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300萬平方公里海域、坐擁3億人口,印尼為啥只是個三流國家?

2021-01-07 騰訊網

拿破崙曾經說:"天下絕無不熱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

人們常說,贏在起跑線,一個良好的出身通常是人人羨慕的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基礎同樣重要。

在世界人民看來,印度尼西亞是一個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的幸運兒。他有著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是一個坐擁3億人口的大國,印度尼西亞的未來原本充滿著無限的可能。然而當人們深入探究的時候發現,如此優越的印度尼西亞,為何還是個三流國家?

得天獨厚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地區,赤道穿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印度尼西亞對外交流便捷

目前印度尼西亞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3億,他也成為了世界上排名第四的人口大國,其國家發展活力無限。

印度尼西亞的國土面積為190.4萬平方千米,排名世界國土面積的15位,與世界上其他疆域遼闊的國家相比,印度尼西亞的陸地面積並沒有較大的優勢

然而印度尼西亞還有一個殺手鐧,那便是廣大的海洋領土,印度尼西亞的海洋面積超過了300萬平方公裡。目前印度尼西亞是亞洲地區除了中國之外,領土最為廣泛的國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面積、人口優勢讓印度尼西亞有著無限的可能。

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位於馬六甲海峽附近,扼守眾多國家的海上交通要道,印度尼西亞有著別人無法想像的話語權。

在眾人看來,印度尼西亞的自然條件與人文條件如此得天獨厚,如今的他成為世界強國必然毫無壓力。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眾多人口大國之中,中國、俄羅斯、美國等國家位居第一梯隊,印度等國家位於第二梯隊,印度尼西亞這樣的國家只能被遠遠甩在身後,人們稱之為三流國家。

顯然,在高手如雲的國際賽場之中,印度尼西亞並沒有任何的存在感。有人說,存在感是一個十分模糊的詞語,人們不能用所謂的存在感來判定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如此,我們便從印度尼西亞的真實數據出發。

3年前,印度尼西亞的GDP超過萬億,在亞洲排名第五,世界上排名16位。或許這樣的成就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已經十分可觀,然而他依舊沒有躋身於世界強國的資格。

除了經濟上捉襟見肘,印度尼西亞的政治也面臨著極大的困境。在同類型的發展中國家之中,印度尼西亞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極低,印度、巴西等國家均在其之上。

而與同樣處在發展之中的中國相比,印度尼西亞更是無法與其相提並論,更別提美國等世界強國。

如今印度尼西亞大多數的活動範圍都局限在東協地區,那時候的印度尼西亞有著莫大的自信,也終究只不過是在一群弱小的國家之中找到了自己稍微具有一點優勢的存在感。當印度尼西亞的活動範圍擴展到亞洲之外的時候,他便喪失了所有的話語權。

人們時常調侃,印度尼西亞有著世界上一流家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位置優勢,卻連二流國家都是觸不可及的高度,實在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追本溯源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享有300萬平方公里海域、坐擁3億人口,為啥仍然只是個三流國家呢?其中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自然環境成為了制約印度尼西亞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人們常說,熱帶地區無強國,印度尼西亞就是在這個說法之下成長起來的。位於赤道附近,印度尼西亞地處熱帶地區,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高溫多雨,這樣的環境雖然利於某些農作物的生長,卻不利於人類的居住。

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的自然環境也給工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損害。高溫讓勞動者們產生了嚴重的不適感,其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然而多雨的氣候讓工業製造在開始與停止之間反覆變化,天氣的不確定性給工業發展到來了巨大的麻煩。

有人曾經想到了解決方法,或許印度尼西亞的人們可以在涼爽的空調房間中工作。這樣的想法雖然前景美好,卻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印度尼西亞並不算是一個發達的國家,生產成本的大規模輸出給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同時印度尼西亞的人口高達3億,空調無法覆蓋到如此龐大規模的人群,這也意味著通過改善工作環境而提高人們工作效率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印度尼西亞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島國,被人們稱為千島之國。人們認為這樣廣泛的國土面積或許會是印度尼西亞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事實卻並非如此。

海岸線太過破碎,印度尼西亞國土無法連接到一起,每個島嶼都處於相互隔絕的狀態之中,這樣細碎的領土並不利於整個國家的聯動。

事實證明,大量的島嶼給印度尼西亞帶來的影響也是雙面的。印度尼西亞的海岸線十分曲折,因此產生了眾多優良的港灣,而海岸線以及港口都是發展國際貿易的重要條件。與此同時,這些島嶼也破壞了印度尼西亞的地緣結構

