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大量死亡展覽暫停 疑因閃光燈頻閃(圖)

2020-12-04 半島網官網

與市民最近的螢火蟲觀賞區已經被罩上。

得知停展後,不少市民仍聚在湖心島岸邊。

    15日晚,大批市民再次擁進中山公園,不過讓市民失望的是,「螢火蟲之夏」

展覽暫停

了。主辦方歡動世界負責人李博表示,當初引進螢火蟲的首要目的是想讓其在中山公園紮根,但由於參觀展覽的市民太多,頻閃的

閃光燈

加速了小精靈的死亡。據介紹,下一批約5000隻螢火蟲很快就將抵青,但是這批小精靈主要是做內部實踐觀察,是否與市民見面還沒定數。

    螢火蟲死傷眾多臨時決定停展

    15日傍晚,中山公園歡動世界臨時決定暫停螢火蟲的展覽。這也是迫不得已。當天下午工作人員餵食並觀測螢火蟲們的生存狀況時,才感覺不妙。

    「14日晚,從視覺效果上看,首批近萬隻螢火蟲差不多就死了近半了。15日下午餵食時,發現螢火蟲的死亡率已經超過了50% 。」李博表示,做出決定後,他們就讓工作人員找來了黑色的紗網,將「螢火蟲之家」圍了起來。

    從晚7時許開始,遊人不斷擁入中山公園,工作人員不斷地維持著秩序才沒出亂子。

    沒看到小精靈幾百人不甘心

    15日晚8點半,儘管工作人員不斷地勸說,但在中山公園湖心島周圍仍舊站著幾百名市民,遲遲不肯離去。看著被遮起來的螢火蟲,從嶗山區趕到中山公園的攝影愛好者鍾先生無奈地搖了搖頭:「本來還想好好地拍拍螢火蟲,視覺效果應該不錯,但是來了我連相機都沒往外拿。」

    「孩子沒見過,專程趕過來,什麼也沒看到,真不甘心。」市民趙女士遺憾地說,真應該前幾天就過來一飽眼福。儘管已經看不到「螢火蟲之家」的小精靈們,但是趙女士的兒子也加入到了現場的「捕捉大軍」。原來,有少許的螢火蟲從封閉的空間中鑽了出來,看到有小精靈在飛,他們就一哄而上,希望能夠仔細研究一下它們是「怎麼發光的」。「就算是市民抓住了帶回家,家裡的環境也不適合螢火蟲的生存。」工作人員李基隆表示。

    螢火蟲要紮根看來很難做到

    李博說,作為主辦方,他們當然不希望市民乘興而來,掃興而歸。但是他們的確是沒辦法了。「我們引進的時候就知道這些螢火蟲只能活半個月到 20天,每天的死亡率在15%。可是從這幾天的情況來看,小精靈們的死亡速度太快了。」

    為什麼?「閃光燈。」李博回答說。的確,從開展至今,儘管主辦方、媒體多次強調觀看的時候不要開閃光燈,但是記者發現效果並不是很好,除了閃光燈,螢光棒、遠距離探照燈等都來到了現場。「我們跟不少市民也交流過了,大部分開了閃光燈的市民對數碼技術都不是特別懂,所以閃光燈閃了他們才意識到錯了。」李博說,由於前來觀看的市民太多,所以從開展至今,閃光燈一直閃個不停。

    李博稱,當初他們將螢火蟲引進的主要目的是想「引進」,讓其紮根在中山公園,舉辦這個展覽是次要目的,但是從目前來看,展覽有點喧賓奪主,螢火蟲能否在中山公園生存已經存疑。「一開始我們還希望它們能在公園內產卵,但是現在一隻飛出去,不少市民就想去捉住,小精靈是否順利產卵真難說。」

