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很煩躁?原來高溫真的會扭曲人們思維,導致脾氣暴躁

2020-09-04 清風史話

據國外媒體報導,炎熱夏季會讓人們渴望吃冰淇淋,在美麗的海灘享受日光浴,但炎熱的氣候也會導致人們變得脾氣暴躁、情緒沮喪,為什麼會這樣呢?

  炎熱天氣與暴力事件是否存在著密切聯繫?

  根據數據統計,炎熱的氣候與人們的情緒和行為變化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比如1988年,不僅刷新了美國高溫氣候記錄,當年出現的暴力事件也刷新了歷史記錄,謀殺、強姦、武裝搶劫和襲擊事件的數量是前所未有的,這一年大約發生暴力事件156萬起,炎熱天氣與暴力事件是否存在著密切聯繫?

  數百年以來,人們猜測炎熱氣候會改變人們的行為,這種觀點已深植我們的語言中,我們描述脾氣暴躁時使用「怒火中燒」,當發怒時感到衣領之下身體部位發熱。1597年,莎士比亞將維羅納酷熱夏季描述為「瘋狂的熱血沸騰」。

  對氣候變化與人類行為之間關聯性的最早研究出現在19世紀末,正好與首個可靠的犯罪統計數據相吻合,依據一項分析,結果顯示人類侵犯案件在夏季幾個月達到峰期,而財產盜竊案件在冬季更為常見。

  此後人們掌握到氣候與人類行為之間的證據越來越多,每年我們都會經歷集體性轉變,有些現象並不偏激——當人們堵車時很可能選擇按喇叭;警察發現違章行為逐漸增多;慢慢地人們不太可能幫助陌生人……

  但一些現象會讓人們感到不安,2018年全球熱浪導致大面積乾旱和頻繁發生的北極野火;炎熱氣候導致馴鹿不得不來到芬蘭海灘;甚至瑞典一座山變小;同時也出現一些令人擔憂的人類事件。英國夏季撥打999報警電話刷新紀錄,警方稱民眾對炎熱夏季的反應「非常奇怪」,一些地區,警方稱報警電話增加了40%。

  當然這都是軼聞,而且對於這些個別事件還有很多其他的解釋,但這種更廣泛的相關性似乎獲得來自世界各地大量學術研究的支持。在南非,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謀殺案件數量就會增加1.5%。

  在英國2010年4月至2018年期間,平均氣溫20攝氏度時期的暴力犯罪率比平均氣溫10攝氏度時期高14%;在墨西哥,天氣越暖和,有組織的犯罪行為就越多,一些專家學者猜測隨著氣溫升高,人們逐漸產生「暴力傾向」。在南非,科學家發現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謀殺案件數量增加1.5%;希臘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個特定地區發生的137起兇殺案中,超過30%的兇殺案發生在平均氣溫超過25攝氏度的時期。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臺灣地區、美國、芬蘭和西班牙也觀察到類似暴力犯罪與炎熱天氣的關聯模式,總之這種關聯效應已在數百項科學研究中獲得證實。

  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追蹤了1791-1880年之間世界各地的暴亂事件,發現絕大多數暴亂都發生在夏季,無論觀察的是北半球還是南半球,該現象均普遍存在。例如:在歐洲地區,暴亂起義最可能發生在7月份。

  近期許多研究證實了社會運動與天氣之間的聯繫,一項針對36年來7000多起社會運動的分析發現,這些事件通常發生在氣溫較高的時間,而且隨著氣溫升高,更有可能變成暴力事件。近期,荷蘭有史以來最熱一周結束後出現了民眾騷亂:一幢大樓被點燃,民眾向警察投擲煙火,最終27人被捕。

  很明顯,不公正事件和其他引發社會動蕩的因素全年都有可能發生,但人們更有可能在氣溫較高的時期做出反應。鄧迪大學心理學名譽教授特雷弗·哈雷(Trevor Harley)說:「這是一個警告,氣溫變化和暴亂之間遵循U形規律,所以當天氣變得非常炎熱或者潮溼的時候,人們什麼也就想做,因為活動起來很不舒服。」

