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優秀不怕質疑的聲音,回顧馬斯克和SpaceX艱難歷程

2020-10-03 Space火星學長

大家好,我是學長!相信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都是對SpaceX或者是馬斯克本人感興趣的,今天我們來理性的看待,這個拉近人類與火星距離的男人,在18年的航天奮鬥歷史。那麼,故事開始……

SpaceX成立於2002年,這一年馬斯克將賣掉Paypal所獲的錢創辦了這家公司!如果你問我,馬斯克創辦SpaceX為了什麼,我會說:夢想。改變世界的夢想!我們接著看!

初期-艱苦

2001年馬斯克提出了火星綠洲的概念,送一個溫室扔到火星,看看火星是否適合生命的生存,而大家都知道這需要火箭!所以,在2002年SpaceX誕生了。起初埃隆馬斯克試圖購買俄羅斯的發動機,然而,SpaceX這樣的剛起步小公司,俄羅斯並不相信它能幹出什麼名堂,在4個月的談判無果後,馬斯克灰溜溜的回到了美國,並決定自己搞火箭發動機!

然而,對於一家沒什麼資本的公司而言,火箭的發射費用是非常昂貴的,所以,馬斯克的第一個目標是省錢,不省錢沒辦法啊,公司就那點錢,經不起折騰,但發動機研發可不是開玩笑,那可真是用錢砸出來的東西,這時候馬斯克把目光放到了一個叫FASTRAC發動機的項目身上,這是NASA用來培訓新人搞低成本航天用的,但由於成本原因各種壓縮技術,導致了性能低下並沒有真正飛起來過。而馬斯克破天荒的選擇了參考這個項目,開始了梅林發動機的研發。

接連失敗

因為壓縮成本導致結構上的缺陷,梅林1A、1B相繼夭折,在梅林1C一陣脫胎換骨的改變後,在2006年搭載在獵鷹一號上,成功起飛。並確定了梅林發動機未來的基本架構!

再來說,發射獵鷹1號的時候他們在哪,太平洋上的誇賈林環礁的美國空軍基地,哪資格去什麼甘迺迪航天中心,什麼還卡納維拉爾空軍基地,不過是不起眼的一家新興公司!並且在最艱難的時候馬斯克面臨著特斯拉跟SpaceX同時破產的危機。跟很多創業者一樣,為了事業變賣了所有資產,四處借錢,貸款。他不是神仙,所有創業者初期的艱難在他身上也一樣發生了。

然而,為了節約成本,SpaceX在火箭研發的道路上並不順利,迎接他的是接連的失敗。

2005年就推遲了第一次發射

2006年3月25日第一次嘗試失敗

2007年3月20日一級和第二級相撞

2008年進行了兩次發射,第一次還是以失敗告終,第二次,這就是第四次的發射終於成功升空。

此時,距離2002年已經過去了6年,火箭的雛形才剛剛成功,這就是這一次的成功,才讓NASA給SpaceX提供了補給合同,緩解了SpaceX的經濟危機。要知道,如果2008年沒有成功,SpaceX和特斯拉將不復存在。是NASA的16億美元合同讓馬斯克的火箭和電動車都存活了下來。這時候有人說了,NASA要不是一直扶持他會在這個時候給他錢嗎?這個合同原本在2005年就定下了,但接連的失敗並沒有促成合同最後的籤訂。也就是說如果這次沒有成功,這個合同也會不復存在。正如他在後來的採訪中說到的

「我把前三次的火箭發射都搞砸了。前三次發射均告失敗。第四次發射將是我們最後一次為獵鷹1號發射,因為為了這次發射我們用完了所有的錢。幸運的是,第四次發射成功了。如果這次失敗,SpaceX也就破產了。但那天,命運很眷顧我們。因此,第四次發射成功了。」

中期-奮鬥

SpaceX獲得NASA的訂單後,馬斯克在獵鷹火箭的研發上繼續跟進,為了滿足國際空間站的訂單任務,他們研發了獵鷹九號。獵鷹九號顧名思義……有九臺發動機的獵鷹火箭!想要繼續降低成本必須回收火箭,在此之前獵鷹一號的一級是採用降落傘回收的方式,但獵鷹九不行,作為一款重型火箭,空重20噸左右和箭體材料和發動機不能入水,所以必須進行軟著陸。這時候被華爾街大亨們質疑嘲諷的火箭回收開始如火如荼的進行,接下來回顧幾個名場面!!

