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克納到莫裡森:在詩意和痛苦間反覆行走

2020-11-27 澎湃新聞

威廉·福克納和託妮·莫裡森都是諾貝爾文學獎及美國普利茲文學獎獲得者。今天為您帶來的《從福克納到莫裡森 ——兩位諾貝爾獎美國作家作品研究文集》,致力於兩位美國作家福克納和莫裡森作品的分析和比較研究。論文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五個國家和美國二十三個州的專家學者,他們運用後殖民理論、美學視角、文化視角對種族、性別、社會經濟以及敘述策略等主題展開兩位作家的互文性研究。希望給廣大外國文學愛好者,尤其是福克納迷和莫裡森迷,以及外國文學學習者和研究者提供一種新鮮視角去重新理解福克納和莫裡森的小說。

威廉·福克納(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原因為"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他一生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與12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15部長篇與絕大多數短篇的故事都發生在約克納帕塔法縣,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脈絡是這個縣傑弗生鎮及其郊區的屬於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干個家族的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系中共600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個長篇、短篇小說中穿插交替出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譁與騷動》。

託妮·莫裡森(1931年2月18日—2019年8月5日),生於俄亥俄州洛雷恩。霍華德大學畢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著名非裔女作家。

20世紀60年代末登上文壇,其作品情感熾熱,簡短而富有詩意,並以對美國黑人生活的敏銳觀察聞名。主要作品有《最藍的眼睛》、《蘇拉》、《所羅門之歌》和《柏油娃》等。她所主編的《黑人之書》,記敘了美國黑人300年歷史,被稱為"美國黑人史的百科全書"。1989年起出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講授文學創作。主要成就在於長篇小說方面。199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莫裡森與福克納式的黑暗小說之屋

作者:漢柏林,克里斯多福·瑞格

現在把託妮·莫裡森與威廉·福克納聯繫起來比過去要安全多了。猶記得二十年前我在一個會議上宣讀一篇有關此話題的論文時被某位聽眾公然指責的情形。這位聽眾提出了兩大反對意見:一、即使莫裡森曾閱讀過福克納的作品(他也承認我很有可能是對的),但如果因此就說莫裡森實際上在某些時候是借福克納的素材來創作其小說,則是對莫裡森才華的貶低;二、作為一個白人,我總歸是無權談論莫裡森的。我無意中被捲入了某種甚為激烈的身份政治旋渦,就算我正要表明莫裡森如今獲得的所有真實性和文化權威並非來自於其種族身份,而是通過其小說甚至是一部以其自我身份為出發點的小小說得以建立的,也無濟於事。

作為一名研究福克納的學者,我研究莫裡森時非常清楚小說家通常會構建他們的作家身份。而與許多經典作家一樣,福克納與莫裡森也在他們的個人生活中大刀闊斧地進行了自我塑造,其勢之大直接影響到他們為人所熟知的姓名。鑑於兩位名字的特殊性,可以說二位創作的第一部小說是圍繞單個英文字母而展開的。

於福克納來說,這個字母就是他在自己的姓裡所加的「u」。福克納曾假稱自己在一戰期間的法國空戰中因飛機被擊落而導致頭部嵌入一塊鋼板,與此虛構相比,「u」的虛構甚至更為重要。福克納的「u」是一種作家身份的建立,於家園的找尋至關重要。與此同時,「u」又使我們聯想到福克納與南方白人男性之間的複雜關係。1931年2月,福克納對一夥白人如何動用私刑犯下滔天大錯的最嚴厲之控訴——《乾旱的九月》(Dry September)出版不及一月,威廉·福克納(Falkner為本名;沒有「u」——他已經十年以上沒有用過這個拼法的名字了)在孟菲斯商業訴求報上發表了一封信,回應另一位去信者。一周之前,W.H.詹姆斯(W.H.James),一位非洲裔美國男性,曾感謝密西西比州的女性為反對私刑而聯合起來。福克納(同樣,沒有「u」)用了些許後來成為羅沙·科德菲爾德(Rosa Coldfield)典型話語的比喻手法,說「我不支持私刑」,但接著卻令人震驚地暗示社會在挑選其犧牲者時總是做得很好。

