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聚變到商業裂變 華為雲年度峰會激蕩產業新十年

2021-01-17 環球網

世界技術創新的加速,讓我們來到了一個真正智能無處不在的時代。1月8日,「選擇不凡 華為雲年度峰會2020」在釣魚臺國賓館拉開帷幕,展望2020,加速奔跑的華為雲已經踏上了新徵程。

「聯接與計算」激蕩百年大變局

有人預測未來,有人創造未來。站在新十年的路口,回看過去,加速發展的科技不僅僅讓想像成為可能,更在不斷拓寬每個人的想像空間,甚至重構想像。

聯接與計算的發展不僅讓過去超乎想像,更讓未來充滿想像。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能,5G將真正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步入新紀元。回溯過往,幾乎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測過去十年的發展,而面向未來,5G激蕩的產業和技術創新爆發也讓未來變得複雜和不可預測,「我們將面對的是百年未有的大變局」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強調,「華為是世界上唯一同時在聯接與計算兩大領域大力投資和發展的公司。我們將與客戶和夥伴共同以技術投入的確定性,去應對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

未來,5G還將為企業智能升級帶來更多想像。事實上,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雲+AI+5G的時代已經真正來臨,技術聚變將極大推動商業裂變。

魯勇認為,2020年將會是雲、AI、5G三大技術發生聚變反應的元年。技術發展在加速,技術賦能也在加速,正如半個世紀前誕生的AI,在今天卻因為5G建立的廣泛聯接和雲提供的算力支持而正在加速改變世界。「技術聚變」產生的能量也正在引爆千行百業產生「商業裂變」,創新技術在我們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悄然發生作用,創造著超越想像的未來。

雲+AI+5G的融合發展和應用,將為企業的智能升級注入新動力。目前,華為雲已經在20多個行業的500多個生產系統相關的項目中取得突破,領跑中國市場,服務580+政府與公共事業、10大車企、200+金融客戶,可以說華為雲已經成為大型政企智能升級的首選。

全力打造用戶視角的「一朵雲」

雲+AI+5G為代表的數字新經濟正在創造新的價值,成為當下不確定世界中的一抹亮色。這一趨勢也在驅動著行業加速智能化轉型。

如何幫助政企加速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指出2020年華為雲將在四個方面進行戰略投入,做厚黑土地:1)基於鯤鵬+昇騰,打造極致性能的混合雲基礎設施;2)企業級AI開發平臺和智能數據湖;3)貫穿應用全生命周期的DevOps服務;4)基於華為雲WeLink和IoT服務,助力政企實現全場景數字聯接。

邁入2020,企業對雲的需求迫在眉睫,鄭葉來主張企業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雲。對小微企業而言,公有雲能夠幫助他們快速使用標準的雲服務和工具。而對中型企業而言,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值得信賴的雲合作夥伴是較好的選擇;而對於大型政企客戶而言,能夠滿足監管規定並進行管理適配,兼顧統籌規劃能力與靈活易用的等優勢的混合雲解決方案成為了大型政企客戶的首選。

鄭葉來特別強調,私有雲是產品、公有雲是服務,混合雲是解決方案。很多企業用戶將混合雲看做是私有雲和公有雲的簡單相加,但實際上這種簡單的疊加並不能真正發揮混合雲的優勢,甚至帶來管理粗放、創新困難、生態封閉、建設重複等負面影響,鄭葉來指出這種「混而不合的雲」才是政企客戶面臨複雜業務上雲時「力不從心」的關鍵。

鄭葉來強調:「企業業務要持續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是用戶視角的『一朵雲』。「這樣的雲具備三個統一的能力:即「一朵雲」的管理、「一朵雲」的服務及生態、「一朵雲」的資源。

華為雲的混合雲解決方案適配政企客戶多層級、跨地域、多分支的複雜組織業務管理需求,實現統一管理規範、統一使用流程、統一數據治理、統一安全合規,做到「一朵雲」管理;基於華為雲服務和華為雲Stack的統一架構及「雲聯邦」技術,實現200+全量華為雲服務,統一雲服務目錄,開箱即用,實現「一朵雲服務」;提供「鯤鵬+昇騰」雲服務並支持x86和鯤鵬混合部署,支撐企業業務平滑演進,提供「一朵雲」的資源。

華為雲站在用戶視角打造的華為雲Stack混合雲解決方案也經過了實踐的檢驗:幫助國家稅務局構建稅務「一朵雲」,助力中國人壽的打造「國壽混合雲」等。鄭葉來也重點介紹了華為雲WeLink,以及華為為什麼要做WeLink。華為雲WeLink源自華為自身的數位化辦公轉型實踐,已在華為內部使用三年。2019年底,華為正式發布更懂企業的智能工作平臺華為雲WeLink,為政企開啟數位化辦公智能新體驗,助力實現數位化轉型。

