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聶建國院士

2021-01-08 清華大學新聞網
為土木工程強國夢奮鬥卅載——記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聶建國院士

來源:勞動午報 2015-5-14 任潔

人物簡介

  聶建國(1958.8-),湖南人,結構工程專家。現任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中國鋼結構協會副會長。多項成果被《鋼結構設計規範》等國家及行業標準採納。授權發明專利17項,出版教材3部、學術專著2部,發表學術期刊論文100餘篇,其中在《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等結構工程領域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

  4月底的清華園,綠蔭掩映樓閣,微風拂過,嫩葉微微在枝頭搖動,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紅褐色的土木館坐落於一片法桐和白楊之間,我國著名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專家聶建國院士已經在這裡工作了近30年。

  在學術界的同行眼裡,聶建國是一位不斷創新的開拓者;在工程界的同行眼裡,聶建國是一位滿懷責任感的實幹家;在學生眼裡,聶建國更是一位深受愛戴的良師益友,如同這明妍的春光,帶來溫暖的春意。

成果用於100多項大工程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公共建築與高層建築對大跨重載結構產生巨大需求。聶建國在上世紀80年代初已經對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產生濃厚興趣,預感到這個結構將來會有大發展,將其作為研究方向,以此作為對傳統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的重要補充,為解決土木工程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提供新的選擇。

  別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是當下土木工程領域的熱門項目,全國很多高校都有科研力量,30年前,它在國內偏冷門,沒有多少人進行專項研究。而他始終懷抱中國土木工程的強國夢,不懈地開展研究。「他在科研上非常有前瞻性,」聶建國的學生、現在的同事樊健生教授評價。

  聶建國在本領域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研發了大跨雙向組合結構、大跨組合轉換結構、系列節點構造技術、綜合抗裂系列技術等多項技術發明。他早在1995年就發表了關於組合梁滑移效應的第一篇論文;之後提出的折減剛度法,被多部規範規程採用,成為其學術生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他始終倡導工程科技要緊密結合工程實踐和國情,科研成果在大型複雜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對今後類似的工程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據統計,僅北京就有100餘座橋梁採用了他的疊合板組合橋面系研究成果,多項成果應用於天津津塔、武漢中心、中國博覽會綜合體等全國100餘項工程,得到學術界和工程界同行的高度評價,他也成為行業最頂尖的專家之一。

  多年以來,他先後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中國鋼結構協會首屆鋼結構傑出人才獎、第九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等多項榮譽。2013年,他帶領的研究團隊獲得土木工程領域第一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013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每年只在除夕休息一天

  每天不到8時,聶建國就準時出現在辦公室裡;每天21時,學生離開時還能看見他的辦公室亮著燈,無論周末還是節假日都是如此。即使畢業已有10年,聶建國的博士研究生田春雨對這樣的場景依然記憶猶新,「只要老師不出差,他的業餘時間基本都在工作,每年只在除夕休息一天而已。」

  土木水利學院黨委書記石永久教授提到一個細節,「我1992年起和聶建國成為同事,彼此很熟悉。周末,我經常會接到他從辦公室裡打來的電話,長年累月,很不容易。」

  聶建國喜歡拍攝各種建築工程的照片,為了得到第一手資料,會爬到高高的腳手架上,或鑽到橋底下。他不僅把照片留作檔案,揣摩其中結構的獨到之處,還做成幻燈片,以便為學生進行形象的講解。

  2014年底,他和同事、學生一行人去南寧開會。清晨不到6時,別人還沉浸在夢鄉,他卻背上相機走出賓館,直奔一座橋梁而去。原來,他坐車時瞥見這座橋梁在設計上有點小問題,就想趕緊拍下來,回去給學生做研究。

  「有一次,車輛行駛在高速路上,聶教授突然大喊停車!司機嚇了一跳,停下後才發現,是他無意中看見窗外一座橋很有特色,就急著要去把細節拍下來。」樊健生說起這位良師益友的小段子不禁笑了,「他真的是發自內心地喜愛這份工作。」

  30餘年以來,聶建國對專業的痴心沒有一天變過。

愛生如子教學更教做人

  作為一名教師,聶建國始終把培養學生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科研上,他要求學生對每個試驗細節都一絲不苟,理論分析要嚴密準確,寫論文要反覆修改,文獻引用要真實客觀;生活上,則對學生十分熱心寬容,時常主動和學生談心聊天,發現學生的困難並熱心幫助解決。

