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馬斯克和他的SpaceX為什麼成功?

2020-10-18 陳述根本

/陳根

歷史性的時刻仍在繼續發生:

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 03:23 分,SpaceX 公司首次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家將人類送入太空軌道的私營企業。在約 19 個小時後的 22 點 30 分,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終於迎來了新的訪客——史上第一艘商業載人飛船。

一天功夫,兩次創造航天歷史,這就是馬斯克和他的 SpaceX

目前,載人龍飛船已經獲得了來自國際空間站的電力供應,兩名太空人鮑勃·本肯 (Bob Behnken) 和道格·赫爾利 (Doug Hurley)將對飛船的對接狀況進行檢查,且於北京時間 日 00:30 分打開艙門,與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成功會和。

按照計劃,飛船將在空間站停留約 110 天。在那之後,兩名太空人會乘坐龍飛船返回地球。之後,此次任務才能算是最終完成。但目前看,此次任務中風險較大的部分已經圓滿完成,目前形勢非常樂觀。

  

馬斯克的成功舉世共睹,此舉也被譽為「最成功的吹牛姿態」。馬斯克突破想像的背後也讓我們好奇,馬斯克為什麼成功?

一、SpaceX自下而上的商業成功

太空梭,是人類邁向太空,開啟探索的一大壯舉。自1972年以來,美國就投入巨資,進行相關開發研究。先後生產出6架太空梭,從「企業」號一直到「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與「奮進」號。

其中,「企業」號為測試機,從未載人,也未發射升空。「挑戰者」號與「哥倫比亞」號,均失事發生爆炸,釀成悲劇,兩起事故相隔17年時間。

1986128日,「挑戰者」號在執行第10次太空任務時部件失效,升空僅1分多鐘即爆炸解體。20032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德克薩斯州北部上空解體墜毀,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兩起事故,共奪去14名太空人的生命。

1985年服役的「亞特蘭蒂斯」號,在航天數超過32次,總航程達約1.94億公裡。2011721日,「亞特蘭蒂斯」號在甘迺迪中心著陸並退役。此後,作為頭號航天大國的美國就失去了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能力。在這八年多的時間裡,美國只能購買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船票,藉助這個「老對手」的航天力量把自家太空人送入太空,藉此維持國際空間站的正常運行。

對美國航天而言,靠俄羅斯人載人到空間站一是有求於人,另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價格太貴。2007年時,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座位單價只要2000萬美元出頭,而到了2018年這個價格已經漲到了8100萬美元左右。

於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盯上了商業公司。20149月,NASA正式發布了商業乘員運輸能力(CCtCap)的合同,波音公司和SpaceX公司最終獲得了與NASA合作的機會,分別贏得42億美元和26億美元的商業合同。他們將各自研製一種新型商業載人飛船,並選用符合載人航天要求的運載火箭,重建美國的載人航天發射能力。

問題就在於,為什麼商業航空航天公司能率先突破技術的局限,走在美國載人航天的前端?

政府機構主導的科研項目,最大的問題是不可持續。上面一商量,把經費斷掉,整個項目就垮了。而且因為項目沒有通過商業化的長期迭代發展,很多零部件成本高,沒有深度優化,內在脆弱,不可持續。雖然載人航天技術看似是一個龐然大物,但其實短期內是可以出一些成果的。

大家都知道明代中國的偉大航海壯舉——鄭和下西洋。在明成祖朱棣的引領下,鄭和七下西洋。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而最後因為統治政府「下西洋諸蕃國寶船,悉皆停止」的命令而在1433年突然斷掉。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和太空梭計劃的取消,也都符合這種政府項目的特點。

但與政府主導正相反,自下而上的不斷迭代技術工具,不斷擴張的模式使整個過程自始至終都保持了底層的可持續性,因此可以用市場的收入來支持進一步發展。雖然開始起步寒摻卑微,但是內力強大,有巨大生命力。

