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解讀:汙染≠感染 新冠病毒不可能感染魚類等水生動物
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病毒病防控崗位專家、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淡水魚組組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病害防治重點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曾令兵表示,解讀漁業涉新冠病毒文獻務必要嚴謹。「汙染」與「感染」,一字之差,謬誤千裡;任何物品或食品都有可能通過各種途徑被病毒汙染,但這和病毒感染是兩碼事。新冠病毒可能汙染水產品,但不可能感染魚類等水生動物。
-
3次感染出現,新冠還會讓人變蠢,康復者痛苦發聲
新冠病毒孟加拉國流行病學疾病控制與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官阿拉姆吉爾博士表示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六個月內,病毒可能會在病人體內休眠,並造成病人的二次感染。或許人類要真的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
-
現有疫苗能否抵抗變異新冠病毒?
自2019年底首次出現,新冠病毒已經發生了多次變異,但這次的變種毒株更令人擔憂,因為它有如此多的突變——23個,其中一些還位於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蛋白)上。COG成員、英國伯明罕大學微生物與感染研究所的尼克·洛曼教授認為,正是這些變化使變種病毒株變得更具傳染性,高出原始毒株70%。新冠病毒主要是通過刺突蛋白與宿主細胞受體結合進而進入宿主細胞,目前疫苗針對的也是這種刺突蛋白。
-
研究人員表示:普通感冒可以預防感染新冠病毒
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都是病毒,不過只是一個小病毒,一個大病毒。但在專家和研究人員眼裡,普通感冒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讓小編來帶你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吧!是普通感冒最常見的原因,研究人員發現其可以引發人體的抗病毒防禦,也就是說,它們可以提供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
-
巴斯德研究所:法國或有4.4%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5月13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顯示,截至5月11日,法國全國4.4%的人口(280萬人)或已感染新冠病毒。此前在4月底,巴斯德研究所曾通過同一模型預測,到5月11日「解封」時,5.7%的法國人(370萬人)或將感染新冠病毒。
-
學術頭條:水產品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而不是感染,HIV治療迎來全新...
吳尊友回應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今日召開疫情防控第138場例行新聞發布會,對於有病人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後確診的問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目前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是檢查身體兩個不同的成分,前者檢測病毒核酸,後者檢測抗體。檢測核酸是檢查鼻咽部是否存在病毒核酸成分。如查出陽性,就存在感染狀況。
-
科學與新冠病毒的競賽:感染人數為何遠超SARS?
科學家和醫生們開始對這個病毒以及它引起的這場疫情的特點有了越來越多的認識然而,至今依然不清楚它具體來自哪裡、何時開始感染人類尤其是,也無法判斷這場大暴發將如何收場科學與新冠病毒的競賽「現在,在美國的醫院裡,如果有人出現呼吸系統疾病、肺部感染和發燒,醫生必然會問他們一個問題
-
世界首次!英國啟動爭議性疫苗試驗,上千人將主動感染新冠病毒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20日報導,為了加速研製出新冠疫苗,英國政府周二上午宣布,將開展一些有爭議的疫苗試驗,即「挑戰試驗」。只有在18歲到30歲之間身體健康的人才會被選為志願者。志願者將接種新冠疫苗,然後將自己主動暴露在新冠病毒下,以便在受控環境中測試疫苗。報導稱,這種做法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
HeiQ Viroblock對導致新冠肺炎的病毒進行成功測試
瑞士紡織創新公司HeiQ與澳大利亞墨爾本的Peter Doherty Institute(彼得-多爾蒂感染和免疫研究所,簡稱「Doherty Institute」)進行的測試表明,經過處理的織物可減少99.99%的病毒。
-
《自然》雜誌刊登君實生物新冠中和抗體階段性研究成果
研究發現了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夠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治療和預防效果,具有進行臨床轉化的價值。論文首次報告了針對SARS-CoV-2中和抗體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實驗結果,並取得了積極成果。中國科研團隊在「全球抗疫」的鬥爭中再次取得新的突破。
-
武漢病毒所等首次揭示新冠病毒感染人汗腺細胞
截至2020年11月15日,新冠疫情已造成全球5400多萬人感染,130多萬人死亡。新冠病毒能夠感染人體多個器官,嚴重情況可能導致多器官的衰竭,在少數COVID-19患者中還出現了皮膚病變的症狀,皮膚可能也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靶器官。
-
新冠病毒變種多國蔓延,六個核心問題都在這了
截至目前,葡萄牙已發現3種新冠病毒新變種,巴西、智利、馬來西亞等地也相繼報告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變種。另外,當地時間12月23日,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除此前出現的新變種外,英國檢測到2例感染另一種新冠病毒新變種的病例。多國出現新冠病毒變種,一場新的危機即將來襲?多國發現新變種,現在情況如何了?
-
南極洲首次出現新冠病例,36人感染!變異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世衛組織:多國已出現相關病例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日前表示,目前各國已展開病毒測序,尋找感染了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病例,已有一些國家出現此類病例,英格蘭公共衛生局顧問醫師蘇珊·霍普金斯表示,據測算,倫敦的新冠肺炎確診者中已有62%感染的是這種新毒株。但據觀察,目前,新毒株並沒有表現出毒性增強,感染住院率也沒有大變化。
-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國際病毒史學家協會的阿德裡亞娜·埃吉博士和凡·巴克爾博士表示,追蹤病毒突變需要對病毒的所有遺傳物質——基因組進行排序,需要通過研究從成千上萬的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遺傳物質,從中尋找疫情暴發的歷史線索。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馬裡蘭大學病毒學家趙玉琪博士指出,病毒溯源研究是一個科學難題,且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
港媒:港大專家表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者「有機會傳染其他人」
(圖源:香港電臺網站)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據香港電臺網站25日報導,杜啟泓在受訪時說,幸好在機場發現患者,因為患者回港時無病徵,檢測後發現病毒量有中等水平,「有機會傳染其他人」。
-
張筠博士加入偉德傑擔任首席科學官
北京偉德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偉德傑」)近期宣布生物醫藥界老兵張筠博士正式加盟,擔任首席科學官。依託公司生物抗體藥研發平臺,張博士將負責免疫新藥的研發和管線戰略等工作。 張博士於1990年獲英國伯明罕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博士,並在美國道化學研究院完成2年藥理學博士後研究。
-
福奇博士:水貂體內的新冠病毒變異不會使疫苗失效
據《獨立報》報導,美國最高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博士對此表示,這種突變對於當前研發的疫苗不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自今年夏季以來,荷蘭、美國等多個國家已經出現大規模的水貂新冠病毒感染。在丹麥,研究人員發現感染的水貂身上發現了新的新冠病毒株,其S尖峰蛋白發生突變,這是當前研發中的疫苗主要的識別位點。這種病毒在丹麥已造成了200例以上人類感染,英國因此也禁止非本地人從丹麥來到英國。
-
世衛公布新冠病毒溯源小組成員,英、美和澳大利亞專家均參與其中
新冠病毒的起源。近年來,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上,這是2012年在沙烏地阿拉伯首次發現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近親,自那以來已造成850多人死亡。5. 洪阮(Hung Nguyen):他是總部設在越南的國際家畜研究所動物與人類健康項目的聯合負責人。
-
@三亞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義大利米蘭薩科醫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馬西莫·加利表示,他率領的科研團隊已經分離出義大利境內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毒株,通過與中國52種新冠病毒序列進行對比分析,發現義大利被感染的患者病毒與中國沒有聯繫,它是在義大利境內流行起來的新型冠狀病毒。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6月5日,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JS016」)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入Ⅰ期臨床試驗階段。6月7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了首例受試者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