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總值
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折騰著世界各地的經濟。但是,有趣的是,這些頂級經濟體並不容易脫離其所持職位。與1980年排名前20位的經濟體相比,榜單上仍然有17個經濟體,這意味著只有3個新進入者。
除了主要參與者幾乎保持不變外,該分析還顯示出這些經濟體是增長的引擎,佔據了全球財富的絕大部分。排名前10位的經濟體名義GDP總計佔世界經濟總量的66%,而排名前20位的經濟體貢獻近79%。1其餘173個國家的經濟總量不到世界的四分之一。
該列表基於2019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資料庫》。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當前價格,美元
基於PPP的GDP =國內生產總值,當前價格,購買力平價,國際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現價,美元
基於購買力平價(PPP)佔世界總量的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
1.美國
美國名義GDP:21.44萬億美元-美國GDP(PPP):21.44萬億美元
自1871年以來 ,美國一直保持著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按名義價值計算,美國經濟規模在2018年達到20.58萬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2.32萬億美元。美國通常被稱為經濟超級大國,這是因為在先進的基礎設施,技術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的支持下,經濟幾乎佔全球經濟的四分之一。
如果按購買力平價評估經濟,美國將失去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中國的頭把交椅。2019年,按GDP(購買力平價)計算,美國經濟為21.44萬億美元,而中國經濟為27.31萬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兩個經濟體的規模之間的名義GDP差距將縮小;到2023年,美國經濟預計將增長到24.88萬億美元,其次是中國,為19.41萬億美元。
2.中國
中國名義GDP:14.14萬億美元-中國GDP(PPP):27.31萬億美元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經歷了指數式增長,打破了中央計劃的封閉經濟發展成為世界製造業和出口中心的壁壘。鑑於其龐大的製造和出口基礎,中國通常被稱為「世界工廠」。但是,這些年來,服務業的作用逐漸增強,而製造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則相對下降了。早在1980年,中國是第七大經濟體,GDP為3053.5億美元,而美國當時的規模為2.86萬億美元。自1978年開始市場改革以來,這家亞洲巨人的經濟平均每年增長10%。近年來,儘管與同行國家相比,增長速度仍然很高,但增長速度已經放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到2020年將增長5.8%,到2023年將降至約5.6%。多年來,中美經濟規模的差異一直在迅速縮小。2018年,中國名義GDP為13.37萬億美元,比美國低7.21萬億美元。到2020年,這一差距預計將減少至7.05萬億美元,到2023年,這一差距將達到5.47萬億美元。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國是最大的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PPP)為25.27萬億美元。到2023年,中國的GDP(PPP)將達到36.99萬億美元。中國人口眾多,人均GDP下降至10,100美元(排名第七)。
3.日本
日本名義GDP:5.15萬億美元-日本GDP(PPP):5.75萬億美元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19年的GDP突破5萬億美元大關。2008年的金融危機震驚了日本經濟,自那時以來一直是充滿挑戰的時期。全球危機引發了經濟衰退,隨後是內需疲軟和巨額公共債務。當經濟開始復甦時,它遭受了一場大地震,在社會和經濟上打擊了該國。儘管經濟打破了通貨緊縮的螺旋式增長,但經濟增長仍然保持沉默。
隨著2020年奧運會將保持強勁的投資流量,日本銀行將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支持日本經濟。如果按購買力平價來衡量GDP,日本將跌至第四位。2019年的GDP(PPP)為5.75萬億美元,人均GDP為40,850美元(第24位)。
4.德國
德國名義GDP:3.86萬億美元-德國GDP(PPP):4.44萬億美元
德國不僅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最強大的經濟體。在全球範圍內,它是名義GDP的第四大經濟體,GDP達到4萬億美元。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規模為4.44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6,560美元(第18位)。按名義價值計算,德國是第三大經濟體,1980年的GDP為8504.7億美元。
