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鄭葉來:新一代人工智慧從「三體」走向「四體」

2020-11-27 IT168

  11月24日,以「育新機 開新局」為主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人工智慧論壇在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發表主題演講——「創新加速AI普惠,共創行業新價值」。

  華為雲一直在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產業智能升級。通過600多個項目實踐,我們發現已經有30%的項目進入企業核心生產系統,人工智慧正在加速進入行業核心業務系統,AI正由「人工」智能走向真正的人工智慧。經過測算,AI進入企業核心生產系統會帶來超過18%的盈利和效率提升。

  在AI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知識驅動和數據驅動兩個階段。知識驅動的人工智慧包括知識、算法、算力三要素,數據驅動的人工智慧包括數據、算法、算力三要素,兩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難深入行業生產系統,解決行業的實際問題。

  新一代人工智慧把知識驅動和數據驅動結合起來,通過同時利用知識、數據、算法和算力等四個要素,構造更強大的「四位一體」AI。由「三體」走向「四體」,這是AI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

  知識驅動和數據驅動結合的難點在行業知識和AI的結合。知識計算是解決行業知識與AI結合的一條全新而且有效的路徑。知識計算幫助行業知識與AI技術相結合,並賦能到機器和人,使得機器控制更精準,產品生產成本更低廉,輔助人高效分析和決策,釋放行業專家的精力,集中關注業務創新。

  在鋼鐵行業,華新不鏽鋼基於華為雲知識計算解決方案,將合金配料的行業知識與AI深度融合,構建AI模型,幫助合金配料工程師進行優化決策,找到符合鋼水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最優合金配料比例。實踐顯示,AI模型合金成分預測準確率可達95%以上,生產每噸不鏽鋼可降低成本100元,每年節省成本2000萬元。

  人工智慧將促使政務服務流程革命性再造。在城市交通領域,華為雲攜手交通管理部門運用知識計算,通過道路實時信息反饋、整合專家的經驗,經過AI運算形成一套系統化的控制方案,用於城市路口和區域的通行優化。目前,該方案正在深圳300多個路口進行驗證,實測擁堵指數下降8%。未來,知識計算將進一步運用到道路、機場、地鐵等立體化的交通治理。

  2018年,華為雲首次提出了「普惠AI」,讓AI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我們發布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讓人們用得起AI;推出一站式AI開發管理平臺ModelArts,讓AI用得好,加速行業AI落地;尊重客戶數據主權,用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幫助政企挖掘數據的價值。

  優勢擋不住趨勢!人工智慧正加速進入行業生產系統,這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常態。企業唯有主動去擁抱變化,加速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積蓄面向未來的力量,才能在數字經濟時代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華為雲希望與客戶、夥伴以及產業各界攜手並進,共贏智能新機遇!

