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9號一飛沖天,馬斯克一個人的航天夢,他為什麼這麼牛?

2021-01-20 水木說財

馬斯克的成功感言,沒提到領導,沒說過在特思想指導下獲得了什麼成功,當然也沒人指責他的忘恩負義。這和我們某年某運動員獲獎致辭中沒提到領導不同,當時就因為這個原因被她的領導公開批評,說她只提到感謝父母,沒感謝培養她的國家和領導是忘恩負義。

不過,馬斯克感謝國家。他說,如果不是在美國他不會有這樣的成就(大意)。

這話不是在衛星發射成功時作為獲獎感言說的,而是事後的感言。看得出,馬斯克說感謝美國是發自內心的,沒有任何勉強的成份,不存在哪個領導非要讓他表態。

馬斯克的感謝美國,和美國的具體領導人沒有關係,他只是感謝美國的體制。沒有美國這樣的體制就不可能有馬斯克,這個道理我想在幾個國家生活過,了解不同國家狀況的馬斯克,應該內心很清楚。不像別國的許多人只是一種敷衍,於他應該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

至少,在美國、在馬斯克本人,他根本沒有必要為討好誰去說一句感謝美國。

馬斯克的成功在國內被一些人認為是舉個人之力的成功,特別是他的衛星上天之後。

說馬斯克的成功是個人之力,自然有個對標,即所謂的舉國之力。

實際上,馬斯克的成功儘管和個人有關,但他的成功依然是舉全國之力的成功。否則,馬斯克也不會感謝美國。

我們可以肯定,如果不是美國的體制,就不可能有馬斯克,更不可能有馬斯克的成功。馬斯克的成功是美國體製成功在科學領域的一次反映而已,既然是體制保障下的成功,自然也就是舉全國之力的成功,只是這個舉全國之力,和我們理解的舉全國之力不同。

說簡單點,美國的舉全國之力,首先建立在個人之力的基礎上。

它先有個人的努力,再有舉國之力的幫助。所以我們能數得出的美國所有成功的科學家、企業家的具體名字和具體成就,我們知道有賈伯斯、扎克伯格、貝索斯、比爾.蓋茨,還有馬斯克。他們的成功之路,走的都是這樣的路徑。

馬斯克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從當時各國對他放衛星的看法,就能看出不同文化下,對一個人的態度。

馬斯克成功前,國內的看法大多都是從金融的角度,說俗一點就是從錢的角度。許多人的看法,馬斯克只是在不斷的講故事,炒概念,目的就是融資圈錢。這想法符合國內許多人的做法,甚至可以說是圈錢的標準做法,割韭菜。當一個有著無數故事,並講得天花亂墜的馬斯克進入國人視野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的判斷是,一個大忽悠,圈錢來了。

當然,這招對聰明的國人不管用。講資本故事我們可是老手,否則孫正義的錢也不會在十五分鐘就投進來了。

馬斯克成功前的俄羅斯,和我們的反應不同。雖然,同樣不看好,同樣覺得不可能。俄羅斯人玩資本不能和國人比,但技術他們覺得還是有話語權,畢竟第一個把人送上太空的是俄羅斯人,儘管這已經是老黃曆了。

俄羅斯人覺得這在技術上根本不可能。

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認為美國只能用蹦床把太空人送到國際空間站。

馬斯克被人稱為科技狂人和瘋子,這稱號後的意思是他敢想敢幹。

敢想敢幹的人哪個國家都有,但能給敢想敢幹提供幫助的不是每個國家都有。一般情況下,對一些超越正常人思維極限的行為,能夠寬容不指責已經算不錯了,說明這個國家有了足夠的包容度。

不過,這些在美國變得完全不同。

馬斯克的韭菜大多是在美國割的,因為國人不相信這樣的資本故事。馬斯克的技術也是在美國得到支持的,因為俄羅斯覺得馬斯克這樣的瘋子還不如去造個蹦床。

馬斯克幸運的是還遇到了和他一樣的瘋子—川普。總統成了他的粉絲,在發射那天還屁顛顛趕到現場,成功以後居然還受馬斯克的「接見」。傳出來的新聞照,總統居然沒有站在中間。

馬斯克再聰明、再瘋狂,他也需要有個發射的地方,NASA還提供了場地。

馬斯克的成功需要許多支撐,資金、技術、資源等,這些都不可能靠馬斯克個人之力能得以完成。

我們設想一下,就算你有同樣的想法,有足夠的資金,在別的國家你能獲得這些支持嗎。

所以,馬斯克的成功依然得益於舉國之力,不過他的舉國之力和我們理解的不同。

其實從個人發起,到國家參與,和國家發起,個人(民眾)參與,是兩條不同的發展途徑。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不難發現,這種情況在美國這樣的國家會找到許多案例,在其它國家基本找不到這種案例。

