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ひがしの けいご,Higashino Keigo),日本推理小說作家。代表作有《放學後》《秘密》《白夜行》《解憂雜貨店》《神探伽利略》《嫌疑人X的獻身》《預知夢》《湖畔》等。
1.
讀東野圭吾的小說會讓人忘了時間,他對於恐怖氣氛的營造和節奏感的把握一流,一張一弛,兇手隱秘在人群中閃現身影。
《假面飯店》這本書的兇手提前發布了殺人預告信,每一個障眼法住客在讀者的眼裡都像是可疑人物。
就在讀者一次次繞到迷宮的死胡同,發覺這個龍套角色只會出現一次,氣惱被騙得團團轉的時候,兇手的犯罪心理悄然展開了。就像是一直被認為毫無關聯的紙片,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現,我們發覺這正是拼圖所缺少的最後一塊。
還記得中學時期放學回家的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戴著手套的老太太神神叨叨說要換房間,光是文字透出的氣場就讓人毛骨悚熱,嚇得我把《新聞聯播》開到最大聲來壯膽。
而他早期的作品《十一字殺人》中共有十一人相繼死去,接近無人島遊艇事件真相的人,頭顱均被神秘人用重器所傷,且死前都會收到寫著「來自無人島的滿滿殺意」的紙條。雖然那時東野圭吾作品的推理環節還略有欠缺,但是對於氣氛的營造還是很吸引人。
2.
細節在推理小說中尤為重要,知乎上有專門諸如「白夜行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或者伏筆」或者「白夜行中細思極恐的細節」的問題。可想而知東野圭吾作品的話題度。但是在我看來,其中大多數所謂的「細節」並不能真正稱之為「細節」,更像是類似伏筆的東西。
《白夜行》中,東野圭吾在發現屍體的現場輕描淡寫的報導一句「對男孩而言,在複雜蜿蜒的通風管裡爬行或許的確是一種能激發冒險精神的遊戲。」這句話或許在讀者腦子裡並不會留下印象,卻是一條隱藏在漆黑大樓裡的線索。
而美麗的西本雪穗第一次出場就能讓人察覺到,這個小孩子與別人不一樣。她能注意到警察的目光停留在「和音」布丁包裝紙上,裝作若無其事看書的樣子聽大人們的對話,在警察與她媽媽對峙的時候巧妙打斷母親即將說出的謊言。
3.
作為理科生,東野圭吾寫出的作案手法有一定的嚴謹性----《嫌疑人X的獻身》《白夜行》就是高智商人群的碰撞,懷疑的兇手都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在理性的背後,又往往存在令人唏噓不已的感性故事。東野圭吾對於兇手不是加以道德制高點的指責,而是從家庭環境、遭遇的事情來理清殺人動機,對兇手予以感性的人文關懷。這樣的描寫,讓東野圭吾的作品比一般的推理小說多了一分細膩。
表面上看來東野圭吾的某些作品中沒有解謎的必要,因為罪案的犯罪者以及騙局的細節在一開始便已明晰,然而看到最後才發現,它的解謎模式有悖於既往的類型模式,它所解的不是罪案之謎,而是親情與人性之謎。
東野圭吾曾在訪談中說道:「人性的獨白、社會的炎涼,這些是人類永遠需要關注的命題。」
《白夜行》是東野圭吾小說裡賣得最好,也最能抓住讀者、觀影者眼球的一本書。不光是因為推理情節的精彩,更是因為對於人性惡的關注——它將無望卻堅守的悽涼愛情和執著而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
兩個深陷黑暗的男孩女孩,產生了心靈的羈絆,互相取暖。最終,當桐原亮司發現敬愛的父親將魔爪伸向了心愛的雪穗,終於控制不住將父親殺害。
雪穗在文章末尾傳來獨白,「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明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你明白嗎?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流星之畔》中境遇多舛的三兄妹以欺詐為生,潛走於城市的灰色地帶,悲傷的回憶、酸楚的噩夢始終如影隨形。
它所展現出的是三兄妹的一種溫暖的親情,在作者筆下,我們在看到兄妹如何扮演不同的人實施欺詐時,我們會不禁發笑,沒有一絲對詐騙者的恨意,而在最後他們把欺詐來的錢全部交還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似乎是一群長不大的孩子,一種無法言說的暖意。
《沉睡的人魚之家》是一本非推理的溫情小說。面對腦死亡的女兒,作為母親的燻子有著自己的堅守。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死亡是一個瞬間,其實死亡是一個過程。絕望的守護,遙遠的念想,無盡的掙扎。
冷冰冰的推理與溫情的故事並存,東野圭吾的小說在熊貓看書正在打特價,讓我們來在線閱讀他的作品吧~
喜歡小編,請記得加關注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