該國一直依賴資本貨物出口,而2008年金融危機使該國遭受了挫折。2016年和2017年經濟分別增長2.2%和2.5%。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這一數字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別降至1.5%和0.5%。為了在當前的全球形勢下增強制造實力,德國啟動了工業4.0(Industrie 4.0)計劃,該戰略旨在使德國成為領先的市場和先進位造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5.印度
印度名義GDP:2.94萬億美元-印度GDP(PPP):10.51萬億美元
印度是全球增長最快的萬億美元經濟體,也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名義GDP為2.94萬億美元。印度已超過英國和法國成為2019年的第五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1.33萬億美元,該國排名第三。在計算人均GDP時,印度人口眾多,其名義人均GDP下降至2,170美元。1980年,印度經濟僅為1894.38億美元,在全球排名中排名第13位。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由於貨幣兌換計劃的拖累以及商品和服務稅的引入逐漸減弱,印度的增長率預計將從2018年的7.3%增長至2019年的7.5%。
印度的獨立後之旅始於一個農業國家。然而,這些年來,製造業和服務業已迅速崛起。如今,其服務業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行業,對經濟的貢獻超過60%,佔就業人數的28%。製造業仍然是其重要部門之一,並通過諸如「印度製造」之類的政府舉措得到應有的推動。儘管其農業部門的貢獻已下降到17%左右,但與西方國家相比仍然更高。經濟的優勢在於對出口的依賴有限,高儲蓄率,有利的人口結構以及中產階級的增加。
6.英國
英國名義GDP:2.83萬億美元-英國GDP(PPP):3.04萬億美元
英國的GDP總量為2.83萬億美元,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以GDP購買力平價計算,英國以3.04萬億美元的GDP-PPP跌至第九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2,558美元,排名第23位。據估計,2019年其名義GDP將保持在2.83萬億美元,但到2023年,其排名預計將以3.27萬億美元下滑至第七位。
從1992年到2008年,英國的經濟在每個季度都呈現出上升趨勢。但是,從2008年4月開始,它的產量連續五個季度下降。在這段時間內(2008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二季度之間),經濟萎縮了6%,最終花了五年時間才恢復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經濟衰退前的水平。
英國的經濟主要由服務業驅動,服務業佔其GDP的75%以上,其中製造業佔第二位,其次是農業。儘管農業不是其國內生產總值的主要貢獻者,但英國有60%的糧食需求是國內生產的,儘管該部門僱用的勞動力不足2%。
7.法國
法國名義GDP:2.71萬億美元-法國GDP(PPP):2.96萬億美元
法國是世界上訪問量最大的國家,是歐洲第三大經濟體,也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名義GDP為2.78萬億美元。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2.96萬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42,877.56美元,反映出該國人民生活水平高。近年來,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失業,給政府重啟經濟帶來了巨大壓力。世界銀行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失業率記錄為10%。在2017年,失業率降至9.681%。
除了旅遊業對其經濟仍然非常重要以外,法國還是領先的農業生產國,約佔歐盟所有農業用地的三分之一。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六大農業生產國和第二大農業出口國。製造業主要由化學工業,汽車和軍械工業主導。根據IMF的數據,2017年經濟增長了2.3%,預計2018年和2019年將分別增長1.8%和1.7%。
8.義大利
義大利名義GDP:1.99萬億美元-義大利GDP(PPP):2.40萬億美元
義大利的名義GDP為2.07萬億美元,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到2023年,其經濟預計將增長至2.26萬億美元。就GDP(PPP)而言,其經濟價值為2.40萬億美元,人均GDP為34,260.34美元。義大利是歐元區的重要成員,一直面臨著深刻的政治和經濟混亂。它的失業率繼續保持兩位數,而其公共債務仍然保持在GDP的132%左右。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出口和商業投資正在推動經濟復甦。2016年和2017年經濟分別達到0.9%和1.5%。預計2018年和2019年將分別下降至1.2%和1.0%。
9.巴西
巴西名義GDP:1.85萬億美元-巴西GDP(PPP):3.37萬億美元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國家。巴西的名義GDP為1.87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九大經濟體。伴隨著商品超級周期結束的這個國家,除了商品內部的腐敗和政治不確定性問題(這削弱了投資和商業環境)外,經歷了商品浪潮的國家也遭受了多次挫折。