  此外,戶外氣溫與人類自我傷害發生率有關,一項針對12個國家1320148名自殺者的調查報告顯示,整體上講,較高的環境溫度與自殺風險增加有關,該關聯性在西方國家和南非尤為明顯。總體而言,最高風險發生在氣溫27攝氏度的時期,澳大利亞研究表明,氣溫27攝氏度左右,住院患者數量激增,夏季熱浪期間的增幅約7.3%。

  為什麼天氣會對人類行為有如此大的影響,這仍是一個謎團,但隨著全球氣溫轉暖,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找答案,有大量證據表明,高溫會讓我們更加憤怒、更加緊張、更不快樂。

  較明顯的一種可能性是:悶熱天氣會讓人感到不舒服,讓我們的整體情緒變得更糟糕,導致出現極端行為。有大量證據表明,高溫會使人們更易憤怒、更緊張、更不快樂,在炎熱的天氣裡,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的職業足球運動員更有可能出現攻擊性動作而犯規;新聞工作者在報導中更傾向於使用負面語言;人們更有可能罷工和辭職。

  天氣可能會通過改變我們生物學進而影響我們的大腦,該發現進一步支持最新研究觀點。2017年,科學家發現芬蘭的環境溫度與人體血清素含量有關,血清素是一種重要的大腦化學物質,能夠調節焦慮、快樂和整體情緒。血清素在健康志願者和暴力罪犯的血液中循環,至關重要的是,他們還發現血清素指數與每月暴力犯罪率存在很強的關聯性,這表明熱量會改變人體血清素指數,進而影響我們的攻擊性行為。

  另一個觀點認為,炎熱天氣會增加男性睪丸激素指數,使我們變得更具攻擊性,這一事實也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隨著夏季白天時間延長,性暴力和家庭暴力事件發生率會大幅增多。在美國,夏季出現的「親密伴侶暴力事件(包括身體、性、情感虐待)」比冬季多12%。

  然而,還有很多其他的解釋,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大多數研究都是基於相關性——他們將氣溫等某種因素與犯罪行為聯繫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中某個因素必然會影響另一個。當每天太陽升起來,我們生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些人參加擁擠的慶祝活動,人們在社交活動中接受飲用酒水,通常飲酒會使人們更加活躍興奮。

  這些使我們與其他人接觸並激發情緒的夏季活動,是我們熱浪行為的真正驅動力嗎?

  極端行為的發生與氣溫變化很難分離,兩者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如果就自殺率而言,天氣變暖時自殺率會升高,因為人們都在戶外活動,自殺行為更容易發生……但該現象在世界各地差異很大,俄羅斯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可能與該國居民飲用大量酒水有關,而不是氣溫較高。

  新冠疫情全球範圍傳播的現象可能有助於揭曉答案,因為自從新冠病毒出現之後,人們許多正常的夏季活動已取消,疫情大流行已被證明是一個解決諸多迫切問題的自然實驗。

  不管什麼因素推動了天氣與人類行為之間的聯繫,它對未來都有一些令人不安的暗示,科學家預測稱,隨著氣候變化的開始,全球平均氣溫僅上升2攝氏度,就會使西歐等溫帶地區的暴力犯罪率上升3%以上,目前許多專家認為,即使我們通過有效治理實現了對氣候變化的所有承諾,氣溫仍將上升3攝氏度以上。

  雖然天氣影響我們的原因仍是一個謎團,或許我們應當做好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一切變化。(葉傾城)