個人之力和國家之力,就如國和家的關係,誰先誰後,最終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獵鷹9重登藍天,中國商業航天正在發力
    2020年8月18日22點31分獵鷹9火箭執行第6次發射,衛星包括58顆最終軌道高度為550km的「星鏈」衛星和Planet公司解析度為50cm單顆重120kg的3顆SkySat遙感衛星,兩型衛星軌道傾角均為53度。
  • 馬斯克完成獵鷹9號發射回收,利潤暴漲80%,每年淨賺50億
    在降低太空發射成本上,馬斯克帶領Spece X走了一條可以說是不給自己留後路的路,現在的獵鷹9號已經實行可以回收利用,這後面,卻是馬斯克和他的團隊經歷了多次挫折和辛酸,才獲得的成果下面是這10次試驗的簡單記錄:第一次:2013年9月,獵鷹9號一級火箭回收時定位失敗,照亮了大西洋的尾焰,是該級火箭留給世人的最後記憶。第二次:2014年7月,獵鷹9號一級火箭再次嘗試海上回收,一聲巨響之後,海面上全是他的殘骸。
  • 獵鷹9號爆炸,意味著火星移民計劃註定要落空?
    在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有這麼一個設定,由於地球生態狀況日益漸下,大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已經難以再孕育任何生物了。為了避免人類毀滅計劃的實施,男主角自告奮勇,冒險搭載飛船衝進黑洞,前往未知的星域,尋找第二個宜居星球,為星際移民做準備。
  • 為何全世界僅有獵鷹9號可復用?火箭創業者們聚在一起聊了聊
    為什麼至今全世界僅有這一款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一群造火箭的創業者們聚在一起聊了聊。9月19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上,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CEO劉百奇認為,認知是原因之一。俄羅斯、歐空局雖然也開始探索可重複使用火箭,但並未將重複使用作為其主要發展方向。
  • 獵鷹9號又創造歷史了
    馬斯克的獵鷹9號火箭今天將第7批星鏈網60顆衛星送上太空。目前SpaceX公司在太空的衛星已達到了422顆,在越來越多天文學家們的抗議聲中,超越了任何國家和衛星公司,成為世界上擁有衛星最多的組織。但這已不是馬斯克主要關心的了,獵鷹9號這次發射,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已超越阿特拉斯五號火箭,成為美國現役發射次數最多的火箭,而所用的時間,還不到阿特拉斯五號火箭的一半。
  • 被譽為「國產獵鷹9號」,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有哪些精彩看點?
    長徵八號有哪些亮點  獵鷹1號為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發射系統,獵鷹5號也是不完全回收的火箭,獵鷹9號則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回收的火箭。  模塊化生產為什麼要發展可回收復用火箭  我們知道,馬斯克作為商業奇才、科學狂人,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思維。
  • 馬斯克今天可能連發三箭,獵鷹+獵鷹+星艦
    雖然很多人都在懷疑馬斯克這一雄心實現的可能性,不過馬斯克實在太迫不及待了,今天就可能連發三箭,對未來星艦一天三射進行預演。來自SpaceX公司的消息稱,該公司將可能在周日連續進行三次發射,即兩枚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再加星艦原型版的測試飛行。
  • 陳根:馬斯克和他的SpaceX為什麼成功?
    一天功夫,兩次創造航天歷史,這就是馬斯克和他的 SpaceX。他們將各自研製一種新型商業載人飛船,並選用符合載人航天要求的運載火箭,重建美國的載人航天發射能力。問題就在於,為什麼商業航空航天公司能率先突破技術的局限,走在美國載人航天的前端?政府機構主導的科研項目,最大的問題是不可持續。
  • 馬斯克今天可能連發三箭,獵鷹+獵鷹+星艦
    雖然很多人都在懷疑馬斯克這一雄心實現的可能性,不過馬斯克實在太迫不及待了,今天就可能連發三箭,對未來星艦一天三射進行預演。來自SpaceX公司的消息稱,該公司將可能在周日連續進行三次發射,即兩枚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再加星艦原型版的測試飛行。
  • 獵鷹9號火箭又創造歷史了!
    馬斯克的獵鷹9號火箭今天將第7批星鏈網60顆衛星送上太空。
  • 太空葬比墓地還便宜,獵鷹9號開啟商業太空時代
    >2017年,馬斯克SpaceX公司的獵鷹火箭發射了18次;今天凌晨,該公司獵鷹9號Block5火箭從加利福尼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成功,讓獵鷹火箭今年的發射次數達到了19次,創造了新的紀錄。 馬斯克徹底改變了火箭發射方式,依靠強大的火箭回收技術,在獵鷹火箭的50多次發射中,安全回收的火箭已超過30枚,這次更是史無前例地第三次發射同一枚火箭,並再次安全回收。
