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中開始讀《鬼吹燈》,作為《鬼吹燈》系列的忠實讀者,在讀《門嶺怪談》怪談時,除了故事自身特有的獨特魅力,確實感覺到天下霸唱在寫作上更加精進了。
依然延續著獵奇的怪談之本,讓人為之著迷
《門嶺怪談》分為兩卷,上卷很節省空間就在古屋裡,足不出戶,借著暗黑的夜,陰冷的風,講了六個故事。看似閒筆之談,不覺間慢慢講讀者引入門嶺,講到與門嶺有關的情節。
這些個情節在設置上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毫無牽強之意。由外出談業務途徑古屋借宿,到夜間無聊,大家講故事閒談,談話間有兩位相同境遇的女孩敲門,讓故事起了一絲波瀾。確認女孩身份後這女孩之一藤明月竟與門嶺有些瓜葛,讓故事敘事一步步接近門嶺。
情節設置,環環相套。這部書的情節構思與之前不同,
當你追隨者作者的敘事想要找到答案,但是,突然發現自己在繞圈圈,根本沒有結局。整個門嶺就是一個層層疊疊一層一層永無止境的門——輪迴。當你以為故事主線是「我」與藤明月他們在古屋裡相遇,然後講故事的時候,突然發現「我」在別處醒來,「我」是一個跑計程車的,在拉客途中碰上了日食,做了一個夢;當你以為「我」被繩村拴住時,我又在古屋裡被黑狐的魂纏住,它告誡我「這裡沒有一個活人」呢麼問題就來了,當我們被黑狐趁著日食從門嶺中推出來時我們是真的我們嗎……如此如此,整個故事仿如卷進了西西弗斯式輪迴,讓生命在無效無望中消耗殆盡,但,又得在疲憊中醒來繼續這無望的輪迴,周而復始,永無止盡。
整部小說在獵奇的基礎上邁向心理懸疑
讀這本小說時讓我想到了《恐怖遊輪》。單身母親傑西和一群朋友乘坐遊艇出海遊玩遇到風暴,登上一艘經過的遊輪後卻發現這艘1930年失蹤的神秘遊輪裡空無一人,隨之而來的連環兇殺讓傑西等人陷入輪迴的恐怖之中。主角經歷重複的輪迴的同時還彼此交互,在影片中有三個不同的傑西,同樣的傑西在同樣的場地出現,甚至彼此追殺的場面,導演表示,本片有三個結局,但是都最終導向了同樣的終點,即最後的車禍一幕,將傑西留在這個無盡的循環中。它以邏輯嚴謹的線索交錯留下一個開放式的劇情和並未完全解答的謎題。
整個《門嶺怪談》亦是這種風格,敘述者「我」有多重身份,我是藥材公司合伙人之一,線索之一我跟好朋友去散心,遇見古屋,天黑借宿,在借宿時偶遇恰巧來借宿的藤明月兩名女子,大家輪流講故事解悶;線索二「我」是一位計程車司機,我載著老齊和麗莎出差偶遇日食誤入生村;線索三我和臭魚護送大褲衩鑑寶被騙進入白鶴山莊;線索一種我們一步步探險進入門嶺內部被怪物吞噬時,我突然在線索二中醒來;線索二卻又是線索一我講的故事之中;線索三中黑狐又是線索一和線索二中講到的,在線索三裡又點出黑狐的來源去處。整個故事錯綜複雜,亦如西西弗斯,永無止境。
主題上很深刻,是傳統的揚善抑惡。
比如《麵館裡的最後一位顧客》,空無一人的車站,到深夜時,總有一個乘客在那裡等車,天亮後消失。原來是一個麵館老闆,因生前作惡殘害一個無辜老者,老者死後變成厲鬼來索命,他設下奸計將了老者魂魄引導門嶺,讓門嶺那個怪物將其吞噬,沒想到,萬全之計益友疏漏,自己成了陰魂不散的野鬼,整日在這裡重複等著回家的列車。
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故事裡講的大多不義之人,都付出了永生的代價,即使是死後成鬼,亦沒有逃避懲罰,這也是作者自己信奉的價值觀的體現吧!
整個小說給人的感覺還是耳目一新的,既能滿足閱讀故事獵奇的心理,又無陷入重複的情節讀來只是換湯不換藥的膩煩。
當「盜墓風」成為過去式,如何使盜墓懸疑更加精進,無疑,在寫法上求嚴謹,主題上求深刻是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