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3日,AMD宣告個人桌面電腦以及移動計算正式進入64位時代!這一天已經被載入史冊,而在上個月,我們迎來了它的2周歲生日。
1949年9月23日,蘇聯原子彈試驗成功,這給美國帶來一個不小的震驚,而9月23日,這在IT行業裡也同樣發生了2件大事,一件是軟體巨人微軟誕生30周年,第二件便是64位處理器誕生,2年前這個消息的傳出,猶如IT界的一顆原子彈爆炸,一時間沸沸揚揚。
AMD fans特製K7處理器狀蛋糕
也就是在9月23日這一天,我們第一次那麼真切的感受到,AMD開始超越Intel,改變了多年「落後就挨打」的局面。AMD正式推出Athlon 64處理器系列產品,使它處於領先英特爾奔騰4系列的優勢,英特爾的奔騰系列目前採用的均為32位晶片。
9月26日,也就是今天,AMD 9月26日在中國推出全球第一款,也是惟一一款與Windows兼容的64位個人電腦處理器,它的型號為 AMD Athlon 64 FX。
隨我進入「無與倫比的出色性能和計算體驗」……
● AMD公司簡介
AMD 是一家業務遍及全球的集成電路供應商,專為電腦、通信及電子消費類市場供應各種晶片產品,其中包括用於通信及網絡設備的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以及基於矽片技術的解決方案等。
AMD 除了在世界各大城市設有辦事處之外,還在美國、歐州、日本及亞洲等地設有生產中心。AMD 創辦於 1969 年,總公司設於美國矽谷,有超過 70% 的收入來自國際市場,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公司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代號為 AMD。
AMD 開發新產品時,力求產品能夠滿足客戶的需要,不會單純為創新而創新。AMD 作出每一個決定時,都會考慮"以客戶為中心進行創新",並以此作為指導思想,讓公司員工清晰知道產品的發展方向,也讓公司能夠在這個基礎上與業務夥伴、客戶以及用戶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係。
AMD 深信公司文化對公司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其重要性甚至不亞於所製造的產品。我們熱愛工作,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在這樣的高尚情操驅使下,我們一直積極尋找發展的機會,致力開發能適合客戶需要的創新技術,並充分把握每一個市場商機,與廣大的用戶、業務夥伴與客戶攜手合作,幫助他們獲益。AMD 具有剛毅不屈的精神,致力在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行業內持續發展,這是 AMD 企業文化的獨有特色。
"當我回過頭看,我的上帝,我真希望不跟英特爾競爭,因為那是一個多麼可怕的選擇。但是,英特爾冒犯了我關於公平遊戲的感覺!英特爾自己不會改變,是競爭迫使他們改變,為此,我感到十分驕傲。" 將來他的墓志銘該寫什麼呢,桑德斯說:"永不放棄,永不投降!"
AMD(藍)、INTEL(紅)5月至10月股票漲幅對比,AMD一路攀升
1996年英特爾的利潤率近25%,比整個硬體產業及軟體/服務產業部分高出五倍左右,跟全美國其他產業部分相比差距更大。當其他公司的利潤率在1997年和1998年間穩定不變時,英特爾的利潤率在1997年升到28%,它的利潤率是其他硬體業公司的五倍多。
對於那些利潤逐漸攤薄而又不得不每年向Wintel上繳高額"壟斷保護費"的IT業其它廠商來說,這簡直是一部血腥掠奪的歷史!用微軟壟斷事實裁定書的結論說,就是"毫無限制的壟斷權簡直就是從消費者的錢包裡直接撈錢的通行證!"
打破壟斷的希望來自AMD。1986年前,AMD一直保持線性增長,直到日本半導體廠商強力"入侵",迫於競爭壓力,AMD將重心轉向與IBM PC兼容的微處理器;1987年AMD與Sony合作建立起CMOS技術;1991年3月AMD 推出AM386系列微處理器,打破英特爾壟斷;1993年AMD-K5開發項目計劃發布;1994年2月推出Am486處理器;1997年AMD發布AMD-K6處理器;1998年在微處理器論壇上展示AMD Athlon處理器;2001年AMD推出AMD Athlon XP處理器,同年,AMD推出針對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Athlon MP雙CPU處理器;2003年-AMD推出64位的Opteron、Athlon64…
2004年4月的最後一個禮拜對於商AMD來說簡直就好像夢幻一般。根據加州La Jolla的Current Analysis的調查結果,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安裝有AMD晶片的桌上型電腦產品出貨量超過了其老對頭英特爾,具體的數字比例為52%對47%。「根據消費者的反映來看,AMD現在的狀態非常的棒!」Current Analysis分析家託尼.杜波斯表示,「AMD在最近幾個月中做的事情足以頂得上過去幾年,並且成功的完成了自己戰勝英特爾的夙願。」上一次英特爾和AMD之間如此激烈的競爭還要追溯到90年代的末期,那時AMD將自己的槍口直接對準了英特爾的奔騰三代處理器,並且受到了奇效,成功的狙擊了當時正在春風得意的英特爾。
● 全新的AMD64架構到底帶來了哪些新特性:
1、支持64位內存取址,同時64位通用寄存器完全兼容32位應用程式
2、二級緩存增加到1MB
3、二級緩存的帶寬增加一倍(從64 bit提升到128 bit)
4、增加了計算流水線管的數目
5、支持SSE2指令集
6、集成DDR內存控制器
7、用高速Hyper-Transport總線連接CPU和晶片組
8、改進了轉換預測(transition prediction)機制
9、類似Pentium 4處理器的保護金屬散熱外殼
即使對於早先的32應用程式而言,AMD64架構仍進步明顯:二級緩存容量更大並且速度更快(帶寬增加一倍),將DDR內存控制器集成進了CPU。這些設計都有助於實現AMD許下的諾言:在相同頻率下,AMD64在32位應用程式上有30%的性能提升!
