汽車引發全場尖叫,小小蒼耳卻是其中原理­  一輛重達2.5噸的商用車,六組魔術貼可以將其吊起嗎?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實驗,出現在大型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第二季第三期的現場。眾所周知,魔術貼的妙處在於,相貼在一起產生自然粘力,用手一拉又會自然分離。
  • 仿生學應用 看外國人的螞蟻概念推土機
    仿生學應用 看外國人的螞蟻概念推土機 2015-08-13 08:
  • 這些仿生學設計作品 讓你傻傻分不清楚
    仿生學是我們日常接觸的比較多的一個詞語,跟仿生學掛鈎的產品多半離不開設計
  • 光聽到名字就想笑的生物都是何方神聖?
    光聽到名字就想笑的生物都是何方神聖?英國梧桐和法國梧桐的學名聽上去頗有一絲老陝罵人的意味,其實在自然界,很多我們所熟知的動物植物都有一個稀奇古怪的學名,今天就讓小編來盤點一下那些聽上去就讓人忍不住想笑的動植物名稱。
  • 仿生學,向大自然學習最優秀的解決方案
    絕大多數人都對自然界充滿著無窮的好奇心,因為自然界中存在著許多神奇的生物和現象,讓人嘆為觀止。
  • 汽車書場之仿生學設計的極致案例—科爾維特黃貂魚
    上一回我講的是這個車型誕生是略帶荒謬的背景原因(感興趣者可搜索上一篇文章),而到了C2這一代,通用汽車開始在設計和製造層面認真起來了。於是就有了「科爾維特之父」,這個佐拉先生和設計師關於仿生學的一場大戰!
  • 建築仿生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那麼,建築仿生學是怎麼起源的呢?我們一起去看看!「仿生學」 理念發展的關鍵人物安東尼·高迪儘管 「仿生學」 的概念直到1960年方才出現,但建築師模仿自然界的生物進行設計, 從而為建築物賦予更好的寓意或者使用體驗, 卻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 甚至更為久遠。
  • 仿生學是什麼?未來前景如何
    仿生學是研製新的機械和新技術的一個方向。對於仿生的理解很廣泛,包括機械結構,材料和科技發展。仿生學方向要做到的就是人類在創造創新的過程中帶動物體形態的各種改變。讓你沒有畏懼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研究仿生學只要是真正懂得仿生學理論和實際應用都是有前途的。還有不要神化仿生。
  • 仿生學:從大自然中攫取思想的火花
    今天,科學家已經研製出像壁虎一樣會爬牆的機器人,模擬鯊魚活動方式的渦輪機,像大黃蜂一樣避免碰撞的汽車等等,這一切,都讓欣欣向榮的仿生學研究和工業設計吸引人們越來越多人地關注。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8日對此進行了介紹。  越來越「in」的仿生學  仿生學從自然世界借鑑聰明的想法,模仿自然界的範例來創造更好的形式、過程、系統以及策略。
  • 【生物學】動物與仿生學
    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遊泳時能使身體表面不產生紊流)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仿生學研究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工程技術之中,發明性能優越的儀器、裝置和機器,創造新技術。
  • 為什麼設計師這麼愛搞仿生學設計?盤點8款仿生學家具
    仿生設計學,也叫設計仿生學,它是在仿生學和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主要涉及到數學、生物學、電子學、物理學、控制論、資訊理論、人機學、心理學、材料學、機械學、動力學、工程學、經濟學、色彩學、美學、傳播學、倫理學等相關學科。
  • 「豹掌」都穿在腳上了 仿生學竟然也能玩的這麼潮!
    自然界的生物是上帝留給人類的隱秘線索,因此毫不奇怪的,作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來說,機智的人類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發現各種動植物身上具備的一些價值特點並加以利用和創新,而這種現象有一個更科學的名字——仿生學,它藏匿於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瘋狂」的人類將仿生學應用到不同領域中,設計出了更好的建築,交通工具,甚至是潮流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