不對啊,他不是沒錢嗎?為什麼還經得起這些折騰?要知道,SpaceX與NASA籤訂合同後,其他國家的訂單就接踵而至,同載核發射任務不到ULA發射費用的一半,讓它成為了最經濟實惠的航天公司。火箭成功回收後甚至不到ULA的三分之一,一舉在全球航天業殺出一條血路!而在後來的10年間,獵鷹九號從原先的10噸級火箭升級成22噸級重型運載火箭,這都得益於梅林發動機的升級從梅林1A到梅林1D+的飛躍,而獵鷹九也從1.0迭代到了B5更穩定的回收技術,讓每一次直播發射都變得那麼令人震撼!

成就

從2006年到2020年的14年裡,1-10次發射SpaceX用了7年,而10-100次也用了7年,這讓世界航天都對這一家商業公司刮目相看。後續研發的重型獵鷹成為了現役最強的運載火箭,載人龍飛船不但讓美國人重新在美國本土運送航天員前往太空,也讓SpaceX成為了第一個載人航天的私人企業。馬斯克也在火箭回收這一成功,拍打了曾經質疑他的人,摸著石頭過河的他成功了!而如今SpaceX成為了最受矚目的航天集團。

做花花公子不如改變世界

很多人包括華爾街大亨,還有很多公知都在說馬斯克不過是在畫大餅,騙錢、割韭菜、坑股東!在這裡,澄清一個事實,馬斯克在1999年就買了一輛限量版麥拿輪,購置海島的時候,馬雲還在杭州的出租屋裡。作為較早的網際網路大亨,如果他想要的是賺錢,我相信馬斯克完全可以成為網際網路巨頭人物,並不需要經受質疑幾經瀕臨破產與沒落。很多人都會說成功並不會是偶然,但卻質疑著一個在行動的人。SapceX;如果沒有第四次發射成功,NASA是否會給它一個「回天」的合同。

特斯拉:在資金緊張的時刻還投了630萬美元到一個連工廠都沒有的小公司,特斯拉。員工才幾十人,親自下場,把創始人趕走,自己變成執行長和產品架構師。很多人說特斯拉不是他自己創立的,但這後來的成績,跟是不是他創立的又有什麼關係!

前期的特斯拉靠著SpaceX的工廠開始第一段研發和製造,後來的SpaceX靠著特斯拉的工廠製造了很多零件。得益於兩家企業的整合使得SpaceX變成一家可以完全自給自足的航天公司,從根上又降低了成本。這也體現了馬斯克的聰明之處!馬斯克作為一個行動家,他的舉動無不令人傾佩,他身上有著其他企業家做不到的閃光之處,哦對了,馬斯克自己也是工程師,他可以無縫銜接與火箭工程師和汽車工程師的對話,學長最對他另眼相看的一段話;

執行長辦公室的路徑不應該通過財務長的辦公室,也不應該通過營銷部門。它需要通過工程部和設計部。

他曾經表示,與其稱他為企業家不如說他是個工程師,夢想家!對於一個為夢想而行動的男人,值得讓我們尊重!所以說,無論如何質疑他,他都是一個優秀的人!

感謝閱讀,也許有些小夥伴看完會問為什麼沒有說星艦去火星?星艦的進度學長每天都會跟進在微頭條發布,請持續關注我就可以啦!謝謝大家支持!!