葡萄牙探險者從北非一步步環繞整個非洲大陸,沿岸建立貿易據點 (奴隸,香料,食物,金銀等等的貿易),不斷徵稅,用利潤再投資不斷改進航海技術。1488年過好望角,到最後控制南亞印度沿岸,1511年控制馬六甲,1513年 jorge Alvares 首次抵達廣州。

可以說SpaceX的成功離不開這種自下而上的商業發展模式。SpaceX成立於2002年,SpaceX成立之初的目標就是把航天發射的成本降到美國政府經營所需費用的十分之一,以及將太空運送物資和人員的風險也同步減少至以往的十分之一。SpaceX開發了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1號和獵鷹9號運載火箭,大大降低了運載成本,且同時開發Dragon系列的太空飛行器通過獵鷹9號發射到軌道。

這也正說明了,任何政府主持的宇航探索項目,沒有市場的支持和分攤成本,對於底層的內在模式而言,都缺乏真正的競爭力。

    

二、數字孿生的強有力支持

自上而下的商業發展模式給了SpaceX源源不斷的動力,而數字孿生技術卻強有力支持了航空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幾年,數字孿生的熱度不斷攀升,頻繁出現在各大峰會論壇的演講主題之中,備受行業內外的關注。

數字孿生,顧名思義,就是「數字雙胞胎」。根據國際統一的定義,數字孿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 簡單來說,數字孿生就是在一個設備或系統的基礎上,創造一個數字版的克隆體

數字孿生的概念是在2002年由密西根大學教授麥可·格裡夫斯提出的,麥可·格裡夫斯教授在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課程上提出了與物理產品等價的虛擬數位化表達的概念:一個或一組特定裝置的數字複製品,能夠抽象表達真實裝置並可以此為基礎進行真實條件或模擬條件下的測試。該概念源於對裝置的信息和數據進行更清晰地表達的期望,希望能夠將所有的信息放在一起進行更高層次的分析。

這種理念付諸實踐,甚至是早於理念提出的正是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阿波羅項目。在該項目中,NASA 需要製造兩個完全一樣的空間飛行器,留在地球上的飛行器被稱為孿生體 用來反映(或做鏡像)正在執行任務的空間飛行器的狀態。

  

 

20061220日,美國總統布希發布了Executive Order 13419,要求建立國家級的先進技術路線圖200712月,《航空技術研發和基礎設施國家計劃》獲批,200812月與之相關的技術附錄也編制完成。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已經進入歐巴馬時代的NASA和國家研究委員會(NRC)開始籌備為航空領域設計一個技術路線圖NASA組織相關專家撰寫《NASA空間技術路線圖》,共涉及14個主題。據統計,該報告包含140個挑戰、320種技術,時間跨度為20年,該技術路線圖一直延續到2030年。

正是在這次報告14個技術主題中,TA 11(即ModelingSimul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rocessing Roadmap)提出大致在2027年實現NASA數字孿生體規劃目標。

大家關注SpaceX發射成功龍飛船正是數字孿生體的現實運用從一定意義上看,代表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馬斯克對於NASA的數字孿生體2027計劃非常感興趣,他從NASA和美國國防部籠絡了一批數字孿生體頂級人才,其中就涉及到Edward Glaessgen,曾多次給SpaceX公司提供諮詢服務。當然,他自己也親自學習數字孿生體相關的關鍵技術馬斯克把數字孿生體的潛力用到了極點,它充分利用數據驅動的特點,儘量簡化人與設備的機械交互方式例如,這次發射龍飛船,跟飛船中太空人交互的視頻顯示,內部人機互動已經採用了觸控螢幕方式,這將發揮數字孿生製造的潛力,並提高設備的可用性。

回顧2010NASA提出數字孿生體2027計劃,當時考慮的是利用NASA自身官僚體系來完成相關工作但金融危機逐步深化,提出了降低成本的要求,給馬斯克介入NASA業務提供了機會。原計劃需要17年才可以完成的計劃,馬斯克只用了10年時間就完成了,這就是機制變革帶來的奇蹟。