印度尼西亞的國土面積呈現著東西狹長、南北分散的狀態,這樣的地理結構給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印度尼西亞想要實現各個地區的聯動必須修建完整的道路交通運輸網,然而島嶼與島嶼之間的過長距離也讓印度尼西亞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

在交通通暢的情況下,蘇門答臘島運輸到爪哇島的貨物要跋山涉水,長距離運輸需要眾多的事件,這也意味著貨物運輸的成本超乎人們的想像。

除了擁有破碎的地緣結構之外,印度尼西亞的陸地結構依舊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印度尼西亞的核心是爪哇島,擁有廣闊的盆地,然而在印度尼西亞的其他地區,山地與丘陵佔據了大部分的江山。

印度尼西亞地處熱帶地區,降水較高,森林茂密,內陸地區甚至被雨林覆蓋。對於原本便不具備廣闊的國土面積的印度尼西亞來說,這樣的自然環境更是讓他的發展雪上加霜。

目前印度尼西亞的森林覆蓋率大概為67.8%,從生態的角度上來看這樣的成績十分喜人,然而只有迫切需要發展機遇的印度尼西亞人才能夠體會到其中的痛苦。

對於印度尼西亞而言,農業發展機遇十分有限。一個國家想要發展農業必然有著

大片的平原,而印度尼西亞的山地和丘陵便是最大的阻礙。印度尼西亞海洋面積廣大,平原面積卻小到不值一提,加上國土面積破碎,大規模的農業發展對於印度尼西亞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印度尼西亞的地緣結構也阻礙了國家工業的發展。大規模的工廠的修建需要大片集中的土地,而印度尼西亞的土地山川與河流縱橫交錯,眾多小面積的島嶼也無法形成統一的整體,這也就決定了印度尼西亞根本無法建設大型的產業鏈。

人們或許將希望寄託於擁有平原的爪哇島的身上,然而只有13萬平方公裡的爪哇島,如何能夠承擔起發展整個國家工業的重任呢?

印度尼西亞各個島嶼在地域上是相互隔絕的,在精神上的聯繫也並不緊密。換句話說,印度尼西亞其實是一個並不團結的國家。

1950年,印度尼西亞擺脫荷蘭的統治實現了獨立,此前眾多島嶼各自為戰,鮮少有交流的機會,這也導致了不同地域之間的人們是十分陌生的。

目前印度尼西亞已經以發展工業文明為手段建立了各個島嶼之間的聯繫,但是歷史上形成的隔膜太大,印度尼西亞政府根本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完全消除人們的消極情緒。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也就決定了整個國家存在著不同種類的語言,各民族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極為不便。民眾之間的認同感極低,印度尼西亞還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整個國家內部的政治環境也並不安定。

歷史上的印度尼西亞曾經多次發生排華排外的事件,也正因如此,他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也存在著諸多不確定的因素。

印度尼西亞位於三大板塊之中,多火山地震,自然災害頻發。儘管印度尼西亞的資源種類十分豐富,但是印度尼西亞並沒有將這種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政府依靠單一的初級產品的出口獲得效益,其收入也是十分有限的。

其次,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存在著工業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印度尼西亞依靠汽車製造業獲得了發展機遇,然而我們依舊可以從他的發展歷史中找到諸多的漏洞。

目前印度尼西亞有著20家汽車製造企業,生產汽車零部件的企業700家,然而印度尼西亞生產出來的大部分產品都用於國內的消費市場,其出口額少之又少。目前印度尼西亞國內生產的大部分汽車都是低端產品,佔據汽車市場總份額的90%。

從其他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亞的汽車行業存在著生產體制不完善、產能過剩、產品開發能力較弱以及零部件生產技術落後的問題。目前印度尼西亞人民的生活水平並不算高,平均每35人擁有一輛汽車,遠遠低於東南亞的泰國1:14 的比例。

隨著疫情形勢的嚴峻,印度尼西亞引以為豪的汽車市場產生了巨大的震動,5月份印度尼西亞的汽車銷量只有3551輛,相較於上一年下降了95.8%。作為印度尼西亞的支柱產業,汽車製造業受到的暴擊也給整個印度尼西亞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最後,印度尼西亞的人民民智並不夠開化,大多數人存在著奮鬥精神不足的問題。印度尼西亞在荷蘭的統治之下度過了350年的光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獨立的印度尼西亞很久都沒有從資本主義國家的壓迫之下恢復鬥志。

儘管近幾年來印度尼西亞內部的民智開化程度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然而與其他國家相比,印度尼西亞人依舊缺少足夠的拼搏精神與衝勁。

在大多數人的願望中,他們希望自己擁有一個舒適的環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必在競爭之中焦頭爛額,也不必為了所謂的成功犧牲自己原本的幸福。

國家的未來

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卻依舊處於三流位置的印度尼西亞,究竟該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呢?