同樣地,對莫裡森來說,也有一個字母對其作家身份的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她的字母是「A」。自1931年2月以克洛伊A.沃福德(Chole A.Wofford)之名出生以來,莫裡森一直聲稱其中間名首字母「A」代表的是安東尼(Anthony),而她為人所熟知的名字託妮(Toni)正是安東尼的簡稱。然而幾年以前我發現(先是她碩士論文的標題,再是她的出生證明)莫裡森的中間名實際上是「阿德利亞(Ardelia)」(她外婆的名字)。莫裡森想把安東尼作為自己的名字可能是因為她在霍華德大學求學期間曾為「克洛伊(Chole)」這個名字帶有的貶抑形象所困擾,例如「克洛伊阿姨」「湯姆叔叔的妻子」。在哈麗葉特·比切·斯託(Harriet Beecher Stowe)所著的《湯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中,克洛伊阿姨是一位愛白人孩子勝過自己孩子的黑人保姆。克洛伊這個名字帶有黑人性質的刻板印記,這對正要融入黑人中產階級的莫裡森來說並不合意。(莫裡森彼時正努力融入這個階級:她加入女子聯誼會,甚至參加了選美比賽。)莫裡森出身於俄亥俄州洛裡安市的工人階級,在那裡,種族不會對其身份造成多大的影響,但霍華德大學不同,它所代表的這個世界充滿了可能性。要是克洛伊這個名字是個困擾,那麼阿德利亞可能並不能給莫裡森帶去多少幫助。因此,莫裡森想用安東尼的「A」去解釋自己的中間名首字母。但是,為什麼選安東尼和其縮寫託妮呢?這個安東尼的虛構很可能不知不覺中受到一款當時風靡全國的新護髮產品的影響。1949年(也就是莫裡森上大學的那年),吉列推出了這款家用捲髮產品,而包裝盒上印著的名字正是託妮。對於一個渴望進入中產階級的年輕聰慧的女性來說,這款產品的名字幾乎是為她量身定做:她想成為「託妮」(也就是這個名字背後的貴族氣派)。

……

對作者與讀者之關係的叩問再次把《恩惠》和《押沙龍,押沙龍!》聯繫起來。福克納的小說中有多位敘述者,他們對薩德本的家族歷史有著不同的敘述,這不僅體現了薩德本的悲劇,也體現了敘事的本質和局限。事實上,福克納的小說通過元小說性極大地擾亂了我們的本體論方向,以致布萊恩·麥克哈爾(Brain McHale)在其著書《後現代小說》(Postmodernist Fiction)中認定後現代主義始於《押沙龍,押沙龍!》的第八章。在《恩惠》中,佛羅倫斯在其最後的敘述中擔憂她的文本會沒有讀者,擔憂她的目標讀者,那個鐵匠,再也不會走進那幢黑暗的屋子。要是沒有讀者,她的文字又會怎麼樣呢?

這些小心謹慎的詞句,閉合而又敞開著,它們將自己跟自己交談。一圈又一圈,從一邊到一邊,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滿屋子地交談。或者。或者也許不。也許這些詞句需要外部世界的空氣。需要飛起再落下,像灰燼一樣落到一片又一片的報春花和錦葵上。落到一片碧綠的湖水上,穿過那些永恆的鐵杉和被彩虹劃破的雲朵,給大地之土增添風韻。莉娜會幫忙。她憎惡這棟宅子,而且雖然她需要成為太太,但我知道她更喜歡火。

在《押沙龍,押沙龍!》裡,奴隸克呂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克萊蒂),同時也是薩德本的一個女兒,為了保住家族悲劇的秘密,一把火把薩德本黑暗的宅子燒成了灰燼;在《恩惠》裡,佛羅倫斯預言奴隸麥瑟琳娜(Messalina)(莉娜)會燒了伐爾克黑暗的宅子以去除這塊土地的恐怖之狀。儘管莉娜縱火燒房子的行為與克萊蒂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是佛羅倫斯卻把此火視為其文字的傳播,因為這把火把寫著她故事的「書頁」燒成了灰燼,鄉村裡將漂浮著這些灰燼,大地上將充滿著這些灰燼所講的故事。