三、成功是一個概率事件,而非偶然,絕非偶然

馬斯克和他的Space18年向我們證明了「成功是一個概率事件,而非偶然,絕非偶然」。有夢想,有毅力,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幹不一定會成功。但失去夢想,沒有毅力,不能為夢想而付諸於行動,顯然一定難以實現夢想。

這麼多年來,SpaceX在研究火箭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爆炸,跌倒後站起來,又繼續跌倒,無休無止。

2006年,SpaceX的第一枚火箭「獵鷹1號」火箭進行首飛,火箭在升空25秒後失控旋轉,墜入海中,發射失敗。

2007年,「獵鷹1號」再次發射失敗,未能達到預定速度。

200883日,「獵鷹1號」第三次發射,這次發射搭載了3顆人造衛星和數百名希望將骨灰撒向太空的航天勇士。然而火箭在升空兩分鐘後開始震顫,繼而與地面失去聯繫。

連續三次的發射失敗,給馬斯克和SpaceX帶來了致命的打擊。他的個人財富所剩無幾,僅能夠支撐最後一次發射。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金融危機的陰霾下,特斯拉瀕臨破產,員工紛紛離職。馬斯克一度精神崩潰,「只有兩三個人留了下來。我沒想過我會精神崩潰,但真的崩潰了。」回憶起2008年,馬斯克說那是他「生命力最灰暗的一年」,「一邊嚼著玻璃,一邊凝視死亡的深淵。」

在第三次發射失敗後,僅隔一個多月,SpaceX再次發射「獵鷹1號」,終於成功將首枚非政府火箭送入了太空。

發射成功後,SpaceX成功接到NASA的訂單,得以存活下去。但是接下來的路卻更難走,即使被淪為笑柄,也沒能阻擋馬斯克的腳步。

直到201648日,馬斯克的SpaceX迎來命運的轉折點。這一天,SpaceX的「獵鷹9」火箭成功在海上著陸。馬斯克對航空事業的熱愛,全都寫在著陸船名上——「我當然還愛你」("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

  

馬斯克一直以來給我們的印象都是一位特立獨行,具有顛覆者意識的創新者。而這次的發射也令他激動不已,在射後的新聞發上,斯克說:「我們還沒有停靠(國際站),然我們還需要把他安全地。所以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太不可思了。我經為這個努力了18年。很相信真的生了。是一艘由人類為自己製造的船,我認為類應該為這一天的到感到傲。

