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比俄航天局還強,馬斯克的商業火箭真有那麼厲害?NASA有話要說

2020-12-03 騰訊網

自從2015年第一次成功完成火箭回收後,馬斯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就風光無限,不斷創造了許多讓人咂舌的成就。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其星鏈計劃,旨在2019到2024年間向太空發射共1.2萬顆衛星,以組成「星鏈」網絡為全球用戶提供網際網路服務。

10月6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經完成了星鏈計劃的第94次發射。此次發射同樣使用的是獵鷹9號巨型運載火箭,共搭載了60顆星鏈衛星。

值得注意的是在火箭成功發射9分鐘後,獵鷹9號的第一級火箭再次返回地面並成功回收。多次的成功回收火箭,意味著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火箭領域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並已能夠十分穩定的使用該技術。

據悉,這次發射衛星所使用的獵鷹9號一級火箭在發射前已經執行過三次任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三手火箭,給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鏈計劃節約了不少的發射成本,也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未來的商業火箭運營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同時,獵鷹9號的成功回收也讓世界各國看到了未來商業火箭運營的廣闊市場。目前,包括俄羅斯、中國在內的科技大國都已經把火箭回收技術納入了發展計劃之中。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將在2026年實現可重複回收火箭的發射。一旦成功發射,這種可重複回收的火箭將取代俄羅斯的聯盟2號運載火箭。為此,俄羅斯還特意研製了全新的RD-0169火箭發動機。

如此看來,馬斯克的民營火箭公司在技術上居然比俄羅斯國家航天局還強,並引領了潮流,真有這麼厲害嗎?

事實上,在美國NASA終止了太空梭發射計劃後,人們一度以為美國將要放棄宇宙探索計劃。然而,隨著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出現,NASA開始不遺餘力的培養這個民營企業。不僅將135次太空梭飛行經驗傳授給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還提供了獵鷹9號火箭中最核心的發動機材料、可復用飛船隔熱材料等等。

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得到了這些技術後也並未止步,而是將繼續在宇宙飛船領域進行拓展。據悉,這款宇宙飛船已經進行了多次壓力測試和部分艙段的測試飛行。在未來,這款飛船也將承擔深空探測任務。