處理器 | Athlon XP 3200+ | Athlon 64 3200+ | Athlon 64 FX-55 |
Socket | Socket 462 | Socket 754 | Socket 939 |
核心頻率 | 2200 | 2000 | 2600 |
L1 cache 大小 | 128 K (64K+64K) | 128 K (64K+64K) | 128 K (64K+64K) |
L2 cache 大小 | 512 K | 1 MB | 1 MB |
SIMD 指令集 | SSE and 3Dnow! | SSE2, SSE and 3Dnow! | SSE2, SSE and 3Dnow! |
整數級數以及流水線管數量 | 10 and 15 | 12 and 17 | 12 and 17 |
集成內存控制器 | No | Single-channel (64-bit) DDR400/333/266/200 | Dual-channel (128-bit) DDR400/333/266/200 |
支持內存類型 | Dual- channel DDR400/333/266 | - Dual- channel DDR400/333/266 | - Dual- channel DDR400/333/266 |
支持ECC內存 | No | Yes | Yes |
製造工藝 | 0.13 mk | 0.13 mk SOI | 0.13 mk SOI |
核心面積 | 101 | 193 | 193 |
電晶體數量 | 54.3 mln | 105.9 mln | 105.9 mln |
電壓 | 1,65 | 1,5 | 1,5 |
最大散熱量 | 76,8 | 89 | 89 |
內存延遲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改進起到了立杆見影的效果:
● 64位平臺的主要技術革新:
1. 64位計算
看到Athlon 64的名字我們就知道這是64位的處理器,而我們現在用的奔騰和Athlon XP都是32位的處理器。大家知道,處理器是一步一步發展過來的,隨著處理數據位數的增加,同時內存尋址範圍也增加,這樣我們能夠使用更多的內存。最重要的是Athlon 64完全兼容X86的32位模式,用戶在用傳統系統的時候根本感覺不到區別。等到換成64位系統,就會知道64位的力量了。
2. HyperTransport技術
這是一種高速點對點總線,簡單來說就是提高了輸入輸出帶寬,它的優勢在單處理器系統中還沒有發揮出來。
3. 增強病毒防護機制
最近關於它的報導很多,有的地方稱之為NX技術,簡單地說就是硬體的防病毒技術,但是一定要配合Win XP SP2才有用,可惜SP2至今問題還是很多,不過連Intel也將引入硬體防毒,可見這個技術還是很有用。
4. Cool''n''Quiet技術
就是功率控制技術,可以降低發熱和省電,這項技術是為用戶考慮的,相信也不需要我多說了。
5. 置內存控制器
在以前,內存控制器是做在主板北橋晶片裡的,在Athlon 64中的一大改進是集成進了處理器。這樣可以更大限度降低內存延遲。
AMD Athlon 64 FX處理器具備其他個人電腦處理器所沒有的功能:這款處理器既可確保要求極高的32位應用程式能夠發揮卓越的性能,也可支持未來一代的64位軟體。
AMD Athlon 64 FX處理器專為電子遊戲玩家、個人電腦發燒友及數字內容創作人而設計,是全球最先進、性能最高、並且可同時支持32位及64位計算的個人電腦處理器。基於 AMD Athlon 64 FX 處理器的電腦可令用戶在電腦上通過互動方式體驗令人難忘的「電影效果」,其逼真程度只有DVD品質的電影才可與之相提並論。
2005年6月27日,AMD發布了他們最快的單核心處理器Athlon 64 FX-57,作為面向桌面遊戲應用的最新高端產品,其性能表現一直被廣大玩家所期待。
在技術上,Athlon 64 FX-57採用SanDiego核心,90nm工藝製程,主頻達到2.8GHz,具備1MB L2緩存,支持64位運算,同時也加入了SSE3指令集。FX-57的功率將達到104W,不過它的電壓卻很低,電壓只有1.35v至1.40v的範圍,這有益於保持良好的處理器溫度。
FX-57的CPU-Z截圖
1.更為先進的生產工藝
AMD家族中Athlon 64系列處理器已經8個多月沒有提升自己的速度。AMD在2.6GHz上停滯不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130nm製程已經到達了它自身的限度。而正是FX-57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僵局,採用90nm工藝的FX-57,其核心面積為115平方毫米,因為使用的是90nm工藝,所以San Diego的FX-57比起193平方毫米的Clawhammer要小41%左右,單從這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到FX-57在發熱量和超頻能力上都會更有優勢。
透過AMD總裁魯爾茲臉上的微笑,看到AMD成功的喜悅
90nm製造工藝意味著什麼?
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微米製造工藝實際上指的是一種工藝尺寸,指的是在一塊矽晶圓片上集成的數以萬計的電晶體之間的連線寬度。按技術述語來說,指晶片上最基本功能單元門電路和門電路間連線的寬度。
採用90nm的製造工藝,就是指門電路間的連線寬度為90nm。我們潰?微米相當於1/60頭髮絲大小,經過計算我們可以算出,0.09微米(90nm)相當於1/670頭髮絲大小。別小看這1/670頭髮絲大小,這微小的連線寬度決定了CPU和顯示晶片的實際性能。為此,晶片生產廠商不計餘力地減小電晶體間的連線寬度,來提高在單位面積上集成的電晶體數量。
採用90nm的製造工藝,與130nm工藝相比,絕對不簡單的僅是連線寬度減少了4onm微米,而是晶片製造工藝上的一個質的飛躍。
2. 未鎖定的倍頻可以任意調節
FX-57是一個非常理想的超頻的處理器,它與其他的Athlon 64位處理器不同,FX-57倍頻沒有被鎖定可以自由的調節,這樣以來降低外頻而提高外頻將給主板和內存減輕負擔,這樣更容易得出好的超頻頻率。 比如FX-57默認的倍頻為x14默認頻率為(200 x 14 = 2800 MHz)的乘數,因為可以調節倍頻,那麼可以直接把x14倍頻率提高到x15上來,而此時處理器的頻率已經達到(200x 15 = 3000 MHz)。在我們最近從國內國外了解的超頻成績來看,FX-57在風冷的情況下普遍可以超頻到3GHz,而且大多在默認電壓下就可以完成,這對於威尼斯E3版本的處理器來說是難以想像的。
| AMD Athlon 64 FX-57 | AMD Athlon 64 FX-55 | AMD Athlon 64 FX-53 |
核心名稱 | Clawhammer | Clawhammer | |
核心尺寸 | |||
工藝 | 90nm SGOI | 130nm SOI | 130nm SOI |
功耗 | 104 watts | 104 watts | 89 watts |
電晶體數目 | 114 million | 105.9 million | 105.9 million |
最大電流 | |||
電壓 | 1.35V to 1.40V | 1.50V | 1.50V |
實際頻率 | 2800MHz | 2600MHz | 2400MHz |
Level 1緩存 | 64KiB L1 Data + 64KiB L1 Instruction | ||
Level 2緩存 | 1024KiB data, non-mirrored | ||
接口 | Socket 939 | ||
支持內存 | 200MHz (DDR400/PC3200) | ||
支持協議 | x86, x86-64, SSE, SSE2, SSE3, 3DNow! | x86, x86-64, SSE, SSE2,3DNow! | x86, x86-64, SSE, SSE2,3DNow! |
3.SSE3指令,提高超頻後的綜合性能!
當年AMD開發技術文檔,我們可以看到SSE3技術的加入
SSE3指令的出現是在去年推出Prescott的時候,該指令的加入給多媒體處理帶來了提升,在我們的印象中新的指令總是Intel的特權,AMD仿佛總是慢了半拍。除了很久以前的3DNow以外,AMD就一直沒有更新過自己的指令集,而這一次Intel和AMD在指令集上又站在了同一個位置上。Athlon64增加的SEE3指令會在3D圖形處理,音頻處理,算術協處理,非線性數據方面帶來提升。SSE3指令的加入也為超頻後的系統在綜合性能上帶來了幫助。
4.優化的內存控制器,讓超頻更為穩定!