但是佛羅倫斯就作者最重要的問題——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文字是不是有讀者來讀——所作的元小說式的反思則將莫裡森筆下的人物與薩德本的另一個白人女兒朱迪思,聯繫起來。例如,佛羅倫斯擔心自己為寫故事的一切努力可能會付諸東流,這讓我們聯想到朱迪思把查爾斯·邦的一封信交給康普生將軍之妻時所做的評論。康普生夫人不理解朱迪思為什麼要送這封信,而且還不是送給寫信人的目標對象。朱迪思對人類不懈奮鬥的徒然沉思良久,為文字究竟能不能將信息傳達給他人產生了懷疑。但是儘管徒然,朱迪思還是說:

你不斷試著做或是只得不斷地去試,可是接下去突然之間一切都完了,你留下的一切僅僅是一大塊石頭,上面有刮擦的痕跡,倘若有人記得要把那塊大理石刮擦幾下並且樹立起來或是有閒空這樣幹的話,這以後雨落在它上面太陽曬在它上面過了些時候人們甚至都不記得那名字也不記得刮擦出來的符號想說明什麼了,但這也無關緊要。因此說不定假如你有誰可以去看望,越陌生越好,要給他們一些東西——一張紙片啦——某些東西,任何東西,它本身不見得有什麼意義而他們甚至也不會讀它,保留它,連花點力氣去扔掉它或是毀掉它都懶得,但至少它還會是某樣東西,因為它也算有過這麼件事,能讓人記得即使僅僅因為曾從一隻手傳到另一隻手,從一個人的頭腦傳到另一個人的頭腦,再說它至少是些刮擦出來的痕跡,某種,某種能在什麼東西上留下記號的東西,這東西曾經存在理由是某一天可以死去,而那塊大石頭卻不能現在存在,因為它永遠也不能成為曾經存在,因為它永遠也不可能死去或是滅亡。

文章摘自《從福克納到莫裡森 —— 兩位諾貝爾獎美國作家作品研究文集》

圖片授權:pexels

主編簡介:

羅伯特·W.漢柏林(Robert W. Hamblin),密西西比人,福克納研究專家、詩人、作家,美國東南密蘇裡州立大學榮休教授,是福克納研究中心的創始主任,主編了包括《福克納百科全書》在內的一系列福克納研究著作,曾在英國、荷蘭、日本等地講學。

克里斯多福·瑞格(Christopher Rieger),2002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學英文系最佳博士論文獲得者,美國東南密蘇裡州立大學英文系教授,福克納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南方文學專家,主編了系列文集《福克納與蕭邦》(2010)、《福克納與莫裡森》(2013)、《福克納與華倫》(2015)、《福克納與赫斯頓》(2016)。

譯者簡介:

康毅,北京外國語大學在站博士後,副教授,曾任教於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西方文論、比較詩學等。

