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期》
我國是水泥生產和消費大國,作為重要的安全性產品,水泥產品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到工程建設的質量和人民財產安全,而且也與建築工程的使用壽命息息相關。隨著我國基礎建設和房地產行業由高速發展期步入調整期,水泥行業目前已進入產能嚴重過剩階段,在國家大力推進化解水泥產能過剩政策的同時,水泥產品質量是否能夠得到保障,仍是水泥行業、水泥企業以及消費者等關注的重要問題。
通過對水泥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各省市水泥質量抽查結果、國家水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日常委託檢驗結果、全國水泥大對比情況和風險監測情況統計分析,可以看出2018年我國水泥質量總體趨於穩定,水泥總體合格率在96%~97%之間,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能忽視的質量風險和隱患。
一、我國水泥標準體系和許可證制度的變化
1.即將全面取消32.5等級複合矽酸鹽水泥
水泥是關係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大宗建築材料,GB 175-2007《通用矽酸鹽水泥》是國家強制性標準,影響面非常廣泛。2018年11月1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發布GB 175-2007《通用矽酸鹽水泥》的第3號修改單,規定自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取消32.5R等級複合矽酸鹽水泥。
該修改單和2015年12月1日實施的2號修改單一同貫徹落實了國發〔2013〕41號文和國辦發〔2016〕34號文中關於「儘快取消32.5複合水泥產品標準」的要求。目前標準中仍保留礦渣、粉煤灰和火山灰32.5等級矽酸鹽水泥。
2.新版水泥產品生產許可證細則發布實施
2018年11月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關於公布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通則及實施細則的公告》,新版《水泥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以下簡稱新《細則》)於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次工業品生產許可證改革主要圍繞「大幅壓減許可證管理目錄、全面推動『一證一企』改革、著力調整產品檢驗和現場審查兩個關鍵環節、加大證後監管力度」四個方面。新《細則》中增加3項特種水泥產品標準,修訂3項水泥產品標準,詳見表1。
表1 新舊水泥生產許可證細則中產品標準變化對比表
新《細則》中取消了許可證發證檢驗,改為企業申請時提交符合要求的產品檢驗報告。企業提交的產品檢驗報告可以為1年內同產品單元(特種水泥為同產品品種)型式檢驗報告、產品質量檢驗合格報告或省級以上監督檢驗合格報告。企業提交的型式檢驗報告或委託產品檢驗報告的檢驗項目需覆蓋新《細則》附件2中相應產品的檢驗項目,通用水泥單元按所申請的最高強度等級產品、矽酸鹽水泥熟料單元按產品單元、特種水泥單元按所申請的產品品種提交相應的產品質量檢驗合格報告。企業提交通用水泥和矽酸鹽水泥熟料同產品單元、特種水泥同產品品種的省級及以上監督檢驗合格報告無需覆蓋附件2中相應產品的檢驗項目。企業有多個生產場點時,按每個生產場點所申請的產品單元(特種水泥為同產品品種)分別提交相應的產品檢驗合格報告。提醒企業質量管理人員注意的是,新《細則》附件2中相應產品的檢驗項目中增加了對人體有害的放射性和水溶性六價鉻的要求。
目前全國約有3400家水泥生產許可獲證企業,這次改革加大了證後監管力度,各省都陸續成立了市場監管局,有證企業是否持續保持許可條件以及無證生產的查處,都是證後監管的重點,這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中都有相應的規定。
二、2018年水泥產品國家質量監督抽查結果
