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萬老師在得到專欄解讀雨果梅西爾的新書《你當我好騙嗎:我們相信誰和我們相信什麼的科學》,其中有一節裡梅西爾說:
人們的行為其實是相當理性的,哪怕你把所有道理都給他講透,他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我總感覺他這個說法太過絕對,值得商榷。
於是就給萬老師留言,提出我的看法,萬老師也回復了我的留言。
我個人認為這篇留言+回復,對 95% 的朋友都會有幫助,再次分享到公眾號裡。
1
一、如果人的行為是理性的,那麼在他在面對需要做出抉擇的時候,有兩種選擇:
在沒有人為幹預的情況下,他會堅持自己的判斷,因為這已經是當下根據他的認知所能做出的利益最大化的決策了,此時他肯定是理性的。倘若出現人為幹預,在突然接收到他之前不曾了解過的信息之後,他正常的做法,一定會根據增量信息的有效權重,來判斷自己是否應該調整決策,而不是「把所有道理都給他講透,他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舉個例子:
我家算是中醫世家,我爺爺是行醫近 70 年的老中醫,我叔叔姑姑,都學醫拿證,在醫療系統工作,我從小就對中醫中藥感興趣,上面這段歷史,我曾經在咱們之前的日課留言裡提起過。
有一段故事我沒有說過。
我們當地有家上市的藥廠,是我們縣的支柱產業,藥廠生產的牛黃解毒片,是咱們中國許多家庭常備的「祛火藥」,很多人遇上牙齦腫痛、口舌生瘡、臉上長痘痘…… 甚至吃了火鍋或辛辣刺激的食物後,都會吃幾片牛黃解毒片來「消除火氣」,還有不少人更是把它作為「便秘必吃藥」。
因為這個藥就在家門口生產的關係,我們縣裡幾乎每個家庭都會備有牛黃解毒片,有事沒事來幾片。
我清楚並且痛苦地記得,每當我頭痛、口腔潰瘍、便秘的時候,我媽就會給我拿幾包牛黃解毒片,讓我每天喝三四次。甚至我沒有任何病痛的時候,她也會時不時地趁我不注意,塞四五片到我嘴裡,把水遞給我讓我喝下去「下下火」。
牛黃解毒片裡面含有牛黃、雄黃、大黃,哪怕包裹著糖衣,放進嘴裡也是一股腥味。我每次都是屏息快速吞下去,一旦反胃又會噁心老半天。
等到這兩年,我通過得到,在卓克老師、吳軍老師的科普下,了解了西藥製備的原理和歷史,也知道了傳統中藥在藥理上和毒副作用上的缺陷,我才終於擺脫了對中醫中藥的盲目崇拜,開始不再服用中藥了。
事實上,吃牛黃解毒片非但不能「解毒」,反而有可能讓人中毒。
咱們中國人對砒霜最為熟悉,砒霜的學名叫三氧化二砷,跟牛黃解毒片裡的雄黃(化學成分四硫化四砷)是「劇毒一家親」。雖然雄黃的毒性比砒霜小,但已有動物研究顯示,使用雄黃超過兩個月就會呈現明顯的腎毒性,能導致慢性砷中毒。
另一味原材料大黃,它裡面含有的蒽醌、二蒽酮類及其衍生物,在動物實驗中,能夠引起大鼠甲狀腺腺瘤樣改變(即可發生癌變)、肝細胞退行性變化、肝靜脈淤血、胃賁門上皮細胞肥大增生,長期服用可致肝硬化和電解質代謝紊亂,是導致結腸黑變病的主要原因。
至於牛黃,則是病牛膽囊、膽管、肝管中的結石,化學成分主要是膽囊分泌的膽紅素、膽汁酸等,其實並不特殊,只是由於天然牛黃的產量比較稀少,才顯得珍貴。中醫認為牛黃是牛的心及肝膽之間有病凝結而成的,所以能治人的心及肝膽之病。(PS:瞧瞧這邏輯,得是多麼大的腦洞才能把人和動物聯繫起來)。
因為自然產量少,許多中成藥只好用人工牛黃代替天然牛黃,人工牛黃是由牛、豬、羊等動物的膽汁提取物,經人工製造而成的。至於藥效,並沒有什麼不同。
根據《中國藥典》記載:
雄黃有毒,常用量為一天50~100毫克。
這個藥典推薦用量,已經是雄黃中毒量的 5~10 倍了。而牛黃解毒片每片(大片)含有 50 毫克雄黃,按藥典規定一天服 4~6 片,實際服入雄黃 200~300 毫克,是中國藥典規定的雄黃常用量的 3~6 倍,是雄黃中毒量的 20~30 倍。
此外,牛黃解毒片組方所用的石膏(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也常混有含砷化合物;黃芩含有肝毒性的成分,對肝細胞有很強的毒性;冰片(主要成分為龍腦)、桔梗都可導致過敏反應,出現皮膚藥疹,桔梗還能導致心房纖纏、低血糖。
臨床上有關服用牛黃解毒片(丸)導致不良反應的報導有很多例,涉及神經、循環、泌尿、消化、呼吸、血液各個系統,出現慢性砷中毒、肝臟損害、過敏性休克、皮膚藥疹、喉頭水腫、消化道出血、血尿、鼻衄、出血性膀胱炎、血小板減少、支氣管哮喘、成癮等症狀。
去年回家,我媽又習慣性地抓起一把牛黃解毒片給我吃。我就把這些成分一一跟她分析了一下,並且告訴她,含有雄黃(硫化砷)、硃砂(硫化汞)的中藥絕對不要吃,雖然吃了當時不覺得異常,但砷、汞等重金屬會在體內積蓄,排不出去,積蓄到一定程度就能導致慢性重金屬中毒,會出現頭痛、頭暈、失眠、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腎不適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導致肝硬化、周圍神經病、皮膚癌等。
我把這些道理跟我媽說了之後,我媽開始還半信半疑,質問我說,既然危害這麼嚴重,為什麼藥廠還生產,國家還讓藥店賣。
我只能又從歷史文化和現有國情跟她略微講一下,她雖然還是懷疑,但也不敢再讓我們隨意吃了,再慢慢地,她自己也不輕易吃了。
很明顯,以我媽為代表的中國人,這幾十年裡,一有降火解毒的需求,自然而然地就會選擇吃牛黃解毒片。自從聽了我的分析之後,提升了她的認知,因此就改變了決策。
想請問萬老師,像我們家這樣的情況,就不屬於梅西爾書中說的「把所有道理都給他講透,他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吧?或者這只是我描述的特例,在哪裡地方不符合梅西爾的論證呢?
2
以上是我的留言,萬老師的回覆如下:
令堂的行為非常合理。她在自己所擁有信息的前提下,做出了最好的判斷。信息更新,判斷隨之更新。信息是環境的一部分,不是道理的一部分。
我看了半天,居然更加不明白了:
我以為在給她「講道理」,但是萬老師卻說是在「更新信息」。「信息」和「道理」的本質區別在哪裡呢?
努力思考了許久,我才稍微想清楚一點:
信息是我們觀察到的客觀事實,是不參雜情感和立場的客觀存在,而道理卻是我們從感情出發,是帶有一定目的的有立場的表態。
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準不準確,你們認為呢?歡迎一起交流探討。
PS:
本文部分資料參考自方舟子、丁香醫生等早年網文,感謝!
歡迎轉載到朋友圈,其他形式的轉載,請與作者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