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助聽器市場品類分為「氣傳導」和「骨傳導」兩種,消費者往往在選購的時候,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一般都會聽取驗配師的建議。但是如果碰到不正規的聽力中心,就有可能被坑,甚至選配到質量較差的產品,不僅返修率極高,使用起來更是苦不堪言。
今天就給大家羅列一下傳統助聽器和骨傳導助聽器的優缺點。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助聽器,基本上是有六個國際大牌,請看仔細了,分別是丹麥瑞聲達、奧迪康、唯聽,瑞士峰力、美國斯達克、德國的西門子(也就是現在的西萬拓)。退一步的,那就是這些產品的二線品牌,在技術方面基本與其沒有多大差別,廠家一般都是共享技術。比如說GN集團,旗下第一品牌是瑞聲達,最新的2.4GHz技術、MFi功能等都是與其二線品牌美國貝爾通共享的,再比如峰力隸屬於索諾瓦集團,其旗下也有優利康產品,也算是比較優質的產品。所以我們一般消費者在選擇助聽器的時候,如果從實用方面來說,可以考慮二線品牌。
骨傳導聽力設備,是目前國際六大品牌沒有涉及的領域,然而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國內設計骨傳導聽力設備的幾家品牌中,也有不錯的產品,其中一家叫中智益健的公司所設計的骨傳導智能聽力眼鏡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價格相對實惠。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一直以為「人老耳背」屬於正常,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願意花時間、精力和金錢與驗配中心進行聽力檢查,更不願意花費幾千甚至幾萬元去購買助聽器。而且大家都習慣於得了病才去想著怎麼治,國外人都是在沒得病之前想著怎麼預防和早期發現,觀念差異很大。我國助聽設備的佩戴率還不到5%,而國外這一比例則達到30%。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患不同程度聽力障礙的平均比例高達35%-40%,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6195萬 – 7081萬人。
傳統的「氣傳導」助聽器在設計之初還是強調耳聾或者耳背以後的治療,而且由於設計原理的問題,入耳式的產品設計導致助聽設備需要長期放置於耳道內,容易造成耳道堵塞,細菌滋生,甚至中耳炎的病變,而且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傳統助聽設備隱蔽性極差,會對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難以想像困擾。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弱聽人士不願意佩戴助聽器的原因。
而骨傳導聽力設備的設計原理就相對更為人性化,就拿中智益健舉例來說,他們的「骨傳導智能聽力眼鏡」,是利用顱骨傳聲技術,通過人的顱骨、骨迷路、內耳淋巴液傳遞、螺旋器、聽神經、聽覺中樞來傳遞聲波。相對於「氣傳導」,骨傳導省去了許多聲波傳遞的步驟,能在嘈雜的環境中實現清晰的聲音還原。以「眼鏡」為基礎的產品創意,也使弱聽人群使用攜帶更為方便,同時很好的保護了他們的個人隱私,讓心理障礙不再成為難題。再加上創新的非入耳式的產品設計,避免了因長期阻塞耳道所造成的二次聽力傷害和中耳炎等併發症。
記者認為,相對於糾結氣導助聽器好,還是骨導助聽器好,都沒有實在的意義,我們應該將重點放在怎麼樣保護我們年邁父母,以及那些有聽力受損的人群的耳朵,怎麼樣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早期治療,提高我們所愛的人的生活質量,這樣一來即使讓父母人到老年,也能保持耳朵和身體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