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是民企,也是匯聚舉國之力的結晶

2020-09-05 科技周泊通

多虧了有馬斯克,但馬斯克並不是重新發明了一遍輪子。SpaseX的技術是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展出來的,沒有阿波羅登月,就沒有今天的龍飛船。美國的高科技基礎研發也要依賴國家投資,而且也是黃了一大批國家項目,但架不住人家是真有錢,也是真有意志,不斷試錯直到成功。


蘇聯沒了,太空競賽結束了,美國開始把冷戰時代搞出的黑科技變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始著重扶持商業航空航天,發射商用衛星賺錢。

但一次性火箭發射衛星成本太高。以前是為了軍備競賽,多花點錢沒事,但成了生意還用一次性火箭就不划算了。之前還有一個辦法是用可重複的太空梭,但因為事故和成本問題,太空梭也不能用了。

接下來美國航天出現了尷尬的局面,衛星倒是還能接著發射,人上天暫時不行了。美國的太空人需要租俄羅斯飛船才能上太空。

在此期間美國也在研製新飛船,NASA給波音和太空技術探索兩個民營企業下了訂單,但這個雙保險的投資一直沒成功。納稅人的錢都拿去聽響兒了。

這時SpaseX的可回收火箭加龍飛船的方案成功吸引到了國家的注意。這個事很難,也很燒錢。SpaseX連著摔了三次個火箭,第四次才成功。火箭摔一回,上億美元就沒了。啥牛逼的民間資本照這麼個摔法,馬斯克也能摔成馬大帥。馬斯克瀕臨破產,愁的在鏡頭前抹眼淚。

關鍵時刻NASA一份16億美元的貨運飛船訂單給SpaseX續命,然後NASA又給2.78億美元開發獵鷹9火箭。這些錢對於航天來不算多,但國家的支持足夠讓SpaseX活下來。

