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雲南大理上千條魚跳出洱海水面引起市民擔心,有很多超過了半米長,是地震前兆嗎?儘管大理不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地方,但除了2013年洱源縣發生過5.5級地震以外,1925年大理、鳳儀一帶也曾發生過7級大地震,並且,這場強震之後還發生一場大火。
而雲南境內本來就有小江地震帶、大關—馬邊地震帶、瀘水—騰衝地震帶、中甸—南澗地震帶、瀾滄—耿馬地震帶、通海—石屏地震帶和普洱—寧洱地震帶,也就是說,不管是雲南這個大範圍,還是具體到大理都存在發生地震的可能,這也是當很多人看到大量半米長的大雨躍出洱海水面時,為什麼會擔心這是地震的前兆。被稱為自然現象的地震,為什麼地震會讓大家覺得如此可怕?
儘管民間流傳的能預示地震發生的現象有不少,但其中沒有一個經得起科學驗證,不管是地震雲、還是地震魚,無一例外都被闢謠為巧合。全世界每天發生的地震次數上萬,但只有其中三級以上的地震才能被我們感覺到,再加上地震的發生時間有一半概率會發生在夜晚,這對於應急自救來說很不利,而破壞力特別強的淺源地震還會對我們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2020年以來,不少人都說地球在出現一些「異常」情況,確實也有一些情況,例如我們的氣候變化,很明顯了就是異常的模式,如今全球的氣候問題已經成為科學界最為關注的事件。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未來氣候異常也將成為常態化,這是在提醒大家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因為人類根本都沒有完完全全的保護地球。而2020年以來,還有北極甲烷爆發,南極紅雪,綠雪事件等等、這些不常見的現象出現之後,大家就開始對2020年以及未來的時段感到擔憂。
很多人都說2020年可能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什麼預言等等都出現了,而在6月15日傍晚19時,大理西洱河出現大群白鰱「魚躍龍門」的情況,引發了很多人的熱議,到底是什麼情況,同時對大理上千條魚跳出洱海水面引發了不少人的擔心,會不會是地震相關的問題。那我們先來看看情況。
西洱河魚群頻頻躍出水面與地震有關嗎?
很明顯,生物異常我們已經說了很多次了,在這裡我們也先說明下,如今科學界沒有證據說明地震與生物異常存在聯繫,所以這裡我們直接可以否定這種想法。而根據專家解釋表示,這次的西洱海魚躍現象,疑似因氣壓低、氣溫高、風浪小,水體流動差含氧降低,魚群躍出水面,所以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氣候的變化導致的,而並非與地震說法存在關係。
另一方面,洱海近年來休湖禁魚,魚群得到很好的自然生長,種群和數量都比往年有了很大提升,所以躍出水面的魚看起來更多些,這第二個就是環境問題,這就是專家給出的兩個說法,當然具體是什麼原因,專家也還需要進一步去證實說明才知道。這次的事件吸引了數百名市民圍觀、垂釣。並且很多人都稱西洱河上從未見此奇觀。所以這是一次罕見的情況。
而在這些魚群之中,看上去在水中跳著的是鯉魚,但是捕撈起來的都是長約40~50公分白鰱魚,五六斤、七八斤的都有。大的有60公分,十二三公斤,所以非常大。這就是整個情況,這裡我也再次強調下,這可能是正常的情況,專家也給出了解釋,雖然沒有確定,但是與地震沒有直接的關係,大家不要誤傳。那說到地震我們就來看看6月的地震情況。
6月已經出現了多少地震
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6月以來,總計出現的強震並不多,次數為4次,最強一次是發生在智利北部的6.8級地震,而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次數為25次,去掉4次6級以上地震,那麼5級到5.9級的地震次數就是21次,這是如今記錄到的全球地震情況,所以並不多但是也不算少,而這些地震暫時也沒有看到影響較大的情況,算是比較幸運的吧。
相對綜合情況來看,依照現有的數據來說,6月的地震還算穩定,當然這也才過了半月,後面會出現什麼情況也不知道,因為地震在科學之中是無法預測的,我們也不知道後面會不會發生較大地震,大家以科學為準就行,這就是6月的地震大概情況。
而這次西洱河魚群的出現也可以明確說明,那就是與地震沒有關係,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本身來說地震也是屬於正常的自然現象,如果通過這些現象都能想到地震,那不知道地球已經動了多少次了。科學界也多次證明了問題,希望大家相信科學。如今在全球範圍之中,地震是無法進行預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