在2006–2010年期間,該國平均增長率為4.5%,在2011–2013年間放緩至2.8%左右。到2014年,它僅以0.1%的速度增長。2016年,巴西收縮3.5%,然後在2017年反彈1%。IMF預測,到2019年,經濟增長將恢復至2.5%。巴西是金磚國家的一部分,與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一樣。該國的GDP(PPP)為3.37萬億美元,人均GDP為8,967.66美元。
10.加拿大
加拿大名義GDP:1.73萬億美元-加拿大GDP(PPP):1.84萬億美元
加拿大取代俄羅斯在2015年獲得第十名,此後一直保持其位置。加拿大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目前為1.71萬億加元,預計2019年將達到1.74萬億加元,到2023年將達到2.13萬億加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6,260.71加元,在全球排名第20位,而其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84萬億加元,使其跌至第17位點。
該國已經控制了失業率,並且可能會進一步萎縮。服務業是主要行業,製造業是經濟的基石,其出口的68%構成商品出口。加拿大非常重視製造業,這對其未來的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加拿大2017年的增長率為3%,而2016年的增長率為1.4%,預計2018年和2019年將增長2%。
11.俄羅斯
俄羅斯名義國內生產總值:1.64萬億美元-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PPP):4.21萬億美元
俄羅斯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世界第11大經濟體,名義GDP為1.63萬億美元。俄羅斯以PPP為基礎,以4.21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排名上升至第六位。
1990年代是其經濟的艱難時期,因為它繼承了遭受重創的工農業部門以及中央計劃經濟的基本面。在接下來的十年中,俄羅斯見證了7%的健康增長。但是,這種增長是由商品繁榮帶動的。
俄羅斯經濟對石油的依賴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暴露,並最終在2014年再次暴露。由於西方實施制裁,局勢進一步惡化。2016年經濟萎縮0.2%,但在2017年以1.5%的速度反彈。IMF預計2018年和2019年分別增長1.7%和1.5%。
12.韓國
韓國名義GDP:1.63萬億美元-韓國GDP(PPP):2.14萬億美元
以三星和現代等企業集團而聞名的韓國經濟是全球第12大經濟體,名義GDP為1.62萬億美元。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該國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將自己確立為高科技工業國家。
在過去的四十年中,韓國展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濟增長和全球一體化,從而成為工業化經濟體。在1960年代,其人均GDP處於世界上較貧窮的國家之列,目前以31,345.62美元排在第29位。其GDP(PPP)為2.14萬億美元。在國際貿易和工業化的推動下,韓國於2004年進入了數萬億美元的俱樂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商之一,並提供巨大的投資機會,這從其容易進行的商業排名中可以看出。
13.西班牙
西班牙名義GDP:1.4萬億美元-西班牙GDP(PPP):1.86萬億美元
規模達1.4萬億美元的西班牙經濟在世界上排名第13位。英國脫歐後,西班牙是歐元區的第四大經濟體。該國人口為4,660萬,經歷了漫長的衰退期(從2008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三季度),並且由於旅遊業和出口創紀錄,加上國內消費的回升,正恢復健康。
西班牙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訪問國,入境遊客人數眾多。就部門而言,農業傳統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該部門的貢獻已降至約3%。該國仍然是橄欖油,豬肉和葡萄酒的主要出口國。汽車,化工,製藥和工業機械是一些重要的工業部門。2017年經濟增長3.1%,預計2018年和2019年分別降至2.8%和2.2%。
14.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名義GDP:1.38萬億美元-澳大利亞GDP(PPP):1.32萬億美元
澳大利亞是全球第14大經濟體,名義GDP為1.42萬億美元。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由於失業率低,公共債務和通貨膨脹率低,出口強勁,服務業強勁以及金融體系穩定,經濟以健康的速度增長。澳大利亞還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土地,也是能源和食品的主要出口國。
就其經濟的不同部門而言,農業和工業分別貢獻了約4%和26%,而服務業部門(佔其就業人口的75%)為其GDP貢獻了70%。據估計,到2023年,澳大利亞的經濟將接近1.7萬億澳元大關,其基於PPP的GDP(目前為1.32萬億澳元)在同一時期將接近1.65萬億澳元。在人均GDP方面,澳大利亞排名第11位,2018年為56,351.58澳元。
15.墨西哥