  • 馬斯克今天可能連發三箭,獵鷹+獵鷹+星艦
    雖然很多人都在懷疑馬斯克這一雄心實現的可能性,不過馬斯克實在太迫不及待了,今天就可能連發三箭,對未來星艦一天三射進行預演。來自SpaceX公司的消息稱,該公司將可能在周日連續進行三次發射,即兩枚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再加星艦原型版的測試飛行。
  • 綜述:星舟·星鏈·獵鷹9 馬斯克持續「刺激」全球航天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綜述:星舟·星鏈·獵鷹9 馬斯克持續「刺激」全球航天新華社記者郭爽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下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舟」的原型機美國當地時間4日在德克薩斯州進行了高度約150米的首次試飛。「星舟」火箭比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現有的「獵鷹9」和「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更強大。
  • 獵鷹9號最終版首飛,舊時代的結束還是新紀元的開端?
    (Tisney 編譯)獵鷹9號火箭已成為世界上的主流火箭,而距離它的首次發射還不到8年的時間。它現代而高效,在去年的一年裡,沒有任何火箭的發射次數比得過70米高的獵鷹9號。今年也一樣,除非獵鷹9號發生重大事故。能取得如此高效率的部分原因是,SpaceX把矽谷思維模式引入了航空航天產業。
  • 獵鷹9號火箭才是SpaceX最大功臣
    他們在天黑後很久才到達發射臺,獵鷹9號火箭已經從垂直發射位置降回水平放置。阿爾坦和其他人一樣了解航空電子系統,他爬上梯子來到火箭第二級天線所在的地方。他揭開蓋子評估損失,證實雨水的確進入了火箭的電子設備。阿爾坦回到地面,與馬斯克、巴扎和其他幾名工程師快速地商討起來。他們應該試著換掉發射臺上的電子產品嗎?他們是否需要將獵鷹9號火箭推回機庫,並將發射推遲幾天?
  • 馬斯克為降低成本,如何把星鏈和獵鷹9號做成地攤貨請看西瓜視頻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現在已經發射了600多顆衛星,這對一個家民營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更厲害的是,馬斯克還計劃發射12000顆衛星,有些朋友對此持懷疑態度,第一,數量太多,發射時間太久,可能馬斯克去見了馬克思還發射不完,第二、成本太高,馬斯克的Space X沒有這麼多錢來發射。
  • 長徵八號火箭有多牛?它可以讓國人不再羨慕馬斯克的獵鷹九號
    就在上個月,長徵八號在咱們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這是這個長徵八號這型火箭的第一次飛行試驗,五顆試驗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怎麼說呢?為什麼我們如此關注中國航天呢?一方面因為航天的影響很深遠,另一方面怎麼說呢,也算是種不服氣吧!你就看SPX馬斯克手下這個公司每一次有點動靜,總是能聽到一些陰陽怪氣的聲音,聽著讓人不爽很不開心。
  • SpaceX首次載人航天圓滿成功:今夜,我們只談「功臣」獵鷹9號
    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 3 時 22 分,搭載兩名太空人的SpaceX獵鷹九號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並在海上回收一級火箭。這標誌著美國在時隔9年之後終於恢復了將人類送上太空的能力,也揭開了私營航空進行載人航天的歷史序幕。SpaceX的成功,離不開NASA多年的財政支持,但使得SpaceX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最大功臣,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獵鷹9號運載火箭。
  • SpaceX首次載人航天圓滿成功:今天,我們只談「功臣」獵鷹9號
    北京時間5月31日3時22 分,搭載兩名太空人的SpaceX獵鷹九號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並在海上回收一級火箭。這標誌著美國在時隔9年之後終於恢復了將人類送上太空的能力,也揭開了私營航空進行載人航天的歷史序幕。SpaceX的成功,離不開NASA多年的財政支持,但使得SpaceX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最大功臣,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獵鷹9號運載火箭。
  • 俄總設計師:世界上最好的火箭是「安加拉」,僅局部次於獵鷹9號
    」火箭,但其在其他技術性能上超越了世界上所有其他運載工具(包括獵鷹9號)。安加拉火箭轉運守衛馬斯克的「獵鷹9號」未必是世界第一的火箭,但是肯定是熱度最高的火箭,畢竟作為世界第一枚一級可以返回重複利用的火箭,場面還是十分科幻和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