一方面,印度尼西亞應該儘量規避地緣結構帶來的消極影響。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群島國家,政府應該找到正確的方法策略實現不同地區的有機統一。

建立發達的交通運輸網,在眾多地區修建可以實現互聯互通的橋梁與海底隧道都可以實現印度尼西亞不同島嶼之間的交流。印度尼西亞應該在保證各自發展的前提下實現島嶼的整合,加強不同地區人民之間的團結,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

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亞需要建立完善的工業發展體系。印度尼西亞是一個自然資源眾多的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利用這一優勢大力發展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與此同時,為了增強應對風險的能力,印度尼西亞應該探索新的製造領域,而不是將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汽車製造。

坐擁3億人口,擁有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三流國家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強國,依舊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印尼的跨海大橋計劃:成本高達250億美元,可連接2億人口
    在地球上人口超過1億的十四個國家當中,印度尼西亞、日本和菲律賓是僅有的三個島國,而且還是群島國。和陸地國家相比,群島國大多擁有很多航道和深水良港,在海洋領域有很大的優勢。但對於國家內部交通而言,陸運的效率實際要遠大於海運。所以,群島國家的短板也很明顯:陸地交通不能連成一片,國內經濟產業很難有效連成一體。
  • 印尼:穆斯林人口2.3億,印尼是如何成為穆斯林人口最多國家的?
    ▲ 伊斯蘭教在全球的傳播(右下方為在東南亞的傳播)但穆斯林沒有被這兩個標籤所桎梏,有著陽光、海浪和沙灘,既遠離伊斯蘭教發源地,又不可能騎著駱駝到達的印度尼西亞,卻也是一個穆斯林國家,而且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近2.7億人中有超過2.3億的穆斯林,佔全球穆斯林人口的12%。
  • 世界人口最少的十個國家
    這十個國家的總人口已經超過全球人口的55%。 人口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充足的勞動力能為國家創造大量的價值,另一方面人口的可持續增長也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由於其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上佔有重要地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人口均超過1億,那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十個國家各有多少人呢?它們的經濟發展如何?
  • 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十個國家
    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由於其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上佔有重要地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人口均超過1億,那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十個國家各有多少人呢?它們的經濟發展如何?今天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一個國家的人口數據是一個動態數據,無法得到一個確切數據,所以本文所統計的數據只是初略數據。NO10、馬紹爾群島(55,900人)
  • 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排行榜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也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其聲稱領土面積為328萬平方公裡,實際管轄面積316萬平方公裡,其中無爭議領土面積298萬平方公裡。截止2019年7月,印度擁有人口13.7億,其中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人口的46.3%。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印度由28個邦(省)、6個聯邦屬地及1個國家首都轄區組成。
  • 2.6億人口大國被迫遷都,一口氣砸2340億美元,需要10年才能搬離
    這對印度尼西亞來說是個壞消息。近些年,印尼首都雅加達正在加速下沉,在過去30年裡下沉了近4米,按這個速度計算,到2040年,印尼總統府將被海水淹沒,因此必須儘快搬離。但是,雅加達是一個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級城市,遷都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留給印尼的時間不多了。
  • 世界「人口最多」的島嶼,總面積不足20萬平方公裡,人口超1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個島的面積比較小,但是,有很多更大的島,例如,格陵蘭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達到200萬平方公裡,現在,面積比這個島大的國家不多,但是這個島大,但是住在島上的人不多,總的來說,可能有一百萬人。
  • 印尼國土面積190萬平方公裡,為何首都和大城市都在爪哇島上
    縱觀大多世界強國,國家人口多、國土面積廣、人均GDP高這些要素缺一不可,從體量上來看,印度尼西亞顯然擁有成為世界強國的資本。 2.64億人口,使其成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19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也在全球排名中位居第15位。
  • 坐擁三大洋出海口的3個國家,兩個強悍無比,一個富裕得令人羨慕