王麗麗,哈爾濱工程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美國文學,英語教學等。

白晶,哈爾濱工程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美國文學,英語教學。

嶽鐵豔,哈爾濱工程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學等。

郝紅玲,哈爾濱工程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英語教學等。

張毅,哈爾濱工程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漢翻譯,英語教學等。

回春,哈爾濱工程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學等。

葉曉燕,英語語言文學碩士,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NEW

掃描中央編譯出版社淘寶旗艦店二維碼

現在還有滿158-20

折上折活動哦!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從福克納到莫裡森:在詩意和痛苦間反覆行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SCP-986-福克納最終密碼手稿
    原稿由1208張裝訂頁組成,包含了一份小說原件和一份附加章節。這份原稿既沒有在任何福克納的私人通信中有所提及,也沒有如同福克納其它未經發布的作品一樣被文學學者進行引用。在一段無規律的間隔後,列印體的文字會通過未知方式出現在SCP-986的附加章節之中。
  • 壁虎的腳與膠粘劑,分子間作用力行走自如
    壁虎的腳與膠粘劑,分子間作用力行走自如壁虎可以在光滑的牆壁上行走,還能吸在天花板上。你猜想這是因為什麼呢?生活中常見的壁虎原來壁虎的腳底上長有大量細毛,當接觸物體表面時,這些細毛與物體表面的分子產生分子間作用力,而分子間力不太強
  • 威廉·福克納:我創作的家鄉如果被抽掉,整個宇宙就要垮下
    今天夜讀,走進威廉·福克納獲得諾獎之後的文學訪談。一九四九年,福克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近年來,福克納儘管生性靦腆且又與世無爭,但仍四處旅行,應邀到各地做演講。下面的這個訪談錄是一九五六年春進行的。——吉恩·斯泰因《巴黎評論》:能不能請你說一說,你是怎麼當上作家的?
  • 福克納成長小說《掠奪者》:未經惡考驗的德行也並非真正的德行
    舒生與書:這本《掠奪者》是我大二或大三時在當當網上買的,屬於上海譯文出版福克納文集八本中的一本。當時會買它,這段話對我吸引力很大:威廉·福克納一生都在寫美國南方生他養他的那塊「郵票般大小」的地方,用文字搭建起一個龐大的「約克納帕特法世系」,在反映人性的廣度和深度上堪比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
  • 莫裡森別嘴硬了,澳大利亞根本找不到「中國替補」
    作者:年負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是兩國間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卻因為政治因素大受影響。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想讓澳大利亞成為美國在太平洋的「副警長」,直接惡化了中澳關係,也影響到了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的產品,比如煤炭。
  • 莫裡森又休假了 澳大利亞網友炸鍋
    來源:海外網《新日報》報導截圖海外網1月11日電澳大利亞《新日報》11日報導稱,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當日公開宣布將休假一周。這一次,他沒有像2019年那樣偷偷跑去夏威夷度假,幾天後才透露消息,而是選擇提前預告。即便如此,仍引起澳大利亞網友的不滿。
  • 埃斯普馬克:莫言有超過馬爾克斯和福克納的地方
    莫言獲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對現實的描寫,他是現實主義描寫的魔法師——他觀察整個中國社會的傳統和現代主義,這是他的特色和創新。」他不願意用「魔幻現實主義」來評價莫言,「這會讓人很容易聯想到馬爾克斯或者福克納,好像莫言在模仿別人,但說他模仿是『貶低』了他的價值。他的想像力豐富,又紮根於中國傳統的說書藝術,這是他超過馬爾克斯和福克納的地方。」
  • 《聖經》類型意象:福克納小說象徵中的人性拯救隱喻
    《聖經》類型意象:福克納小說象徵中的人性拯救隱喻 2018年04月27日 22:33 來源:《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作者:王鋼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演情景劇,丟沙包……讓中外友人在行走間愛上弄堂文化