Athlon64 FX-57處理器總共內建了1152KB緩存,其中一級緩存有128KB,二級緩存有1MB(1024KB)。Athlon64 FX-57處理器的緩存極大地加速了數據提示和檢索速度,同時作為處理器計算核心和系統內存之間的緩衝橋梁。總得來說,處理器片上緩存越多,處理器的指令吞吐量越大。你可以在對緩存容量需求量大的應用程式和遊戲當中看到大緩存處理器代來的好處。
我們知道過去在Socket 939上雙通道DDR 400內存工作在1T狀態是比較困難的,而且四條雙面內存條的話,DDR400 SDRAM就根本不起作用,而它的工作頻率將自動下降到333MHz。而這些在E3步進的Venice核心處理器中都將得到改善,這些改變對超頻後打造一個更為穩定的系統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5.DSL技術,降低熱量提升頻率!這是關鍵!
在2004年底,AMD和IBM宣布了在電晶體領域的一項歷史性的技術突破。由兩家公司的工程師共同開發的被稱為Dual Stress Liner的新技術,這項技術可以提高半導體電晶體的響應時間高達24%。而在接下來的不久時間,AMD馬上把DSL應用到了處理器產品上。
Dual Stress Liner意味著具有改變原子格的矽的使用,因而用它製造的電晶體能夠擁有更快的響應時間和更低的發熱。在一種情況下矽原子是被「拉開」的,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則是「擠在一起」的,這通過把它們移到一個具有要麼伸展,要麼壓緊的原子格的氮化物封閉層上來實現。改變原子格的矽的作用,因而用它製造的電晶體能夠擁有更快的響應時間和更低的發熱,更適合處理器在頻率上的提升。
按照AMD工程師們的期望,Dual Stress Liner和SOI一起應該確保了在Athlon 64處理器的頻率潛力上大約16%的增長。
市場調查公司IDC行業分析師Roger Kay表示:部分電子遊戲玩家、發燒友、甚至普通大眾都熱切盼望他們使用的電腦會有更出人意料的卓越表現。對於這些人來說,64位技術的性能會令他們大感震驚。性能如此高的硬體可為軟體開發商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創作空間,使他們開發未來一代應用程式時可以盡情發揮其創意。
●
華碩A8N SLI Deluxe
再此我們推薦了一款華碩主板,華碩在主板界的認同感相必沒有人會懷疑。可能很多玩家會有意見,為什麼不選DFI NF4 Ultra-D?對於大多數普通用戶而言,複雜的主板參數設置只能說是一種負擔,對於超頻很多用戶均說NO,對於絕大多數用戶,他們需要的是「簡單再簡單,穩定再穩定」。而華碩主板所提供的易用性是其他主板不能媲美的,「華碩品質,堅若磐石」也成為了其品質的最佳象徵。
華碩A8N SLI Deluxe主板的實力相信大家在先前的報導中都有所領教了,連續四次打破3DMARK05得分記錄,這一消息讓所有DIY玩家都怦然心動。就在昨天,這款頂尖的產品到貨中關村。
華麗的雙層包裝
首批到貨的A8N SLI主板算上Deluxe和標準版一共也就不到一百片,所以在村裡銷售非常火爆。要想買到它,需要提前和經銷商預定。有的朋友去購買時,因為沒有提前預訂,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把板子捧走。
設置內存的時間參數
ASUS A8N SLI Deluxe
A8N SLI Deluxe主板的整體做工保持了華碩以往的高端產品嚴謹設計風格,用料紮實考究,走線布局十分合理流暢。電源部分採用了三項迴路加Fanless無風扇零噪聲散熱系統,NF4U SLI晶片上也覆蓋著全新設計的散熱風扇,為主板穩定工作保駕護航。
SLI雙PCI-E插槽、單雙顯卡適配卡、四條雙通道DDR400內存
此款主板支持AMD 939針腳Athlon 64 FX/Athlon 64處理器,採用NVIDIA nForce4 SLI晶片組,前端總線達到了驚人的2000/1600 MT/s,支持雙通道DDR400/333/266內存。通過兩個PCI-E X16插槽,組合成SLI雙顯卡強勁陣容。另外還有兩個PCI-E X1插槽,三個PCI插槽。
可設置手工或自動超頻
SATA接口
作為一款高端主板集成Silicon的SATALink晶片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額外提供四個1.5GB/s帶寬串行SATA接口,支持RAID 0/1/0+1和RAID 5。另外NF4晶片組還可以支持四個3GB/s帶寬串行PATA接口,2個並行ATA 133接口,支持RAID 0/1/0 +1和JBOD。
板載晶片
在附加功能反面也是無可挑剔的,通過板載ALC850晶片,為其提供8聲道HD Audio音效輸出,並且提供雙千兆乙太網網卡和,兩個IEEE 1394埠。
關注系統「健康」
CPU加固金屬板、背板接口、豐富的配件
目前市場中由於GF 6800U和鐳X800這樣的頂級
顯卡都面臨著缺貨的威脅,所以選擇這麼一款SLI
主板,通過兩塊較為便宜的6600GT
顯卡共同工作,性能可超越時下所有頂級
顯卡。而A8N SLI的售價在目前同類產品中也算是最便宜的一款,
Deluxe版本的售價為1688元,而只有但前兆網卡的標準版增更為超值,只有1488元,怪不得會出現如此的搶購熱潮呢。
[參考價格]:A8N SLI Deluxe 1600元
[諮詢電話]:海龍4067 010-82663398
● 技嘉K8NXP-SLI
這款主板的型號為K8NXP-SLI,屬於技嘉的Dual系列主板。
採用技嘉的新款包裝,配件非常豐富。配件中包括了一個支持802.11G的PCI接口WI-FI卡,同時包括了標準的IDE、SATA、軟碟機連線等等的配件。
CPU插槽右面的就是技嘉的DPS插座,這款主板的CPU插槽由於上面的電容的原因,在使用某些第三方散熱器的時候會無法安裝。
|
● Tt Sonic Tower
作為世界著名的散熱企業,Tt一直走在散熱技術領域的前端,其於2003年末提出了Fanless產品概念,也就是在保證性能的條件下儘可能減少產品的噪音,從而給用戶一個安靜的PC系統。目前Fanless已經推出很多,包括有Fanless Cooler、Fanless VGA、Fanless Power等系列產品,這一創新概念的產品在國際評測中屢屢獲得大獎!
ComboCool概念是Tt為DIY玩家提出的又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就是鼓勵用戶根據自己需求搭配風扇,組合成利於自己使用的產品,當然了,也同樣可以搭配Fanless 散熱器去自己創作自己的特色產品!這次在德國Cebit2005展會上也看到Sonic Tower和Schooner等產品,深受廣大DIY玩家的關注!
頗像並行兩棟「高層建築」!
