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技術檢測服務瓶頸
國家特種金屬結構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浙江)正式成立
本報訊 (張 律 記者曹吉根)2020年12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關於成立國家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蘇)等11個國家質檢中心的通知》發布,其中由浙江省特種設備科學研究院聯合錢塘新區管委會組建的國家特種金屬結構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浙江),已按要求通過了資質認定評審並驗收合格,正式成立。
該中心建築面積9500平方米,先後投入5500餘萬元配置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原子發射光譜儀(ICP-AES)等國際一流設備42臺套,可開展-196℃深冷到1400℃高溫範圍內以及腐蝕環境下,材料拉伸、疲勞、衝擊等力學檢測,鋼鐵、鋁、銅、鈦、鎳等多種基體材料的化學成分分析能力,實現檢測樣品自加工,是全國首個檢驗項目齊全的極端承壓設備,航空、核電等特種金屬結構材料領域的檢測機構。
據介紹,在浙江省首批認定的7個「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之一的杭州錢塘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平臺,西子航空、艾美依航空、嘉德航空、百合航太、浙江大學航空製造高端裝備研究中心已先後落戶,但此前由於航空材料檢測等高技術服務的缺失,嚴重束縛與制約了產業發展。以西子航空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企業發出了建設國家材料質檢中心,助力科研攻關、材料測試、人才培養和認證認可的呼籲。2016年12月,浙江省特種設備科學研究院(原浙江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與錢塘新區管委會(原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正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籌建國家特種金屬結構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浙江),並高效建成啟用。
據了解,該中心建立了一支高層次材料專業科創團隊,聘請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入駐,有金屬材料、化學分析、力學性能、無損檢測、型式試驗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6名,形成了以中外院士領銜、碩士及高工技術人才為主的專業科創團隊。截至目前,該中心主持或參與各類科研項目18項、參與制修訂標準9項、授權專利20項、發表核心及以上論文和著作30篇,成功攻克斯凱孚(SKF)中國生產的車用軸承部件檢驗檢測難題,成為全國首例自主完成車用軸承部件小試樣拉伸試驗的機構,打破了由國際少數知名檢驗檢測機構長期壟斷的局面。
自籌建以來,該中心結合新項目建設,積極參與力學性能、化學分析、物理金相、無損檢測等四大領域的國際能力驗證與比對。今年1月,取得國家級資質認定與實驗室認可(CMA與CNAS)證書、認證認可項目271項、標準340個;能夠為特種設備、航空航天、核電領域的金屬材料提供國際認可的檢測分析服務;先後與瑞士SGS、德國TüV Rheinland、TüV Nord、法國BV、捷克TI等國際知名檢測認證機構合作,開展能力互認及科研攻關。
該中心還精準對接產業需求,長期駐點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現場,為項目安全建設提供技術支撐;服務政府安全監管,自2017年以來,每年協助浙江省、地市各級安全監管部門開展近100批次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常態化開展實驗室開放共享、上門技術幫扶、推廣應用創新券、技術交流論壇等活動,獲得企業高度讚譽。
據悉,下一步,該中心還將高效建設中烏材料與焊接技術聯合檢測實驗室,爭取航空領域的材料檢測國際認可,繼續打造一流的特種金屬材料檢測技術創新團隊,夯實高質量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技術支撐。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