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不是許多,而是所有的星系中心都有一個黑洞。
而且這個黑洞與星系大小成正比,星系越大,黑洞越大。這是天文學界觀測證實了的一個規律。
我們銀河系中心黑洞質量約430萬個太陽,仙女座星系比銀河系大一倍,其中心黑洞質量約1億個太陽。
星系中心都有一個黑洞,與萬有引力定律和星系的形成過程有關,也與星系的演化過程有關。
我們知道,這個宇宙的一切天體,每個角落都受萬有引力約束,因此萬有引力定律是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是人類發現最早的四種基本力的一種,而且300多年前就被發現,尤為可貴。
那個時候自詡幾千年文明的天朝還在把這些視為洋人的奇技淫巧,只有之乎者也才是正道。
因此說牛頓怎麼偉大都不過分,是他的發現,引領人類對大自然認識上升了一個層次。
萬有引力的定律很簡單,表達式為:F=GMm/r^2
這裡表明,引力F的大小,與引力相互作用物體之間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平方成反比。G為引力常量,M和m為相互作用物體質量,r為它們質點之間的距離。
星系是一個巨大質量的天體結構,因此引力非常大。
星系的形成與恆星的形成大致差不多,都是由巨大的星雲收縮而成。
不過星系形成的時間比較早,研究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後10億年左右,星系就在原始星雲中形成。
宇宙大爆炸冷卻後,膨脹出現了能量分布的微小漲落,形成了一些「溝溝坎坎」,在一些「溝」裡形成了巨大的星雲團,這些星雲團相互碰撞凝聚在一起,在引力作用下越聚越緊密,並且由於星雲團的碰撞和不均勻分布漸漸旋轉起來。
這些星雲團疏密不同,在比較密集的地方就漸漸形成了恆星。
而在星系的中心,由於引力作用,雲團非常密集,因此形成的恆星就更多更大。
這些原始恆星由於巨大,很快就完成了演化,發生了大爆炸形成黑洞,許多黑洞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星系中心的黑洞。
這些星系中心黑洞在100多億年的漫長演化中,不斷吸取周圍物質,吞噬恆星,就變得越來越大,成為星系中心巨大的引力源。
天體結構每上一級,就有更大的黑洞。
銀河系中心黑洞約430萬個太陽質量,仙女座星系中心黑洞約1億個太陽質量。
我們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都是本星系群50餘個星系的一員。
仙女座星系是本星系群最大的星系,銀河系屈居老二。但本星系群又是本超星系團的一員,本超星系團由上百個星系團(群)組成,僅室女座星系團就包含2500餘個星系。
而室女座星系團處於超本星系團的中心,其中最大位於中心的星系叫M87星系,其中心有一個本超星系團最大黑洞叫M87黑洞。
這個黑洞,就是2019年4月10日科學家們宣布拍攝到第一張照片的黑洞,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這個黑洞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是銀河系中心黑洞的1500多倍。
超本星系團上一級天體結構叫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在這之上還有更大的結構,一直到可觀測宇宙。
宇宙中最大黑洞質量不斷被打破。
宇宙中黑洞很多,據估計銀河系至少就有上億個。這些黑洞有大有小,一般恆星死亡後的黑洞最小在3倍太陽質量左右。
人們發現了許多巨型黑洞,這些黑洞有太陽成百上千億倍。
之前,人們認為距離我們104億光年的TON 618是最大的一顆黑洞,其質量為太陽的660億倍。
現在這個記錄已經被芬蘭科學家的發現打破,一顆名為SDSS J140821.67+025733.2的黑洞質量達到太陽的1960億倍,位於距離我們35億光年的OJ287類星體的中心。
這個黑洞相當於一個中型星系的質量!其史瓦西半徑達到5880億公裡,圍繞著這個黑洞轉一圈,每秒鐘30萬公裡速度的光都需要走近5個月時間!
類星體是一種非常明亮的天體,其物質持續螺旋狀進入位於中心的大型黑洞,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輻射。
我們可不可以認為,實際上類星體就是一個巨大黑洞的吸積盤,而這個吸積盤就是一個過去的星系,現在全部成為黑洞吞噬或者等待吞噬的物質了呢?
銀河系未來隨著中心黑洞越來越大,會不會變成一個類星體呢?
即便會,也在很多很多年以後,好像與人類沒什麼關係了。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