成功是一個概率事件,而非偶然,絕非偶然,馬斯克如此,人類亦如此。任何成功的背後都有常人難以理解的辛酸與挫折。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的「大水塔」飛天了!今早spacex星艦SN5成功完成150m跳躍
    終於起跳了,美國spacex公司的星艦原型機SN5今天早上成功地進行了150米跳躍飛行測試!在萬眾期待中,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推遲,終於在今天,「大水塔」飛離地面了!幸好,SN5不負眾望,點火後很快就升空到約150m的高度,懸停一會後,緩緩的降落到地面。整個過程非常完美,SN5出色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 時隔55天,spacex再次成功發射星鏈,馬斯克稱星鏈傳輸比光纖要快
    自此6月13日發射了第九批星鏈衛星後,時隔55天,今天下午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再次成功點火,將第十批(V1.0第九批)星鏈衛星送上太空,並且海上成功的回收火箭芯一級。因此,馬斯克前期只要為這部分人提供好服務,就能夠維持下去。很多人以為星鏈要和地面基站、光纖搶生意,但目前看來,至少在未來幾年內沒這個可能。
  • spacex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看完這些履歷,你就知道馬斯克有多厲害
    於是就有了他的一系列的瘋狂舉動,比如收購特斯拉,創立Space X,成立The Boring Company,收購Solarcity等等。 他的每一步動作,都是為了移民火星做準備。 他為什麼要這麼執著於移民火星呢?
  • spacex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看完這些履歷,你就知道馬斯克有多厲害
    今天凌晨3:22分,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又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你知道馬斯克的終極目標是是什麼嗎?他的目標是送100萬人去火星,一個人大概乘坐費用是20萬美元,這就是他的瘋狂的夢想。
  • SpaceX星艦飛船又炸了,馬斯克迷惑表態:成功了!火星等我
    然後,弔詭的一幕出現了,爆炸之後馬斯克發推祝賀SpaceX任務成功,並高呼:火星,我們來了回顧一下,這已經是損毀的第7架星艦原型機了。不過他仍然不稱其為「失敗」,還在同一條推特中表示拿到了所有目標數據,祝賀SpaceX。憑什麼算「成功」?按照SpaceX之前透露的消息,本次點火試飛的主要目標並不包括成功回收。在發射前,馬斯克也有意放話降低外界預期。
  • SpaceX星艦飛船又炸了,馬斯克迷惑表態:成功了!火星等我
    憑什麼算「成功」?按照SpaceX之前透露的消息,本次點火試飛的主要目標並不包括成功回收。他表示火箭有可能無法達到目標高度,如果最後爆炸,還需要大量時間清理現場。……之前馬斯克給出這次首飛成功機率只有1/3。
  • spacex星艦再次試飛成功!有人稱星艦成功後已無需其他火箭
    Spacex公司今早使用星艦SN6再次成功進行150米跳躍飛行!spacex的星艦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超重型獵鷹火箭,也就是星艦的一級;第二部分就是我們常說的星艦,也就是星艦的第二級。第一級主要任務是將第二級送到地球軌道,第二級則是進行星際飛行及重返大氣層。
  • spacex公司星艦SN6再次起飛,馬斯克的星空越來越近了
    本月5日,spacex的「大水塔」SN5首次實現全尺寸星艦原型機起飛,處女跳150米驚豔了全世界,讓很多認為不可能的「專家」閉了 嘴。然而spacex可不僅僅只進行一次150米跳躍測試,另一艘星艦將在8月28日再次起飛!
  • Spacex公司吊打俄美航天
    spacex公司吊打俄羅斯航天和美國航天,馬斯克的三點獨門絕技馬斯克今天利用獵鷹9號衛星,為美國國家航天局發射了GPS三代衛星。馬斯克也更是吊打美國百年歷史的國家航天產業,這已經是馬斯克多次為美國航天發射衛星和太空飛行器了。這不是虛誇,確實反映了馬斯克的實力。為什麼馬斯克spacex公司有這麼大的實力?秘密有三點:1,馬斯克的行業顛覆戰略馬斯克戰略是產業顛覆型戰略。
  • spacex公司星艦SN6再次起飛,馬斯克的星空真的越來越近
    不但SN8快要建造完畢,目前spacex已經在建造SN9了,後續spacex面臨的問題或將不是星艦的建造速度,是測試發射臺不夠用的問題。偷偷地透露一個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SN10或將進行入軌測試,最快今年年底實現!
  • 馬斯克再創歷史,SpaceX龍飛船成功送太空人返回地球
    說起「矽谷鋼鐵俠」,無人不識埃隆·馬斯克,拋開他的桃色緋聞和他在推特的各種大膽發言,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位科技狂人,用一次次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向世人傳達了他的宇宙探索夢,而這個夢想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2012年,埃隆馬斯克首次提出了他關於未來超高速運輸系統的構想。在最初發布的設計裡,這個被裝在半真空管子裡面靠電磁力推動的車廂。由於幹掉了影響測量速度的兩個傳統因素,摩擦力和空氣阻力,所以可以接近音速的每小時1200多公裡的高速行駛,掰著指頭算一下上海到武漢要是超級高鐵開通了的話只需要40分鐘就夠了。