    擁有良好的環洋出海口,有利於發展對外貿易交流,國家經濟發展會因此更加槍金,國家實力自然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增強。在當今世界,有三個三面環洋國家,地理位置極為優異,為其他國家所不能及,這三個國家中有一個是世界級軍事大國,實力非常強悍,另一個經濟發達,民眾富得流油。
  • 印尼人口是廣東省2.5倍,經濟比廣東省如何?
    十九世紀後期,印尼群島掀起了獨立運動,一個德國人提出的「印度尼西亞」,得到印尼群島上層人士的認同,被確定為統一的國名,二戰後成為正式的國家名稱。 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0.4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十四大國,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也是世界人口大國,人口規模約2.74億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
  • 世界十大島嶼,分別屬於哪些國家?
    世界上的島嶼很多,總數大約在五萬個以上,總面積也達到了997萬平方公裡左右,幾乎和世界第二領土大國加拿大的面積相當。如此廣闊的一片區域,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極為豐富的。但島嶼的資源不僅限於陸上,其擁有的海洋資源和戰略意義,才是島嶼最大的價值所在。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擁有一座島嶼,即可劃定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
  • 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十個島嶼之五:日本本州島和印尼爪哇島
    日本本州島和印尼爪哇島今天,我們來介紹人口最多的十個島嶼的最後一篇,也就是人口數量排名第二位和第一位的島嶼,這兩個島嶼都位於亞洲。世界島嶼中人口數量排名第二位的是位於亞洲東亞島國日本的本州島,日本是一個群島國家,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板塊間的碰撞擠壓形成了一系列的島嶼,其中本州島、九州島、四國島和北海道島是四個比較大的島嶼,日本中國擁有超過7000個以上的島嶼。
  • 世界最失敗的國家:擁200多萬平方公裡肥沃土地,經濟卻年年墊底
    世界最失敗的國家:坐擁200多萬平方公裡肥沃土地,經濟卻年年墊底發展才是硬道理,無論是一個城市還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是最重要的。經濟發展不上去,那就代表國力會越來越薄弱,周圍的國家在蓬勃的發展,和差距越來越大。
  • 一平方公裡兩個人?外蒙為何成了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
    外蒙國土15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300萬冒頭,分攤下來每平方公裡兩個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國家,而且就這麼點人,還有一半居住在首都烏蘭巴託。因此有一個笑話:在外蒙古只有兩個區域,出烏蘭巴託就會進入農村地區。
  • 亞洲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七個,哪個人口密度大?哪個增長率快
    亞洲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只有7個,分別是位於東亞的2個國家,即中國和日本,位於南亞的3個國家,即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還有位於東南亞的2個國家,即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印度是亞洲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一共有13.54億人口,佔亞洲總人口的29.82%,印度人口接近中國,但國土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裡,不到中國的31%,因此,印度人口密度很大,每平方公裡有411.87萬人,印度沒有實施計劃生育,人口增長率是1.11%,接近中國的3倍多。
  • 最無奈國家:領海是領土的10638倍,5年後將被中國挖掘潛力
    十萬人口的國家卻有750萬平方公裡的領海,這組數據看起來不起眼,但跟中美俄對比後卻令人毛骨悚然:美國陸地面積約963萬平方公裡,領海為1217平方公裡;俄羅斯陸地面積1709萬平方公裡,領海為756萬平方公裡;而中國僅有396萬平方公裡的領海,實際控制的不足一半。
  • 印尼有很多大島,為何人口集中第五大的爪哇島?
    印度尼西亞是個非常奇特的國家。第一奇,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大陸與澳大利亞大陸之間的群島,面積190.45萬平方公裡。也就是說,印度尼西亞沒有一塊陸地位於亞洲大陸或澳大利亞大陸上。不過,印度尼西亞最東部有個伊裡安島(紐幾內亞島),這個島的西部屬印度尼西亞,東部屬於大洋洲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不過,整個伊裡安島在地理上都屬於大洋洲,印度尼西亞實際上橫跨亞洲與大洋洲。 第二奇,印度尼西亞的島嶼都特別大。
  • 巴西8百多萬平方公裡,為何亞馬孫河沿岸人口少?
    南美洲的巴西面積851萬平方公裡,約佔南美洲面積1780萬的一半。但是,巴西的人口卻不算很多,「只有」2億。當然,巴西已是南美洲人口(3.87億)最多的國家,只是以巴西的面積,應該有更多的人口。那麼,巴西為何「只有」2億人口呢?
  • 印尼總統:非法捕魚每年給印尼造成200億美元損失
    據中新社雅加達10月11日報導,印尼總統佐科日前在日惹舉行的第二次國際漁業犯罪研討會上稱,非法捕魚每年給印尼造成高達2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加上65%的珊瑚礁面對受到破壞的威脅,他呼籲全球合作打擊非法捕魚,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 島嶼太多也是煩惱,印尼有17000多個島嶼,首都放在哪都不合適
    但當你了解到這個國家所擁有的資源時又不由地發出感嘆:擁有這麼好的資源,為何只發展到這個程度?印度尼西亞有「萬島之國」之稱,191萬平方公裡土地被海洋切割成17508個大小島嶼,散布在東西跨度達5500公裡的大洋上。這樣的地形也有好處,能儘可能多地佔據海洋資源,面積不過191萬平方公裡,比蒙古國要大一些,卻擁有3.5萬公裡的海岸線和316.6萬平方公裡的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