Cloudfor Good,把技術的溫度帶給更多的人

2019 年,華為雲提出「Cloud for Good「理念,與客戶和夥伴,在解決商業問題之外,推進環境保護、教育平等、福祉健康、均衡發展等領域的發展,讓技術更有溫度。華為雲致敬每個為自身,為行業,為社會造就不凡價值的選擇,以更可靠、更智能的雲服務,持續為各行業注入源源不斷的雲動能,全力成就每個不凡的選擇。

在峰會現場,中國國家航天局、北京交通大學軟體學院、廣東穿越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代表上臺講述了他們的「Cloud for Good」實踐,引起了現場聽眾的熱烈反響。最後,華為雲CMO張鵬與眾多客戶和夥伴共同開啟了「Cloud for Good 2020行動計劃」,用行動去踐行,讓技術溫暖更多的人。

結語:

2020年隨著雲的滲透率持續提升、AI技術與行業深度結合和5G技術的大規模商用,正式迎來了「雲+AI+5G」的技術聚變元年,大型政企上雲也將步入快車道。我們在抬頭仰望夜空中最閃耀的技術明星時,也要低頭注意腳下最底層的技術土壤。在技術創新的同時,不能忘記業務連續性這顆狂風暴雨中的「壓艙石」。未來,華為雲也將與客戶和夥伴一道,以技術投入的確定性,堅定面對下一個十年的不確定性,共同迎接智能新時代!

