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閃,相信大家不會陌生,生活中電腦、照明燈閃爍的光線讓人頭疼不已。而閃光燈的頻閃,卻是屬於我們想要的「閃爍」。想必大家也都看過一些舞蹈表演中所使用的閃光特效,通過閃光燈的快速閃爍,流暢的動作被分解成一系列的運動定格效果,就如下圖一般。
首先這不是一張在後期處理中疊加的作品,它是一張一次拍成的照片,圖中的十位女生其實是同一個人。那麼它是怎麼拍出來的?為什麼人會變成十個人?而且這十個人之間還有一些影像的疊加,加上人物主體具有美感的體態,更加增強了這種攝影的藝術感染力。
事實上這種拍攝方法便叫做頻閃攝影,簡單一句話,一般閃光燈拍一次閃一下,頻閃就是拍一下,閃多次。就是說在你的曝光過程中,閃光燈按一定的時間間隔,閃光了多次。這樣做的意義在於可以多次定格清晰的運動對象,並在清晰的對象之間形成拖尾的虛影效果。
MULTI閃光模式
Multi閃光模式允許閃光燈在每次按下快門進行高頻率閃光。我們可以在該模式下設置每次曝光進行多少次閃光,以及閃光的時間間隔。這也是我們實現頻閃拍攝的關鍵。
在Multi閃光模式下我們要著重考慮兩個關鍵設置,輸出功率和閃光頻率。
輸出功率
輸出功率控制了閃光輸出的強度。通常,輸出從1/1(全功率)開始,然後逐漸下降,通常是1/2、1/4、1/8、1/16、1/32、1/64、1/128,分數越小,閃光輸出強度越小。
在頻閃攝影中,如果幾個影像是互相分開,不同位置上的運動主體曝光量是由單次閃光輸出功率所決定;如果幾個影像緊密相連,而且局部重疊,那麼這些影像的曝光量,就會隨著閃光次數的增加而遞增。所以最好在拍攝前進行幾次試驗,調整好閃光燈的閃光輸出功率。
TIPS:閃光輸出功率為1/1和1/2時,通常不能使用頻閃閃光,這是因為輸出功率越大,回電時間越久,頻閃閃光次數與閃光輸出功率的設置有關,所以閃光燈輸出功率過大不利於頻閃拍攝。
閃光頻率
閃光頻率的設置與被攝主體的運動速度、影像之間的重疊度及畫面節奏感有關。比如:要在2秒鐘之內拍5個主體的姿態,則應將快門速度設置為2秒,閃光次數設置為5次,閃光頻率設置為2.5Hz。(無論閃光頻率設置為多少,一次拍攝中的閃光輸出總次數由閃光次數決定)
快門計算公式
在頻閃閃光過程中,到閃光停止前,快門應保持開啟狀態。可使用下列公式計算快門速度:閃光次數/閃光頻率 = 快門速度(閃光次數指的是本次拍攝總共有多少次閃光輸出;閃光頻率指的是每秒的閃光次數,單位是Hz)
比如:閃光次數是10,閃光頻率是5Hz,想在曝光時間內完成閃光,就用10除以5,得出需要快門速度至少為2秒。
如何設置頻閃模式?
一般的閃光燈都具有頻閃閃光功能,通常標誌為MULTI。
在相機上設置,按下相機背面的菜單按鈕,顯示菜單,依次選擇「閃光燈控制」、「外接閃光燈功能設置」、在「閃光模式」中選擇「多次閃光(頻閃)」。
在閃光燈上面設置則按MOOD鍵,調整到MULTI模式,閃光燈將按照你設置的輸出功率,閃光次數及頻率閃光。
頻閃拍攝時,既可以使用快門優先模式,也可以使用手動模式(M),還可以使用B門拍攝。使用B門拍攝時,閃光輸出的總次數仍然由閃光次數決定。
關於拍攝背景的選擇
閃光燈在閃的時候,被照亮的不僅是被攝物主體,還有背景(假設背景有反光物體存在),這會導致畫面不純淨(當然如果你想留下背景就可以忽略這條)甚至過爆。如果想不靠後期得到得到上圖的效果,背景就只能完全不反光或者乾脆就不放東西。
如果背景不是很暗,那麼在長時間曝光,或者使用較大光圈時,就要考慮到背景亮度,適當減少頻閃次數,來提高閃光燈輸出,從而在使用較小的光圈和較高速的快門拍攝時,主體依然會在閃光燈閃爍時曝光正常。
拍攝步驟
在拍攝時,首先要確定在畫面上準備留下幾個什麼姿態的影像,影像與影像之間間隔多大距離,影像與影像之間是否要用虛影相連等,然後決定閃光燈的位置及數量。為了使畫面整潔,主體突出,拍攝現場除了主要照明用的閃光燈外,其餘光源最好關閉。若是拍攝人物動態,為了讓人物搞清運動方向,可以在現場安置少量很暗的燈光,光源儘量靠近地面,與被攝動體呈逆光照射角度。
正式拍攝時,打開照相機的B門,用快門線將其鎖定,使照相機的快門處於開啟的狀態,然後讓主體開始運動,拍攝者用手操縱閃光燈,根據動體的不同運動姿態逐次閃光。
TIPS:為防止閃光燈過熱,不要連續快速使用閃光燈進行頻閃拍攝,最好在每次拍攝後冷卻幾分鐘。為了給主體較大的活動範圍,便於記錄主體每個階段的動作,在拍攝前最好進行幾次試驗,以提高拍攝成功率。
需要注意是,在使用閃光時,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基礎理論,那就是「光線衰減法則」。即在閃光燈發出閃光後,根據距離的不同光線的強度也會產生一定的衰減。也就是說如果照射1米外的一棵樹需要1秒能把它照亮,2米外的一棵樹需要照射4秒才能達到同樣的亮度,3米外的一棵樹就需要照射9秒……
總結
與任何攝影一樣,大量的練習將不斷改善拍攝效果,想要拍出好照片,還需要深入的研究如何調整構圖和相機設置以及照片的後期處理以獲得最佳效果,不斷的微調和重複也是獲得一種技術的關鍵。
為何拍不出「落雪紛飛」的效果?原因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