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飛書在北京召開了正式的第一次產品發布會——飛書未來無限大會。字節跳動副總裁謝欣在大會上最好的隱喻就是從1997到2020的那個梗——什麼都變了,唯獨office還是那熟悉的味道。
這是飛書無限大會中最有靈魂的梗概,無形中給飛書蟄伏三年才首次亮相的產品發布會定下了一個頗有深意的基調 -飛書的誕生仿佛是時代的召喚。謝欣認為目前的信息化生產工具與時代脫鉤,沒有變革的工具在強行適應新時代的需要。
1
這是個什麼時代?
雲計算、大數據、移動化、數位化、網際網路化……這是許多人對於當前我們所處的物理世界打下的標籤,多元化、多解釋、多概念是這個時代的特徵,也有人在這些標籤和特徵後加上了「時代」,所有人都在做一道變化極快、複雜而難以解釋的選擇題,選項多過了你我的想像。
對於ToB市場而言,整個中國的信息化時代或許只分兩個階段 - 移動化之前,移動化之後。移動化之前,幾乎所有的企業信息化都是抄襲,國產服務可以參照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產品,SAP/Oracle/IBM/微軟就是我們最好的導師。這裡並沒有貶低的意思,抄襲不丟人,失敗才丟。
移動化之後,中國的信息化只能靠自己。沒有參照、沒有複製對象,在全世界最大的試驗田裡(2020年中國月度活躍設備總數11.6億,思科預估全球移動用戶數量55億),中國的移動信息化已經孵化和正在孵化的未知產物充滿了自己的想像,全世界都在盯著這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這就不難理解謝欣為何發出這樣的感慨,在ToB市場裡,一款為移動時代打造的企業服務產品才剛剛開始。更重視人、重視體驗、重視自我進化才是移動時代下企業信息化的驅動力,進化依賴的也許不是漸變,而是極小概率的突變。
PS: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從電算化到信息化的過渡,有多少企業希望能夠平滑而穩健的走到信息化,但最終,所有的信息化軟體都是重寫之後,才能真正適應企業的訴求。而現在的ToB市場面臨的時代變化像不像歷史的重現。
2
最大的殘忍是放過自己
字節跳動為什麼要做飛書?謝欣在無限大會中說要從字節跳動成立的第一天說起……總結起來就是字節跳動的霸氣心聲——用遍了當時全世界最好的產品,並沒得到最好的反應。謝欣跟張一鳴一合計,乾脆自己動手做。
世界上最大的殘忍就是放過自己,而字節跳動從下決心做飛書起就沒想放過自己,現在對自己殘忍就是未來對自己仁慈。在發布會上,飛書對自己三年的殘忍換來的結果顯然是超出預期的,難怪老羅評價飛書是目前用過最好的產品,當然擔心違反廣告法又補充了一句「我心目中最好的」。
相比多數的網際網路公司做ToB服務,飛書的開局很夢幻:
飛書總裁張楠在飛書無限大會中定義飛書為【企業協作平臺】和【下一代的工作方式】,組織願景、共同使命、價值觀三要素集齊,相比其他的網際網路公司做ToB服務的走走看看再調整,飛書開局可謂是萬事俱備。
作為一個深度網際網路基因的團隊,飛書做ToB服務的效果也出人意料:
一位ToB行業20年開發經驗的朋友曾經這麼評價網際網路公司搞ToB服務,所有網際網路公司做ToB都要將坑踩一遍。這個周期有的是3年,有的是2年,也有的是1年。1年的極少,3年的也非常少。而飛書差不多踩完ToB的坑僅用了一年多,這在網際網路公司裡的表現算是非常優異的。
最終飛書展現給大家的結果是有點狠:
在這次發布會上,飛書將免費幹到底是一次真正的降維打擊。前有釘釘、微信的免費朱玉,但他們在商業化上僅限於軟體產品層,實施服務、現場服務有明確的營收目標;而飛書的免費是真帶勁兒,包括遷移培訓、集成開發培訓、諮詢服務都不收錢 (相關限制條件請參考飛書網站)。看來飛書是想把改變企業/員工辦公習慣這件事算在了固定成本裡,這是真的「壕無道理」。在市場競爭層,普惠雖好,但跟免費爭就輸了。於對手而言,飛書顯然很不友好。
張楠一口氣發了思維筆記、多維表格、飛書文檔、飛書會議室、飛書妙記、飛書郵箱等多款單品或新服務,妥妥的一套協同矩陣,並且在這些眼熟的服務中,每一樣都把現有市場當中相似的產品都進行了極致化。例如文檔中的雙向連結,把文檔的關係做出了結構,文檔承載的不僅是知識更有強邏輯的關聯,類似的飛書妙記、郵箱等都做了相關性的延伸補強。可以簡單理解成把體驗做到極致,體驗包打一切,終於打到了ToB戰場,飛書幹了一件走別人的路,然後把路修成高速的行當。
飛書沒有放過自己,顯然也沒有放過競品。
3
生態夥伴如何起飛
相比起群星燦爛的頭部客戶,未來無限大會在生態這一趴,略顯有點朱一旦的樸實無華。謝欣說要讓一部分團隊先飛起來,但相比起讓客戶起飛,或許讓夥伴起飛的跑道要更長一些。
在發布會上,生態夥伴隊伍裡,ISV佔據了飛書生態舞臺絕對的C位,渴望起飛的渠道夥伴正在招募,集成商朋友們則在遙遙相望。薪人薪事、PingCode、ProcessOn、暢捷通等ISV,與飛書的合作中熱切透露著渴望,迫切期望藉助網際網路來實現面向客戶的三方共贏。在大會中ISV夥伴們也充分認可了與飛書的生態合作,目前這種應用商店式的合作或許是兼顧流量、獨立產品、樂高式服務的最佳方案。
再看飛書商業化的另一塊重要組成——渠道商,雖然在大會中沒有直接露面,但筆者通過與國內TOP級夥伴的溝通了解到,業務轉型是渠道夥伴面臨的剛需,他們迫切期望通過飛書等網際網路產品注入新的生機。網際網路企業轉型ToB,強調產品/平臺為中心,用領先於客戶的市場洞察賦能客戶;而傳統ToB服務,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希望拉著客戶一起壯大。解開這個矛盾就能解開夥伴轉型數位化最大的痛楚。也許飛書的一系列賦能能解開這個尖銳的立場矛盾,讓甄選出的志同道合的夥伴,飛得更快一些。
駛向下一個時代的工作方式,請繼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