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何種慣性參照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個常數。而量子糾纏,有人認為是超距的,但更多人認為是有速度的,是超光速的。我在之前的文章《量子糾纏的超光速傳輸有可能就是宇宙暴漲的速度》中提出如果時空本身是量子糾纏的結果,那麼初始時期的宇宙暴漲速度就是量子糾纏速度,確切地說,暴脹發生在宇宙誕生後的10^(-35)秒至10^(-33)秒之間,在這麼短暫的時間裡,整個宇宙的尺寸膨脹了10^26倍。
經過宇宙暴漲之後,進入到宇宙膨脹時期至今,天文學家們給出了有關宇宙膨脹速度迄今最為精確的測量值,使用美國宇航局斯皮策空間望遠鏡進行的最新測量顯示,宇宙的膨脹速度約為74公裡每秒。我在《新解:宇宙大爆炸是如何產生並膨脹至今的》和《宇宙膨脹是像氣球那樣嗎?其實有可能更像冰花的生長》中提出宇宙的膨脹並不像吹氣球那樣增長,而仍然是通過連鎖激發形成的不斷增長的量子糾纏時空網,按照這個邏輯,宇宙膨脹本身也是不斷新生量子糾纏時空網的過程,即今天我們觀測到的宇宙膨脹速度,也就是今天量子糾纏時空網絡的傳輸速度。
因為宇宙大爆炸最初的能量通過這種不斷激發新生粒子產生糾纏,能量在不斷耗盡,所以糾纏的速度也在下降。也就是說量子糾纏的傳輸速度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傳輸速度與量子的能量有關。高頻率光量子糾纏的傳輸速度大於低頻率的光量子糾纏速度。
2013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銜的自由空間量子通信團隊的彭承志、張強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無局域性漏洞的量子糾纏關聯塌縮速度下限測量,結果表明在所有相對地球以千分之一光速或更低速度運行慣性參照系中,量子糾纏關聯塌縮速度下限為光速的一萬倍(4個數量級)。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10, 260407 (2013))上。
因為量子糾纏的作用傳輸本身並不是傳輸量子自旋信息,所以他與光速無關,也不是一個常數,我猜想大多是大於光速,甚至有可能會低於光速。
本文由探索貓原創,版權所有。探索貓已籤約維權機構,違權必糾。如轉載請私信 @探索貓微博。歡迎直接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