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疫情有24例感染者
是經過4次以上核酸篩查才被發現
1月7日
大連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孟軍
在大連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本次呈現傳播具有隱蔽性
傳播範圍廣、防控難度大的特點
回顧大連本次疫情
曾出現過個別病例
多次核酸檢測才呈現陽性的現象
如此狡猾的新冠病毒
核酸檢測還可靠嗎?
如何保證核酸檢測的準確性?
帶著這些問題
記者來到大連市中心醫院檢測實驗室
請這裡的專家為我們揭秘
核酸檢測如何「揪出」病毒
為什麼要用鼻咽拭子採集標本?
從技術層面來說,核酸檢測是一個多環節的工作流程,整個檢測包括採樣、運輸、滅活、核酸提取、PCR反應等,任何一個環節的錯誤操作或試劑、設備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樣本「假陰性」或者「假陽性」。
但眾多環節中,採樣環節最為重要。
一般而言,新冠病毒96小時內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內被發現,可通過鼻咽拭子採集標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其中,從感染後到能夠檢測出來的窗口期可能會出現個體差異,不排除少量患者的窗口期確實比較長。
而在採樣過程中,無論鼻咽拭子還是口咽拭子,都屬於上呼吸道採樣,第一,要確保採樣部位當時是否有病毒存在;第二,即使存在,病毒量是否已達到可檢測水平,目前我們的檢測試劑的最低檢測限為500拷貝/ml;第三,採樣時步驟是否規範,能否收集到足夠的黏膜分泌物。
對於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的採樣,不能採用普通棉籤,而需要選用專門的植絨拭子;鼻咽拭子採樣不能只在鼻腔淺處取樣,要插入鼻腔深處並且旋轉一圈。
經過「7·22」疫情核酸檢測,大連醫護在核酸採樣方面已經身經百戰、訓練有素,確保整個採樣流程標準、有序、高效。
是否有提取不出樣本的現象?
目前看來,確實有感染者在上呼吸道提取不到病毒樣本的情況,這類患者可能已經出現肺炎症狀,則需要通過支氣管鏡採集下呼吸道標本(支氣管/肺泡灌洗液)。
臨床上,重症病例會優先採集下呼吸道標本進行檢測。這也是為什麼對重點人群進行多輪採樣的原因。
經過動態、多次採集檢測,可有效避免因疾病發展窗口期、採樣環節及檢測環節造成的假陰性情況出現。
除了核酸檢測,還有哪些診斷依據?
作為新冠病毒診斷金標準,核酸檢測發揮著重要作用,真正傳染性強的感染者,如潛伏末期及發病初期患者,咽拭子95%以上均為強陽性,他們的病毒載量很高,是不容易被漏掉的,甚至在唾液中就能檢測出陽性。
同時,除了核酸檢測,血常規檢測、肺部CT典型的影像學改變等也是幫助臨床醫生診斷的輔助手段,新冠特異性抗體(IgG、IgM)檢測也可作為疑似患者排除與篩查的有效補充。
在實際工作中,也確有症狀典型,但是沒有檢測出核酸陽性的病例。這種情況下,專家組會綜合各種臨床表現及檢查結果,包括抗體情況,結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作出診斷。
如何確保實驗室核酸檢測的準確性?
可以用五個字概括:人、機、料、法、環。
「人」很容易理解,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非常關鍵;
「機」是指使用的核酸檢測設備要達到要求,如校準、質量控制;
「料」是指檢測試劑要有性能驗證,比如在保質期內、按照試劑盒說明保存等,最新版工作手冊推薦使用高靈敏度的試劑(檢測限≤500拷貝/ml);
「法」是指操作規範要符合標準化流程,不能省去震蕩、混勻和加蓋等任何一個環節;
「環」是指檢測環境要符合要求,比如溫溼度、不能有幹擾檢測結果的物質。
在實際檢測操作中,每一次檢測都會進行陽性和陰性質量對照,還要有水空白和內參等,以此指示整個檢測過程是有效的。每批檢測至少有 1 份弱陽性質控品(第三方質控品,通常為檢出限的 1.5-3 倍)、3 份陰性質控品(生理鹽水)。
不論哪種檢測方法,在執行2020年12月28日最新印發的《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第二版)》相關要求的前提下,我們實驗室對初次陽性結果都會進行複測,最大限度確保檢測結果的可靠。
核酸檢測24小時進行時
大連本次疫情發生以來,一場分秒必爭、晝夜不停的核酸檢測戰「疫」在全市34個核酸檢測機構打響。
實驗室裡晝夜燈火通明「換人不換崗,機器連軸轉」,檢驗人員站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晝夜無休地開展核酸檢測工作
為了應對激增的樣本數,大連市中心醫院檢驗科第一時間重新調整科室工作安排,緊急調動全院檢驗專業工作人員充實到核酸檢測實驗室裡。檢驗人員分4小時、 8小時一輪崗,保證PCR實驗室檢測儀器24小時不停運轉。
截至1月8日凌晨,中心醫院檢驗科本部、移動方艙實驗室、分子檢測中心三處核酸檢測點火力全開,已累計完成35萬餘管、約130萬人次的核酸檢測工作量。
大連市友誼醫院增加了3套PCR,可以24小時隨時檢測,同時買進了1臺快速檢測儀,這個檢測儀可以提高檢測的速度,兩小時可以出結果,保證發熱門診、急重的患者能夠及時獲得檢測結果。
2020年12月24日,移動方艙實驗室落戶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目前,大連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檢驗科分3班倒,24小時駐守在實驗室進行核酸樣本檢測,日檢可達2.6萬多份的檢測能力。
「與時間賽跑」是檢驗科每天的真實寫照。檢驗科石銘主任稱,「一般大連市白天採樣,實驗室晚上接收標本,有時候接收到標本已經後半夜了,為了搶時間,夜班必須趕出來一定數量的標本。每一班工作人員一旦穿上防護服,就要連續工作8小時,在此期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為徹底打贏這場特殊的「戰爭」
為大連疫情防控得到最有效的數據
檢測人員們以最專業的能力鑑定病毒
在實驗室一方天地守護轄區百姓安康
致敬離病毒最近的英雄們
文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張麗霞、蓮鈺蓉
編輯:李金秋
美編:張強
校對:吳毅
責編:李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