波浪型的散熱片被打上了精美的logo,這種的波浪設計促使空氣更好的流通,帶走更多的熱量。
Tt在熱管散熱領域技術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SonicTower採用3根就是U型熱管進行傳熱讓我們也更對這款散熱器充滿信心。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SonicTower鰭片與熱管交界的地方都有「凸出」,這是熱管與鋁鰭片採用的鉚合工藝,可以減小了熱阻的係數,大大加強了散熱片與熱管的接觸面積。另外SonicTower在熱管與吸熱的底座之間採用了回流焊接工藝,這種工藝可以讓底座和熱管接觸的更好。
● 酷冷 HYPER6+
這款產品,畢竟是在HYPER6之後上市的產品了,因此我們能夠明顯的感覺出,這款產品輕了不少。雖然在用料上,採用了鋁製散熱片,代替了純銅,看似有些以降低性能來節約成本的味道。但這樣的設計,恰恰使散熱片能與CPU核心更好的結合在一起,因此能更有效率的給CPU進行散熱。要知道,沉重的散熱器,對主板那有些單薄的PCB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呢!從這一點上看,酷冷的設計是成功的。
採用時髦的熱管技術,加上充分考慮到了自身重量問題,讓這款本身就支持跨平臺工作的散熱器更加的如魚得水。在測試中,它驚人的性能表現,堪比水冷散熱。
市場參考價格:350元
經銷商地址:海龍4077 010-82660916
》》》相關連接:《目瞪口呆!比液冷還低3度酷冷6+測試 》
http://www.pcpop.com/doc/0/67/67959.shtml
● Athlon64 939 E3 3000+
毫無疑問,AMD今年在處理器市場上的鋒芒已經完全蓋過了Intel,它已經完全擺脫追隨者的角色,開始有能力和Intel進行正面的對抗。在個人電腦處理器方面,AMD已經開始擺脫以往憑藉價格在低端市場和Intel相抗衡的市場策略,憑藉著先進架構和優越性能,Athlon 64系列處理器在高端市場上的風頭已經蓋過了Intel的Pentium4,成為當今PC處理器的性能之王。
在2003年9月,Athlon 64首次推出的時候有兩個版本,分別是Socket 940的Athlon 64 FX和Socket 754的Athlon 64,它們的核心分別是ClawHammer和NewCastle,區別在於前者支持雙通道內存,後者只支持單通道內存。這兩個核心隨後都在發展,AMD也接二連三地推出新型號的產品,不過作為Athlon 64系列處理器的先行者,它們的生命周期不會太長,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過渡型的產品,因為AMD最終決定把兩個系列的處理器統一採用全新的Socket 939接口,並且都裝備了雙通道內存控制器。
很顯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之後,AMD終於可以生產出一款最具技術優勢同時最具成本優勢的產品,那就是最新的Socket 939系列Athlon 64,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系列將不會像它的前輩那樣短命,而是會有一個較長的生命周期。
默認頻率下截圖
透露一個小編自己的機器風冷超頻成績
A64是毫無疑問的性能之王
當前的處理器僅僅有高頻率是不夠的,核心架構則更為關鍵。Athlon 64和Pentium 4的對比就很明顯說明了這個問題。
我們推薦Athlon 64 3000+的理由如下:90nm工藝發熱量更低、超頻性能好、939接口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支持雙通道內存、價格比較合適等。
當前NVIDIA正在努力推廣SLI技術,相應的主板產品已經跟上。顯卡有了足夠的處理能力,則需要高性能的處理器與其配合,所以玩遊戲的話Athlon 64無疑是最佳選擇。
選擇A64 939的用戶佔到了70%
●
微星 K8N NEO4-F作為知名板卡廠商的微星,一直沒有讓支持他的玩家失望。其產品優秀的質量和合理的價位一直擁有不錯的市場佔有率。今天筆者得到消息,微星的一款S939 K8主板正在做十一促銷活動,在8月25日至9月30日期間用戶可以花799元買到這款性能強勁的產品。
主板型號為K8N NEO4-F,採用黑色PCB,做工相當精細,配合著各種顏色的插槽顯得非常豔麗。主板基於NVIDIA nForce4 單晶片組設計,能夠支持S939接口AMD系列處理器,HyperTransport支持1000MHz,支持AMD處理器最新的Cool『n』Quiet技術,對超頻玩家們的服務可謂體貼又周到。主板使用了三相迴路供電設計,並採用封閉式電感線圈,在有效的保證了系統穩定運行的同時,提高了元件的使用壽命。
主板提供了四條內存插槽,最大可以支持4GB DDR400內存,通過不同顏色的內存插槽可以支持內存雙通道技術。主板在顯示方面能夠支持最新的PCI Express顯卡架構,相比AGP 8X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
微星主板附帶的DigiCell工具
對於微星的「XLI」功能想信大家早已聽說過,就是有主板提供了PCI-E X4和PCI-E X16兩個插槽來組建SLI平臺,微星也通過相同的顏色為大家點明了這一點。另外主板還提供了4條標準PCI插槽,充分滿足了用戶日後對計算機功能上擴展的需求。
對硬碟等存儲設備支持上提供了四個S-ATA2接口,並且支持RAID 0、1、0 + 1模式和PATA硬碟與SATA硬碟的混合RAID模式。功能上提供了Marvell 88E1111千兆網絡晶片和Realtek的ALC8508聲道音頻晶片,對於普通用戶使用來說是綽綽有餘的。在I/O接口方面提供的接口也是非常的實用,並且多出了一個同軸接口。
主板採用了微星獨有的CORECELL晶片,全面支持Speedster技術(提供穩定的超頻平臺)、Power Pro技術(調節電源消耗幅度)、BuzzFree(自動偵測系統溫度,調節風扇轉速)、Life Pro技術(延長主板、CPU及風扇壽命),配合微星獨創的CoreCenter軟體,讓玩家們更方便地進行超頻,同時超頻後的系統狀態也讓玩家們一目了然。整體來說主板設計合理,用料上成,做工講究,加上促銷降價活動,使其性價比更為明顯,感興趣的朋友還不趕快行動!
K8N Neo4使用得是Phoenix-AwardBIOS,進入系統時還可以按F11,進入啟動界面,選擇啟動的設備,方便了用戶。
內存設定是其BIOS中的亮點之一,體現在多樣的異步調節上,K8N NEO4對內存提供了200/180/166/150/140/133/120/100等八種異步比例,可以是玩家充分的挖掘CPU和內存的超頻潛力。
在BIOS中微星提供的Cell Menu功能異常強大,調節選項非常豐富!