  • 星際飛船原型測試成功,馬斯克的火星移民夢想更進一步
    對馬斯克而言,此次測試成功,意味著Starship飛船逐漸成熟,距離他火星移民的夢想更近了。對這次測試飛行,馬斯克早已經按奈不住,在飛行測試的兩天前,他就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當太空旅行和飛行一樣簡單,我們人類文明的延續將更加輝煌!測試成功後,馬斯克在網絡上也激動地和網友進行了互動,介紹了下一步的發展想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馬斯克的SpaceX,用三手火箭,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
    的SpaceX,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三手火箭完成第100次成功發射不是第100次發射,而是第100次成功發射。,星鏈計劃完全商業化以後,每年預計能盈利300億美元,而他要把這些資金全部投入人類移民火星的計劃。
  • SpaceX成功返航,馬斯克:太空旅行變得普遍,文明的未來將得到保證
    在此之前,「龍飛船」已經在國際空間站和地球之間運送了 21 次物資,其中還包括 9 次返回任務。而它的首次載人發射和安全返回,讓鋼鐵俠馬斯克再一次創造了航天歷史,完成了「不可能的事」。馬斯克:當太空旅行變得和飛行一樣普遍時,文明的未來將得到保證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在全球矚目下,龍飛船在美國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成功發射升空,發射行動代號
  • 為什麼是馬斯克的SpaceX?
    當地時間5月30日,美國宇航局(NASA) 與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聯手的商業載人航空計劃(CPP)的首次載人試航成功,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NASA數據顯示,逾300萬人在線觀看了直播。而馬斯克本人,也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直播。
  • spacex第100次發射,成功將第十一批星鏈送上太空
    是的,你沒看錯,spacex剛剛又成功的發射一批星鏈衛星了。北京時間2020年8月18日22點31分,spacex「6手」獵鷹9號火箭成功點火,順利將第十一批星鏈衛星成功送入太空。對spacex的期待,基本就在等著星艦的突破了。其實雖然星鏈發射已經進入常規化,但是經常還是有各種不同的突破的,比如說本次發射的亮點有就有如下:1、第一次使用「6手」獵鷹9號火箭發射星鏈衛星,spacex已經成功進行過幾次「5手」火箭發射,但是第六次使用還是第一次。
  • 「大水塔」飛起來了,spacex星艦SN5成功起飛,完成150米的跳躍
    終於起跳了,美國spacex公司的星艦原型機SN5今天凌晨成功地進行了150米跳躍飛行測試!在萬眾期待中,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推遲,終於在今天,「大水塔」飛離地面了!幸好,SN5不負眾望,點火後很快就升空到約150m的高度,懸停一會後,緩緩的降落到地面。
  • 他的優秀不怕質疑的聲音,回顧馬斯克和SpaceX艱難歷程
    此時,距離2002年已經過去了6年,火箭的雛形才剛剛成功,這就是這一次的成功,才讓NASA給SpaceX提供了補給合同,緩解了SpaceX的經濟危機。要知道,如果2008年沒有成功,SpaceX和特斯拉將不復存在。是NASA的16億美元合同讓馬斯克的火箭和電動車都存活了下來。這時候有人說了,NASA要不是一直扶持他會在這個時候給他錢嗎?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在即,全民太空時代即將開啟
    此次發射對馬斯克、SpaceX和NASA來說都至關重要。如果此次發射成功,將標誌著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新的裡程碑,未來將會使得太空旅行價格更低。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人稱鋼鐵俠,1971年出生於南非,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
  • 馬斯克:4年內,SpaceX的第一艘火星飛船將發射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的團隊將會加快創新步伐,即使這麼做「可能會損失幾艘飛船。」7月已紛紛發射衛星,可以預見的是,2022年和2024年,同樣會迎來窗口期。,SpaceX成功發射了SN5和SN6(之前的SN4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