相關焦點

  • 華為鄭葉來:新一代AI正在走向「知識計算」,由「三體」走向「四體」
    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並帶動數位技術快速發展。在這一背景下,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於11月23日在浙江烏鎮開幕。在24日的「育新機 開新局」人工智慧分論壇上,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發表《創新加速AI普惠,共創行業新價值》主題演講。
  • 華為鄭葉來:知識計算是實現行業知識與AI結合的全新途徑
    在24日的「育新機 開新局」人工智慧分論壇上,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發表《創新加速AI普惠,共創行業新價值》主題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知識計算是解決行業知識與AI結合的一條全新而且有效的路徑。
  • 華為鄭葉來:讓AI賦能實體經濟 共贏智能時代新機遇
    新一代人工智慧在全球範圍方興未艾,並成為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一批創新活躍、特色鮮明的企業正加速成長,並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要讓AI與實體經濟產生化學反應,還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與探索。
  • 我國人工智慧技術從「三體」走向「四維」
    我國人工智慧技術從「三體」走向「四維」市場信息網   2020-11-26 15:08:22   來源: 中國青年網   評論:   我國正加速駛入人工智慧發展的快車道。11月23日在烏鎮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顯示: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高達11萬項,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 華為鄭葉來:創新.普惠,技術賦能產業智能升級
    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在開幕論壇發表主題演講——「創新.普惠,技術賦能產業智能升級」,分享華為雲在各行業、城市方面的實踐,以及華為雲普惠AI理念如何深入行業生產系統,通過技術賦能產業實現智能升級。鄭葉來在演講中表示,技術創新是主旋律,未來的製造業是全球範圍內的高質量競爭,充分使用AI技術改進生產過程是企業的必然選擇。
  • 人工智慧從「三體」走向「四維」
    原標題:人工智慧從「三體」走向「四維」   我國正加速駛入人工智慧發展的快車道。11月23日在烏鎮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顯示: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高達11萬項,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 【工大招聘季】走進華為「勇敢新世界」——我校舉辦華為公司2020...
    華為公司副總裁、雲業務總裁鄭葉來,華為西安研究所所長唐海霆,華為西安研究所人力資源部部長楊寶東,我校黨委副書記萬小朋,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學生處處長代富平,計算機學院黨委書記於志文等校企雙方領導和嘉賓參加了宣講會活動。
  • 2019年「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情況 人工智慧...
    會議宣布百度、阿里、騰訊和科大訊飛成為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更多的開發者可依託這些平臺快速搭建自身的產品。  2018年9月,科技部正式宣布,依託商湯集團建設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商湯集團成為繼百度公司、阿里雲公司、騰訊公司、科大訊飛公司之後的第五大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
  • 新發現:比三體世界更奇特的星系,會是擁有四個太陽的四體文明嗎
    新廣袤的宇宙中,會存在擁有四個太陽的四體文明嗎三體星系三體星系已經如此混亂,那麼宇宙中是否存在擁有四個太陽的「四體」星系呢?三體世界對於廣袤的宇宙來說,對於億億萬萬的星系來說,在宇宙億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一切皆有可能,出現一顆、兩顆、三四顆
  • 微秒級數據處理,華為雲存儲的「快」節奏
    「以前(人家總以為)我們自己寫膠片吹吹牛,現在不用吹,大家都知道我們是真牛了」,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在日前成都舉行的「成都·選擇不凡
  • 從技術聚變到商業裂變 華為雲年度峰會激蕩產業新十年
    1月8日,「選擇不凡 華為雲年度峰會2020」在釣魚臺國賓館拉開帷幕,展望2020,加速奔跑的華為雲已經踏上了新徵程。「聯接與計算」激蕩百年大變局有人預測未來,有人創造未來。站在新十年的路口,回看過去,加速發展的科技不僅僅讓想像成為可能,更在不斷拓寬每個人的想像空間,甚至重構想像。聯接與計算的發展不僅讓過去超乎想像,更讓未來充滿想像。
  • 非三體迷勿點:《三體》其實是「四體」?
    昨天和前天,我們評論了《三體秘密》,重點關注了《三體》結局之後可能的結局,以及章北海此人。今天繼續為你評論《三體秘密》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曾經做過十幾年的職業記者,寫過上千篇的新聞,所以作者在研究《三體》的時候,也大量地應用了社會學的分析方法。所以,這本書也可以稱為三體中的「社會學」。這期書評我們換一個角度,不從社會學的角度去評論,從物理學的角度看一看《三體》。
  • 華為:下一個十年的變量是什麼?
    在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看來,這些智慧變革背後的根本動力,是「聯接與計算」的發展,他認為:「聯接與計算的發展不僅讓過去超乎想像,更讓未來充滿想像。」雲+AI+5G的融合發展和應用,將企業的智能升級注入新動力。
  • 【智能製造】以三體智能解讀智能製造三個範式
    該書首次將物理世界、生命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智能現象開展「打通」研究,提出了三體智能模型——物理實體、意識人體、數字虛體,介紹了智能研發、智能設計、智能製造等新成果,揭示了「網際網路+」誘發創新、三體化一走向智能等新趨勢,並在2015年就正式提出了「人類社會必將走向智能社會」的重大判斷。該判斷與「十九大」報告上的判斷完全一致。三體智能模型如圖2所示。
  • 雲戰爭升級,華為雲要求團隊少看朋友圈,不被網際網路公司帶到溝裡
    按常理,新業務開拓期要過苦日子,個人KPI不會太好看,收入在短期內也會下降,敬而遠之才是聰明之舉,但華為內部是申請者眾多,大家搶著要去。這並不難解釋,當下華為可見的成長業務是公有雲和人工智慧。由於競爭激烈,部分人只能先加入Cloud BU的前一站——戰略預備隊。華為內部有個「軍事化」傳統,每一項新業務背後,都會海選出一支戰略預備隊,為戰略轉型儲備梯隊人才。
  • 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攜手華為、深思考人工智慧機器人公司共同...
    目前已於全國1071所高校展開不同層次的校企合作,與高校共同貫徹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計劃,推進「新四科」建設,將企業優質的技術資源轉化成教學資源,通過專業標準化人才培養服務體系,為高校提供優質的IT人才培養及專業共建服務,推進高校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項目的開展。
  • 華為做了四件「小事」,要與生態夥伴智能進化,共贏生態圈
    閻力大表示,站在智能時代的入口,在堅持「被集成」的基礎上,華為企業業務的新定位是「Huawei Inside」,通過「無所不在的聯接+數字平臺+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打造數字中國的底座、成為數字世界的內核。華為的數字平臺以云為基礎,整合各種新ICT技術,融合數據,向上支持應用快速開發,使能業務敏捷創新。
  • 安徽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建教育部「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24日上午,安徽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籤約儀式在安徽大學磬苑校區辦公樓舉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校黨委常委、副校長俞本立出席儀式並共同為基地揭牌。教務處副處長李學俊和華為上海研究所所長董慶陽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
  • ...重慶|華為|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南京大學|都有為|重慶電子工程...
    市科協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2日14時45分訊(記者 伊永軍)作為2020重慶英才大會分論壇活動之一,11月21日,第二屆重慶國際新一代信息通信論壇在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舉行。100多位院士、學者、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一代信息通信前沿科技發展,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
  • 宇宙中有「三體運動」,有沒有「四體、五體運動」?最高是幾體?
    宇宙中有「三體運動」,有沒有「四體、五體運動」?最高是幾體?有的!天文學上叫做聚星系統,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三星,就有三顆恆星;目前發現最多的聚星系統,有多達七顆恆星。(1)雙星系統:由兩顆恆星相互繞行形成的系統;(2)聚星系統:三顆以上(包括三顆)的恆星相互繞行形成的系統,三顆恆星又叫做三合星系統,四顆恆星又叫做四合星系統,依次類推;(3)物理雙星:實際當中兩顆恆星相互繞行形成雙星系統,兩者引力相互影響;(4)光學雙星:在地球上觀測,兩顆恆星看起來離得很近,實際當中兩者沒有任何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