調節方面主要包括:CPU外頻200~400MHz/1;CPU倍頻:4~12MHz/0.5;PCI Express時鐘:100~145MHz/1。電壓方面CPU採用VID加壓加百分比的調節方式,VID:1.55~0.825v/0.025v;over VID百分比3.3%,5.0%,8.3%三種。內存調節電壓範圍:2.5~2.85v/O.O5v。
● 昂達NF4U
超強的供電模塊
功能豐富的BIOS選項
點評:昂達NF4U,對於玩家我想不比太多介紹,這款主板幾乎變是A64時代超頻的代表,對於竭盡所能欲將Athlon64 SLI系統中一點一滴的效能悉數釋放的超頻狂熱者而言,DFI nF4 SLI-DR主板實為絕佳之選,其超頻選項範圍與超頻效能之佳,絕無僅有,前所未見。以SLI層級的主板而言,其功能項目大致上雖算是普通,但卡拉揚音效模塊的設計與效能表現卻極為突出,為此款主板在設計上的創意表率。我們在這個Athlon64系統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佳效能!
昂達 NF4U | |
[參考價格] | 1370元 |
[聯繫方式] | 北京丹華科技有限公司(010-82696138) |
[報價查詢] | 主板產品報價 昂達主板產品報價 |
●
SNOWMAN K80近日,九州風神作為一家專業提供系統散熱解決方案的國內大廠,在這個夏日自然也不會眼看著用戶的機器一直被高溫所困擾。為此他們特別推出了旗下最新款的CPU散熱器——SNOWMAN K80。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散熱器是九州風神更換新LOGO後所推出的第一款針對K8處理器的散熱器,其還有個可愛的外號,「藍精靈」。
為什麼叫它為藍精靈呢?大家一看便知。 這款產品有著藍色的外殼,外加充滿激情的紅色扇葉,輔之白色圓形外框,從整體上看絕對是時尚且具無限魅力。
比起其他的風冷散熱產品,它底部吸熱部分面積更大,在配合9225大尺寸風扇後散熱效果表現十分出色。
純銅散熱片採用回流焊接的工藝,高密度的鰭片大大的增加了散熱面積,使熱量能夠快速的傳遞。均勻分布的鰭片間,彼此均有足夠的空間來進行空氣對流,極大的減少了流阻,從而達到較高的散熱要求。
K80採用9225大尺寸的風扇,白框紅葉,市場主流的單滾珠軸承,滾珠軸承相對其他普通軸承造價更高,製造工藝更加複雜,可更為有效地延長風扇壽命。最大風量為55CFM,工作狀態下噪音僅為28dBA,靜音方面做得非常不錯。而且風扇具有智能溫控功能,可讓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自動調節轉速,以達到最佳性噪比,十分人性化。
AMD 64位閃龍2500+(2.5GHz)
時尚的外觀,加上精湛的工藝,一流的材質,使得K80性能十分優秀。它支持AMD K8全系列CPU,扣具使用也是極其方便的。目前該款針對K8的散熱器,市場價格為168元。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關注一下。
● 推薦產品:Tt MiniTower
TT在玩家的心目中,一直有著豪華個性的象徵。由於其產品在市場裡的技術含量相對教高,因此其產品價格一直偏高。不過近期TT則接連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銷活動,比如8月份推出的「好運3+1 酷獎無極限」活動,內容為玩家通過積分抽獎,即可有機會獲得兩臺價值1880元的Kandalf機箱。如今TT馬不停蹄,又帶來了第2波促銷活動。此次促銷的主題為MiniTower康寶套裝。
活動內容如下:促銷時間從2005年9月1日-12月1日止,凡在活動期間購買Tt Mini Tower(A3074)熱管散熱器,便可免費贈送Tt Silent Boot(A3061/3062)風扇一個。
Tt Mini Tower(A3074)是一款4合1的熱管純銅散熱器。可支持Intel P4 775 Prescott 3.6GHz,Intel P4 478 Prescott 3.6GHz,AMD Athlon 64 / Athlon 64 FX和AMD Athlon XP 3400+等CPU。是繼Silent Tower和Tower112之後的又一款高端熱管散熱產品。其散熱片採用了Tt特有的回流焊工藝,熱管採用三根6mm直徑的U型熱管,如此強力搭配可以保證散熱器的最優性能發揮。
MiniTower(A3074)提倡ComboCool概念,由用戶任隨需求搭配風扇,或靜音、或炫光、或強勁。為配合今年暑期Tt倡導的「系統靜音概念」,此次促銷活動特贈送經典的五面進風靜音風扇:Silent Boot,讓更多DIY玩家有機會體驗到到靜音散熱的魅力。
[媒體價格]:255元(送Silent Boot靜音風扇)
[諮詢電話]:海龍5014 010-82663702
可能是為了使自己的產品線更加合理,也可能是處於產品從AthlonXP過渡方面考慮,AMD於2004年7月底發布了Sempron系列處理器,並於2004年8月中旬抵達市場。這一處理器系列將為當前追求實用價值的電腦用戶重新定義日常計算,該系列處理器提供了一流的性能和完備的功能,可以滿足家庭及商業PC用戶日益多樣化的計算需求。
Sempron在拉丁文上的意思為」永恆」,代表著Sempron並不會在短期內消失。很多人認為Sempron處理器的出現,是用來代替AthlonXP處理器,地位等同於當年的Duron。但其實Sempron並不像AthlonXP和Duron,因為Sempron並非單一產品,而是代表著產品線。AMD有意重整目前處理器的產品線,而Sempron這個名字就代表著低端的意思,並沒有局限於它的架構和類型,因此在AMD的Roadmap中我們可以看到Sempron這個名字會出現於Socket A、Socket 754及Socket 939接口的處理器上。
去年AMD的XP2500+可謂是佔盡了風頭,強大的超頻性能讓DIYer超得「不以樂乎」,而在XP2500+停產之後AMD在低端市場的策略發生了變化,雖然推出了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型號的CPU,但再也沒有超頻王的稱號,AMD此時將市場的重點放在了150美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場,而Intel則趁虛而入,超頻性能巨佳的賽揚D重新奪回了「超頻王」的寶座,不少已經看好AMD的DIYer又紛紛投入了Intel的懷抱。
價格僅490元的64位閃龍2500+
當6月7日Intel又要推出廉價64位Socket775賽揚處理器的時候,AMD開始坐不住了,如果任憑Intel這樣下去的話,AMD將會失去性價比的優勢和更多地市場份額。時隔不到兩個月的8月1日,AMD向大家公布了一個讓人為之瘋狂的消息,千顆採購價格為50美元的64位閃龍2500+將全面鋪貨!8月3日,也就是AMD正式全面降價的第三天,64位閃龍2500+風風火火的走入全國各大賣場,並且在11日順利完成「三級跳」,從680元猛降到490元!
價格低了,性能如何?在我們的測試中,64位閃龍2500+狂超80%!立即,64位閃龍2500+成為了市場中熱點中的熱點!(詳細評測文章請參見〈經典再次發飆 閃龍2500+狂超80%實戰〉一文)而64位Socket775賽揚處理器超頻性能表現一般,其價格和64位閃龍2500+相比也是差距頗遠,對於要攢低端配置的朋友們來說,64位閃龍2500+可謂是最佳選擇!
