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有馬斯克,但馬斯克並不是重新發明了一遍輪子。SpaseX的技術是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展出來的,沒有阿波羅登月,就沒有今天的龍飛船。美國的高科技基礎研發也要依賴國家投資,而且也是黃了一大批國家項目,但架不住人家是真有錢,也是真有意志,不斷試錯直到成功。
蘇聯沒了,太空競賽結束了,美國開始把冷戰時代搞出的黑科技變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始著重扶持商業航空航天,發射商用衛星賺錢。
但一次性火箭發射衛星成本太高。以前是為了軍備競賽,多花點錢沒事,但成了生意還用一次性火箭就不划算了。之前還有一個辦法是用可重複的太空梭,但因為事故和成本問題,太空梭也不能用了。
接下來美國航天出現了尷尬的局面,衛星倒是還能接著發射,人上天暫時不行了。美國的太空人需要租俄羅斯飛船才能上太空。
在此期間美國也在研製新飛船,NASA給波音和太空技術探索兩個民營企業下了訂單,但這個雙保險的投資一直沒成功。納稅人的錢都拿去聽響兒了。
這時SpaseX的可回收火箭加龍飛船的方案成功吸引到了國家的注意。這個事很難,也很燒錢。SpaseX連著摔了三次個火箭,第四次才成功。火箭摔一回,上億美元就沒了。啥牛逼的民間資本照這麼個摔法,馬斯克也能摔成馬大帥。馬斯克瀕臨破產,愁的在鏡頭前抹眼淚。
關鍵時刻NASA一份16億美元的貨運飛船訂單給SpaseX續命,然後NASA又給2.78億美元開發獵鷹9火箭。這些錢對於航天來不算多,但國家的支持足夠讓SpaseX活下來。
國家除了送錢下鄉,還送技術下鄉。SpaceX的梅林火箭發動機,就是從阿波羅登月的技術發展而來的,很多技術幾乎原封不動,走的是技術轉讓。
除了航天局的錢,還有軍方的錢。Spacex的液氧甲烷發動機也是失敗了很多次沒錢了,後來美國空軍注資接著搞才堅持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