作為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目錄中重要的產品種類,水泥產品質量一直是我國各級政府的重點監控對象。2018年第2批國家監督抽查水泥產品工作中,共抽查了重慶市、河北省、山東省、山西省、河南省等26個省市地區199家企業生產的199批次水泥產品。抽查發現有7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抽查產品合格率為96.5%,涉及的不合格項目主要包括燒失量、氯離子、抗折強度和抗壓強度。
各省市地區國抽水泥產品合格率見表2。出現不合格樣品的省份有安徽省、山西省、浙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中,安徽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有1家企業1批次產品不合格,浙江省有2家企業2批次產品不合格,山西省有3家企業3批次產品不合格。
表2 2018年國家監督抽查水泥產品合格率統計(按地區)
覆蓋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礦渣矽酸鹽水泥、粉煤灰矽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複合矽酸鹽水泥等6個品種。其中矽酸鹽水泥2組,普通矽酸鹽水泥117組,複合矽酸鹽水泥55組,礦渣矽酸鹽水泥16組,火山灰矽酸鹽水泥1組,粉煤灰矽酸鹽水泥8組。本次抽查中矽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矽酸鹽和粉煤灰矽酸鹽水泥全部合格,合格率為100%;複合矽酸鹽水泥有3批次產品不合格,合格率為96.4%;普通矽酸鹽水泥有2批次產品不合格,合格率為97.4%;礦渣矽酸鹽水泥有2批次不合格,合格率為87.5%。水泥抽檢不合格項目和原因分析如下:
1.水泥氯離子含量不合格原因和危害
本次抽查有4批次樣品氯離子含量超標, 合格率98.0%。水泥中氯離子超標會產生電化學反應,導致鋼筋表面腐蝕,同時還會在鋼筋表面形成紅鐵鏽,導致體積膨脹使混凝土結構開裂。造成氯離子超標的原因主要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氯鹽或含氯鹽的助磨劑,對進廠原材料的氯離子含量不控制,氯離子檢測不規範或不檢測造成的;另一方面,隨著國家熟料產能的調控,熟料企業錯峰生產,熟料價格水漲船高,粉磨站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個別企業鋌而走險摻加早強劑等,也是造成氯離子含量不合格的原因。
2.水泥燒失量不合格原因和危害
本次抽查有1批次樣品燒失量超標,合格率99.2%。燒失量項目僅在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矽酸鹽水泥熟料中有要求,燒失量越高,說明熟料質量差,水泥中混合材中摻的非活性混合材多,對水泥強度的影響就越大。造成燒失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水泥企業為降低成本,非法亂摻或多摻混合材,或非活性混合材摻量超標造成的。化驗室檢驗出廠控制方面存在檢驗結果誤差大,人員操作水平不達標也是造成燒失量偏大的原因之一。
3.水泥強度不合格原因和危害
本次抽查中, 有2 批次樣品抗折強度和3批次樣品抗壓強度不合格,合格率98.5%。而水泥強度不達標使混凝土碳化深度增大,降低使用壽命,極大地影響建築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由於目前我國大多數水泥生產企業仍然是採用將混合材與水泥熟料混合粉磨的工藝,使得混合材粒度較粗,混合材活性未能充分發揮,因此在所有影響因素中,混合材摻量對水泥強度的影響最為顯著。影響水泥強度的另一個原因是保存不當或存放時間太長導致受潮結塊。個別生產企業片面追求成本效益,減少熟料用量、摻加早強劑等不符合標準的做法造成水泥膠砂強度不合格。由於水泥熟料的礦物組成、水泥的細度、混合材種類及摻加量等都對水泥強度有重要的影響,因此,以上指標都需要嚴格控制。
表3 2018年全國各省市地區水泥監督抽查情況統計表
數據來源:各省技術監督局和工商局網站公開數據,截止到2018年11月底。
三、2018年全國各省市地區水泥監督抽查情況
2018年共有8個省進行了本省內的水泥質量監督抽查工作,抽查結果也能比較真實地反映該地區水泥質量的狀況。綜合各省局報的監督抽查合格率,8個省市地區抽查的694組樣品中有24組樣品不合格,我國2018年各省水泥實物質量抽查平均合格率為96.5%,與國抽水泥產品合格率完全吻合。各省的抽查結果統計見表3。