    意猶未盡的他還決定和夫人約上同事一起繼續在附近轉轉,希望能對黃浦的街區和歷史了解得更多。圖說:讓中外友人在行走間愛上弄堂文化 主辦方供圖當天下午,來自「玉蘭黃浦俱樂部」企業的中外友人在一次與眾不同的微旅行裡與黃浦來了一次「親密接觸」,欣賞黃浦秋日風光的同時,也發掘了那些日常行走的街巷的未曾發現的美。
  • 莫裡森最新表態:我們的目標是實現中澳「愉快共存」
    莫裡森最新表態:我們的目標是實現中澳「愉快共存」) 繼兩天前突然為漫畫事件「滅火」,聲稱「我們的工作重點是(與中國)建立對話」,「那(件事)不需要再進一步放大」後,據英國《衛報》報導,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當地時間3日再次呼籲與北京舉行「公開和定期的對話
  • 莫裡森推特評論區,被《致莫裡森》刷屏了……
    【莫裡森推特評論區,被《致莫裡森》刷屏了……】莫裡森可能沒想到,漫畫事件的後續來得這麼快。在中國億萬網友催更之下,12月1日晚間,中國青年漫畫家「烏合麒麟」新作《致莫裡森》神速出爐。幾個小時後,這張圖就出現在莫裡森最新推特的評論區裡,隨著照片一起出現的,還有無數網友留言裡的這樣一句話:「喏,你要的道歉」。
  • 莫裡森這是什麼操作?每次都是他把事情捅大的,然後又跑出來滅火
    今年以來,中澳關係在澳大利亞一些政要,特別是澳總理莫裡森和他的政府反向操作下,越來越差直至最後達到冰點。期間,也出現過幾次可以順勢而為修復兩國關係的機會,但澳大利亞都一一錯過了。據《環球時報》12月2日報導,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批評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濫殺無辜後,莫裡森先是怒氣衝衝跑出來要求中國正式道歉,理由是中方「發布和偽造一名澳大利亞士兵割喉兒童的宣傳圖」。
  • 化石群專欄:美國莫裡森組
    就你屁話多)咳咳咳,可以用來四足行走,在必要的時候也能用兩條腿跑出二十四千米的時速,用來躲避飢餓的異龍。在懷俄明州發現彎龍化石6年之後,奧斯尼爾馬什於1885年為其命名,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又有11個標本被歸入該屬。這種分類法在生物學上叫做廢紙婁分類法(3)然而只有最早的與另外幾個標本標本才是真正的彎龍,而其他的化石或是已經被規劃到了獨立的屬,或是因為化石缺陷太多,而不被承認。
  • 澳總理莫裡森再變臉:澳大利亞和中國存在誤解,望兩國能互惠互利
    莫裡森強調道:澳大利亞和美國沒有統一戰線。澳大利亞:從未想過遏制中國 在11月23日舉行的英國智庫會議上,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表示,澳大利亞此前做出的行為都是出於自身利益出發,並沒有選擇向美國靠攏,由於多方媒體曲解,導致諸多輿論都指向澳大利亞站在美國一邊.
  • 「莫裡森該下臺了」又登上澳版推特熱搜
    本周一(11月30日),「莫裡森該下臺了」(#ScomosGottaGo)標籤一度登上澳大利亞地區推特熱搜榜,話題熱度持續上漲。這已經是該標籤第二次上榜,去年12月,莫裡森曾因不顧國內山火飛去國外度假引發爭議。
  • 意識流小說閱讀文學巨著威廉.福克納《喧譁與騷動》故事梗概與寫作
    可以說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是我不自覺地要重複慢閱讀的第一本書,而且確實讀了一遍還想讀。不僅讀了一遍還想讀,而且第二遍第三遍我還是會像第一遍那樣認真不跳躍地慢閱讀。我想這是福克納寫作功底深厚,具有魔力性的一種最直接和最無形的表現。之前卡夫卡的普魯斯特的詹姆斯.喬伊斯的塞萬提斯的列夫託爾斯泰的等作家的著作,我會閱讀會重複閱讀,但是我自己有意識的來重複閱讀的。
  • 詹妮弗·莫裡森加盟NBC《緝兇》 客串女殺人狂
    時光網訊 與真實生活中的前男友一起工作,也許對離開《豪斯醫生》的詹妮弗·莫裡森來說確實會影響她的專業性,不過這也許並不會影響她加盟新交往的男友的劇集:莫裡森將加盟NBC新劇《緝兇》並暫定出演6集,她的角色名字叫Faith,是一名單親媽媽,卻成為一名逃犯,並在與無辜的女兒穿越德克薩斯州逃亡的時候進行了一場血腥屠殺。
  • 澳洲山火再起,過火面積超230公頃,上次差點把莫裡森「燒」下臺
    而澳大利亞2019年的9月一直持續到去年的3月份的山火,大家還肯定還未忘記,當時那場大火,還差點把澳總理莫裡森給「燒」下了臺。而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還是因為山火引起的汙染,莫裡森被禁言了。據環球網1月4日報導,澳大利亞西澳州火情應急服務部宣布,西澳最近山火肆虐,目前過火面積已經超過230公頃(1公頃相當於10000平方米)。
  • 中國強硬回擊,莫裡森突然慫了:不想事件進一步擴大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態度十分強硬,指責中國侵害澳大利亞形象,表示這幅漫畫內容不切實際要求,中方立刻道歉,並且還臨時召開會議來解決這些事情,要求推特刪除趙立堅所發布照片,但是推特方面明確表示拒絕,然而在隔天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態度卻有了180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