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覆蓋著WiFi信號,這些信號充斥在我們的周圍,但是我們幾乎感覺不到這些電磁波的存在,而太陽光同樣是電磁波,但是我們的眼睛卻能看到五彩斑斕的世界,那麼我們為什麼看不到WiFi呢?如果人類看不到,那麼自然界中會有動物能看到WiFi嗎?
在這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生物體檢測光能的方式以及天線、電子設備如何檢測無線電信號的根本差異:
我們都知道光信號和WiFi信號最終都是電磁能,但我們無法直接感知無線電信號,我們卻無法像&34;可見光信號那樣&34;無線電信號。
太陽光是由各種波長不同的光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可見光,其波長99%以上在 0.15~4.0微米之間, 在地面上觀測的太陽輻射的波段範圍大約為0.295~2.5微米。
太陽能板,或者說「能量接收器」
而同樣用波傳遞的WiFi其波長在7-12釐米,這二者之間相差萬倍以上。因此能量傳遞效率也相差甚遠。
而動物生存所需的能量來源絕大多數都是由1.496億公裡外的太陽提供的,所以為了生存動物們都學會利用太陽的能量,也就漸漸發展出了能夠接收太陽波長的器官。
天線,或者說「能量放大器」
而人造的電磁波主要作用是信息的傳遞,並不能傳遞多少能量。當天線遇到電磁波時,天線結構會受到入射波前的&34;,對這種&34;的響應是金屬結構內的電子信號,其頻率擴展與入射信號相同。就像傳入的無線電信號一樣,天線的信號響應將是交替的正弦波。對輸入波信號的響應是天線本身中的波信號,然後對其進行濾波,放大和處理。對於動物而言,需要消耗自身能量對其放大的方式明顯是一種不划算的&34;。
&34;
因此,信號頻率越高,天線需要越小。
由於生物進化出眼睛來檢測&34;頻率,因此&34;方法行不通,對於光學頻率,天線必須是納米尺度的。動物的眼睛不像天線那樣工作,它們更像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產生的直流電流與入射在其上的光的頻率無關,它都對波的幅度(亮度)做出響應,而不是對它的頻率做出響應(這並不完全準確,但可以作為近似值)。
人體視網膜就像太陽能電池,或更準確地說像數位相機中的CMOS傳感器。視錐細胞中充滿了可以濾除特定頻率的色素,因此,每個接收器都會響應少數頻率的亮度,我們將其標記為&34;。簡單的來說我們之所以能區分各種顏色是因為我們的視網膜中有相應太陽各種光譜波長的接收器,而這些接收器是應太陽光波長的進化出來的,因此它只能看到接近太陽光波長的信號,而WiFi的波長太長了,我們根本看不到。
生物最接近進化波檢測的是通過電接收。比如當你靠近高壓電線時,你就會&34;,渾身的毛髮立起來。不幸的是,即使是這種感覺系統,也可能永遠無法檢測到WiFi。原因是在一種稱為&34;的東西中找到的。
電接收經過優化,可以檢測到非常低的頻率的波,這是因為高頻無線電波只能穿透導體(如水)到很小的深度(在更高的頻率下可以以微米為單位)。簡單來說就是太陽光會被一張紙給擋住,因為它的頻率很高,所以無法穿透這張紙,而WiFi信號卻能穿過牆壁被隔壁的手機接收到,所以它也能輕鬆穿過你的皮膚和你的身體,所以想感應到WiFi是不可能的。
進化只能在可用的條件下起作用,由於您不會在水下遇到WiFi,因此有機體不可能進化出直接檢測無線電的方法。這就像在火星上為洪水做準備。或許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一些生物在WiFi的&34;下漸漸演化除了利用WiFi生存的器官也是有可能的,但是WiFi出現也不過幾十年,所以,再等等看吧。
如果有一天有動物進化出了能感應WiFi的能力,它們會用來幹嘛呢?是吸收微薄的能量,還是用來上網窺探人類世界的文明?歡迎在評論區底下留言,你的腦洞沒準就是未來的預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