從各省獲得的水泥抽查數據可以發現,各省水泥抽查不合格項目集中在氯離子、強度、安定性、凝結時間和水溶性六價鉻等項目。其中江蘇省不合格項目為強度、氯離子;浙江省不合格項目為強度、水溶性六價鉻;甘肅省不合格項目為安定性、凝結時間、氯離子、強度;河南省不合格項目為氯離子。
水泥的安定性是水泥質量的重要指標,而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會使工程造成膨脹性的開裂和破壞。
另外需要特別關注的是無論是國抽還是省抽,都發現水泥中氯離子含量超標嚴重,有些數據觸目驚心,例如從2018年3月28日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公布2017年第一階段水泥抽檢結果來看,被檢測的42組樣品中,合格33組,合格率為78.6%,其中氯離子有8組不合格,不合格率達到21.4%,氯離子含量最大值接近標準上限值的9倍。
四、水泥產品委託檢驗結果統計綜述
1.生產企業委託檢驗質量情況
隨機抽取2018年國家水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受理的1859組通用矽酸鹽水泥水泥檢測樣品中,包括矽酸鹽水泥樣品134組,普通矽酸鹽水泥1205組,複合矽酸鹽水泥390組,礦渣矽酸鹽水泥130組,其中普通矽酸鹽水泥產品合格率最高,為99.25%;礦渣矽酸鹽水泥合格率最低,為91.54%。不合格樣品共29組,不合格項目集中在氧化鎂、燒失量、氯離子及強度等項目,其中強度項目合格率最低,為99.08%。
2.使用企業委託檢驗質量情況
隨機抽取2018年國家水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受理的使用單位委託檢驗樣品結果72組,包括有矽酸鹽水泥樣品11組,普通矽酸鹽水泥48組,複合矽酸鹽水泥4組,礦渣矽酸鹽水泥9組,其中複合矽酸鹽水泥產品合格率最低,為50.00%;礦渣矽酸鹽水泥合格率也不高,為66.67%。不合格項目集中在抗折強度、抗壓強度、氧化鎂及氯離子。
從生產領域和使用領域送檢樣品的合格率對比可以看出,生產領域送檢樣品合格率要遠遠高於實際工程使用領域送檢的樣品合格率,這與樣品的代表性有非常大的相關性,同時又與檢測的目的有關係,一些使用單位送檢的水泥樣品可能與出現質量糾紛有關係,而生產企業委託檢驗的樣品一般是企業質檢合格的出廠產品。
出現不合格樣本數量比較多的依然是複合矽酸鹽水泥和礦渣矽酸鹽水泥樣品,這些水泥品種的生產單位多為一些小型水泥粉磨站,質量控制水平相對較差。追求高利潤、不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的相關規定,亂摻外加劑和不符合標準要求的混合材是造成低標號水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為建設工程質量埋下隱患。
五、全國水泥大對比結果分析
為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提升水泥質量保障能力的通知》(工信部原〔2017〕290號)文件要求和T/CBMF17-2017《水泥生產企業質量管理規程》文件精神,2018年3月-10月,中心組織了全國第十六次水泥化學分析大對比工作,本次大對比共有1219個單位參加,包括33個質檢站,1186個水泥企業和其他實驗室。本次大對比全合格率為85.48%,與2016年的第十五次水泥化學分析大對比全合格率72.59%相比,合格率提高了12.89%,這表明我國水泥行業的整體化學分析檢驗水平在近幾年內得到了快速提高。第十六次與第十五次水泥化學分析檢驗大對比不同樣品合格率對比見表4。
表4 第十六次與第十五次水泥化學分析檢驗大對比結果合格率對比
平均合格率為91.96%(比第十五次化學分析大對比石膏全國平均合格率96.01%降低4.05%),粉煤灰全國平均合格率90.24%(比第十五次化學分析大對比粉煤灰全國平均合格率95.78%降低5.54%)。這兩個樣品合格率下降,是由於本次大對比有些單位是首次參加,還有一些單位因各種原因沒有連續參加大對比活動,超差項較多,影響了樣品合格率。
而大對比三個樣品全合格率85.48%比2016年第十五次大對比四個樣品全合格率72.59%提高12.89%,一方面是因為樣品數和檢測項目減少導致難度降低,一方面是連續參加大對比的水泥企業對水泥及原材料分析的整體檢測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六、水泥中水溶性六價鉻風險提示
