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丘奇先生》的時候給了三星,但發現是真人真事後又改為四星。
畢竟人間需要如此真善美。
(一)
影片主人公丘奇先生是Mr Church的音譯,而church本身就帶有禮拜、教堂之意,給人以莊重祥和之感。丘奇先生也沒有辜負這層寓意,他的所言所行完全可以被稱為「活菩薩」。
1965年的一天,丘奇先生受僱照顧小夏母女,任期六個月,直到小夏身患重症的媽媽瑪麗過世為止。瑪麗癌症末期,醫生認為她只有六個月的壽命,但奇蹟般的,她活了六年。合約期限過去之後,丘奇先生依舊照顧著她們,直到瑪麗去世,小夏被波士頓大學錄取。
他們像家人一樣度過了六年,丘奇先生是媽媽的兄弟和朋友,也是小夏的叔叔和老師。他不僅照顧小夏母女的衣食住行,更是用愛和知識照亮小夏的人生道路,讓她堅定自己成為作家的理想。
上了大學之後,或許是因為校內競爭過大,或許是初到大城市的新鮮感,亦或許是失去母親之後無法排解的痛苦,小夏沉淪於大城市的燈紅酒綠之中。學業荒廢,甚至還未婚先孕。
在這走投無路之際,小夏再次向丘奇先生尋求幫助,而他也毫無保留地接納她。後來,小夏的女兒利茲出生了,丘奇先生又扮演了爺爺的角色,一如既往的照顧這個家。
他們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丘奇先生患病,最後離去。
小夏說,她曾以為自己家的傳統是未婚先孕,但她錯了,他們家的傳統是有幸遇到了丘奇先生。他會做菜、會彈鋼琴、會畫畫、會寫文章,他有萬千選擇,卻甘願默默守護在他們一家身邊。
相處過程中,矛盾會有,爭執也不可避免。可就在這細水長流之中,他們的關係日益深厚,他們也習得愛得真諦——尊重、接納。他們互相依賴,互相成就,他們在彼此的生命中都留下深深地烙印。
影片最後一幕:丘奇先生逝去後的一天清晨,小夏聽到廚房傳來的音樂聲和炒菜聲,她激動地大叫Mr Church?卻發現是自己的女兒站在凳子上,調製食材。小夏連忙上前搭手,母女二人協力製作了充滿丘奇先生味道的早餐。
斯人已逝,愛在香氣中流淌。
(二)
故事本身是好的,但稍有一些瑕疵。
最近在讀王安憶和張新穎的《談話錄》,其中王安憶講了一句話:「個性不能夠太泛濫了,那麼任性地在寫——你都不覺得他在寫東西,而是發脾氣,鬧情緒。」
對此,我深以為然。
《丘奇先生》出自小夏之手。立志寫作之後,她首先記錄下與丘奇先生生活的點滴,這本身是一件很令人感動的事。但也正因為如此,作品的情緒太過膨脹,還多出一些沒有必要的情節,導致有些矯情,讓人有些膩得慌。
首先是第一幕,丘奇先生初到小夏家裡的場景。小夏早上起來看到廚房裡的丘奇先生之後,憤怒不安湧起,不顧媽媽瑪麗勸阻,不吃早餐直接衝出家門。如果僅此而已,突顯小夏和邱奇先生不打不相識初遇的目的就達到了。
可然後呢?影片花了大量精力描述小夏的幼稚行為——她告訴校車司機我家來了個廚師,可我不喜歡他;她和小夥伴說她要讓媽媽把廚師趕出去;她和鄰居說自己家的廚師明天就不來了……
說實話,看到這裡時,我突然想起劉芸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期中逢人就講自己所選的表演節目《給我乖》與孟佳重合了的片段,尬得我腳趾抓地。小夏的表現也給我同樣的感受。我差點因此棄劇。
還有關於媽媽瑪麗的描述。瑪麗是小夏最親密的人,對她形象略微美化的刻畫自然情有可原,但或許是隱去了太多細節,又刻意增加一些煽情,致使瑪麗的形象,至少在我看來,是浮在半空中的。
小夏剛說完,媽媽太和善、太美麗,就出現了路人拜倒在瑪麗石榴裙下的畫面。這種刻意感讓我有些無所適從,好像再答一套邏輯題,必須通過事實進行論證,否則公式不能成立。觀影者本就能從屏幕中感受瑪麗眼眸之間流轉的風情,根本無需畫蛇添足。
瑪麗作為一個處於癌症晚期的病患,常年臥病在床,生活無法自理,承受著她人無法想像的痛苦,可她卻從未有任何宣洩的舉動,依舊包容著青春期小夏的壞脾氣。
影片裡有一幕,瑪麗溫柔地抱著小夏,告訴她自己的整個世界都圍繞著小夏,她多希望自己能參加她的高中畢業晚上,陪她經歷人生中的大事小事。當然,東西方文化差異在此體現。東方人講求含蓄,成年母女之間極少直白地用「我愛你,你是我的全世界」表達對彼此的感情,這一幕確實引起我稍許不適。
但重點在於,我沒有感受到人物的立體感,甚至我認為她僅僅存在童話故事間——她溫柔而堅毅,她沒有私慾,她對生活並無怨言,她對身邊的一切充滿感恩。在她身上,並沒有生而為人的煙火氣,而像各種美好品質堆砌起來的機器人。
《丘奇先生》中還有一些相似的問題,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作品中注入情感是好事,但也需要節制。沒有節制的情感,會像肆虐的洪水,摧毀作品的架構。
(三)
丘奇先生在去世前留給小夏一封信,其中一小段是:
大意是,我知道你認為我為你們一家付出了很多,你無以回報。但你給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家庭和愛。
丘奇先生的善舉讓他收穫了瑪麗、小夏、利茲的愛,而愛融化了他心中的寒意,賦予他放下芥蒂繼續往前走的勇氣。付出也是一種回報。
在這寒冬中,
當我們釋放善意,
當我們伸手擁抱這個世界,
當我們將點點光亮聚成一團火,
當我們讓溫暖和愛就在全社會流淌,
哪怕前方路途坎坷,
我們也將攜手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