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就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2010年,中國GDP成功超過了日本,成為了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直至今日,我國的經濟發展也一直是穩步向前,雖然美國第一名的位置依舊是無法撼動,但是在「守住世界第二」上,我國還是當仁不讓的。
數據顯示,在超越日本之後,在短短的3年時間裡,中國的GDP總量就達到了日本的兩倍。2019年中,中國GDP總量為13.92萬億美元(折合為人民幣99.1萬億),距離突破百萬億的水平,僅剩下一步之遙。
2020年中,我國的經濟發展再一次得到了不少國家的矚目。因為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的影響,今年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一度遇上了停滯。就連「世界第一經濟體」美國,也因為疫情的蔓延,導致了經濟受到重創。
不過,今年我國在全球應對疫情挑戰和實現經濟復甦中,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並且,我國也是全球多國中,經濟發展率先進入到正增長的國家。為此,多國專家也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寄予了厚望。
眼看著2021年即將到來,義大利學者帕蘭蒂表示,明年中,世界面臨的會是一個疫情之後「百廢待興」的局面。目前,義大利非常希望能獲得中國的支持,以此來幫助義大利在疫情好轉後,推動經濟的合作,實現全球的經濟復甦……
說起來,當中國在全球地位急速上升的同時,國際中一直都有著這樣一個問題:「中國何時才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其實,在今年5月份的時候,世界銀行在其官網發布過一份《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2017年輪國際比較項目(ICP)結果》的報告,這份報告中主要計算了各國的購買力平價與世界經濟規模,整整歷時了4年之久才公布出來。
其中的「ICP」是「國際比較項目」的簡稱,主要就是為了將各國以著本幣表示的經濟活動總量,用著統一的貨幣來表示出現。而這份數據的結果,也是讓人震驚。在參與的176個經濟體中,中國排在了第一名,後面的幾位分別是美國、印度、日本、德國。
早在2017年的時候,中國就已經超越了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其實,一直以來,國際上主要的使用匯率法是進行貨幣轉換,然後再進行國際比較。而在這份數據中,是按照購買力評價法(PPP)來計算的。而這份數據出來的時候,國內專家也表示:「PPP法計算的結果,其實還是高估了我國的經濟規模以及人均經濟發展水平的」。
世界銀行也強調,ICP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此需要謹慎的使用結果。這樣來看的話,中國在排名中雖說是「世界第一」,但是從世界各國政府公認的匯率法來看,在2017年的時候,我國依舊還是「世界第二」的。
其實,就算是這樣,但是我國在這些年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並且,在國家的飛速發展下,百姓的生活水平明顯也在穩步上升。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到了2025年的時候,中國人均收入將會上升56位,排在全球第25位,更加接近最富有的1/3的國家。其實,有點這一點,梁建章也早就說過,中國人均收入未來10年可能再翻一倍!
並且,據彭博社的專家預測,到了2035年,中國將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經濟體。
可以看到,很多國家和機構對中國的發展還是很青睞的。那麼,照這樣看的話,只要我國繼續穩定發展,邁入「發達國家」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參考來源:
新華社客戶端《IMF報告顯示:中國人均收入排名25年升5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