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材料製造商晶呈科技發表可溼式蝕刻LED CMW銅磁基板

2020-11-25 中國觸控螢幕網

半導體材料製造商晶呈科技發表可溼式蝕刻LED CMW銅磁基板

作者:未知時間:2019-10-21 來源:行家說Talk

    北京時間10月21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又一家助攻Micro LED!晶呈溼式蝕刻LED基板:可使晶片切割道線寬低於10μm。瞄準Micro LED商機,半導體材料製造商晶呈科技,昨(17)日發表可溼式蝕刻LED CMW銅磁基板,可將外延切割線寬降低,已獲得Micro LED系統商導入產品與應用,規劃12月就有搭載晶呈科技銅磁晶片的Micro LED面板問世。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9/1021/55394.html

  *開發的銅磁基板,委由交通大學電子系系主任洪瑞華教授做產品製程認證與開發並申請國科會科技部專案計劃,目前已經取得臺灣發明專利,並陸續取得中國大陸、美國、日本、印度的專利,在能夠大幅提升LED外延廠的獲利目標,已經取得外延廠的訂單,規劃於2020年導入量產,月產能可達10萬片。  

  以溼式蝕刻的方式,*小線寬可以低於10μm,因此大大的增加了每片外延片可生產出的晶片數量。

  目前在LED市場上,在晶片切割時,*常使用的是雷射隱形切割、鑽石刀輪切割以及一般雷射切割,以上述三種切割方式來說,都需要50μm-100μm切割道線寬,有些較老舊設備,甚至要把切割道開到150μm,然而切割道越寬,代表著單位可產出的晶片數量就會變少,因此,如何將切割道變小,一直是LED外延廠的重要課題之一。若可以將切割道縮至20μm-30μm可大幅度的增加Gross chip的產出。

  以臺灣外延廠為例,鑽石刀輪切割機在臺灣有數百臺之譜,目前寬度*窄的鑽石刀輪可以到50μm,但加上對位精度等影響,切割道必須到100μm的寬度,在目前晶片微小化的趨勢之下,鑽石刀輪切割勢必增加並影響製造商的成本,而晶呈科技所開發出的金屬基板,則可為切割道細線化打開了一盞明燈。

  晶呈科技開發出的CMW銅磁基版,以切割道細線化為目標的引導之下,經數年的努力之後,開發出了可用溼式蝕刻的方式,做wafer dicing,*小線寬可以低於10μm,因此大大的增加了每片外延片可生產出的晶片數量。再者,目前不管用各種的切割的方式,都是以單片式去處理,而溼式蝕刻可以處理50-100pc,這樣大幅減少了外延廠的設備投資與人力配置,亦可以為LED廠殺出一條血路。

  舉例來說,原本一片4吋的LED外延片可產出的晶片數量為1萬顆/pc,若是改成溼式切割,可以增加到2萬顆/pc,以LED以晶片賣錢的年代,用溼式蝕刻,可增加外延廠兩倍的營收。

  晶呈科技所生產製造的CMW銅磁基板提供厚度0.1mm、0.05mm、 0.03mm,目前已經通過客戶認證可,每個波段(包含UVC)皆可以生產,銅磁基板不需要研磨,不需要做雷射切割,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與提升良率。

  此外,除了可溼式蝕刻的特性外,在一般LED的結構上,散熱亦是LED外延廠重要的課題,晶呈科技所生產製造的銅磁基板,散熱200W/mk,超高的導熱係數亦是目前市場上數一數二的基板之一,在高散熱的同時,跟LED外延層相匹配的熱膨脹係數,大幅提升金屬基板的生產良率。

  以目前全球有超過4000臺的MOVCD的產能來看,基板的產值有機會超過33億美元/年。

  晶呈營運協理暨發言人張永宏表示,9月營收較去年呈現小幅增長。並指出,CMW銅磁基板擁多項技術優勢,毛利率上看四成以上,近期已小量出貨給下遊廠商進行測試,法人預計12月就會有搭載晶呈產品的面板問世,並於明年下半年放量,有望挹注業績表現。

  晶呈科技認為,在Micro LED技術與應用越來越明確的催生之下,晶呈科技的銅磁基板目標市場有超過100萬片/月的潛在市場,可為晶呈科技帶龐大的獲利,亦可以讓臺灣的外延廠有新技術去面對產業競爭。舉例來說,目前廣為應用在IR Sensor的LED晶片,*薄在100um-120um,而搭載晶呈科技銅磁晶片,可以經由特殊製程,製作出20um的超薄IR晶片;在目前越來越輕薄的手機市場上是一項革命性的產品,目前在臺灣的大廠都在積極測試中,預期能夠在LED紅海的市場中開拓出一條藍海之路。