    再引進5000隻螢火蟲何時開展待定

    看到現場的火爆情況,李博又高興,又猶豫。「展覽能否繼續下去現在我們還在商議中。」李博說,本來將持續45天的展覽也很有可能中途夭折。

    據了解,當初歡動世界本來打算投資約20萬元購進約5萬隻螢火蟲,首次進了一萬隻,隨後根據情況大約每周進5000隻。

    15日晚9時30分,來自歡動世界的消息,園區經過緊急專題會議,擬計劃再引進一批約5000隻螢火蟲。想通過內部的實踐觀察,與之前的觀賞情況進行比對,總結怎樣更好地營造適合螢火蟲生長環境,再與廣大遊客分享。

    螢火蟲飛出不影響公園環境

    近日,記者採訪了多名動植物專家,但專門研究螢火蟲的專家,島城並不多。

    李博介紹說,螢火蟲養殖基地的專家曾經來中山公園實地考察過,公園內適合螢火蟲生長。

    但是螢火蟲是否會破壞園內的生態環境?市林業局專家王希明表示,目前島城之所以沒有研究螢火蟲的專家,就是因為螢火蟲不是害蟲,螢火蟲飛到露天環境內,其存活時間也就3到5天,如果很難適應環境,沒有尋找到食物,它就會死去,便不會對本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大的影響。