相關焦點

  • 脾氣變暴躁,如果不是性格原因導致,最好排查幾種病
    但隨著心臟疾病的穩定和好轉,患者的不良情緒會有所緩解。 精神壓力過大、頑固失眠,也會導致心肌缺血等情況,嚴重時會加重心臟病病情。因此,患者要加強情緒管理,儘早針對不同類型、程度的情緒問題進行幹預,以心理輔導、音樂治療、運動治療,到使用藥物等多種方式,紓解心理不適。
  • 脾氣暴躁總是愛發脾氣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脾氣暴躁愛發脾氣對自己健康不好,也會影響自己的人際交往,容易惹是非,鬧矛盾,得罪人,失去朋友,總是愛發脾氣該怎麼辦呢?1、冷靜分析反思自己:脾氣暴躁愛發脾氣,就需要自己控制自己,冷靜地分析一下自己,怎麼會這個樣子,為什麼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這樣做對不對?
  • 這四大星座脾氣暴躁,發起火來很可怕,但本性不壞、心地善良
    文 | 譚舒心有些人看起來脾氣暴躁,不好惹,令人不敢接近,但他們只是把所有情緒都表現在了臉上,並無惡意。在十二星座中,這四大星座看起來脾氣不好,容易暴躁,但其實都是本性不壞、心地善良的人,都有誰呢?哪怕是關係最親密的人,只要惹到射手生氣了,他們也不會嘴下留情。這樣的他們確實令人害怕,但他們通常都是有口無心,在暴躁的情況下說出的話,都是不經腦子的。他們不會害人,心地善良,發脾氣後的射手常常會反思自己,獨自難過,覺得不應衝撞了別人。如若真的因發脾氣而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射手意識到後會主動道歉。
  • 孩子脾氣暴躁?跟我學,教你如何教育情緒暴躁的娃
    如此年幼的孩子為何會如此暴躁?暴躁的孩子又怎麼教育呢? 為什麼孩子脾氣暴躁?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性格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特點,但是這些孩子真的自出生就有這樣糟糕的脾氣嗎?
  • 孩子脾氣暴躁,是體內「小怪獸」作祟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尤其是孩子們,且不說尚在娘胎裡便備受呵護,一出生更是捧在父母手心裡的稀世珍寶。從咿咿呀呀的吃奶嬰兒,到活潑機靈的小人精,父母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傾注了很多很多的愛,然而,爸爸媽媽怎麼都沒想到他們會被心中一直摯愛的寶貝如此無理地傷到。
  • 實用口語:暴躁貓走紅 脾氣暴躁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實用口語:暴躁貓走紅 脾氣暴躁用英語怎麼說?   「暴躁貓」塔達醬(Tardar Sauce) ,憑藉一臉不高興網絡走紅,還有望進軍好萊塢,職業前景一片大好!「暴躁貓」的英文綽號是Grumpy Cat! 英文裡grumpy 表示「脾氣暴躁,性情乖戾」。 一起來用英文說說各種各樣的暴脾氣吧!
  • 脾氣暴躁的領導成不了大事,往往淨惹事、又出事,看完你便懂了!
    在工作場所,如果遇到脾氣暴躁的領導者,的確確實需要謹慎對待。因為這樣的領導者缺乏修養,缺乏彈性,尤其是缺乏理性。他們往往容易發脾氣,喜歡訓斥他人。他們不將下屬視為人類,這將嚴重損害其下屬的自尊心,不可避免地導致失去民眾支持和群眾基礎。這樣的人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人,甚至更容易發生壞事。
  • 實用口語:「脾氣暴躁」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實用口語:「脾氣暴躁」英語怎麼說?   My train leaves in a couple hours, so I've got to watch the time.
  • 怎麼和脾氣大,性格暴躁,不能理解自己的女朋友相處
    看到這個問答很同情提出問題的人,一個脾氣大性格暴躁,不能理解自己的女朋友在一起是很難相處的。如果你感覺很難相處,就分手,沒有必要讓自己難受。 一個人的脾氣大,性格暴躁是很難改變的,性格脾氣很大一部分是天生養成的,後天有所改變是基於工作關係,不收斂不克制就會失去工作機會
  • 世界上脾氣最暴躁的植物果實