觸控螢幕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控螢幕材料、觸控螢幕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控螢幕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裡查看詳細步驟

相關焦點

  • 又一家助攻Micro LED!晶呈溼式蝕刻LED基板:可使晶片切割道線寬...
    晶呈溼式蝕刻LED基板:可使晶片切割道線寬低於10μm    慧聰LED屏網報導       瞄準Micro LED商機,半導體材料製造商晶呈科技,昨(17)日發表可溼式蝕刻LED CMW銅磁基板  晶呈科技開發出的CMW銅磁基版,以切割道細線化為目標的引導之下,經數年的努力之後,開發出了可用溼式蝕刻的方式,做wafer dicing,最小線寬可以低於10μm,因此大大的增加了每片外延片可生產出的晶片數量。再者,目前不管用各種的切割的方式,都是以單片式去處理,而溼式蝕刻可以處理50-100pc,這樣大幅減少了外延廠的設備投資與人力配置,亦可以為LED廠殺出一條血路。
  • 採用溼式蝕刻工藝提高LED光提取效率分析
    所以如何從半導體之主動區萃取光源,以進而增加光萃取效率(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乃成為各LED製造商最重要的努力目標。  目前有兩種方法可增加LED光提取效率:  (1)第一種方法是在LED磊晶前,進行藍寶石基板的蝕刻圖形化(Pattern Sapphire Substrate; PSS);  (2)第二種方法是在LED磊晶後,進行藍寶石基板的側邊蝕刻(Sapphire Sidewall Etching; SSE),以及基板背面粗糙化(Sapphire Backside
  • 溼式蝕刻矽通孔reveal工藝的成本分析
    由於在拋光過程中銅是暴露著的,可能會造成銅汙染,所以通常不會單獨使用CMP完成實際的過孔顯示。CMP工藝使用昂貴的研磨液和關鍵的後清洗步驟來清除研磨液顆粒和其他汙染物。等離子體過程通常需要昂貴的設備以及連同更高消費品和維護成本的蝕刻氣體。等離子蝕刻工藝在蝕刻後也需要一個單獨的溼法清洗步驟。
  • 「行家快報」VerLASE、晶呈、聚燦新進展
    晶呈科技在銅磁基板上開發出超薄Micro LED晶呈科技宣布與中國臺灣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洪瑞華教授成功在特殊的銅磁基板上開發Micro LED,具有超薄(僅50微米)免研磨等特點,並且可使用化學蝕刻進行晶片的分割。
  • 一種新型蝕刻氣體
    Contact Hole Etch六氟丁二烯(C4F6),化學式C4F6,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可燃性毒性液化氣體六氟丁二烯(C4F6)主要用途為:半導體工業中等離子蝕刻;基於六氟丁二烯(C4F6)的特性,已有部分業內氣體公司已開展工藝研究及產品研發推廣工作等離子蝕刻工藝介紹半導體晶片的結構類似樓房,其中通過黃光
  • Veeco PSP技術長Laura Rothman Mauer 溼式蝕刻降低3D IC製造成本
    半導體設備商Veeco日前發布新一代溼式蝕刻設備,將化學機械研磨(CMP)、電漿蝕刻、矽厚度量測與清洗等四種製程工序合而為一,可較傳統乾式蝕刻的方法,顯著減少3D IC關鍵製程技術--矽穿孔(TSV)的成本,同時降低缺陷發生情形,將有助提升半導體廠採納3D IC設計的意願。
  •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或成新一代半導體發展的重要關鍵
    傳統矽半導體因自身發展侷限和摩爾定律限制,需尋找下一世代半導體材料,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是新一代半導體發展的重要關鍵嗎?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的高電子遷移率、直接能隙與寬能帶等特性,恰好符合未來半導體發展所需,終端產品趨勢將由 5G 通訊、車用電子與光通訊領域等應用主導。
  • SEZ攜手AIR LIQUIDE開發用於高級金屬柵極材料的蝕刻解決方案
    受到與領先的原子層沉積(ALD)公司Aviza Technology 彼此獨立但又互補的合作開發項目的推動,SEZ和Air Liquide 將尋求合作共同開發一種全面、多元的高級蝕刻材料的解決方案,確保晶片製造商們以最低的擁有成本(CoO)獲得最好的性能。
  • 深度剖析化合物半導體磊晶市場趨勢
    1  化合物半導體市場分析  根據現行化合物半導體元件供應鏈,元件製程最初步驟由晶圓製造商選擇適當特性的基板(Substrate),以矽、鍺與砷化鎵等材料作為半導體元件製程的基板,基板決定後再由磊晶廠依不同元件的功能需求,於基板上長成數層化合物半導體的磊晶層,磊晶層成長完成後,再透過IDM廠或IC設計、製造與封裝等步驟,
