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成功感言,沒提到領導,沒說過在特思想指導下獲得了什麼成功,當然也沒人指責他的忘恩負義。這和我們某年某運動員獲獎致辭中沒提到領導不同,當時就因為這個原因被她的領導公開批評,說她只提到感謝父母,沒感謝培養她的國家和領導是忘恩負義。
不過,馬斯克感謝國家。他說,如果不是在美國他不會有這樣的成就(大意)。
這話不是在衛星發射成功時作為獲獎感言說的,而是事後的感言。看得出,馬斯克說感謝美國是發自內心的,沒有任何勉強的成份,不存在哪個領導非要讓他表態。
馬斯克的感謝美國,和美國的具體領導人沒有關係,他只是感謝美國的體制。沒有美國這樣的體制就不可能有馬斯克,這個道理我想在幾個國家生活過,了解不同國家狀況的馬斯克,應該內心很清楚。不像別國的許多人只是一種敷衍,於他應該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
至少,在美國、在馬斯克本人,他根本沒有必要為討好誰去說一句感謝美國。
馬斯克的成功在國內被一些人認為是舉個人之力的成功,特別是他的衛星上天之後。
說馬斯克的成功是個人之力,自然有個對標,即所謂的舉國之力。
實際上,馬斯克的成功儘管和個人有關,但他的成功依然是舉全國之力的成功。否則,馬斯克也不會感謝美國。
我們可以肯定,如果不是美國的體制,就不可能有馬斯克,更不可能有馬斯克的成功。馬斯克的成功是美國體製成功在科學領域的一次反映而已,既然是體制保障下的成功,自然也就是舉全國之力的成功,只是這個舉全國之力,和我們理解的舉全國之力不同。
說簡單點,美國的舉全國之力,首先建立在個人之力的基礎上。
它先有個人的努力,再有舉國之力的幫助。所以我們能數得出的美國所有成功的科學家、企業家的具體名字和具體成就,我們知道有賈伯斯、扎克伯格、貝索斯、比爾.蓋茨,還有馬斯克。他們的成功之路,走的都是這樣的路徑。
馬斯克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從當時各國對他放衛星的看法,就能看出不同文化下,對一個人的態度。
馬斯克成功前,國內的看法大多都是從金融的角度,說俗一點就是從錢的角度。許多人的看法,馬斯克只是在不斷的講故事,炒概念,目的就是融資圈錢。這想法符合國內許多人的做法,甚至可以說是圈錢的標準做法,割韭菜。當一個有著無數故事,並講得天花亂墜的馬斯克進入國人視野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的判斷是,一個大忽悠,圈錢來了。
當然,這招對聰明的國人不管用。講資本故事我們可是老手,否則孫正義的錢也不會在十五分鐘就投進來了。
馬斯克成功前的俄羅斯,和我們的反應不同。雖然,同樣不看好,同樣覺得不可能。俄羅斯人玩資本不能和國人比,但技術他們覺得還是有話語權,畢竟第一個把人送上太空的是俄羅斯人,儘管這已經是老黃曆了。
俄羅斯人覺得這在技術上根本不可能。
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認為美國只能用蹦床把太空人送到國際空間站。
馬斯克被人稱為科技狂人和瘋子,這稱號後的意思是他敢想敢幹。
敢想敢幹的人哪個國家都有,但能給敢想敢幹提供幫助的不是每個國家都有。一般情況下,對一些超越正常人思維極限的行為,能夠寬容不指責已經算不錯了,說明這個國家有了足夠的包容度。
不過,這些在美國變得完全不同。
馬斯克的韭菜大多是在美國割的,因為國人不相信這樣的資本故事。馬斯克的技術也是在美國得到支持的,因為俄羅斯覺得馬斯克這樣的瘋子還不如去造個蹦床。
馬斯克幸運的是還遇到了和他一樣的瘋子—川普。總統成了他的粉絲,在發射那天還屁顛顛趕到現場,成功以後居然還受馬斯克的「接見」。傳出來的新聞照,總統居然沒有站在中間。
馬斯克再聰明、再瘋狂,他也需要有個發射的地方,NASA還提供了場地。
馬斯克的成功需要許多支撐,資金、技術、資源等,這些都不可能靠馬斯克個人之力能得以完成。
我們設想一下,就算你有同樣的想法,有足夠的資金,在別的國家你能獲得這些支持嗎。
所以,馬斯克的成功依然得益於舉國之力,不過他的舉國之力和我們理解的不同。
其實從個人發起,到國家參與,和國家發起,個人(民眾)參與,是兩條不同的發展途徑。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不難發現,這種情況在美國這樣的國家會找到許多案例,在其它國家基本找不到這種案例。
個人之力和國家之力,就如國和家的關係,誰先誰後,最終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