●
昂達熱力狂飈NF4X
在以前的2500+測試中,我們選擇了昂達「熱力狂彪」NF4X主板最為超頻平臺,從最後的成績來看,這塊主板性能的確不負眾望。
昂達熱力狂飆NF4X主板
熱力狂飆NF4X:「在我眼中,任意一款64位閃龍都是極品」讓我們深入熱力狂飆NF4X的內部去了解它的神奇。
這款主板提供最高450MHz的外頻調節上限,在目前的國內閃龍主板是獨此一家。
時下的閃龍超頻主板,通常最高只提供到3.0V的DDR內存電壓調節,而熱力狂飆NF4X則提供了高達3.2V的調節上限,國內同類主板中獨此一家。不要小看這項設置哦,在超頻狀態下,DDR頻率由於跟隨前端總線的升高而飈升,極有可能出現不穩定情況,這個時候如果適當加大DDR電壓,則有可能穩定住DDR內存,從而時CPU在一個較高的頻率上穩定運行。
超頻過程中,當系統出現不穩定情況時,如果玩家又不希望降低至原來的頻率,大家通常的做法是加大CPU供電電壓以保證處理器高頻供電充足,但是加多少電壓才合適呢?絕大多數同類閃龍主板僅提供0.0125、0.0100、0.0150三種基本電壓步進調節值,但是實踐總是告訴我們,有時多加0.0XX左右的電壓即可令CPU穩定運行於某一高頻,而如果加壓過大則又會造成超頻失敗。熱力狂飆NF4X國內獨家提供多達六類的CPU步進電壓調節,幫您找尋超頻狀態下CPU穩定運行的完美臨界點。
DDR400內存的默認頻率為200MHz,當我們超動前端總線時,內存頻率也會隨之提升至200MHz以上,由於處於非標準頻率下,內存顆粒處於超符合運轉,系統極容易崩潰。昂達的工程師提出了這樣一種解決方案,即在超頻之前就將內存頻率自定義在200MHz之下,這樣的話,即使超頻之後內存頻率隨之攀升也不會通常超出200MHz的內存頻率承載上限,內存即可穩定運行。熱力狂飈NF4X提供了多達5種內存頻率自定義值,充分挖掘能協助CPU頻率提升的一切關聯點潛能。
此外,熱力狂飈NF4X還支持AMD的「冷又靜」功能,但是,建議超頻fans在Overclocking之前不要打開這項設計。
詳盡的晶片組電壓調節,為了能夠讓超頻穩定,我們還可以適當調節晶片組的電壓。
「熱力狂飈」NF4X提供高達450MHz的外頻上限。在BIOS的超頻設置中,用戶能方便的在200~450MHz幅度內對CPU外頻進行調節,並輕鬆完成PCI/AGP=33/66MHz的頻率鎖定,保障了在超頻情況下外部設備的穩定運行。這的確是一塊非常不錯的
主板,值得推薦!
[參考價格]:昂達NF4X 699元
[諮詢電話]:海龍4057 010-82660845/82663625
●七彩虹C.NF4X Ver1.4
基於NF4X晶片組的主板價格基本上都維持在699~900元這一價格區間,而近期由七彩虹推出的C.NF4X Ver1.4主板卻打破了這一定律,以499元的價格出擊754市場。
主板採用A3版nForce4-4X單晶片設計,晶片組更穩定,支持包括最新發布的E6核心64位閃龍處理器在內的AMD全系列754pin處理器。在外部存儲方面,主板具備良好的擴展性,提供2個IDE接口和4個SATA接口,可以支持SATA RAID,方便組建高速而穩定的磁碟矩陣列。硬體鎖定PCI-E和PCI總線頻率無需手工Bios設定,並為無法鎖定頻率的SATA控制器獨立設置了頻率發生電路,無論任何非標準外頻,也不會影響到SATA硬碟的工作。讓你全身心投入到超頻的樂趣之中。
考慮到754pin處理器優秀的超頻性能,主板供電部分採用三相開關電路供電搭配低阻抗高品質紅寶石電容設計,並使用了Intersil推出的ISL6566三相PWM精準控制晶片,它首次集成了MOSFET驅動單元集成於內核中,能向系統提供更為準確細緻的數字電壓,就算處理器運行在再高的頻率,也能提供充足電力,保證其穩定運行,這塊晶片還能針對AMD CPU提供電壓的動態監控,提供專業的動態保護功能。
主板支持AMD Cool』n』Quiet技術,配合CPU驅動,可以讓CPU工作的更涼更安靜,主板通電部分反面也搭配了散熱錫條,不再擔心高熱量和高噪音帶來的煩惱。
不僅如此,主板還七彩虹開發的免跳線超頻,高安全性C.M.Bios系統,擁有魔法超頻(Colorful Magic Control)和PC健康衛士(PC Health Bios Watch),不僅提供高達450Mhz FSB頻率調整,晶片組/內存插槽/CPU電壓調整以及頻率鎖定等豐富的DIY個性化調節選項,並且配合主板上集成的超頻保護控制晶片為用戶提供電壓監控,過溫降頻,「超不死」等功能,充分保護用戶的投資。
專門為超頻754平臺打造的C.NF4X Ver1.4主板,搭配高性能的64閃龍處理器和PCI-E顯示卡,中低端玩家也能享受64位處理器帶來的全新感受,並且能體驗超頻成功帶來的喜悅和巨大性能提升。C.NF4X Ver1.4集成了6聲道音效卡和100M乙太網卡而這款主板市場報價僅499元,是目前市場上最便宜nForce4主板,搭配64位閃龍已經不足千元,是最具性價比的nForce4 754超頻平臺!