墨西哥名義國內生產總值:1.22萬億美元-墨西哥國內生產總值(PPP):2.57萬億美元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第15大經濟體,名義GDP為1.22萬億美元,而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為2.57萬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這一數字將分別達到1.50萬億美元和3.18萬億美元。早在1980年,墨西哥是第十大經濟體,名義GDP為2286億美元。
2016年和2017年,經濟增長了2.9%和2%。在未來兩年中,IMF預計分別增長2.3%和2.7%。在過去的二十年中,農業在墨西哥經濟中所佔的份額一直保持在4%以下,而其工業和服務業為其產出貢獻了約33%和63%。汽車,石油和電子產品屬於發達行業,而金融服務和旅遊業是服務業的重要貢獻者。
16.印度尼西亞
印尼名義國內生產總值:1.11萬億美元-印尼國內生產總值(PPP):3.50萬億美元
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在全球地圖上排名第16。過去二十年來,印尼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它曾在1997年成為亞洲金融危機的受害者。但是,自那以後,它就取得了驚人的增長。
現在,經濟已成為萬億美元俱樂部的一部分,名義GDP為1.02萬億美元。世界銀行援引其在減貧方面的巨大進展-「將貧困率自1999年以來降低了一半以上,到2016年降至10.9%」。其人均GDP為3,871美元,遠高於2000年的857美元。印度尼西亞是第四大人口大國,是第七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總額為3.5萬億美元。在各部門中,農業對其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約為14%,而工業和服務業對其產出的貢獻約為43%。
17.荷蘭
荷蘭名義GDP:9023.6億美元-荷蘭GDP(PPP):9692.3億美元
荷蘭是歐盟第六大經濟體,是世界第17大經濟體。早在1980年,荷蘭是全球第12大經濟體,GDP達1894.9億美元。如今,該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129.0億美元,GDP-PPP達到9692.3億美元。它的人均收入排名第13位,人均GDP為53,106.38美元。
經濟以豐富的自然資源,蓬勃的旅遊業以及食品加工,化學,電機和石油精煉等完善的行業為後盾。荷蘭可以誇耀其高度機械化,高產的農業部門,使其躋身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列。儘管國土面積很小,但荷蘭還是世界貿易的主要參與者。
18.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名義GDP:7792.9億美元-沙特GDP(PPP):1.86萬億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主要是石油經濟。該國擁有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約18%。它 位居 石油的最大出口國,與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約50%,其出口收入的70%。沙烏地阿拉伯擁有豐富的其他自然資源,例如天然氣,鐵礦石,黃金和銅。
2016年經濟從石油危機中復甦,增長率為1.7%。在2017年,由於外匯儲備和債券出售,它出現了巨大的預算赤字。該國正尋求加強其非石油經濟,以使其經濟多樣化並解決失業問題。2018年,其名義GDP為7824.8億美元,而基於PPP的GDP為1.86萬億美元。美國經濟在2017年暴跌0.9%,預計在2018年和2019年將增長1.9%。
19.土耳其
土耳其名義GDP:7437.1億美元-土耳其GDP(PPP):2.29萬億美元
土耳其的經濟總量為7664.3億美元,是世界第19大經濟體。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1993年至2010年間,土耳其中產階級的比例從18%增長到41%,該國在2000年代後期加入了中上收入階層。
預計到2023年,經濟將加入萬億美元俱樂部,而同年GDP-PPP將達到2.78萬億美元。從1960年到2012年,土耳其的年均GDP增長率為4.5%。
自2000年代以來,在工業和服務業的推動下,經濟一直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經濟實現宏觀經濟和財政穩定,就業和收入水平提高。2017年經濟增長7.4%。但是,由於外債增加,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率上升和失業,預計2018年經濟將放緩至4.2%。
20.瑞士
瑞士名義國內生產總值:7153.6億美元-瑞士國內生產總值(PPP):5484.8億美元
瑞士是世界上最穩定的市場經濟體之一。它是世界上第二十大經濟體,名義GDP為7037.5億美元。該國為人民提供了很高的生活水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2,950.28美元,僅次於盧森堡。
瑞士擁有蓬勃發展的旅遊業和強大的金融部門。瑞士還有悠久的工業傳統,尤其是鐘錶業和製藥業。農業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該國擁有高技能的勞動力和低失業率(3%)。該國的經濟得益於其穩定的政治體系,健全的基礎設施和優惠的稅率。近年來,其增長率一直徘徊在1–1.5%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