  對於人才培養,聶建國有他的獨到理解:一方面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更重要的是學會「為人」,會「為人」才能更好地「為學」。他的教導內容,細化到如何禮貌待人,圓桌吃飯有哪些禮儀等,諄諄教誨,宛如學生的父輩,讓學生倍感親切。

  學生身體不舒服時,聶建國會打來電話問候,甚至去宿舍看望,鼓勵對方安心養病。曾經有一位學生因為身體不適擔心影響學業,精神壓力很大。聶建國安慰他安心養病,還精心幫學生調整課題進度,學生後來順利畢業,取得很好的發展。

  2011級博士生周萌回憶,聶老師常對同學們說:要做好學問,首先要做好一個人,他一直身體力行影響著學生。在他的感染下,勤奮刻苦已經成為他所帶的團隊的最大特點。

  在忙於工作之餘,他也很有生活情趣,他喜歡烹飪,「包辦」家中的做飯任務,很多同事和學生都嘗過他的手藝,讚不絕口。「辣椒炒肉片,應該用肥瘦相間的肉,拿熱油爆一下……」周萌一次和聶建國匯報完研究課題後,無意中被老師看到他在微信裡發布的做菜照片,結果聶建國興致勃勃地聊起自製菜譜,推薦他試試。「照方抓藥」,周萌果然做出更加美味的菜。

連續4年被選為「良師益友」

  無論取得怎樣的成績,聶建國始終非常謙虛,「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他的一貫準則。領完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後,他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實驗室,開始忙碌的研究工作。他還常常回憶起兩位恩師——在鄭州工學院的碩士生導師孫國良和博士後合作導師沈聚敏,始終沒有忘記是恩師當年的指導和引領,才使自己有機會在組合結構領域取得一些成績,他也要把這種精神傳遞給更多學生。