相關焦點

  • 舉國模式和馬斯克模式之外,火箭研發有沒有第三種模式?
    第二種就是馬斯克的模式。商業航天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自主決定研製什麼樣的火箭、如何研製火箭,以及花多少研製經費。無論政府用戶還是商業用戶,僅僅提出需求並且考察產品性能,然後購買發射服務,對研發過程和分工協作並不做過多介入。這種模式目前只有一個比較著名的成功案例,也就是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 中國商業航天和馬斯克還差多遠?看過這篇科普,你就知道
    行業裡習慣把政府主導的航天稱為政府航天,把民營企業主導的航天稱為商業航天。 現在國際上商業航天領域最大的明星肯定是馬斯克和他的SpaceX,其次就是一些知名度沒那麼高的航天企業了。例如鼎鼎大名的全球首富貝佐斯,他其實也在搞商業航天,而且是一直在和馬斯克競爭,這二位還是互相看不慣那種。
  • 詳細解讀:SpaceX比中國航天或NASA都厲害類論是否正確
    如果NASA需要一款火箭或者是衛星,它會承包給公司來製造。而SpaceX就是NASA的承包商之一,最大的承包商是「美國聯合發射同盟」,由波音公司與洛馬聯合創立。因此「SpaceX比NASA還厲害」的言論,本身就是錯誤的,沒有可比性。我們中國的航天局同樣如此,我們的主要承包商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 馬斯克不僅承包NASA火箭發射,現在連火箭「擺渡車」都換成特斯拉了
    如今,前往Space X火箭發射塔,擺渡車已改用特斯拉。一輛刷上NASA標識的Model X,正式亮相成為NASA火箭發射「通勤車」,並且由於Model X的翼型門設計,倒也比原來太空人出車登艙酷炫了許多。但還是有網友好奇,向NASA局長提問:馬斯克對你做了什麼?
  • 馬斯克為什麼這麼厲害?底層有一套強大的思維方式-虎嗅網
    投資界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做實業已經過時了,何況又那麼痛苦,還是網際網路好啊,圈錢也容易。」但很快,馬斯克就縱身一躍,跳出了這個舒適區,變得讓很多創業者也不理解。不過,如果你了解這個特立獨行的「鋼鐵俠」之前的演講和訪談,你就會知道這些話恰恰濃縮了他的「商業思想」。他知道如何創造財富,不過更關注自己創造財富的目的。有個細節體現得很明顯。2014年5月,他受邀參加極客公園奇點大會,首次在中國亮相。
  • 很遺憾馬斯克說的沒錯!即使美俄停滯,我們還在追趕50年前的技術
    馬斯克也是個傳奇性的人物,他的傳奇事跡在此我就不一一道來。但他在採訪時說過一段話,這段話深深刺激到了我。他大體意思是:即使現在美、俄的航天技術停滯不前,世界其他國家也還在追趕他們50年前的東西。這段話聽起來有點狂,可能不清楚的人會懟回他去。但很抱歉他說的是事實,我們羅列一些數據,就知道我國的航天技術還任重道遠了。火箭技術對比目前我國最大推力的火箭是長徵5號,就是前段時間經歷挫折的那個火箭。
  • 馬斯克不僅承包NASA火箭發射,現在連火箭「擺渡車」都換特斯拉了
    白交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人類從地球到太空,交通工具快被馬斯克承包完了。如今,前往Space X火箭發射塔,擺渡車已改用特斯拉。一輛刷上NASA標識的Model X,正式亮相成為NASA火箭發射「通勤車」,並且由於Model X的翼型門設計,倒也比原來太空人出車登艙酷炫了許多。但還是有網友好奇,向NASA局長提問:馬斯克對你做了什麼?
  • Space 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到底是馬斯克厲害還是NASA的功勞?
    已經發射過載人飛船的:蘇聯(俄羅斯)、美國、中國、馬斯克。前三個都是舉國家之力,並且是超級大國,後一個是私人公司。目前,只有馬斯克能回收火箭,這一次馬斯克還在嘗試飛船也能重複利用。老馬的火箭回收可不是為了顯擺,他現在幾乎做到了百分之百回收,回收的同一枚火箭最多已經發射了四次!而且又被回收了!
  • 中國突破可回收火箭關鍵技術,馬斯克有了強勁對手,美國壟斷不再
    這意味著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有了強勁對手,美國壟斷不再。可以說,美國靠著馬斯克和他的公司,已經在可回收火箭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過去的運載火箭都是一次性的,要輸送更多的物質進入太空,就需要製造和發射更多的火箭,此中成本自然不低。而隨著人類航天的發展,向宇宙中發射更多的衛星和輸送物資,乃至遠期的太空旅行,都要求降低把物質輸送到太空的成本。目前看來,最有希望令太空行動成本大幅下降的,就是可回收火箭技術了。
  • 馬斯克的SpaceX,用三手火箭,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
    SpaceX的經營情況從未公開披露,但如今獵鷹9型號已經成熟,馬斯克也開始使用這一型火箭開始快速推進商業計劃。而且,如果確有1%的衛星發生了故障,沒有了運行能力,那麼,這些報廢的衛星與其他太空飛行器撞擊每十年才有1%概率。