    文/記者 王元孔 圖/記者 孫傳浩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焦點

  • 螢火蟲展導致大量螢火蟲死亡主辦方:給養殖場分錢了
    於是,全國各地不斷出現商業性螢火蟲展覽來「還原」這種如夢如幻的場景。尤其是在農曆「七夕」前後,借著情人節的噱頭,僅河北開辦的持續5天以上的活體螢火蟲展覽就至少有兩處。瀕危物種基金成員、螢火蟲生態線聯合發起人嶽樺表示,無論是在哪裡展,螢火蟲都會很快死亡。
  • 閃光燈使用技巧:教你玩轉閃光燈「頻閃」,定格唯美連續分解動作
    頻閃,相信大家不會陌生,生活中電腦、照明燈閃爍的光線讓人頭疼不已。而閃光燈的頻閃,卻是屬於我們想要的「閃爍」。想必大家也都看過一些舞蹈表演中所使用的閃光特效,通過閃光燈的快速閃爍,流暢的動作被分解成一系列的運動定格效果,就如下圖一般。首先這不是一張在後期處理中疊加的作品,它是一張一次拍成的照片,圖中的十位女生其實是同一個人。那麼它是怎麼拍出來的?
  • 廣州螢火蟲節遭質疑 主辦方:死野外不如死展館
    原定18時開始的展覽,直到19時觀眾才得以陸續進場。根據主辦方的設置,「螢火蟲節」分成三塊:第一塊是「螢火蟲生態知識夜光板」,其實是多塊配有文圖的展覽板;第二塊是昆蟲展示區,這裡有做成琥珀的各類昆蟲,以及放在裝有假山假草的玻璃箱裡的螢火蟲幼蟲;第三塊是螢火蟲觀賞區,由黑色幕布搭成了封閉空間,發光的螢火蟲成蟲被裝在玻璃柱、玻璃盒等容器內飛舞。
  • 公益組織公開信逼停螢火蟲節 專家:有滅絕風險
    市民觀賞螢火蟲(資料圖)。這些柔曼的光亮對人類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但如果離開原棲息地,螢火蟲不僅很難繁衍,非正常死亡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即使對這種微小的生命來說,「母親節」也應該屬於新生,而不是死亡。   更何況,早在10年前的一次學術會議上,中國專家就已達成共識:中國螢火蟲正面臨滅絕的危險。
  • 展方在連雲港放飛兩萬隻螢火蟲 專家:這是一場死亡狂歡
    據澎湃新聞報導,5月27日到30日,兩萬隻螢火蟲將在連雲港體育中心放飛。但是,所謂的「浪漫放飛」實際上卻一場「死亡之約」。商業螢火蟲展雖不違法,但因涉嫌破壞生態,頻頻被叫停。 「放飛即死」的「螢火蟲之約」 5月上旬,一場為「螢火蟲之約」的活動在朋友圈不停推送。
  • 景區展覽螢火蟲:每天空運千隻參展 只能活三天
    近日,廣州MAG環球魔幻世界景區內的螢火蟲展覽不僅吸引來眾多觀眾,還引起了環保組織人士的注意。據介紹,這場螢火蟲展覽採用了螢火蟲活體成蟲,展覽中蟲子被放入玻璃瓶供遊客參觀。據環保組織工作人員介紹,用於展覽的螢火蟲來自於野外捕捉,由於廣州的環境不適合螢火蟲生存,因此這些螢火蟲展覽後等於被拋棄。
  • 中山公園近半螢火蟲死亡 將每周調5千隻救場
    「怎麼感覺發光的螢火蟲好像比第一天少了? 」昨天晚上,在青島中山公園歡動世界湖心島岸邊,青島市民張敏又帶著女兒來看螢火蟲,她發現螢火蟲發光的面積少了。記者從歡動世界獲悉,經過初步的清點,有近半的螢火蟲死亡。專家表示螢火蟲本身的壽命就很短,再加閃光燈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對於如此大面積的死亡是在計劃之內的。
  • 專家解答為何螢火蟲到了城市中便大面積死亡—新聞—科學網
    何處尋覓兒時的螢火蟲專家解答為何螢火蟲到了城市中便大面積死亡 ■本報見習記者 孫愛民 背景: 7月20日,本打算在「七夕節」當日放飛萬隻螢火蟲的昆明翠湖公園,因專家與市民的強烈反對而放棄此項計劃。 「周邊市民在得知地點後,往往結伴前去觀賞,很多不正確的觀賞方式,如強光照明、大聲說話,甚至直接抓捕,將導致這些地方螢火蟲數量的下降。」付新華表示。 其實,導致螢火蟲數量下降更大的「罪魁」,是不斷擴張的人類活動。
  • 專家稱螢火蟲被盲目放飛死亡率達100%
    該活動儘管打著「保育、繁衍螢火蟲」的旗號,但遭到環保組織的強烈抵制。  環保組織認為主辦方此舉涉嫌非法捕捉野生螢火蟲,不但不能復育螢火蟲,反而是一種傷害。雙方一度發生肢體衝突。有螢火蟲專家指出,目前國內螢火蟲養殖場很少,而且復育的數量和品種都不多,如此大規模的螢火蟲展示不可能來自人工養殖。
  • ...和規劃局,綠會觀蟲工作委員會建議查實螢火蟲放飛活動的昆蟲來源