[參考價格]:七彩虹C.NF4X Ver1.4 499元
[諮詢電話]:鼎好S2818 010-82698246
對於普通應用,原裝風散就真的已經足夠,而且能獲得非常滿意的效果,今日的AMD處理器似乎真有點讓我們回歸到了當年小小散熱片的時代。不過如果你需要超頻,而且對噪音非常苛刻,那麼另外購買一個低噪音高效能的風扇會讓你更符合你苛刻的要求。
如今我們能在PCPOP的每個頻道裡都看到如下圖所示的「產品關注排行」。之所以設立這個「產品關注排行」,就是為了方便消費者在選購產品前,先了解當前市場上的熱門產品諮詢,從而有的放矢。
應該明確,這個產品關注排行榜,是由消費者關注度所決定的,而並非廠商、小編自己選出。因此,更加具有說服力。
●九州風神 SNOWMAN大風車
名為「Windmill(大風車)」的這款產品,其實是屬於九州風神SNOWMAN系列的一款新產品。「突出」的外觀包裝讓人一下子就意會到「大風車」這個概念。
工藝上,它採用了直立側吹設計的
散熱器,配備了4條L型熱管,9公分靜音風扇和40層鋁fin工藝散熱片,但它所對應並不是當下熱門的LGA775平臺,而是經典的Intel 478 P4平臺,相對現在Intel平臺的使用情況,使用478平臺的依然佔大多數。
規格方面,它採用了直徑90毫米規格,因為採用的是熱管輔助加速熱量傳導設計,因此風扇轉速也保持的比較低,平均4800rpm的運行速度風量最大可以達到48CFM,工作噪音則低於26dBA這一比較敏感的數值。
為保持熱管到鰭片熱量的快速散發,這款產品特別使用了40片的鋁質散熱鰭片,增強散熱面積,整個鰭片包括散熱風扇在內都包裹在巨大的風罩之內,這也是近來比較流行的設計方式,設計者希望結束簡單而有效的結構設計,在不明顯增加製造成本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散熱器的整體執行效能。
在包含了目前市場上眾多流行趨勢技術的這款Windmill(大風車)散熱器,當前的市場售價為128元。應該說,作為國內散熱解決方案提供商的九州風神,在成本控制上,還是讓我們很欣慰的。這個價格也讓消費者比較容易接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留意一下。
●
超頻三 SPA-900CUAL+這款火鳥SPA-900CUAL+在型號上與揚子鱷相比只是多了一個「AL」後綴,也正是由於這點不同,火鳥在材料方面變成了銅鋁結合,因此重量也減輕到了442克,相信其散熱性能也應該在揚子鱷之下,不過其最高支持的處理器並沒有降低,同樣是AMD AthlonXP 3400+以及Intel P4 3.4GHz或者更高。
火鳥在結構上與揚子鱷完全相同,但是在散熱鰭片方面只是在熱量較為聚集的中部使用了全銅材料,而兩邊則使用了鋁製散熱鰭片。安裝附件以及附帶的調速器等方面則與揚子鱷保持一致。
從這個角度看去更加清楚一些,底部的加工工藝還是那麼的優秀,光滑平整,與揚子鱷稍有不同的就是只有中間一「條」黃色的是銅材料。
從另一個角度看看,似乎有點像染了頭髮的揚子鱷,經過我們仔細的觀察,可以說除了材料方面改成銅鋁結合之外,火鳥與揚子鱷無論在外形還是工藝上,沒有一點差別,就連風扇的工作參數都是一樣的。如果你對它的性能有所疑問,可以點擊我們過去的測試文章:《聖誕節的禮物 超頻三五款散熱器測試》
超頻三 SPA-900CUAL+ | |
[參考價格] | 95元 |
[聯繫方式] | 北京好利信科技有限公司(010-82698422) |
[報價查詢] | 散熱器產品報價 超頻三散熱器產品報價 |
在中國,AMD從DIY市場上成長起來。
由於性價比合理、穩定的超頻性能,AMD吸引了大量家庭用戶和學生消費群,在零售市場上擁有絕對優勢,市場佔有率一度高達50%。
一位長期從事DIY電腦銷售的業內人士告訴《IT時代周刊》:「在DIY市場上AMD佔有40%,而英特爾最多30%。 AMD公司的產品已經在個人消費者市場上站穩了腳跟。但在英特爾一統天下的企業級市場上卻少有建樹。從1993年進入中國到現在,AMD只與柏安、大恆、超群等三線電腦品牌有合作。」
64位技術的問世給AMD帶來了進軍企業級市場的希望。
趕在英特爾之前,AMD率先推出首款臺式機用處理器,低價並且全面兼容32位計算技術。除此之外,AMD在集成內存控制器技術、增強病毒控制技術、超傳輸總線技術都有獨到的技術優勢。
為提高晶片的計算速度和運行效率,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AMD的研發投入達到總營業額的5%以上。目前,AMD的專利技術達到1159項而英特爾的不足1100項。
● 一個有趣的事件
2004年6月9日,中國最大電腦公司聯想在北京終於對外公開承認自己與AMD的合作關係,並透露了一些產品相關的資訊,當然,也特意加上了一些「注釋」,比如「絕對不會在商用電腦與
伺服器中採用AMD晶片。」
某臺籍業者在看到報導後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這幫供應商在兩個月前就知道了啊,只是聯想還是怕INTEL不高興,所以一直在拖延發布的時期而已。」呵呵,「怕」這個字用的很生動,換了是你,你怕不怕?
英特爾與國內PC製造商有著非常微妙的關係。英特爾扶持有潛力的企業。郭景強說,國內OEM廠商從英特爾處得到的支持太大了。英特爾將這些廠商劃分為4個層次,分別給予不同的支持策略。
支持的背後就是附加的條件。英特爾之所以如此支持廠商,就是為了不斷地擴大、鞏固市場份額。「英特爾與合作的廠商形成了一個聯盟;又通這個聯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廠商與AMD進行深層合作的可能。」
●
AMD要做好三件事:第一,出色的產品
這一點對於AMD來說似乎不成問題。目前AMD需要做的是怎樣進一步降低Athlon64的產品成本;怎麼和軟體廠商合作,推出64位的軟體,從而使硬體性能更加充分的發揮。
第二,如何被廣大的消費者所認可
AMD之所以長期沒有被更多的消費者接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的消費者根本就不知道有AMD,從而也就不上什麼選擇了。長期以來,AMD缺乏正確對自身的宣傳。不過目前,我們可以發現AMD在目前一些主流的IT媒體上的廣告也開始多了起來,不過這個還是遠遠不夠的。加大宣傳投入,讓更多的人知道,是AMD的當務之急。
第三,吸收更多的廠商加入自己的陣營
因此AMD必須進一步加強和電腦整機廠商的聯絡,讓更多的廠商加入自己的陣營。當然,空口白話是沒有用的,必須讓廠商得到了實惠,才能夠吸引人!以往的聯想一直和Intel的關係非常密切,甚至可以說是Intel雷打不動的堅實盟友。AMD公關成功,對其在中國市場的意義更是具有非常意義。在聯想之前,就已經有諸如HP、DELL等品牌機廠商先後投入AMD懷抱。投入AMD懷抱,我們相信聯想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在英特爾一次小小「失算」後,AMD窮追猛打的策略可謂高明,「戰爭」就是這麼殘酷,如果後者沒有抓住這次機會,那以後翻身的希望就更加渺茫。
對於AMD來說,更主要是要爭取到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AMD中國公司的發言人告訴《IT時代周刊》:「我們對英特爾別無所求,只需要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大家平起平坐,讓客戶來選擇合作夥伴!」
Windows與Linux之爭,AMD或許正是另一種Linux
但把整機廠商在部分機型上採用AMD 64位晶片,視同對英特爾「倒戈」,未免言過其實。Meta Group高級計劃經理Philip Dawson最近就表示,Linux已經成為買家脅迫微軟,要求更大優惠的一種工具。在某種程度上,AMD或許正是另一種Linux。
今天每一個PC用戶,即使是英特爾的忠實用戶,也應該對桑德斯心懷一份感激。我們當然要為這樣精彩的競爭喝採,為AMD的執著和英勇鼓掌!
