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世界上誰的火箭玩的最6,馬斯克說第二,估計沒人敢說第一。馬斯克的火箭6到什麼程度呢?別人收費如果是100,那麼馬斯克可能只收8塊錢!沒錯!技術革新帶來的成本降低讓馬斯克幾乎壟斷了世界上的商業火箭發射。
馬斯克慶祝首次商業載人發射成功
前兩天馬斯克又用獵鷹9號將第三顆GPS三代衛星送入太空,觀看視頻之餘我重點關注了一下GPS三代衛星及獵鷹9號火箭的成本,結果真是有點讓人意想不到,就這麼說吧,用獵鷹9號發射GPS三代衛星,猶如你接待世界首富只用了一輛四手的勞斯萊斯,運輸的載體完全沒有體現出載荷的價值!
獵鷹9號搭載龍飛船升空
GPS無須多言,只要你用手機或者開車,目前就離不開GPS提供的定位服務的導航服務。目前天上在軌運行的GPS衛星共計31顆,其中三代衛星有三顆,SpaceX分別於2018年12月和前幾天使用獵鷹9號發射了其中的第一顆和第三顆,這兩次發射算是SpaceX跟美國軍方的正式合作,剩下的28顆都是年歲已久的二代衛星。在這31顆衛星中,有20顆是同一家公司建造的,而且一提到這家公司的名字,大家就會自然的想起「軍火」二字,沒錯,這家公司就是美國老牌的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丁。
洛克希德馬丁生產的GPS3代衛星
關於洛馬,給大家的印象多是停留在軍事裝備,其產出的各種戰鬥機、軍艦、坦克和槍枝等赫赫有名,其實除了這些軍事裝備之後,洛馬在太空探索方面依然也是一家強大的公司。在火箭發射方面,其是美國火箭發射聯盟ULA的兩個成員之一,另一成員是大名鼎鼎的波音公司;在太空器械製造方面,正如上方提及的那樣,洛馬承擔了一半以上GPS衛星的建造。洛馬在和美國軍方共同設計三代GPS衛星之時,核心目標只有四個字:
聚焦未來!
國際空間站鳥瞰地球
如此一來,GPS三代衛星上,幾乎都是當今頂級的技術結晶,單顆衛星的造價,達到了驚人的5.29億美元!單聽這個數字可能沒什麼感覺,這裡列舉一下世界造價前六的飛機,對比一下立馬就能明白三代GPS衛星的含金量!
世界知名飛機造價排行榜
除了第一名B-2幽靈之外,一顆GPS三代衛星的造價吊打世界上的其它飛機!有朋友可能會戲稱,飛機不能打,那就上火箭!正好,藉此機會讓GPS三代衛星跟SpaceX的獵鷹系列火箭「幹一架」,這裡火箭的追隨者們需要提前做好思想準備,因為GPS三代衛星的造價跟馬斯克的獵鷹系列火箭比起來,完全處於一種碾壓的態勢!
獵鷹9號留給天際的弧線
獵鷹9號的整體造價由三部分組成,一級火箭3500萬,二級火箭900萬,一對整流罩600萬,總體造價5000萬;獵鷹重型火箭是由一枚獵鷹9號捆綁兩枚輔助推器構成的,一枚輔助推器的造價是2000萬,兩枚就是4000萬,再加上獵鷹9號的5000萬,獵鷹重型火箭的整體造價是9000萬美元,還沒有破億,所以SpaceX的獵鷹系列火箭跟GPS三代衛星比起來,直接就變成了「地攤貨」!一顆GPS三代衛星大約可以置換十枚獵鷹9號,六枚獵鷹重型火箭!
人群觀看獵鷹重型火箭的發射
如果覺得GPS三代衛星跟獵鷹系列火箭的對比還不夠刺激,那就再來看看GPS衛星是如何將馬斯克的星鏈衛星轟成渣渣的吧!先說一個數字:2100!
從發射重量上對比,一顆星鏈衛星的重量大約是220公斤,而一顆GPS三代衛星的起飛重量達到了4.5噸,20倍的差距!從運行軌道上對比,目前的星鏈衛星都是運行在LEO(低地球軌道)上,高度大約是500公裡左右,而前幾天剛發射上去的GPS三代衛星的運行高度大約是20200公裡,單純在運行軌道的高度上就達到了40倍的差距,如果再算上中地球軌道相較於低地球軌道多出的發射成本和難度,那差距就更大了!從最直接的造價上對比,說出來可能都會刷新你的認知,一顆星鏈衛星的造價大約只有25萬美元!折合成人民幣也就是150萬左右,差不多就是一輛寶馬X7的價格,面對著GPS三代衛星動輒5億的造價,二者整整有著2100倍的差距!在上期內容的結尾我臨時補充了一個猜測:100顆星鏈衛星抵不過一顆GPS衛星,看來我還是太低估GPS衛星了!
星鏈離GPS衛星很遠很遠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進行比較,只要星鏈遇到了GPS衛星,星鏈瞬間就變成了地攤貨!即使獵鷹系列火箭遇到了GPS三代衛星,同樣會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但這是星鏈衛星和獵鷹火箭的錯嗎?是它們的技術相較於GPS衛星處於劣勢嗎?是它們的行業差異導致的這種價格差距嗎?絕對不是!「罪魁禍首」只有一個,那就是馬斯克!
訪談中的馬斯克
馬斯克創辦SpaceX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進行太空設備製造,其二是降低太空發射成本。從SpaceX的這兩個目標可以猜測到,馬斯克在創辦SpaceX之前,太空領域是一個極度燒錢的領域,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在SpaceX真正成功之前,也就是在2010年之前,每次火箭發射的費用都是億美元級別的,自從馬斯克成功進入到了太空製造和發射領域,SpaceX的兩個目標正在逐漸實現!
是他,將20噸以內載荷的單次發射費用壓低到了6000萬美元左右;也是他,在自己打遊戲時由於忍受不了高網絡延遲,開啟了宏大的數量高達42000顆衛星的星鏈計劃。有的人為了追求科技創新而不計成本,有的人追求科技創新的目的正是為了降低成本,馬斯克是一個務實的人,顯然他的風格與實際成就屬於後者。科技隱含的意義是「效率」二字,而效率又關聯著成本,所以就可以推導出一個公式:
科技創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不是真的地攤貨哦
但追求創新之路絕非一帆風順,正如馬斯克曾經說過的那樣:在創新成功之前,一定得先想方設法讓自己能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