    8月27日,中國綠髮會觀蟲工作委員會致函山東省濰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建議查證濰坊富華遊樂園螢火蟲放飛活動所用螢火蟲來源。(拓展閱讀:莫造「螢火蟲之墓」!(上圖來源:「濰坊故事」就此事進行的報導。)據我們多年來在昆蟲生物多樣性保護上的工作經驗,捕捉野生螢火蟲的影響包括但不限於:(1)商業展覽和放飛活動加劇對於野生種群的捕捉;(2)破壞生態鏈;(3)或造成外來物種入侵;(4)損壞生態旅遊聲譽。大量所謂養殖的螢火蟲來自於野外捕捉,商業展演和放飛活動背後,常導致螢火蟲大量死亡。
  • 玩好攝影不買不行 論外置閃光燈的重要性
    布光圖  離機閃光的拍攝方式與棚拍的原理一致,可以通過不同的燈位布局來實現想要拍攝的效果。更可以通過引閃器進行多閃光燈的拍攝。而且還可以通過加裝色片來營造不同氛圍的現場效果。這一點上完全拋離了內置閃光燈應用。
  • 數萬螢火蟲或將全部死亡 網友呼籲停止屠殺
    將上萬隻螢火蟲囚禁在籠中,他們即使完成交配,也很難在籠中產卵,即便順利產卵,其環境也無法孵化。倘若湖心島環境適合螢火蟲生存,為什麼我們還需要一場如此的牢籠秀?因此,這數萬隻從廣西購買的螢火蟲的命運只有一個:死亡。數萬隻螢火蟲儼然成為主辦方招攬生意,攫取利潤的犧牲品。而中山公園的湖心島就是一座螢火蟲的墳墓。這是一場生態災難,一場充滿了銅臭、愚昧、白日夢的可憐表演。
  • 在圍觀中死去的螢火蟲
    「看螢火蟲去!」最近,武漢螢火蟲公園開園,數千市民爭相湧入園區。為了圍觀螢火蟲,一些遊客驅車上百公裡趕到園區,有人在排隊區暈倒,甚至有遊客帶上了捕蟲網。然而在這「人比蟲多」「手機比螢火亮」的螢火蟲展中,作為主角的螢火蟲又將經歷些什麼?
  • 螢火蟲,蝴蝶,金龜子……人類從昆蟲身上能學到什麼?
    這張是我把它翻過來以後用閃光燈拍的照片。 由於人們對螢火蟲的感興趣和喜愛,最近幾年全國各地湧現了很多螢火蟲的展覽和活動,特別是情人節和七夕節期間。 其實,我們不贊成做這種大型螢火蟲的展覽。 為什麼?
  • 驢友拍螢火蟲美圖引來上千觀光客 大肆抓捕死大半
    浙南母親河甌江從這裡穿越東去,因溼地資源豐富,這座在建的公園也被稱為「八百裡甌江精華所在」。  3月末4月初,天氣轉熱。因為一張照片,九龍國家溼地公園意外地「紅了」。  照片是當地一位驢友拍的。那天晚上,他帶著兒子到公園玩,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樹林裡草地上,布滿了點點螢火,如滿天繁星,調皮地眨著眼睛。目測,最少也有幾萬隻螢火蟲。」
  • 螢火蟲不肩負「浪漫使命」
    大城小議因為螢火蟲會發出微忽的光,觸動了一些人的「浪漫情懷」,於是便有了「螢火蟲節」。9月6日至8日,「螢火蟲節」在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上演。主辦方是北京的一家公司,宣稱舉辦此節是為宣傳環保,但卻要收50元/人的門票。
  • 圖解物理(二)用頻閃照片研究物體運動
    一、什麼是頻閃照片;通過頻閃攝影的方法得到的照片稱為頻閃照片。頻閃攝影是藉助於電子閃光燈的周期性閃光(每隔相等時間閃光一次),在一個畫面上記錄物體連續運動的過程,頻閃的周期和頻率互為倒數。根據頻閃照片,可以研究物體速度、加速度等變化情況。
  • 環保人士聯名叫停螢火蟲觀賞 商家遇尷尬(組圖)
    環保組織直指螢火蟲展覽幾大罪狀  全國聯名公開信《我不去螢火蟲墳墓!》直指螢火蟲展覽幾宗罪:引起種群滅絕、影響生態平衡、可能傳播疫病。  公開信提到,螢火蟲的發光特性,原本是繁殖期求偶行為的一部分,如果在這一期間遭到大規模捕捉,很可能影響其求偶和繁殖,對這一地區的螢火蟲種群帶來毀滅性傷害。
  • 僅需一個公式,即可深度解析「頻閃拍攝」高階技巧(實戰乾貨篇)
    「頻閃拍攝」就是一個有趣的特殊拍攝技術,將允許您捕捉多個曝光在一個單一的框架,從而為圖像增添運動與藝術效果,同時有效的分析和顯示運動。並且,我們也並不需要一個專業的工作室,僅需一個普通的閃光燈就能夠產生不錯頻閃效果。本文將通過兩個簡單有效的公式的到這一點,並且結合實際的使用情況進行深入理解。
  • 莫造「螢火蟲之墓」!志願者呼籲遊樂園停止萬隻螢火蟲放飛活動
    「螢火蟲對環境要求高,僅生活在植被茂盛,溼度相對較高,水不能被汙染,更不能有燈光汙染的自然環境,因此成為環境的指示性物種!」舉報人表示。多年來,媒體報導顯示,不少螢火蟲商業展覽以「放飛」名義,一抓一放之間,導致絕大部分螢火蟲死亡,成了為了賺「一夜流螢」催生「螢火蟲墳墓」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