● 1969年
1969年5月1日--AMD公司以1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正式成立。
1969年9月--AMD公司遷往位於901 thompson place,sunnyvale 的新總部。
1969年11月--fab 1產出第一個優良晶片--am9300,這是一款4位msi移位寄存器。
● 1970年~1979年
1970年5月--AMD成立一周年。這時AMD已經擁有53名員工和18種產品,但是還沒有銷售額。
1970年--推出一個自行開發的產品--am2501。
1972年11月--開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 廠房中生產晶圓。
1972年9月--AMD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發行了52.5萬股。
1973年1月--AMD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設立了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以進行大批量生產。
1973年--進行利潤分紅。
1974年--AMD以2650萬美元的銷售額結束第五個財年。
1974年5月--為了慶祝公司創建五周年,AMD舉辦了一次員工遊園會,向員工贈送了一臺電視、多輛10速自行車和豐盛的燒烤野餐。
1974年--位於森尼韋爾的915 deguigne建成。
1974年-75年--經濟衰退迫使AMD規定專業人員每周工作44小時。
1975年--AMD通過am9102進入ram市場。
1975年--jerry sanders提出:"以人為本,產品和利潤將會隨之而來。"
1975年--AMD的產品線加入8080a標準處理器和am2900系列。
1976年--AMD在位於帕洛阿爾託的rickey''''s hyatt house 舉辦了第一次盛大的聖誕節聚會。
1976年--AMD和Intel籤署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1977年--西門子和AMD創建advanced micro computers (amc) 公司。
1978年--AMD在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
1978年--AMD的銷售額達到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年度總營業額達到1億美元。
1978年--奧斯丁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79年--奧斯丁生產基地投入使用。
1979年--AMD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 1980年~1989年
1980年--josie lleno在AMD在聖何塞會議中心舉辦的"五月聖誕節"聚會中贏得了連續20年、每月1000美元的獎勵。
1981年--AMD的晶片被用於建造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1981年--聖安東尼奧生產基地建成。
1981年--AMD和Intel決定延續並擴大他們原先的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1982年--奧斯丁的第一條只需4名員工的生產線(mmp)開始投入使用。
1982年--AMD和Intel籤署圍繞iapx86微處理器和周邊設備技術交換協議。
1983年--AMD推出當時業內最高的質量標準int.std.1000。
1983年--AMD新加坡分公司成立。
1984年--曼谷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84年--奧斯丁的第二個廠房開始動工。
1984年--AMD被列入《美國100家最適宜工作的公司》一書。
1985年--AMD首次進入財富500強。
1985年--位於奧斯丁的fabs 14 和15投入使用。
1985年--AMD啟動自由晶片計劃。
1986年--AMD推出29300系列32位晶片。
1986年--AMD推出業界第一款1m比特的eprom。
1986年10月--由於長時間的經濟衰退,AMD宣布了10多年來的首次裁員計劃。
1986年9月--tony holbrook被任命為公司總裁。
1987--AMD與sony公司共同設立了一家cmos技術公司。
1987年4月--AMD向Intel公司提起法律訴訟。
1987年4月--AMD和 monolithic memories公司達成併購協議。
1988年10月--sdc開始動工。
1989年5月--AMD設立高層領導辦公室,其中包括公司的三位高層主管。
● 1990年~1999年
1990年5月--rich previte成為公司的總裁兼執行長。tony holbrook繼續擔任首席技術官,並成為董事會主席。
1990年9月--sdc開始使用矽技術。
1991年3月--AMD推出am386微處理器系列,成功打破了Intel對市場的壟斷。
1991年10月--AMD售出它的第一百萬個am386。
1992年2月--AMD對Intel的長達五年的法律訴訟結束,AMD獲得了製造和銷售全部am386系列處理器的權力。
1993年--AMD進入中國。
1993年4月--AMD和富士建立合資公司,共同生產快閃記憶體產品。
1993年4月--AMD推出am486微處理器系列的第一批成員。
1993年7月--fab 25在奧斯丁開始動工。
1993年--AMD宣布AMD-k5項目開發計劃。
1994年1月--康柏計算機公司和AMD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根據合作協議,康柏計算機將採用am485微處理器。
1994年2月--AMD員工開始遷往AMD在森尼韋爾的另外一個辦公地點。
1994年2月--digital equipment 公司成為am486微處理器的組裝合作夥伴。
1994年3月10日--聯邦法院陪審團裁決AMD擁有對287數學協處理器中的Intel微碼的所有權。
1994年5月1日--AMD慶祝創立25周年,並在森尼韋爾和奧斯丁分別邀請了rod stewart和bruce hornsby獻藝。
1995年--富士-AMD半導體有限公司(fasl)的聯合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95年--fab 25建成。
1996年--AMD收購nexgen。
1996年--AMD在德勒斯登動工修建fab 30。
1997年--AMD推出AMD-k6處理器。
1998年--AMD在微處理器論壇上發布AMD速龍處理器(以前的代號為k7)。
1998年--AMD和motorola宣布就開發銅互連技術的開發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
1999年--AMD慶祝創立30周年。
1999年--AMD推出AMD速龍處理器,它是業界第一款支持microsoft windows計算的第七代處理器。
● 2000年~2005年
2000年--AMD宣布hector ruiz被任命為公司總裁兼coo。
2000年--AMD日本分公司慶祝成立25周年。
2000年--AMD在第一季度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10億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銷售記錄。
2000年--AMD的dresden fab 30開始首次供貨。
2001年--AMD推出AMD 速龍? xp處理器。
2001年--AMD推出面向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速龍 mp 雙處理器。
2002年--AMD 和 umc宣布建立全面的夥伴關係,共同擁有和管理一個位於新加坡的300-mm晶圓製造中心,併合作開發先進的處理技術設備。
2002年--AMD收購alchemy semiconductor,建立個人連接解決方案業務部門。
2002年--hector ruiz接替jerry sanders,擔任AMD的執行長。
2002年--AMD推出第一款基於mirrorbit? 架構的快閃記憶體設備。
2003年--AMD 推出面向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皓龍) 處理器。
2003年--AMD 推出面向桌上型電腦 和筆記簿電腦的AMD 速龍? 64處理器。
2003年--AMD推出 AMD 速龍? 64 fx處理器. 使基於AMD 速龍? 64 fx處理器的系統能提供影院級計算性能。
2004年5月--AMD(中國)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落戶中關村科技園。
2004年9月--AMD大中華區總部正式在北京宣布成立。
2005年3月--AMD公司在蘇州工業園新落成的CPU封裝測試長隆重舉行開業典禮,慶祝AMD在華晶片生產工廠正式投產。
2005年6月--「AMD廣西64位軟體開發中心」揭牌儀式在南寧市國家告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