相關焦點

  • 時隔55天,spacex再次成功發射星鏈,馬斯克稱星鏈傳輸比光纖要快
    這次發射後,spacex擁有在軌衛星數量接近600顆,已經初步具備覆蓋美國北部及加拿大地區能力。因此,馬斯克前期只要為這部分人提供好服務,就能夠維持下去。很多人以為星鏈要和地面基站、光纖搶生意,但目前看來,至少在未來幾年內沒這個可能。
  • spacex公司星艦SN6再次起飛,馬斯克的星空越來越近了
    本月5日,spacex的「大水塔」SN5首次實現全尺寸星艦原型機起飛,處女跳150米驚豔了全世界,讓很多認為不可能的「專家」閉了 嘴。然而spacex可不僅僅只進行一次150米跳躍測試,另一艘星艦將在8月28日再次起飛!
  • spacex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看完這些履歷,你就知道馬斯克有多厲害
    馬斯克在一次關於外星人、人工智慧、人口崩潰和就業前景的談話中,和馬雲討論了人類未來幾十年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馬斯克擔心,因為外部力量或內部失誤,人類的未來或會突然變得暗淡無光。他希望有一個後備計劃。不然,人類可能會玩完,沒有別的機會。
  • spacex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看完這些履歷,你就知道馬斯克有多厲害
    今天凌晨3:22分,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又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你知道馬斯克的終極目標是是什麼嗎?他的目標是送100萬人去火星,一個人大概乘坐費用是20萬美元,這就是他的瘋狂的夢想。
  • spacex公司星艦SN6再次起飛,馬斯克的星空真的越來越近
    本月5日,spacex的「大水塔」SN5首次實現全尺寸星艦原型機起飛,處女跳150米驚豔了全世界,讓很多認為不可能的「專家」閉了 嘴。然而spacex可不僅僅只進行一次150米跳躍測試,另一艘星艦將在8月28日再次起飛!
  • 馬斯克的「大水塔」飛天了!今早spacex星艦SN5成功完成150m跳躍
    等待測試的SN5SN是spacex技術驗證的系列的星艦型號,按照馬斯克的說法,在星艦完全實現之前,spacex將建造20個SN系列的驗證機,SN5就是第5個。其實在SN之前,還進行過MK系列原型機的建造,後來由於工藝的升級,全部改成SN系列了。
  • 陳根:馬斯克和他的SpaceX為什麼成功?
    一天功夫,兩次創造航天歷史,這就是馬斯克和他的 SpaceX。馬斯克對於NASA的數字孿生體2027計劃非常感興趣,他從NASA和美國國防部籠絡了一批數字孿生體頂級人才,其中就涉及到Edward Glaessgen
  • SpaceX星艦飛船又炸了,馬斯克迷惑表態:成功了!火星等我
    然後,弔詭的一幕出現了,爆炸之後馬斯克發推祝賀SpaceX任務成功,並高呼:火星,我們來了回顧一下,這已經是損毀的第7架星艦原型機了。不過他仍然不稱其為「失敗」,還在同一條推特中表示拿到了所有目標數據,祝賀SpaceX。憑什麼算「成功」?按照SpaceX之前透露的消息,本次點火試飛的主要目標並不包括成功回收。在發射前,馬斯克也有意放話降低外界預期。
  • SpaceX星艦飛船又炸了,馬斯克迷惑表態:成功了!火星等我
    火星,我們來了回顧一下他表示火箭有可能無法達到目標高度,如果最後爆炸,還需要大量時間清理現場。相比之下,2018年獵鷹首飛之際,他給出了50%成功率。但得州的Boca Chica也是SpaceX最主要的測試場和發射基地。
  • 馬斯克的宇宙飛船突然爆炸!但他卻……
    然後,弔詭的一幕出現了,爆炸之後馬斯克發推祝賀SpaceX任務成功,並高呼:火星,我們來了回顧一下,這已經是損毀的第7架星艦原型機了。不過他仍然不稱其為「失敗」,還在同一條推特中表示拿到了所有目標數據,祝賀SpaceX。憑什麼算「成功」?按照SpaceX之前透露的消息,本次點火試飛的主要目標並不包括成功回收。在發射前,馬斯克也有意放話降低外界預期。他表示火箭有可能無法達到目標高度,如果最後爆炸,還需要大量時間清理現場。
  • Spacex公司吊打俄美航天
    spacex公司吊打俄羅斯航天和美國航天,馬斯克的三點獨門絕技馬斯克今天利用獵鷹9號衛星,為美國國家航天局發射了GPS三代衛星。馬斯克也更是吊打美國百年歷史的國家航天產業,這已經是馬斯克多次為美國航天發射衛星和太空飛行器了。這不是虛誇,確實反映了馬斯克的實力。為什麼馬斯克spacex公司有這麼大的實力?秘密有三點:1,馬斯克的行業顛覆戰略馬斯克戰略是產業顛覆型戰略。
  • spacex星艦再次試飛成功!有人稱星艦成功後已無需其他火箭
