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市民最近的螢火蟲觀賞區已經被罩上。
得知停展後,不少市民仍聚在湖心島岸邊。
15日晚,大批市民再次擁進中山公園,不過讓市民失望的是,「螢火蟲之夏」
展覽暫停了。主辦方歡動世界負責人李博表示,當初引進螢火蟲的首要目的是想讓其在中山公園紮根,但由於參觀展覽的市民太多,頻閃的
閃光燈加速了小精靈的死亡。據介紹,下一批約5000隻螢火蟲很快就將抵青,但是這批小精靈主要是做內部實踐觀察,是否與市民見面還沒定數。
螢火蟲死傷眾多臨時決定停展15日傍晚,中山公園歡動世界臨時決定暫停螢火蟲的展覽。這也是迫不得已。當天下午工作人員餵食並觀測螢火蟲們的生存狀況時,才感覺不妙。
「14日晚,從視覺效果上看,首批近萬隻螢火蟲差不多就死了近半了。15日下午餵食時,發現螢火蟲的死亡率已經超過了50% 。」李博表示,做出決定後,他們就讓工作人員找來了黑色的紗網,將「螢火蟲之家」圍了起來。
從晚7時許開始,遊人不斷擁入中山公園,工作人員不斷地維持著秩序才沒出亂子。
沒看到小精靈幾百人不甘心15日晚8點半,儘管工作人員不斷地勸說,但在中山公園湖心島周圍仍舊站著幾百名市民,遲遲不肯離去。看著被遮起來的螢火蟲,從嶗山區趕到中山公園的攝影愛好者鍾先生無奈地搖了搖頭:「本來還想好好地拍拍螢火蟲,視覺效果應該不錯,但是來了我連相機都沒往外拿。」
「孩子沒見過,專程趕過來,什麼也沒看到,真不甘心。」市民趙女士遺憾地說,真應該前幾天就過來一飽眼福。儘管已經看不到「螢火蟲之家」的小精靈們,但是趙女士的兒子也加入到了現場的「捕捉大軍」。原來,有少許的螢火蟲從封閉的空間中鑽了出來,看到有小精靈在飛,他們就一哄而上,希望能夠仔細研究一下它們是「怎麼發光的」。「就算是市民抓住了帶回家,家裡的環境也不適合螢火蟲的生存。」工作人員李基隆表示。
螢火蟲要紮根看來很難做到李博說,作為主辦方,他們當然不希望市民乘興而來,掃興而歸。但是他們的確是沒辦法了。「我們引進的時候就知道這些螢火蟲只能活半個月到 20天,每天的死亡率在15%。可是從這幾天的情況來看,小精靈們的死亡速度太快了。」
為什麼?「閃光燈。」李博回答說。的確,從開展至今,儘管主辦方、媒體多次強調觀看的時候不要開閃光燈,但是記者發現效果並不是很好,除了閃光燈,螢光棒、遠距離探照燈等都來到了現場。「我們跟不少市民也交流過了,大部分開了閃光燈的市民對數碼技術都不是特別懂,所以閃光燈閃了他們才意識到錯了。」李博說,由於前來觀看的市民太多,所以從開展至今,閃光燈一直閃個不停。
李博稱,當初他們將螢火蟲引進的主要目的是想「引進」,讓其紮根在中山公園,舉辦這個展覽是次要目的,但是從目前來看,展覽有點喧賓奪主,螢火蟲能否在中山公園生存已經存疑。「一開始我們還希望它們能在公園內產卵,但是現在一隻飛出去,不少市民就想去捉住,小精靈是否順利產卵真難說。」
再引進5000隻螢火蟲何時開展待定看到現場的火爆情況,李博又高興,又猶豫。「展覽能否繼續下去現在我們還在商議中。」李博說,本來將持續45天的展覽也很有可能中途夭折。
據了解,當初歡動世界本來打算投資約20萬元購進約5萬隻螢火蟲,首次進了一萬隻,隨後根據情況大約每周進5000隻。
15日晚9時30分,來自歡動世界的消息,園區經過緊急專題會議,擬計劃再引進一批約5000隻螢火蟲。想通過內部的實踐觀察,與之前的觀賞情況進行比對,總結怎樣更好地營造適合螢火蟲生長環境,再與廣大遊客分享。
螢火蟲飛出不影響公園環境近日,記者採訪了多名動植物專家,但專門研究螢火蟲的專家,島城並不多。
李博介紹說,螢火蟲養殖基地的專家曾經來中山公園實地考察過,公園內適合螢火蟲生長。
但是螢火蟲是否會破壞園內的生態環境?市林業局專家王希明表示,目前島城之所以沒有研究螢火蟲的專家,就是因為螢火蟲不是害蟲,螢火蟲飛到露天環境內,其存活時間也就3到5天,如果很難適應環境,沒有尋找到食物,它就會死去,便不會對本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大的影響。
文/記者 王元孔 圖/記者 孫傳浩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