相關焦點

  • 華為:下一個十年的變量是什麼?
    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在1月8日,「選擇不凡 華為雲年度峰會2020」的現場,站在新時代的路口,魯勇也分享了十年科技發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感悟。回到十年前,很難想像行動支付能夠帶來暢行天下的便利、AI能夠擊敗圍棋冠軍、汽車能夠實現自動駕駛……站在今天看過去,不難發現,幾乎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測過去十年的發展。
  • 華為魯勇:2020年將是雲、AI、5G發生聚變反應的元年
    華為官網9日披露,華為中國區總裁魯勇日前在華為雲年度峰會2020上表示,2020年將會是雲、AI、5G三大技術真正發生聚變反應的元年。
  • 核能:從裂變邁向聚變
    原標題:核能:從裂變邁向聚變  日前,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在荷蘭海牙舉行,峰會主題是,如何加強核設施和核材料的保護,防止出現核事故。迄今,核裂變能一直存在三大問題:能否安全運轉;原料能否保障供應;核廢料如何安全儲存。目前,幾個大國在加強國際合作的同時都在積極研究從核裂變邁向核聚變。
  • 解讀華為雲的新使命:如何將技術勢能轉化為產業動能?
    在此時舉行TechWave技術峰會到底意味著什麼?在全程參加了峰會後,我從中看到了雲計算市場和華為雲戰略的新變化。 01 從「三不」到「三能」 2017年,華為進入公有雲領域,彼時,華為雲明確提出了「三不」:「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
  • 亮點紛呈,2019全球人工智慧技術大會的聚變與裂變
    依託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的行業號召力和資源優勢,以及智能產業各方的鼎力支持,全球人工智慧大會的聚變與裂變效應同步顯現,已成為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的世界盛會,具有展示創新成果,引領科技風向,促助生態繁榮的標杆作用。
  • 港媒:中國擬建聚變裂變混合核反應堆 技術超前
    報導稱,中國並不是從事聚變-裂變混合反應堆研究的唯一國家。至少在近半個世紀前就有人提出了在同一個反應堆實現核聚變和裂變的想法。俄羅斯、歐洲國家、美國和日本一直在進行相關研究。報導稱,裂變是將原子一分為二,聚變則是使原子二合一。目前,所有商用反應堆採用的都是核裂變方式。根據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這兩個過程都能釋放大量能量。
  • 核裂變VS核聚變
    核裂變反應        在自然界中,只有一些質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鈾、釷等才能發生核裂變。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個中子以後會分裂成兩個或更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放出兩個到三個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別的原子核接著發生核裂變並使過程持續進行下去。
  • 北京:攻克核心技術 中關村從「裂變」走向「聚變」
    北京:攻克核心技術 中關村從「裂變」走向「聚變」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6月01日 21:29 A-A+ 這一項技術是目前人類唯一不可破譯的安全通訊方式,將徹底解決針對探測系統的黑客攻擊,在國防、金融、交通等行業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影視作品中無人駕駛失控的場景就能避免。這家公司成立短短四年時間,就被科技部火炬中心選為2018新晉獨角獸企業,今年銷售收入預計能達到30億元。
  • 凝心聚力,共贏綠色計算新時代——2020綠色計算產業峰會在京召開
    大會以"凝心聚力,共贏綠色計算新時代"為主題,聚焦計算產業發展趨勢、多元異構計算架構的標準化、產業鏈協同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任愛光出席峰會並致辭。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華為、飛騰、安謀中國、Ampere、聯想、美光等聯盟成員及來自國內外主要計算產業企業代表650餘人參加會議。
  • 戰略開講(5):認知「生長模式」、「裂聚變模式」和「能量模式」
    裂聚變模式:如果說生長模式更像是物理學經典物理,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思維,那麼裂聚變模式就更接近於愛因斯坦相對論了,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裂變是高效的分裂和複製,聚變是高度聚焦後的能量爆發,兩者我們暫且都放在一起探討。
  • 核聚變與核裂變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嗎?
    人類利用核能是從核裂變開始的,從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人類第一個核反應堆開始,到後來美國轟炸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再到現在的核電站,這些都是核裂變的產物。核裂變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其實就是用中子去轟擊裂變材料的重原子核,這些重原子核被轟擊後會分裂為二到三個輕原子核,同時還會釋放出二到三個中子,這些中子又會轟擊其他的重原子核,這樣一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釋放了巨大的能量,這種過程被稱為鏈式反應
  • 2017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召開,ECC成立一年迅猛發展成果顯著
    2017年11月29日,2017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在北京盛大召開。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邊緣計算產業盛會,本屆峰會以「萬物智聯 邊緣智算」為主題,匯聚逾600名來自歐洲、美國、中國的頂級行業專家、企業領袖、行業分析師和客戶,探討邊緣計算前沿技術、展現邊緣計算創新應用、聚合邊緣計算產業生態、推動邊緣計算產業快速發展。
  • 流量裂變到用戶聚變,支付寶升級如何1天引來2億人的關注?
    數據顯示,這場純商業策略演講的直播裡,觀看者超過了6.3萬,近2萬是企業通過直播「雲參會」,還有約100家支付寶合作方的LOGO擠滿臺下座位。幾天之後的現在,#支付寶改版#、#生活挖掘機#等微博話題的閱讀量飆破了2億。一場全民生活挖掘,也同時在支付寶新版APP裡上演。從事件發生,到展開,再到而今的全民參與,這項營銷到底做了些什麼?背後的底層邏輯優勢什麼?
  • 港媒:中國擬建聚變裂變混合核反應堆 被稱太超前
    報導稱,中國並不是從事聚變-裂變混合反應堆研究的唯一國家。至少在近半個世紀前就有人提出了在同一個反應堆實現核聚變和裂變的想法。俄羅斯、歐洲國家、美國和日本一直在進行相關研究。報導稱,裂變是將原子一分為二,聚變則是使原子二合一。目前,所有商用反應堆採用的都是核裂變方式。根據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這兩個過程都能釋放大量能量。
  • 2020高考核聚變和核裂變的知識點
    什麼是核聚變?  核聚變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  核聚變的核一般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只有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才能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
  • 十年3000次發射,美國雷射核聚變反應堆,率先實現能量淨產出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簡稱LLNL,是由美國國家能源部資助並管理的研究機構,雷射慣性聚變能是以轉換在國家點火裝置中正在開發的雷射驅動慣性約束聚變,引入實際的商業發電廠的概念
  • 全球TWS開發者產業領袖峰會論壇
    ,旭日大數據將聯合小米、華為、喜馬拉雅、抖音、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等偉大企業,於12月29日在深圳深鐵皇冠假日酒店共同舉辦以「邁向TWS3.0時代」為主題的全球TWS開發者大會,並將同時成立「全球TWS開發者聯盟」,拉開TWS的生態圈融合和內容融合的產業發展大幕。
  • 華為雲與計算城市峰會2020首發江蘇,看創新強省如何緊抓新「基」遇
    今天,江蘇在產業與城市發展都取得了強勁的增長。未來,站在新基建、十四五規劃的風口,江蘇如何在以往省域優勢與發展成果的基礎上,抓住雲、5G、AI的機遇,實現新一輪的創新增長,再次主動謀篇、先行一步?緊抓新「基」遇,聚焦工業網際網路今年3月,國家發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號召,在「新基建」七大板塊中,工業網際網路的建設將持續引領和推動製造領域新一輪升級。
  • 從核裂變到可控核聚變,幾字之差卻是巨大鴻溝
    其中較容易實現的是核裂變,而核聚變就比較困難了,因此利用裂變能的核武器原子彈問世要早於利用聚變能的氫彈。然而一般來說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比之核裂變更為強大,理論上從質能轉換率來看,核聚變為0.7%,而核裂變為0.13%,僅為聚變的四分之一左右。
  • 華為發布4.5G Evolution新理念:三大關鍵詞引領商業成功
    11月25日下午消息,華為今日正式發布4.5G Evolution新理念,幫助運營商提升網絡能力、拓展商業邊界、構建面向未來的網絡架構。  在2016年(第七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2016 Global Mobile Broadband Forum)4.5G網絡建設峰會上,華為LTE FDD領域總經理蔡孟波發表題為《4.5G Evolution,引領商業成功》的演講,全面闡述了4.5G Evolution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