  • 商業飛船首次載人上太空,馬斯克的SpaceX還有對手嗎?
    龍飛船配備有隔熱罩,這可以讓他們在穿越大氣層時在受到保護。太空艙內裝有一套四個降落傘,飛船最終要依靠他們降落到大西洋上。降落後,SpaceX的救援船將把兩位太空人和太空艙帶回岸上。屆時本次任務才會實現最圓滿的成功。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廷(Jim Bridenstine)就說:「直到鮑勃和道格安全回家之前,我不會慶祝。」
  • 美國宇航局NASA向公眾共享56項航天和火箭技術專利
    美國宇航局將其56項專利技術發布到公共領域,公眾均可以免費使用這些技術,包括製造碳納米管的超便宜方法和更強大的氣凝膠,火箭的新推進方法和發動機技術,以及有一天能幫助人類在太空中生活和呼吸的裝置。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指出:「通過將這些技術應用於公共領域,我們正在幫助培育一個新的創業時代,使美國再次處於高科技製造業和經濟競爭力的前沿。」通過將這些專利發布到公共領域,我們鼓勵企業家探索將NASA技術商業化的新方法。」
  • 追趕馬斯克的中國商業航天拓荒者 | 深網
    「只投熟人」的雷軍對徐鳴說「你做什麼我都投你」,徐鳴告訴雷軍他想做商業衛星,但到底是做遙感衛星還是通信衛星,心裡還沒有底。通信、導航和遙感是衛星應用的三個主要方向,雷軍早期曾在航天國企工作,對航天算是非常了解,他告訴徐鳴「要做就做通信衛星,做難的」。
  • 馬斯克是民企,也是匯聚舉國之力的結晶
    多虧了有馬斯克,但馬斯克並不是重新發明了一遍輪子。SpaseX的技術是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展出來的,沒有阿波羅登月,就沒有今天的龍飛船。美國的高科技基礎研發也要依賴國家投資,而且也是黃了一大批國家項目,但架不住人家是真有錢,也是真有意志,不斷試錯直到成功。
  • 馬斯克被威脅!NASA要取消與SpaceX的合同,或因上海特斯拉工廠
    近日,美商務委員會談判代表正在考慮NASA授予SpaceX的合同是否合適,理由竟然是上海特斯拉工廠接受了大量低息貸款,無端指責馬斯克可能因此洩露SpaceX的先進技術。馬斯克被盯上了,原因竟然是因為去中國建廠。
  • 馬斯克迎來強勁對手,俄羅斯將建造重型火箭,以甲烷為燃料
    馬斯克的公司雖然是商業航天,不過卻一點都不比國家級的航天局差,就連NASA也是和馬斯克的SpaceX展開合作的,而且前段時間,馬斯克還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商業火箭運送太空人往返地球和國際空間站的壯舉。
  • 馬斯克迎來強勁對手,俄羅斯將建造重型火箭,以甲烷為燃料!
    馬斯克的公司雖然是商業航天,不過卻一點都不比國家級的航天局差,就連NASA也是和馬斯克的SpaceX展開合作的,而且前段時間,馬斯克還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商業火箭運送太空人往返地球和國際空間站的壯舉。
  • 中國開放民營航天,真的會加快技術進步嗎?顯然不會
    政治方面我不多說了,不懂的各位可以去查詢下。就航天而言,我們要知道一種關係:承包商與航天局的關係航天局並不會製造火箭,而是承包給承包商來完成。因此像SpaceX比NASA還厲害的言論,本身就是錯誤的。技術方面,那更是一窮二白從頭開始。總結就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要技術有技術,全靠著一個夢想拼著。借航天之名,行房地產之實:中國科學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主任楊毅強曾表示存在個別企業熱衷於純概念炒作、擊鼓傳花式資本炒作,有的甚至借商業航天之名,變相跑馬圈地,行房地產之實。
  • 馬斯克的商業頭腦和野心 - 從海上航天發射港說起
    ,比較有活力,年輕人有機會承擔大項目,學習和上升空間都有。比如作為公司顏值擔當的小美女傑西-安德森,相當年輕,職位是火箭發動機首席製造工程師,曾多次參與NASA的發射直播,為自家公司的發射站臺。青春靚麗、性格活潑的傑西,有顏有知識,上鏡也好看,一時也為SpaceX吸粉無數。
  • 中國「馬斯克」在簡陽誕生?成都商業航天未來在哪?
    劉百奇生於1978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三年,後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從事火箭總體設計工作。當年4月,國家航天局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國家建設航天強國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貫徹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商業航天發展。在政策與資本的推動下,當年國內就有多家民營火箭公司進行了試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