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慧星的農民畫,眼前頓時一亮----明快的色彩;活潑的造型;優美的意境,讓人嘆服。那一幅畫,叫《回娘家》,是慧星的農民畫處女作。
代縣農民畫沉寂多年,在八十年代閃耀銀河的那一批農民畫家漸入暮年的時候,新生代沒有跟上來。如今,眾多的本土有識之士奔走呼號,籌備組織、推動創作,慧星就是其中之一。慧星身體力行,左肩擔起農民畫的組織聯絡工作,右肩擔起農民畫的創作責任,酷似一位身先士卒的將軍,躍馬揚鞭,衝鋒在最前沿。
慧星師從藝術大師王換鎖,年輕時代,隨著恩師遊走於各地寺廟宮觀,以彩繪古建為業,默默無聞地傳承著雁門古建的彩繪技藝,為這一中華民間文化瑰寶的延續奉獻了青春韶華。
二十多年前,在五臺山金閣寺我們有緣相識,慧星沉穩的性格、智慧的額頭,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我們幾個人同居於一間禪房,那個時候金閣寺還沒有通電,在一盞搖曳的油燈下,我們一起看書習畫。記得有一次慧星和夥伴們說:「咱們要跟著永紅一起學習。」……一晃眼三十多年過去了,去年春天,年過半百的我們又一次巧遇,這一次,慧星說:「咱們要跟著王道一起修道。」
道在紅塵,我們現在做的一切何嘗不是修道?仙道貴生,我們如何能把握此生,讓生命之火熊熊燃燒起來、為社會發光發熱?這就是修道的世界法。這一點,慧星做的很好。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心系疫區的慧星創作了農民畫抗疫作品:《出徵之一》、《出徵之二》,用畫筆表達了對疫區群眾的關心和對戰鬥在一線的醫務人員的支持。古聖先賢說:「文以載道」,從一件文學藝術作品,我們可以看到蘊含其間的正義之道、良善之道,也可以看到創作者對「道」的領悟與理解、掌控與把握。慧星用細膩的筆法;飽滿的畫面;真摯的感情,把發端於內心的「道」,為我們呈現在一幅幅畫面上。
江山代有才人出。代縣農民畫的新生代,需要湧現出數位領軍人物來走在創作的最前沿,這樣的人物,不光要有精湛的技藝、闊達的思維,更需要有擔當的意識、無私的大愛。如今,我們可以在時光隧道的深處,看到一些邁著矯健的步伐走來的農民畫畫壇新人,雖然隱隱約約、朦朦朧朧,但我分明看到,其間有慧星的身影。
宇宙浩渺、銀河璀璨,我們期望在代縣農民畫重新光耀神州的那一刻,有一顆星星,叫慧星。
文:雁門道子 2020.3.13
《回娘家》
《紫塞牧歌》
《伏虎圖》
《雁門人家》
《出徵之一》
《出徵之二》
《摸瞎貓兒》
《吹喇叭》
《捅蜂窩》
《踩高蹺》
《撞拐拐》
國畫山水
國畫山水
《書法》席文文
編輯:代縣農民畫促進會(籌)
時間:2020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