    因為它力氣大得像放炮,所以人們又叫它「鐵炮瓜」。由世界之最的資料可知:噴瓜家族中,有一種摘取了脾氣最暴躁果實的桂冠,那就是原產於歐洲南部的噴瓜。它的果實像個大黃瓜,成熟後,包含著種子的多漿質組織會變成黏性液體,擠滿果實的肉部,強烈地膨壓著果皮。
  • 周杰倫公開吐槽昆凌脾氣暴躁?
    今天上午10點多周杰倫又在其INS帳號上曬出了其妻子昆凌的美照平時我們看到的昆凌是這樣的↓↓↓可是今天周董上傳的INS配文道:「Such a grumpy girl」,通俗來說就是:「這樣一個脾氣暴躁的女孩」,一開始看到文案本魚一驚,杰倫結婚之後,英文簡直是突飛猛進啊
  • 扭曲你思維方式的6種認知效應
    認知效應會扭曲你的思維方式,增加焦慮感,並導致許多其他的困難。然後,我們將看看6個扭曲你思維方式的認知事件,並介紹一些幫助你保持控制的應對機制和方法。 什麼是認知影響? 它們有時被稱為「認知扭曲」,與以某種方式扭曲的思維模式有關。研究表明,認知效應可以作為應對人們生活中不良事件的一種機制。 它們通常通過負面鏡頭被扭曲,導致習慣性思維錯誤。
  • 這類玩具被發現會讓孩子脾氣暴躁,你還敢讓孩子繼續玩嗎?
    只要輕輕一按開關,小豬佩琪就會根據各種指示,唱兒歌、說英文、講故事。興衝衝地拿給寶寶,準備來個嬰兒期的早教,結果小傢伙居然被嚇哭了。等長到一歲多,重新搬出來,打算發揮一下餘熱。沒想到孩子剛開始興趣滿滿,不到一星期,就幾乎不怎麼理睬,反而對家裡的衛生紙、廢報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估計不少媽媽也會有類似的困惑,難道孩子天生喜新厭舊?
  • 衰漫畫:臉臉怒摔魔方脾氣暴躁?想要改變只能依賴仇敵
    上回說到衰衰剪了一個喜,實在沒有地方貼就貼到了學校的廁所門口,回家他還是對剪喜情有獨鍾,就用白紙剪了很多貼到家中,氣的老媽揍了他一頓,這個時候衰衰才想起來很多事情都是臉臉在挑唆自己,就做了一個臉臉造型的陶罐。
  • 學會3招,趕走經前暴躁
    但其實,月經是由於體內的性激素包括雌孕激素水平下降,造成子宮內膜得不到性激素維持而發生脫落而導致出血。也正是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就會讓女性在經期出現心情不適,或者在例假前1-2周就會有心情低落感。比如焦慮、煩躁、易怒,情感低落等心理表現,又或者是有些人會有經前腹瀉、乳房脹痛、發熱、水腫等軀體方面的表現。經前的緊張症候群會影響到女性自那天起到月經結束後的這段時間內的心情。會給人一種突然變得沉默少言,脾氣也變得暴躁,難被控制。
  • 父母如何應對脾氣暴躁行為衝動的青春期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顯得脾氣暴躁,對父母的管教強烈地牴觸,行為衝動,如動輒就發脾氣、摔東西,甚至打人、離家出走。父母會感覺無法與孩子溝通,對孩子的行為一籌莫展,心力疲憊。那麼,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釐分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多行為反應。一般來說,青春期的孩子的身體發育已經逐步接近成人,但心智發育則要相對滯後。隨著性發育的成熟,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是男孩的性荷爾蒙分泌也趨於成人化,而作為性荷爾蒙之一的睪丸酮是促使人憤怒、暴力和攻擊的主要激素。
  • 猴子的脾氣可太暴躁了
    我曾經是個飼養員,在一個小城市的動物園裡工作並且很幸福的與在動物園裡一起工作的人相識,相知,並且到最後結婚。也是因為動物園而結下的幸福生活。雖然在這裡工資並不高,但是久而久之在這裡待久了,沒有了與人們相處時的那麼多心思,也是蠻開心的。
  • 為啥女人每次來大姨媽,就變得暴躁發怒?學會這個技巧,平穩度過
    有的時候,只是一點難過,在大姨媽來的前幾天,會被放大無數倍,然後難過的哭了。這樣的情況發生和體內的激素水平有關係,影響到內分泌系統,調節神經能力受到影響。似乎身邊的女性都是這樣,來大姨媽的時候,會變的比平時暴躁容易生氣。中醫認為怒大傷身,對大姨媽的穩定也不好,需要用一些技巧,幫助女性安穩度過姨媽期。
  • 脾氣最暴躁的果實,輕輕一碰就生氣「爆炸」,波及範圍能達到5米
    世界上奇妙的植物有很多,像能夠捕食昆蟲的豬籠草,一被碰就會「害羞」的含羞草等,這些奇奇怪怪的植物總是給人們來帶很大的驚喜。人們喜歡把這些有趣的植物養在家裡,讓它們裝點家庭的時候,也給自己單調的生活帶來一些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