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風子,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在夜空中,除了月亮在沒有哪個星球比金星更加明亮。金星也叫做「啟明星」或「黃昏星」。古羅馬人以美與愛的女神的名字為它命名,稱之為維納斯女神。西方繪畫大師也常把這個經典維納斯女神形象融入和性愛有關的創作。科學家伽利略為神秘地金星除去了面紗,他繪製了金星圍繞太陽旋轉的位相,將它和其他行星劃入同一行列。金星有著和地球相似的體積和重量,因此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那麼它和地球真的相像嗎?
金星上布滿了火山,或許足有數百萬座。散亂地點綴在這個星球表面,金星表面有長達幾千公裡的巨大溝壑,很可能是熔巖渠道。在太陽系裡,我們的姊妹星是火山的天堂。地球上最大的火山是夏威夷的冒納凱阿火山,整座山從底部到頂部共32000英尺,也就是9753米。火星上的奧林匹斯山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火山,高度幾乎是冒納凱阿火山的三倍。木星的衛星木衛一艾奧正在噴出熔巖,在地下深處、巖石之間在母行星的引力作用下相互摩擦,於是形成噴發。
再有就是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特裡同,它噴射出的氮冰晶體高度達到十公裡。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泰坦上,凍結的液態甲烷和氨滲入湖泊和沼澤之中。金星上典型的大型火山是寬400公裡,高1.5公裡的薩帕斯蒙斯火山。這座火山很可能是頂部的噴發物不斷積累而成的,但隨著巖漿不斷從底部湧至上面,巖漿開始沿著山體表面的溝渠流下,形成一道由巖漿渠道構成的網,向四周擴散。金星是否和地球一樣還有活躍的火山?金星快車探測器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金星快車探測器,2005年由歐洲航天局發射升空,它配備了新一代的高科技傳感器,能透過雲層進行觀測。通過記錄幾座大型山體的紅外光,它發現山頂比周圍的盆地更明亮,這很可能是因為它們受到腐蝕性環境的風化作用比較少。這意味著過去的幾十萬年當中,它們可能發生過噴發。如果這些火山現在仍是活躍的,這是因為它們是某種更深進程的一部分,而這中進程也是我們地球的形成原因。在地球上,地幔深處的放射性衰變所釋放的熱量是大洋和大陸板塊運動的動力來源,它依賴於侵蝕的雨水有關的進程。
金星上沒有水,其內部的熱量聚集到極限,然後以火山爆發的形式釋放出來,其規模可能是整個星球範圍的。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金星上只有不到1000個火山坑,這是因為凡是年齡超過約五億年的火山坑已經被新噴發的火山鋪平了。那麼為什麼金星和地球誕生在同一個太陽系,並且誕生環境相似,兩者卻如此不同。地球找到了讓氣候變得適宜的辦法,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舉例來說,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一平方公裡的熱帶叢林在短短一年裡可以吸收幾百噸的二氧化碳。
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最強的是海洋,根據最近一項研究。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區區一平方公里海洋可以吸收4100萬噸二氧化碳,地球自身也能吸收二氧化碳,雨水落在巖石上是會發生一種化學作用,也就是風化作用。能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碳酸化合物,陸地上的徑流將其衝刷進入河流和海洋最終融入海洋沉積物。因為只有極少的水,並且沒有海洋。金星沒有清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有效辦法,相反隨著火山噴發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金星被越來越多的太陽熱量所包裹,陷入了失控的溫室效應之中。
金星如此炎熱,因此其表面不可能有液態的水。在上層大氣中似乎也無法存在,罪魁禍首就是太陽。太陽大氣的最外層也就是日冕,是由溫度達100百萬攝氏度的等離子體構成的,太陽就從這片區域向太陽系發出穩定的帶電粒子流。在太陽表面的循環噴發過程中,當太陽風暴達頂峰時被稱為日冕物質拋射。日冕物質拋射產生的衝擊波先是掃過金星,然後向地球襲來。我們的星球有能力抵擋太陽的衝擊波,熾熱的巖漿湍流在地球的核心升起又落下,隨著它的旋轉產生了能夠擴散這太空的磁場。
它好比一面盾牌,使太陽風轉向別處,而金星缺乏這樣的保護罩。金星快車發現,太陽風不斷剝離較輕的氫分子和氧分子,它們從黑夜的一側脫離金星乘著太陽風飄散到太空中。這或許是由於金星的大小是地球的80%,無法形成堅硬的鐵質核心,因此翻湧的熔巖無法形成強大的磁場。根據有關金星早期的一種理論,還可能存在另外一個原因。年輕的金星和一個或多個行星大小的天體猛烈碰撞,強大的作用力是金星的旋轉變得很慢,方向也變得相反,從而減少了磁場形成的機會。這一理論和地球自身的歷史也有著驚人的關係。
科學家認為太陽並不是一直像現在這麼熱,事實上在幾十億年前太陽很涼爽,而地球為冰所覆蓋,這個理論被稱為黯淡太陽悖論。地球的救贖與金星的命運很可能息息相關,這個理論認為地球佔據了一個距離太陽更近的軌道,因此能夠捕捉更多熱量。兩個具有不穩定軌道的較小行星,在引力作用下可能會逐漸脫離目前的軌道,兩顆行星最終相互融合,形成我們所知道的金星。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讚加關注,有什麼疑問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