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3年2月19日,尼古拉·哥白尼出生在波蘭西部維斯杜拉河畔的託倫城。
哥白尼十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他被送到舅父家去撫養。舅父瓦滋路德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主教,在他的薰陶下,哥白尼愛上了數學和天文學。
哥白尼18歲的時候離開家鄉,來到當時的波蘭首都克拉科夫,進入克拉科夫大學學習數學和繪畫。文藝復興思想濃厚的大學生活,使哥白尼渴望吸收整個歐洲的先進文化。於是,哥白尼在1496年來到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義大利留學,先後在帕多瓦、波倫亞和佛諾拉的大學裡學習法律、醫學、數學和天文學。
當時人類科學上的新成就、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等令人振奮的消息無疑激發了他探索宇宙奧秘的勇氣和熱情。1506年,當哥白尼重返祖國的時候,他已經是30多歲的人了。
哥白尼回到波蘭後,先以醫生為職業。他看病不分貧富,都十分認真周到,博得了人們的一致尊重。1512年,哥白尼的舅父去世,他來到波羅地海海濱的佛倫堡大教堂接替舅父擔任那裡的神甫。大教堂的西北角有一座望樓,面對大海,視野遼闊。哥白尼就把這座望樓當作自己的宿舍,並在平臺上建立起一個小小的觀象臺。他白天在教堂裡盡神甫的職責,晚上就在望樓上利用自己製作的簡陋儀器進行天文觀測,長年累月,堅持不懈。
在哥白尼之前,古希臘天文學家託勒密德「地心說」統治天文學界打1000年之久。在文藝復興時期,這種學說已受到一些有識之士的懷疑。哥白尼堅持長期觀測,積累了大量資料,經過許多複雜的數學計算,並加以科學的分析和概括,終於寫成了敘述「日心說」的長篇巨著《天體運行論》。
哥白尼深知自己的學說是與教會的觀念相違背的,他擔心自己費盡千辛萬苦才獲得的寶貴研究成果被扼殺,一直不敢發表自己的全部著述。直到年近古稀時,他才在學生的鼓勵下,破釜沉舟,決定出版自己的著作。
1543年5月24日,當凝聚著他一生心血結晶的《天體運行論》印好送到他床前時,他已奄奄一息,只摸了摸封面,就慢慢地合上了雙眼。
儘管哥白尼的學說並非完善無缺,儘管他的學說一度遭到教會的壓制和打擊,但是哥白尼畢竟開創了科學的新時代,他對人類科學事業的傑出貢獻是永遠不可抹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