  • 長華科黃嘉能:半導體蝕刻銅全球缺料嚴重,漲價已是勢在必行
    長華科黃嘉能:漲價勢在必行,全力衝刺QFN長華集團(8070)導線架廠—長華科(6548)自3月17日正式合併日商住友金屬導線架部門,效益開始顯現,第1季SHAP平均毛利率17%到18%,4月毛利率已拉升到20%以上,長華科董事長黃嘉能表示,合併SHAP比預期還要順,由於半導體蝕刻銅全球缺料嚴重
  • 量子點半導體材料商納晶科技虧損額最大或達到1075萬元
    量子點半導體材料商納晶科技虧損額最大或達到1075萬元 作者:51Touch時間:2017-07-19 來源:和訊網     北京時間07月
  • 應用材料公司選擇性材料技術帶來蝕刻工藝新突破
    應用材料公司近期取得了蝕刻技術的新突破,推出業內首款極致選擇性蝕刻工具Applied Producer®  Selectra™系統,通過引入全新的材料工程能力,助力3D邏輯晶片和存儲晶片的尺寸持續縮小。
  • 市場短缺,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重啟8英寸設備生產
    市場短缺,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重啟8英寸設備生產 半導體投資聯盟 發表於 2021-01-06 17:27:45 【編者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
  • 半導體蝕刻領域會在3D NAND存儲器之後崛起?
    概要3D NAND晶片生產的複雜性是2017年加工設備製造商收入大幅增長的原因,該增長將持續到2018年。
  • 半導體材料國產化替代之路任重道遠
    據了解,大基金一期已投資滬矽產業、雅克科技、安集科技等半導體材料公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二期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達2041.5 億元,投資總規模和撬動社會融資有望較一期更上一個臺階。  當前,雖然半導體材料國外優勢明顯,但國內正在細分領域突破,部分產品已實現自產自銷。具體來看,可以分成已可量產材料、初步量產和有待積極開發的材料。
  • 溼式製程與PCB表面處理
    7、Chemical Milling化學研磨  是以化學溼式槽液方法,對金屬材料進行各種程度的腐蝕加工,如表面粗化、深入蝕刻,或施加精密的特殊阻劑後,再進行選擇性的蝕透等,以代替某些機械加工法的衝斷衝出(Punch)作業,又稱之為Chemical Blanking或Photo Chemical Machining(PCM)技術,不但可節省昂貴的模具費用及準備時間,且製品也無應力殘存的煩惱
  • 納晶科技康永印博士出席2019全球量子點顯示技術與應用峰會並發表...
    南方科技大學孫小衛教授、惟怡新材總經理邱曉華、Nanosys大中華區總經理羅忠升博士、TCL工業研究院技術專家劉文勇博士、南開大學/武漢大學龐代文教授、三井化學產業用薄膜/板材事業部部長高瀨三男博士、海信電子信息集團研發中心顯示研發部技術總監喬明勝等多位量子點領域的專家出席活動,納晶科技技術總監康永印博士一同受邀出席並發表了主題為《量子點新型顯示》的精彩演講。
  • 新材料專題報告之溼電子化學品行業深度研究
    蝕刻技術可大略分為溼式蝕刻和乾式蝕刻兩種,溼式蝕刻技術是最早發展起來 的,目前還是半導體製造中得到廣泛應用的蝕刻技術。溼式蝕刻通過特定的溶液與 需要蝕刻的薄膜材料發生化學反應,除去光刻膠未覆蓋區域的薄膜,其優點是操作 簡便、成本低廉、用時短以及高可靠性,選擇合適的化學試劑,溼式蝕刻相比乾式 蝕刻具有更高的選擇性;溼式蝕刻的缺點是存在側向腐蝕(鑽蝕)的現象,進而導 致圖形線寬失真。整體而言,溼式蝕刻因其可精確控制薄膜的去除和對原材料的低 損耗,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將無法取代。
  • 安集科技:打破國外壟斷進入全球供應鏈的半導體材料公司
    安集科技(688019)安集科技成立於2006年,主營關鍵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產品主要為CMP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應用於集成電路製造和先進封裝領域。公司成功打破國外廠商對集成電路領域化學機械拋光液的壟斷,全球市佔率約2.4%,實現了進口替代,使中國在該領域擁有了自主供應能力。
  • 蝕刻的原理
    打開APP 蝕刻的原理 陳翠 發表於 2019-04-25 15:41:36 >   蝕刻的原理   通常所指蝕刻也稱腐蝕或光化學蝕刻(photochemicaletching),指通過曝光製版、顯影后,將要蝕刻區域的保護膜去除,在蝕刻時接觸化學溶液,達到溶解腐蝕的作用,形成凹凸或者鏤空成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