國家強制性標準GB31893-2015《水泥中水溶性鉻(Ⅵ)的限量及測定方法》已正式實施三年,作為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國家水泥質量監督驗證中心自2015年起已連續四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水泥中水溶性六價鉻含量的質量安全風險普查工作。普查數據不容樂觀,水泥中水溶性六價鉻合格率分別為80.00%、84.09%、86.78%和85.29%,另外水泥中水溶性六價鉻的平均值由7.68mg/kg下降至6.11mg/kg。近四年風險監測結果對比見表5。
表5 近四年水泥中水溶性六價鉻風險監測結果比對
綜合風險監測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國內水泥行業的鉻汙染情況比較嚴重,仍有約14.7%的樣本Cr(VI)含量超出強制性國家標準GB31893-2015《水泥中水溶性鉻(VI)的限量及測定方法》的限量要求;若以歐盟REACH法規2006-1906規定的水泥中水溶性六價鉻含量限值2mg/kg來統計,我國水泥產品水溶性六價鉻合格率不足20%。從風險監測的數據可以看到,水泥中水溶性六價鉻的極差達到181.75mg/kg,結果令人擔憂。
浙江省2018年對48個企業的水泥產品進行水溶性六價鉻的專項抽查,不合格率達到20.8%,與中心的風險監測結果基本一致。如果企業不重視風險的存在,不採取先進的工藝技術、使用無鉻耐火材料和控制廢渣中鉻含量,片面追求高利潤,不加以控制廢棄物利用工藝,或者採用的原材料中鉻含量較高,將導致生產出來的水泥產品水溶性六價鉻含量嚴重超標,所以相關地區應當高度重視水溶性六價鉻問題,確保水泥產品水溶性六價鉻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我國水泥產品鉻汙染嚴重,如何提高水泥產品質量,降低鉻汙染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擺在面前。希望行業主管部門,各級水泥產品質檢機構和水泥生產企業高度重視水泥產品中的鉻汙染問題,儘快採取相應措施,引導我國水泥行業向低碳、綠色、節能低耗發展,加快水泥工業轉型升級和綠色化發展。
七、水泥包裝袋產品質量風險提示
2018年1月雲南省建築材料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對全省6個州市16家水泥包裝袋生產企業的21個批次產品進行了抽檢,僅有4批次產品合格,合格率19.0%,綜合檢驗結論均為防潮性能不合格。
水泥袋防潮性能不合格,均與現行水泥廠家生產包裝方式相關,按照國家標準GB/T9774-2010《水泥包裝袋》要求,水泥包裝袋沒有打孔要求,而水泥生產廠家卻要求打孔,原因是為了解決水泥包裝袋快速排氣問題,以防止水泥噴發,這就造成了國家標準執行與實際應用中的偏差。袋子打孔後不僅破壞了袋子的完整性,經緯線強度以及防潮性能都會受到影響。水泥包裝袋是盛裝水泥的主要包裝容器,其產品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水泥在運輸和儲存後的質量,特別是對水泥抗壓強度、水泥抗折強度、水泥防潮性能的影響尤為顯著,因此,水泥包裝袋產品質量必須引起水泥生產企業及行業監管部門高度重視。
八、總結及建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驅使下,如何降低成本成為企業追求目標。加強對水泥的產品質量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必須採取綜合措施,夯實質量建設基礎,解決突出存在的問題,通過質量建設著力推動水泥行業實現質量取勝,強化提質增效,促進轉型升級。政府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質量獎懲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嚴厲查處不具備生產許可證生產要求的水泥產品,強化行業質量監督與管理,與檢驗機構、行業協會協同配合,聯手從生產源頭到流通、使用環節共同採取整治行動,強化對生產、經銷以及使用不合格產品的懲處力度,共同促進水泥行業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
針對目前水泥行業存在的質量問題和質量風險,提出如下建議:
1.強化對比驗證檢驗工作,促進企業產品質量提升