國家除了送錢下鄉,還送技術下鄉。SpaceX的梅林火箭發動機,就是從阿波羅登月的技術發展而來的,很多技術幾乎原封不動,走的是技術轉讓。

除了航天局的錢,還有軍方的錢。Spacex的液氧甲烷發動機也是失敗了很多次沒錢了,後來美國空軍注資接著搞才堅持到成功。

相關焦點

  • 舉國模式和馬斯克模式之外,火箭研發有沒有第三種模式?
    可靠而強大的火箭是任何國家、任何企業搞航天的前提條件,也是所有航天產業生態體系得以產生和發展的起點。火箭是工程科學的產物,要想把它造出來,自有規律可循,也就是所謂的研發模式。世界航天到目前為止,可以提煉出兩種主要的火箭研發模式。
  • 中美航天民企差距,龍飛船載人發射成功,中國民企仍在襁褓之中
    01-09 09:25:45 來源: 老勒看軍事 舉報   在2003年,針對航天領域創新力不足的問題
  • 獵鷹9號一飛沖天,馬斯克一個人的航天夢,他為什麼這麼牛?
    至少,在美國、在馬斯克本人,他根本沒有必要為討好誰去說一句感謝美國。馬斯克的成功在國內被一些人認為是舉個人之力的成功,特別是他的衛星上天之後。說馬斯克的成功是個人之力,自然有個對標,即所謂的舉國之力。實際上,馬斯克的成功儘管和個人有關,但他的成功依然是舉全國之力的成功。否則,馬斯克也不會感謝美國。
  • 聆聽共和國航天往事——《舉國之力,白手起家》
    舉國之力 白手起家撰稿 李淑姮 主播 武佳昊 剪輯 張珺超
  • 熒熒之光匯聚成磅礴之力
    哪知他的下一句話瞬間讓我眼睛溼潤了,「我想去獻血漿,用我的血漿去救治那些重症病人,能出一份力就盡一份力。」  這是位骨科醫生,年前感染上了新冠病毒。住院的這些天裡,他始終很樂觀。在病癒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傷,何其偉大!  在我倆合影的時候,他告訴我,愛人也是一位醫生,正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奮戰著,等他出院,他也要上一線,與廣大醫務人員一起戰鬥。
  • 臺積電張忠謀: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造出頂級晶片,這是為何?
    然而,對於中國自主造晶片,外界並不看好,尤其是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他表示: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造出頂級晶片,因為在看來臺積電花十幾年的時間才從14mn生產技術,突破到7mn,又在南京投入研發生產基地生產製造5mn
  • 李會超:龍飛船上天,一些中國人又開始「反思」舉國體制了
    2014年,馬斯克透漏從2012年開始,他們就在研發一種大型的適於星際航行的太空飛行器。在換了好幾次名字後,現在這種太空飛行器被命名為「星船」。雖然登陸火星和在火星上建立城市的美好未來早就出現在了馬斯克的PPT上,但這種太空飛行器的研發進度實際並不像馬斯克的演講那樣激動人心。在一段時間內,馬斯克對於星船過於賣力的宣傳一度招致了甲方NASA的不滿。
  • 中國舉國之力造出的潛水器,比不上一個美國導演?
    舉國歡慶。然而,知乎上卻有個提問又被翻出來再次討論:一個電影導演都可以造出萬米深潛器,中國舉國體制才只有蛟龍的7000米?在這一國家級戰略高度的領域,我們真的以舉國之力做研發,還落後了一名導演整整8年?此前,全世界僅有3艘載人潛水器,載著4個人到過馬裡亞納海溝這個「深淵」底部,但僅僅是「來過」而已。
  • 民企挖中國航天的牆角,吉利公司澄清,將打造自己的「SpaceX」
    SpaceX日前成功發射了載人航天飛船打破了民企航天公司載人飛船零突破,這件事放在國內來看更多的還是項目,雖然中國的航天發展勢頭向好,但民營企業的航天土壤並不算好。一些相關企業和高校研究也有,但SpaceX單單拿出獵鷹系列國內就沒法比,差距還是明顯。
  • 會吹牛的馬斯克,危險的腦機接口技術
    馬斯克可以說是頂級吹牛王,國人覺得最大的牛就是吹破天,馬斯克的牛真的吹破天了。憑個人一己之力完敗國家隊。重要的是既省人力更省財力,真讓人懷疑那些花舉國之力的航天部門是不是有什麼貓膩。馬斯克要搞個星鏈,一排排還真的上去,成了美麗夜空的一道風景。也許不用多久,我們真能佔到他全球互聯的光。馬斯克說他的隧道技術,可以節省百分之九十九的成本,現在好像沒幾個人懷疑他的這些說法了。
  • 美國舉國之力打壓又如何!華為業績不降反升,有實力就是這麼硬氣
    在這個一個多月的時間當中,美國可謂是極限施壓,到處遊說盟友,要求他們禁用華為設備,自己的5G困難重重也死咬著不用華為設備,還禁售了各種軟硬體,絕對稱得上是動用了舉國之力,然而即便如此,華為依然挺住了,並且比外界預料的情況要好得多。
  • 民企逐鹿火箭發射②中國的「馬斯克們」忙著發射火箭,馬斯克本尊...
    中國的「馬斯克們」在發射火箭入軌上前赴後繼、忙得不可開交,那美國的馬斯克本尊最近在玩兒些什麼呢?答案是,他在忙著又一次跨界。11月5日,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 )宣布,在其官方網站推出了同品牌龍舌蘭酒(「Teslaquila」),並表示多年前就開始了造酒的構想,甚至還為「Teslaquila」申請了商標專利。
  • 漫威中最強的5種力量,規則之力凌駕一切,無限寶石並不完美!
    漫威中最強的5種力量,規則之力凌駕一切,無限寶石並不完美!哈嘍,大家好,歡迎閱讀本期文章內容,漫威宇宙中,有些力量是自古就存在的,能夠運用這些力量的角色無疑不是毀天滅地的強者,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一一盤點。
  • 用起重機吊起來倒水,馬斯克的星際飛船,真的能載人登陸火星嗎?
    馬斯克的星際飛船作為能將人類送到火星,進行火星殖民的航天運載工具,「星際飛船」自然會是匯聚所有尖端科技於一身當然,支持馬斯克的人會說,對,馬斯克就是這樣,能以一人之力,超過國家意志。可問題是,馬斯克很多技術來源於NASA,同樣是美國的航天單位,NASA造火箭造衛星依然是傳統的做法,難道說馬斯克真的獲得了外星科技,而且外星人還專門獨寵馬斯克一人,只將科技給了他?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從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深刻認識新型舉國...
    在此,要深刻認識和正確理解新型舉國體制形成的歷史和現實因素,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從而使新型舉國體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新型舉國體制根植於中國的歷史傳統和黨的偉大曆程新型舉國體制適應中國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是符合現代國家治理模式的創造性成果。
  • 民企信用能力演化及困境探索
    但是,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隨著我國宏觀去槓桿力度的不斷加強,民企債券違約高發,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等現象日漸突出,引起了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2019年民企債幾乎成為被市場普遍看空的投資類型。為什麼民企在這一輪去槓桿過程中信用能力表現的如此不堪一擊?民企信用債還有投資價值嗎?
  • 火星之門!馬斯克:這裡是地球上距離火星最近的地方!
    ,並將之打造成了「火星之門」!未來,在這個地方,一架架星艦被製造出來並發射到火星,估計到2050年,馬斯克構想中的「火星之城」將初具規模,其「火星房地產」的時代也會隨之而來!這個小鎮名叫博卡奇卡,是目前地球上「距離」火星最近的地方!
  • 太空狂人馬斯克宣誓火星主權
    雖然坊間一直傳言馬斯克不過是美帝推上臺前的代言人,所謂的「矽谷鋼鐵俠」也只是一眾自媒體創作者為了獲取流量而造就的人設神話,但不得不承認,在某些方面,馬斯克確實前無古人。郵件內容是關於星鏈服務的條款,其中第九項條款無意中揭示了馬斯克的太空野心。該用戶在社交媒體上提供一張截圖,認為馬斯克已經在為火星殖民地制定了法律框架,並聲稱只有馬斯克才會幹出這種事。
  • 舉國同慶之日,「天問一號」首次送來「賀禮」,五星紅旗清晰可見
    據人民日報10月1日報導,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這也是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為祖國誕辰送上的「賀禮」。
  • 馬斯克的獵鷹星鏈遇到它,直接成了地攤貨
    如果要問世界上誰的火箭玩的最6,馬斯克說第二,估計沒人敢說第一。馬斯克的火箭6到什麼程度呢?別人收費如果是100,那麼馬斯克可能只收8塊錢!沒錯!技術革新帶來的成本降低讓馬斯克幾乎壟斷了世界上的商業火箭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