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品嘗各種食物的味道主要靠舌頭來完成,人們將品嘗到的口感歸為甜、酸、苦、鹹、鮮五類。而味覺在21℃-31℃最為靈敏,過低的溫度容易使舌頭麻痺,而過高的溫度又會使舌頭產生痛感,痛感會掩蓋人們對味覺的感受。
那麼對白酒來說,什麼溫度才是最適合飲用的呢?
甜味在37℃左右時能最好的被品味出來,而苦味卻會隨溫度升高而味感減弱。
業界對於白酒飲用時的溫度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國家在檢驗白酒時對室內溫度還是有要求的,如:《白酒分析方法》指出品酒室溫為20℃至25℃,樣品要在20℃±2℃環境下平衡24小時,或者在水浴中保溫1小時。這實際上也就是說明,在國家標準中18℃~25℃之間是最適合對白酒進行感官評定的。
所以從前面的分析來看,白酒的品飲溫度最佳範圍應當在18℃-35℃之間。平時品嘗白酒在18℃-25℃之間為好,冬季則可以適當加熱,以不超過25℃。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溫酒的器皿,隨後東漢末年關羽溫酒斬華雄、煮酒論英雄、水滸各路好漢吃飯都要燙一壺熱酒等故事被大家廣為流傳,這也是有力的證明。
事實上還有另一種說法,也是目前酒界廣泛認同的原理。白酒含有98%的乙醇和水,以及2%的微量成分,上千種物質對風味與口感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同的溫度會影響白酒香味成分的揮發,以及酒液在口腔中的擴散速度,從而對白酒的風味和口感產生影響。
不同風格和不同香型的酒含有的微生物不同,嗅覺和味覺器官對這些成分又有不同的敏感性,這些微生物在不同溫度下散發的速度就有了差異,於是,不同香型的酒在同一溫度下的風味和口感就有了很大差異。
所以,要想確定白酒的品飲溫度,則必須明確這點:白酒的品飲溫度與酒的香型(或工藝)相關,不同香型的白酒應當有符合自身特點的最佳飲用溫度。
例如,黃酒的佳飲用溫度在38℃左右。因為是糧食發酵酒,黃酒中含有微量的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同時這些化合物的沸點較低,如果將黃酒隔水加熱,黃酒中的甲醇、醛、醚類物質就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揮發。值得一提的是黃酒溫著喝黃酒中的醇酯類芳香物會加速揮發,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芬芳濃鬱。
米酒雖然也是發酵酒,但是通常含有一定的殘糖。因此米酒有兩種飲用方式:低溫飲用,避免糖分帶來的甜膩感;第二,與黃酒一樣進行適當加熱,加入其他食品,例如雞蛋,製成酒釀蛋,既保留了米酒的風味,又降低了酒精和其他發酵副產物的攝入。
最後,雖然白酒是一款千人千面的飲品,但如果你看到了這篇文章,不妨嘗試下最佳飲酒溫度的白酒,感受它美妙的香味和口感,說不定一飲就喜歡上了呢~
關注粵通天下商城,了解更多美酒知識,讓大家懂酒,喝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