《水泥生產企業質量管理規程》T/CBMF 17-2017中明確要求, 日產熟料4000t以下的水泥生產企業,應定期與省級建材(水泥)質檢站進行對比驗證檢驗;省級建材(水泥)質檢站、日產熟料4000t以上的水泥生產企業、特種水泥生產企業應定期與國家水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對比驗證檢驗,這樣的環環相扣的對比驗證檢驗制度,與政府質量監督抽查配合在一起,保證了我國水泥產品質量穩定發展。
到目前為止,與國家水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立了正常的對比驗證檢驗關係的水泥企業300餘家,幾乎覆蓋了全國各地區。近三年對比結果統計,產品質量達到合格率100%,因此,必須繼續強化對比驗證檢驗工作,保證企業的產品質量控制水平。
2.大力推廣全國水泥大對比和水泥檢驗工職業大賽,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控制能力
全國水泥大對比工作是一項全國範圍內水泥行業的重要的能力比對活動。通過參加全國大對比,能夠幫助參加單位發現其日常檢驗存在的系統誤差,有效地促進其檢測能力的提高。通過對水泥集團企業的大對比結果分析,可以幫助水泥集團驗證其質量監控的效果,改進質量監控的方式和頻次,有助於企業對產品質量的監管,及時發現水泥不合格品,進而提高工程質量,使得企業更好的服務社會。
3.開展水泥包裝袋專項監督和風險監測
水泥包裝袋上屢屢出現的質量問題,引起了建築行業的廣泛關注。現在,水泥生產企業一般都是從專門的包裝生產企業購買水泥包裝袋,而不是自己生產。因此,水泥包裝袋的生產流程、材料、設備和生產工藝等都不受水泥生產企業所控制,水泥包裝袋的質量也就難以得到有效地控制。由於很多包裝袋生產企業的規模較小,生產設備也比較落後,導致生產出的水泥包裝袋的質量達不到國家標準的要求。由於水泥包裝袋存在一定質量問題,使水泥在運輸和存放過程中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水泥包裝袋的質量問題予以關注,並進行監管與指導,以確保建築建材行業的整體質量的提升。
4.完善水泥行業鉻汙染控制標準體系,加快鉻汙染控制的技術創新
根據水溶性六價鉻風險監測結果統計,我國仍有14%的企業面臨鉻汙染超標的情況。2018年11月22日,新版水泥生產許可證細則中已將水溶性六價鉻納入通用矽酸鹽水泥、砌築水泥、白色矽酸鹽水泥、超細矽酸鹽水泥生產許可證檢驗項目。這要求水泥生產企業對水泥產品水溶性六價鉻含量給予高度關注,必須確保出廠水泥水溶性六價鉻含量符合國家強制標準要求。
另外,如何降低水泥產品中的六價鉻含量也是水泥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目前,國內一些科研單位、水泥外加劑和助磨劑企業都在進行相關工作的研究。希望對降低水泥中水溶性六價鉻控制技術的有效期、不同價態鉻的穩定性等方面能取得一定突破。
5.水泥企業應強化質量意識,加強水泥生產過程智能化質量控制
水泥產品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宗建築材料,水泥產品的質量能夠直接影響建築工程的整體建設質量,因此,在進行水泥產品生產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生產質量進行高效的控制和管理,保證水泥產品符合國家相關生產標準,這樣就能夠不斷提高我國各種建設工程的整體質量。水泥企業應當強化質量意識,建立並運行質量管理體系,細化水泥出廠確認要求,採用在線分析和在線監控手段加強水泥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水平。
九、結語
綜上所述,在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質檢機構和水泥企業質量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水泥產品質量已經在逐步提升,但隨著標準化工作要求不斷提高,隨著水泥行業協同處置技術發展的不斷深入,對水泥產品質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質量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相關單位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把我國水泥產品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積極推進我國水泥產品質量向國際水平靠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