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相的執著,破解懸念的燒腦,生死背後的自我鬥爭,#東野圭吾#的小說給人強烈的感受。他筆下的完美犯罪,直擊人心。其成名小說《放學後》探究人性深處不可知的部分,最終的答案讓人不可置信,轉念再品卻又在情理之中。但也有著懸念,引人深思:一個人終此一生,值得珍惜的到底是什麼?改編舞臺劇《放學後》帶你找答案。
推理中閃現深刻的社會意義
作為江戶川亂步獎的獲獎作品,《放學後》有著它的獨到之處。小說通過數學老師「我」的角度表現學校裡裡外外發生的人和事,從而體現出人物的內心。剛過青春期的女孩子們心裡還存在的反叛情緒,老師們對學生們的不理解,成人世界裡的陰暗……一個被學生譏諷為「機器」的老師,「我」,竟然是最受學生愛戴的老師,這不能不說是個諷刺。此次作為舞臺劇呈現出來,會給人更大的衝擊,讓觀眾真切感受到其中的深意。
真相中呈現最出人意料的殺人動機
「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美麗、純粹、真實的東西,比如友情、愛情,也可能是自己的身體或容貌。很多時候抽象的回憶或者夢想對他們來說更為重要。反過來說,他們最憎恨企圖破壞或者從他們手中奪走這些東西的人」。未成年的世界是純粹的,同時也是非理性的、歇斯底裡的,但他們也同樣擁有自己的邏輯和底線。十六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女孩子心思很難懂,所以《放學後》中的殺人動機讓人驚嘆。
平淡中塑造特色鮮明的人物形象
《放學後》這本書敘述不乏驚豔,有很多激動人心的情節,也有很多讓人感到背脊發涼的片段,有時感覺到心臟突然不合節奏地跳錯一拍,有時會把一段文字讀上兩邊,迫切地想從裡面找到一點蛛絲馬跡。此次舞臺劇《放學後》將東野圭吾筆下各有特色的形象鮮活地還原出來,呈現一場豐富的視覺盛宴。帶領觀眾,從被禁錮的美麗,被蒙蔽的真實,被毀掉的純粹開始,撕開「放學後」的「完美犯罪」。
推理小說蘊含著人性深處最原始也最質樸的願望:真相大白,在整個破案過程中,我們看見罪惡,感受痛苦,療愈創傷。《放學後》是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早期的代表作,東野圭吾曾榮獲江戶川亂步獎,直木獎,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三大獎項,是日本推理小說史上罕見的三冠王。舞臺劇《放學後》將於2021年2月9日登陸江蘇泰州保利大劇院,層層推理,懸念重生,絕對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