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代步車」?
今天聊的這臺車叫歐拉R1,來自長城旗下的一個新能源品牌車型。
5.98萬-7.78萬元
高續航版 NEDC續航351公裡
冬季北京實測 250公裡左右(開暖風)
相信很多人都會像圈圈一樣,對這種國產的低價小車有巨大的擔心,這不就是老年代步車嗎?
確實,它就是代步車。
不過,代步車其實並不應該是一個貶義詞,相反,我覺得當城市化進程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出現更多的「代步車」。
雷諾 Twizy
讓我們翻開日本和歐洲的汽車發展史,除了那些代表了工業結晶的跑車、豪華車、性能車之外,無一例外都有著「代步車」快速發展的歷史。
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小、低價、日常接孩子購物買菜代步、可能是家裡的第二臺車。
全球汽車歷史銷量前五的大眾甲殼蟲,就是作為代步車而誕生的:
現在你去到歐洲的大型城市,菲亞特 500這類小車比比皆是:
日本K-car的流行,當年也有著政府的扶持補貼,像極了現在咱們國家的新能源車。
其實全世界人民對這類車的態度都是一樣的,當初在歐洲、日本,很多人都是拒絕的。覺得這些小車不安全、太廉價,但架不住時代的發展就到了那個階段,這種車確實很好地滿足了人們的要求,所以最後看看這類車的銷量吧,真香。
不一樣的國情
但在咱們中國,和歐洲日本似乎都不一樣。
咱們起步晚,當初夏利、奧拓這些和K-car理念近似的微型車來到國內的時候,也相當受歡迎,因為價格便宜,成為了很多家庭的一臺車。
但咱們的經濟發展太快了,城市化進程速率嗷嗷的,哪兒哪兒都蓋樓,哪兒哪兒都修路,而且修的賊寬。
還記得大概8年前,我那時還沒加入汽車媒體,去山東東營的廣饒縣做個項目。廣饒縣啊,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
廣饒縣 兵聖孫武的故裡
這樣一個縣級行政區,那裡的很多馬路都是雙向共6車道,而且車不多,看著特別痛快。
路這麼寬,再加上國人們都富起來了,再加上咱們都喜歡車大有面子,再加上對後排空間近乎偏執的要求,所以,不僅微型車、小型車不流行,連緊湊型兩廂車都不流行。
國內的特大城市
情況又不一樣
不過,到了北上廣這類特大城市,情況可能會慢慢有所不同。
限牌政策、限行政策、新能源政策、車位難尋,家裡第二輛、甚至第三輛車的需求增加,讓歐拉R1這類車看到了一個機會。
有人當然會說,7萬塊能買GK5,甚至能買到入門的合資緊湊級車,更能買到車況非常棒的二手高爾夫6(比如我自己那臺,哈哈哈),為什麼會有人買這麼一個「電動代步車」?
是的,有人會買,因為需求不一樣。就像視頻裡我和圈圈說的那些情況。沒參加過拍牌搖號的人,可能真的不能體會那種絕望。我也知道,經濟壓力小的,一年花1萬5租個牌當然可以,但對於有壓力的,一年1萬5也不是個小數,畢竟這個7萬已經可以全款買車了。
不要說什麼,經濟緊張就不要買車,北京的地鐵擠到你懷疑人生,打車打到你想走去目的地。如果你有妻兒,如果你有條件,你是讓他們去擠地鐵,去搶計程車,還是買一輛車?我會選擇後者,至少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能遮風擋雨的小空間。
我也不願意花錢租牌,再加上是要買家裡第二臺車,需求沒那麼剛,所以參加了新能源搖號,買了i3。
說白了,i3也是個老年代步車,只不過承載了寶馬更多的理念和概念而已。
而如果沒有i3,我也會嘗試歐拉。
這種正規汽車廠家生產的「代步車」,我覺得比那些不用上牌的「真·老年代步車」要靠譜多了,無論對自己,還是對路上的其他人,也都更負責任。
所以對於限牌城市,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價格還不貴,目前從歐拉R1剛剛上市月銷千臺以上的銷量來看,它順理成章成為了很多人的嘗試。
就連極速拍檔Jacky這種對性能車如此偏執的車評人,都買來給家人代步使用(他住廣州)。
對於歐拉而言,我希望它的質量、可靠性能夠爭氣、廠家的服務態度要好,要懂得感恩這些消費者。
否則,當大家選擇你的原因是「沒有別的選擇」,而不是你「真的值得選擇」時,就太令人寒心了。
而其他朋友們,如果見了身邊有人買這類車,不要質疑他們、調侃他們,要鼓勵他們,祝福他們。嗯!
關於純電動車的爭議
最後,關於「純電動車」,現在也有很多爭議。我作為一個剛買了臺i3的車主,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
我的觀點是:
1、一般家庭,不要為了嘗鮮去買(土豪除外)
2、非限牌城市,別拿純電動車當家裡的第一輛車
3、要考慮好充電條件再買
4、除非絕對必要,否則別跑長途
具體的還有很多可說,下次就著我那臺i3,一起好好聊一聊~
聲明:本文由易車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易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