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律師,更是一名黨員,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工作者的職責使命」臨沂市河東區律師行業第二聯合支部書記袁君說。
許多像袁君這樣的一大批富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黨員律師,正在為黨旗增添著光彩——近年來,臨沂市河東區司法局黨總支部根據上級要求,結合律師行業特點,探索、推行黨建工作「一二三四」黨建工作法,取得了積極成效。
★當好社區「法律顧問」,讓法律服務「接地氣」
「袁律師,王五欠我家的土地承包費還能要回來麼?」「你好,你的問題是關於土地承包的問題,籤訂承包合同了麼……」
這是臨沂市河東區律師行業第二聯合支部黨員律師入村值班時解答村民法律諮詢的場景。
2017年初,臨沂市河東區司法局開始逐步推廣「一村一社區法律顧問」工作。河東區律師行業第二聯合支部的全體黨員律師被分派到了距離河東區政府最遠、路程最長、人口最多的河東區湯頭街街道。這支年輕的黨員律師隊伍,不怕苦、不怕累,利用周末閒暇時到任職社區值班,面對面指導村務管理中的法律問題,提前介入舊村改造、徵地拆遷等重大項目工程,還將自己的律師執業、手機號、值班時間等信息在村委張貼公布,便於解答村民諮詢。同時,利用每月「主題黨日」的活動,到社區開展普法、慰問活動。截止目前,河東區律師行業第二聯合支部黨員開展走訪慰問活動22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400餘件,解答群眾諮詢800餘次,代理訴訟案件90餘件,發放普法宣傳材料3000餘份。
找律師難,找律師貴,律師一動嘴就收費!這是近年來群眾對律師行業收費現象的普遍反映。河東區律師行業第二聯合支部黨員用「接地氣」的服務方式,讓村民享受到「一對一」的法律服務,改變了律師在村民心中的刻板印象。
★加入法援「值班隊伍」,讓法律服務「零距離」
「多虧了李律師,幫我們要回了工資……」欒大姐激動地說。「這都是我們援助律師應該做的……」李子建律師答道。
這是發生在臨沂市河東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一幕場景。李子建為山東芳名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也是臨沂市河東區律師行業第二聯合支部的一名黨員律師。自2016年開始,加入河東區法律援助律師值班隊伍,至今已有4個年頭。
2017年初,欒大姐和她的359名工友原為臨沂市某食品有限公司職工,因公司經營不善,經濟鏈條斷裂,擔保他人債務無力償還,被臨沂市河東區人民法院依法查封。該公司實行工資年底結算方式,2016年元旦後,全公司359名農民工因公司破產未能如期拿到工資,自發組織向某某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討要,但因公司無力償還無果。走投無路之際,欒大姐和部分工友來到河東區公共法律服務大廳法律援助窗口,申請辦理法律援助。臨沂市河東區法律援助中心接到申請後,立即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選派執業能力強、責任心高的律師代理該案件。李子建帶領其他援助律師們先到河東區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取得仲裁委員會出具的不予受理裁定書後,帶著相關材料到河東區人民法院立案,法院於2017年5月10日開庭審理,5月25日拿到了法院製作的民事調解書。
2017年6月19日,法院通知359名農民工領取某某食品有限公司拖欠的工資。歷時一年半,經過河東區法律援助中心、7名援助律師的努力,農民工們終於拿到了他們應得的勞動報酬。拿到工資的欒大姐專門再次來到河東區公共法律服務大廳法律援助窗口感謝李律師和他的搭檔們。
四年來,李子建律師值班316天,接待來訪諮詢800餘人次,審查各類合同協議600餘份,代理法律援助案件500餘件,接到感謝錦旗16副,挽回經濟損失300元萬元。
★強化「黨建工作」指引,樹法律服務「新風尚」
2019年底,河東區司法局首創「一二三四」黨建工作法在實施中成效顯著。「一二三四」黨建工作法,「一」是建好一支專業法律服務隊伍;「二」是樹立兩個目標,即創先爭優、創新驅動;「三」是抓好三個到位,即部署到位、落實到位、監督到位;「四」是用好四個平臺,即用好「燈塔-黨建」系統、「學習強國」APP、「黨建大講堂」平臺、區司法局微信公眾號。
比如,「一支隊伍」建設方面。2020年4月,河東區司法局啟動全司法行政系統「紀律作風整頓」活動,在律師行業掀起「紀律作風整頓」新熱潮。律師各支部根據自身支部特點,自發開展各種黨性實踐活動。疫情期間,臨沂市河東區全體律師自願捐款3.5萬元,河東區律師行業第一支部自發組織參與獻血活動2次。河東區律師行業第二支部在紅領書記指導下,開展普法講座「進校園」、「進零工市場」,組織律師參觀華東烈士陵園,積極參加各種黨性教育活動,袁軍律師在河東區區直機關「新時代 中國夢」微黨課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再如,樹立「兩個目標」,即創先爭優、創新驅動。河東區司法局不定期召開創新攻堅突破推進會議,想方設法將黨員提出的「金點子」提供實踐機會,著力在日常業務工作中尋突破,為促進平安河東、法治河東建設做出貢獻。
2020年8月,河東區司法局推動實現「三個轉變」,打造公共法律服務新樣板改革創新模式,在臨沂市委改革辦(改革與制度創新》第13期發表。
近年來,河東區司法局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實現從不均衡向普惠均等轉變。延伸法律服務平臺,解決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的問題。擴大法律援助範圍。本著「能援盡援」的原則,開闢綠色通道,實現快受理、快審查、快辦結。配強法律服務隊伍。選聘了138名業務能力強的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261個村(社區)的法律顧問,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
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黨員律師們的辛勤付出。他們充分發揮了每個基層律師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讓黨旗在基層法律服務一線閃光。
原標題:《踐行「一二三四」工作法 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閃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