    星艦SN6起飛馬斯克近日發表推文,聲稱在10月份將召開spacex的發布會,將主要介紹星艦的進展情況。一旦20公裡的飛行實現了,入軌就不是那麼遙遠了,對星艦能否成功的質疑起碼減少一半!對於多發動機的控制,spacex的經驗還是相當豐富的,比如獵鷹9號就有9個梅林發動機,而重型獵鷹則有27個獵鷹發動機。從這個角度來看,超重型獵鷹安裝28個猛禽發動機,對於spacex並不是特別難的事情,甚至比第二級星艦的研發還要簡單。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馬斯克的成功,關鍵在這裡
    這一裡程碑式的事件直接影響了公眾對於馬斯克領導及執行能力的看法。馬斯克的創業歷程充斥著挫折與質疑,但他憑藉一腔孤勇,先後殺進電動汽車、火箭發射、太陽能等領域,在眾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屢次以顛覆性姿態取得勝利。如果你了解這個特立獨行的「鋼鐵俠」之前的演講和訪談,就會知道他的成功究竟是基於什麼?
  • 馬斯克的SpaceX,用三手火箭,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
    ,星鏈計劃完全商業化以後,每年預計能盈利300億美元,而他要把這些資金全部投入人類移民火星的計劃。只是在馬斯克大步流星探索未來之時,星鏈本身的可靠性和運行都引起了爭議。星鏈計劃=太空垃圾製造者?面對質疑,SpaceX公司給出的解釋是,如果推進系統不正常工作,衛星將會自然脫離軌道,並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但據了解,這一過程可能需要長達五年的時間.
  • 夢想照進現實:馬斯克和他的SpaceX,還要帶給人們多少驚訝?
    SpaceX的載人火箭升空,馬斯克的太空理想更進一步,把夢想照進現實,這位瘋狂的宇宙人不知還要帶給我們多少驚訝。到底有什麼是他不能做到的?NASA和SpaceX的合作,可謂是將太空探索帶入了新篇章。而在商業火箭領域,SpaceX已經建立了明顯的優勢。至此,馬斯克的太空夢想進程可以說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而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近10年沒有載人發射能力的歷史,或就此翻頁。
  • 馬斯克:4年內,SpaceX的第一艘火星飛船將發射
    這是馬斯克在國際火星協會大會上許下的承諾,他還表示,SpaceX計劃在幾年內完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的團隊將會加快創新步伐,即使這麼做「可能會損失幾艘飛船。」7月已紛紛發射衛星,可以預見的是,2022年和2024年,同樣會迎來窗口期。
  • 馬斯克登頂世界首富,科研和貧困將不再劃等號
    馬斯克早年在狹小的公寓裡研發了行動支付系統——貝寶,此後他將公司做大後,和其他公司合併,退出了他研發的行動支付領域。此後他就在各個領域開始了燒錢的研發之旅,但是稍不注意研究成本就可能燒錢過量,這部分導致了馬斯克此後面臨的困境。
  • 馬斯克把自己逼入絕境,SpaceX的成功無法複製
    有一次,米勒和團隊成員們在同一天同時運行了兩個試驗臺,結果兩個都炸毀了。米勒的心態瞬間崩了,他打電話給馬斯克,說自己受夠了!太累了!電話另一頭,馬斯克的聲音卻出奇地平靜,他一邊安慰米勒,「沒事的,冷靜點」,一邊和他說,「我們明天重新再來」。
  • 屢敗屢戰的SpaceX:揭秘馬斯克和他背後的科研力量
    之後,馬斯克提拔肖特維爾為公司總裁和營運長。「沒有她,我們根本做不到現在這樣。」馬斯克曾這樣評價。對於馬斯克而言,2014年才加入公司的海珊貢獻巨大,輾轉於特斯拉和SpaceX之間的那段經歷反映出他超強的抗壓能力。  在貝寶工作的華人數據分析師陸齊是馬斯克的鐵粉。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據我了解,馬斯克是以全天候工作模式要求員工的。這名工作狂希望手下以跟他一樣的高效率完成研發工作,他們碼代碼的時間據說都是以秒計算的。
  • 屢敗屢戰的SpaceX:揭秘馬斯克和他背後的科研力量
    之後,馬斯克提拔肖特維爾為公司總裁和營運長。「沒有她,我們根本做不到現在這樣。」馬斯克曾這樣評價。對於馬斯克而言,2014年才加入公司的海珊貢獻巨大,輾轉於特斯拉和SpaceX之間的那段經歷反映出他超強的抗壓能力。在貝寶工作的華人數據分析師陸齊是馬斯克的鐵粉。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據我了解,馬斯克是以全天候工作模式要求員工的。這名工作狂希望手下以跟他一樣的高效率完成研發工作,他們碼代碼的時間據說都是以秒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