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8日22點31分獵鷹9火箭執行第6次發射,衛星包括58顆最終軌道高度為550km的「星鏈」衛星和Planet公司解析度為50cm單顆重120kg的3顆SkySat遙感衛星,兩型衛星軌道傾角均為53度。
獵鷹9號
此前獵鷹九號一級火箭已經回收5次,這個背景下顯得SpaceX的航天計劃頗具雄心,因為低成本發射成為可能,太空探索方面馬斯克走在了前面,對此中國民營航天項目壓力巨大,那麼我國民營航空航天進展如何呢
2019年7月25日13時,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的雙曲線一號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為中國民營火箭公司實現了一大突破。
星際榮耀發動機
雙曲線一號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300千克,已經接近國有航天科技集團的捷龍一號。但與SpaceX的獵鷹系列火箭相比,卻不在一個量級。航天方面的探索費時費力,中國商業航天方面已經有了大量的資金,在衛星的發射、製造和通信都有了投入,已經有相關公司得到了融資。
今年5月19日,星際榮耀自主研發的焦點一號重複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試車,成功達到200秒。在火箭可回收方面要求必須具備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發動機,且必須具備變推力能力,這是一大關鍵技術,也是核心技術。相比SpaceX公司,星際榮耀當然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要正視差距,努力追趕,未來民營航空航天必將具有很大的市場,這方面我國民營航天公司要馬不停蹄的追趕,一旦獲得成功必將極大提升我國的競爭力。
而在民間更有大學生自主研發火箭發射成功,近日,一條學生自製固體火箭成功發射的視頻在網絡上火了。不到一天的時間裡,該視頻播放量就達到41.6萬,目前閱讀量超過百萬,而在抖音中同時發布的視頻,已收穫800餘萬的播放量。
大學生自研火箭
視頻中看到,一枚擁有透明箭體火箭矗立在一片空地上等待發射。倒計時開始,發動機點火,火箭拖著尾煙升空,飛行190米後下落,降落傘成功打開,火箭順利著陸並被回收。隨後,視頻完整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自主設計,到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
火箭的設計者是一名叫劉上的同學,就讀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剛結束大一的所有課程。視頻中步驟都是由他獨立完成,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之多,令網友大呼厲害。
據悉這枚火箭高約96cm,直徑9.5cm,重3.1kg,不同部件用到了光固化樹脂、電木、尼龍、PC塑料、不鏽鋼、碳纖維等材料,是劉上疫情期間在家中上網課之餘製作的。
劉上同學介紹,最初只打算做成簡單的模型,設計時並未考慮真正發射,不過隨著模型的完成,便逐漸想用固體火箭發動機讓模型飛上天空。儘管只是短暫的升空,但劉上同學並不滿足,他說這個項目我會一直做下去,這是一個充滿著困難與挑戰的過程,只要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調試,說不定哪天就成功了。
太空
正是這樣激情與創意才能促進我們積極探索太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以往都是國家主導航空航天,各種衛星發射與太空項目都是國家隊,當前國外馬斯克SpaceX公司的太空計劃展現了巨大成功,也激勵我國商業航空的發展。
由於火箭回收項目的低成本發射,使得我國在這方面面臨巨大壓力,國家隊有過硬的技術,但由於缺少商業競爭,在可回收火箭方面進展緩慢,而商業公司就要考慮成本,會更多的考慮實現低成本發射,民間缺少很多實質性的火箭技術,希望以後國家能更多扶持商業航天。