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進入全球化,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非常明顯。早在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從這年開始,我國一直都是穩居「第二」,並逐漸縮小與美國之間的差距。
2019年,我國的GDP總量為99萬億元,快要接近百萬億水平。有專家預測,雖然因為年初特殊事件的影響,全球經濟環境並不是很好。但由於中國的應對措施比較及時,經濟發展基本上恢復正常水平,今年結束後,GDP總量應該可以超過100萬億元。
據悉,我國2020年前三季度GDP總量已經達到了722786萬億元,如果除去一季度幾乎停滯的GDP生產值,平均每個季度的GDP估計已經超過30萬億元。也就是說到今年年底,GDP總量超過100萬億元是沒有問題的,但與美國之間的GDP差距仍舊不小。畢竟,光是今年上半年,美國的GDP就已經達到了10.147萬億美元,與我國前三季度GDP幾乎持平。
但我國的媒體平臺卻總是傳出這樣一種聲音:我國其實幾年前已經超越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一時間,以訛傳訛,變成網上的主流「呼聲」,實際上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根據資料查證,這樣的說法大概是來源於世界銀行在今年5月份時發布的一份《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的報告。
從這份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其調查內容與GDP的關係不大,主要調查的是各國購買力平價和世界經濟規模。其中提到的ICP,其實是國際比較項目的簡稱。而中國長期排在第一位的項目就是將各國以本幣表示的經濟活動總量用統一的貨幣來表示,數據結果顯示中國在176個經濟體中排在第一名,難道我們真成「發達國家」了?真相讓人意外。
報告公布時間比較晚,2017年就已經調查完畢,直到2020年才發出來。很多人在看到這份報告的時候偷換概念,將這一部分當作GDP的比較,說中國排名第一,實際上關係不大。畢竟報告裡面的算法、統計內容以及評估方式與傳統的GDP測算還是有很大的區別,說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目前還為時尚早。從全球公認的匯率法來算,我國的GDP排名仍舊是第二。
即使如此,對於我國GDP總量超越美國的時間,仍是可以抱以期待的。根據美媒彭博社在2020年11月12日發布的《經濟學家解讀2050年的世界》,美國經濟學家認為,中國GDP總量超越美國的時間大概在2035年。
也有專家認為,因為特殊事件的影響以及在美國後續的持續擴散,中國GDP超越美國的時間可能會提前到2028年。不論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現在說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確實是太早了。只能說,現在全世界都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後續潛力。具體會在什麼時間對美國完成超越,答案只能交給時間。
畢竟誰也不知道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人們仍舊需要腳踏實地的幹活兒,幫助我國經濟進步。即使在GDP總量上超過美國,人均GDP也要繼續努力。我國是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而美國只有3億人,即使是在GDP總量上實現小幅超越,人均GDP可能還是差好幾倍。
因此,雖然我國的GDP發展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不能因此沾沾自喜。經濟發展仍重道遠,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哪怕真的能在2028年實現對美國的超越,也至少需要8年時間,8年時間可能產生的變數還是很大的。你覺得我國GDP會在哪一年實現對美國的超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