  長成來奏三千牘,桃李春風冠集英。「立一等人格,求一等學識,成一等事業」,聶建國多年以來培養了近百名組合結構專業人才,大批學生成為行業骨幹。2003年,他獲得清華大學首屆教書育人獎,後連續4年被研究生推選為清華大學「良師益友」,並作為歷年獲此稱號次數最多的16位導師之一,2013年入選清華「良師益友」名人堂。2014年,他榮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受到他的影響,學生朱力去年畢業時,放棄了幾家研究院的高薪邀約,選擇了和老師一樣的道路:進入高校執教,把老師教書育人的激情延續下去,薪火相傳。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聶建國教授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11月13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並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祝賀。聶建國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 Academy of Japan),由大學、產業界以及國家機關中在工程及科學技術相關領域作出卓越貢獻並具有重要領導和指導地位的人士組成。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 祝賀聶建國院士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聶建國教授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他也是這次增選中唯一當選的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近日,聶建國教授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通知,祝賀他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教授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1994年於我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
  • 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清華新聞網11月24日電 11月13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並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祝賀。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金蘭鎮,是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1994年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清華大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
  • 中國工程院聶建國院士一行來濟寧兗州區參觀考察
    2014年9月2日,中國工程院聶建國院士一行5人來兗州天合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參觀考察,濟寧市兗州區委書記張玉華熱情接待了聶院士一行,並進行了親切會談。  9月2日下午,聶院士一行在濟寧市科技局調研員宋洪泰、濟寧市兗州區副區長王仁娜、 區科技局局長周廣珍和漕河鎮主要負責同志陪同下參觀了兗州天合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一期、二期廠區,詳細了解產品生產製造過程,以及產品的應用領域及市場應用情況。隨後,召開了座談會。  在座談會上,副區長王仁娜向聶院士一行專家介紹了兗州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
  • 聶建國院士:抓住機遇做大事業—新聞—科學網
    在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只要和誰聊起聶建國老師,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組合結構」這四個字。30餘年來,聶建國為了我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發展,在學術研究、工程實踐以及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取得了突出成績。2013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清華大學兩位教師五位校友獲得2018年何梁何利獎
    今年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彌曼院士;37位科技工作者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8位科技工作者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其中,清華大學潘峰教授、聶建國院士,清華校友向濤院士、李立浧院士、楊志峰院士、周志成院士獲得「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清華校友吳蓓麗研究員獲得「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 胡忠雄考察啟迪控股並拜訪聶建國院士團隊
    「智」推長沙高質量發展胡忠雄考察啟迪控股並拜訪聶建國院士團隊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敏)6月16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胡忠雄率隊考察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迪控股),並拜訪聶建國院士團隊,就進一步加強合作進行深入交流
  • 重慶市科青聯交通專委會邀聶建國院士舉辦學術報告會
    原標題:重慶市科青聯交通專委會邀聶建國院士舉辦學術報告會   8月28日,由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主講的「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橋梁」專題學術報告會,在重慶中信滬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二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報告會由重慶市科技青年聯合會交通專委會主辦,重慶中信滬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承辦。
  • 湖南大學一學院先後產生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9日上午,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克儉、周福霖、周緒紅、聶建國、陳政清、鄭健龍歡聚湖南大學,參加該校舉行的院士顧問聘任儀式暨土木工程學院「十三五」規劃研討會。湖南大學新任黨委書記蔣昌忠、校長段獻忠先後為馬克儉、周福霖、周緒紅、聶建國、鄭健龍等5位不在該校工作的校友院士佩戴校徽,並頒發學校顧問的聘書。  此次受聘的5位院士以及在湖南大學工作的陳政清院士都為土木工程學科的著名專家。
  • 衡陽四中傑出校友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日前,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湖南省衡陽縣第四中學傑出校友聶建國院士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同時,他也是這次增選中唯一當選的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並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祝賀。聶建國,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結構工程專家。
  • 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來長授課 胡忠雄要求:發揮院士作用提升長沙...
    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來長沙授課胡忠雄要求:發揮院士作用 提升長沙品質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24日訊(記者 錢娟)12月24日,長沙市政府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聶建國來長授課,圍繞「當前城市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對策」主題進行專題講座。
  •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陳政清和懸索橋的故事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政清一開口「渦振是個『怪東西』。其實橋上有車行走,它的渦振(渦激振動)振幅比無車情況還會小些。換句話說,虎門大橋限速通車,也安全。」大家就安心了。陳政清為什麼有這種定海神針之效?我們來研究一下。1947年10月28日,陳政清出生於湖南湘潭市,籍貫湖南省邵東縣。
  • 清華大學孫茂松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AI科技評論獲悉,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孫茂松也位列其中。歐洲科學院主席Sierd Cloetingh院士特向孫茂松教授致函通知並表示祝賀。據介紹,歐洲科學院院士主要從歐洲各國科學院院士中選出院士候選人選拔過程嚴格,首先由來自不同國家的院士推薦到科學部,經學部初審後推薦到提名委員會進行通訊評審,最後由歐洲科學院的專門委員會審核通過。歐洲科學院目前有院士約4000人(其中外籍院士有 100 餘位),包含7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位圖靈獎獲得者以及15位菲爾茲獎獲得者等。
  • 中國建研院承辦中國土木工程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頒獎大會
    △開幕盛況 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原鐵道部)、國家鐵路局等單位領導,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等央企代表,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及科研院所代表,有關行業學會、協會,學會理事,學會分支機構代表,各省市土建學會代表,第十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獲獎單位代表
  • 崔愷、孟建民、聶建國、莊惟敏4位院士憶高考
    今天,小編整理了4位來自建築界院士的高考故事,分享給大家。後來國家恢復了高考招生制度,當時高考報志願的時候是想報清華建築系,但是清華第一屆沒有招建築學專業,我就報了清華物理專業。第二志願報了天大建築。考試時數學錯了一道題,沒去成清華大學,就到了天津大學。」
  • 麥可·歐文·喬丹院士受聘清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
    麥可·歐文·喬丹院士受聘清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清華新聞網12月22日電(通訊員 龍明盛)12月20日,由清華大學軟體學院主辦,數據科學研究院協辦的「麥可·歐文·喬丹(Michael I. Jordan)院士清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主樓接待廳舉行。
  • 聶建國院士做客湖南大學談創新實踐與為學為人—新聞—科學網
    11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做客湖南大學「嶽麓講壇」,為師生帶來題為「創新與實踐」的報告。湖南大學校長段獻忠出席報告會。
  • 清華大學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公布2020年院士增選結果,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孫茂松的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理解、中文信息處理、Web智能和社會計算,他率領團隊研製出一個集自動分詞、詞性標註、專名識別和新詞識別於一體的漢語分析軟體,應用於清華與歐盟近10個國家合作的研究項目「超對等語義搜尋引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